老兵李玉泉的故事

qihui 发表于2015-12-18 21:08:23
   李玉泉1927年8月8日出生,是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新寨保新庄人。
  1941年,李玉泉的哥哥和姐姐参加八路,日军抓他灌辣椒水,毒打。1942年10月,李玉泉参加冀东13分区一区队,长期在丰南、乐亭活动,先后在古冶和滦南司各庄与敌人打游击战。他的领导正是李大钊二子——李光华。1944年,李玉泉加入中国共产党。
侦察之后做出决定:夺取据点要利用夜色里应外合
  说起抗战时期和日军作战,老人说:“我给你说说巧取刘石各庄据点吧!”老人讲:“刘石各庄位于滦乐公路中段,是倴城(滦南县城)、滦县城和乐亭县城公路交叉道口敌人的一个重要据点。1943年秋季,绥靖军第五团侵占乐亭,在刘石各庄安营扎寨。刘石各庄据点战略位置显赫,敌人已经把它作为兵站基地,不除掉它,严重阻碍着八路军的活动,威胁着路南一大片地区抗日政权的巩固。为此,冀东军分区几次召开会议,最后研究决定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拔掉这个据点。”
  当时在北平清河镇伪治安军“陆军军官学校”,该校一个上尉军5、6个学员弃暗投明跑到冀东军分区。经组织上审查,决定利用此时机打入敌人内部,配合八路军拔掉刘石各庄据点。为了安全,去得两个人都用化名。这两个人打入敌人内部后,经过一段时间侦察,送回来了军事要图。一区队首长向上级汇报之后,作出选择有利时机,利用夜色,里应外合巧取刘石各庄据点的决定。
机智化解敌人试探,攻打方案胸有成竹准备实施
  杨光出走未归,引起了伪团部日本教官佐藤的怀疑,七天之内三次到六连对古松进行盘查试探。古松利用代理连长的身份,机智地化解了敌人的试探。心急如火地盼望“家里”来人联系,早日收拾这帮害民之众。
  12月的一天,我方在据点做内应的人捎来口信,说是刘石各庄据点的日本顾问和伪团长到滦县开会,据点只剩下团副一人领班,建议乘这个机会拿下据点。老人说:“12月23日晚10点,趁着夜色,一区队全体官兵集合,进行战前动员。我们区队长张鹤鸣站在土墩上,胸有成竹地讲述了攻打刘石各庄的战斗方案。最后,他问大家:‘有没有信心?’大家齐声回答:‘有!保证完成任务。’”
内外接应,寂静黑夜成功突袭
  “10点30分,我们由泽坨村出发。一区队所属4个连的人,每个人的胳膊上都系着一条白毛巾,以便于分清敌我。”老人继续说:“那时候,地方上工作做的特别好,当晚,担架队紧随各连队尾,大车和民兵与他们保持二里距离。这天是个阴天,夜显得格外漆黑寂静,只能听到“沙沙沙”的脚步声和压低嗓门“跟上”的传话声。夜里12点30分部队准时到达预定地域。“
  与此同时,古松在刘家大院的内应也按预定计划秘密进行着战前准备,并准时在门楼用红布罩着的手电筒,向道口方向闪了三下。区队长张鹤鸣见到后,赶紧让信号员对晃三下电筒,接着又见回了三下。暗号对上后,大院的大门已被内线打开,战士们像潮水般地涌进了刘家大院,由内线做向导扑向歼敌目标。情况和事先掌握的完全一样,伪军们大都酣睡如死,只有少数地方汽灯通明,或是亮着马灯,伪军军官们正在打麻将、推牌九,或是喝酒行乐。
“八路如同天上掉下来一般”
  老人拉着长音说:“寒冬腊月,天特别冷。正当我们将要控制各个城墙、城角炮台和营房时,一个伪军出来解手,发现这么多人进入刘家大院,他提起裤子便朝天开了枪,然后扭头就跑。张鹤鸣区长一抬手, ‘呯、呯’结果了他的性命。”之后,战士们迅速抢占了有利地形,将仅有的那挺重机枪,架在大门的岗楼上,居高临下,控制了院内的各个通道。战士们脚下生风,没等敌人弄清枪声事由便迅速控制了各个城墙、城角炮台和营房。
  正在寻欢作乐的伪军军官们听到两声枪响,还以为又是民兵来骚扰,继续打麻将,满不在乎地让勤务兵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勤务兵刚一出门,就被八路军战士掐住脖子,打倒在地。老人绘声绘色地说:“正在酣睡的敌人,随着‘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的喊声,睁眼一瞧,‘我的妈呀!这八路怎么如同天上掉下来一般。’还没等敌人明白过来,胸口已对上黑洞洞的枪口、明晃晃的刺刀,有几个胆大的想爬起来抓枪,刺刀早已扎进了他的胸膛,其余敌人有的围着被子坐着打颤,有的把头缩在被窝里发抖,有的顾不得穿裤子,除几个负隅顽抗的敌人被打死外,其余全部被生擒活捉了。”
  “我们那场战斗,一共也没用两个小时就结束了,一区队无一伤亡,敌五团除30多人从北门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俘。缴重机枪两挺,轻机枪15挺,迫击炮3门,还有电台两部,步枪、子弹、手榴弹无数。”老人笑眯眯地说:“那次战斗,是我们打的最漂亮的一仗,还得到了嘉奖呢!”
浏览:158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