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刘立封同志/刘德文龚俊柱

20136 发表于2021-07-02 17:22:24

1996年2月26日,刘立封同志不幸与世长辞。噩耗传来,我们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为我们党失去了一位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和高级将领而悲痛。他的坚强意志、不朽功绩和他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

刘立封同志1918年3月出生在山东省沂水县埠前庄。他于1938年7月毅然奔赴延安,投身革命,成为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同年11月加人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他戎马一生的革命生涯。

在五十余年革命生涯中,立封同志参加了大小战斗100余次,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参加攻打沂水城,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了著名的莱芜、孟良崮战役。在战斗中他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多次立功受奖。刘立封同志在部队长期做思想政治工作,对部队的革命化、战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1975年,他调入新组建的第二炮兵任政治部主任、政委。领导一个新组建的大兵种,头绪繁多,困难重重,但他以远大的思想谋略、高度的开拓胆量、高超的领导艺术、高尚的人格力量,带领团结二炮一班人马,克服困难,同心协力,开拓进取,紧紧地把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与二炮部队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干而有效的中国战略核力量的建设之路,使二炮部队的整体建设步人了一个新的时代。

二炮作为确立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核力量,在其发展的道路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立封同志把全部精力都放到调查研究,摸清这支高技术部队的建设规律上。他风尘仆仆,每年之中有大半时间都沉到了基层,上高原、进深山,走戈壁,穿莽林,去哨所,下坑道,亲临发射现场,哪个连队没有留下过刘政委的谆谆教诲,哪座洞库没有留下他的身影,哪个哨所没有留下他的足迹。可以说他走遍了战略导弹部队所处的大山戈壁的每一个角落。

那是一个深秋时节。驻扎在北方大山里的发射部队当时没有固定的营房,寄宿在老乡家里,生活环境十分艰苦。刘政委到部队第二天就开始腹泻、发烧,一晚上要起夜七八次,每顿饭也只能是小米粥拌咸菜。纵然如此,他仍然坚持工作,找干部谈话,了解第一手真实材料。第四天病情稍有好转,他就蹲点下到连队,倾听连队干部汇报工作,召开基层官兵座谈会,询问战士们有什么困难,冬天睡觉冷不冷,对领导和机关有什么希望和要求。随后又同连队干部一起看养猪场、养鸡场,了解农副业生产情况,并深入到士兵宿舍嘘寒问暖,面对面地进行鼓励鞭策。生活在基层的官兵见到这位高级首长如此平易近人,关心体恤下情,都非常感动。

有一个连队在海拔1000多米高山上设一个哨所,仅有三个战士。刘政委步行40分钟的山路看望了他们,当了解到哪里的气温比山下低十几度时,回到团里他专门嘱托团领导给他们每人增添一床被子。

1985年,南方某工程团队在战略导弹阵地施工中,由于山体崩塌,连续发生大塌方,国防施工多次受阻,数名战士致残流血牺牲,部队士气受到影Ⅱ向。刘政委亲临这个团队巡视,摸清情况,帮助总结经验教训,寻求解决对策和方案。同时深入到随时可能发生大塌方的施工段面上,看望第一线的官兵,与大家一一握手,鼓励大家重振老团队的雄风。同志们劝他不要亲自进洞,都遭到他的拒绝。他常说:带兵领部队,就是要与部队在一起。不论是哪一级领导,如果不了解部队,高高在上,你做的决定就行不通,下面也会无所适从。特别是在部队最困难的时候,领导到现场与大家谈谈心,士气就会大不一样。

二炮干部家属就业及子女上学问题,他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在二炮一班人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决心大,行动快,使这一老大难问题得到了适时解决,受到了二炮广大干部和家属热烈欢迎。

20多年来,刘政委不辞辛劳,深入现场,躬身实践,实事求是,作风扎实,对二炮部队的建设发展规律有了科学准确的认识和把握,驾驭全局得心应手。

关心爱护官兵是刘政委一贯的高尚品行。作为一名从抗日战争的青纱帐走进革命队伍、走向延河边的老八路,他把我们党和军队战争年代形成的那种鱼水交融的党群、干群关系,把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官兵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一代共产党人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带进了我军政治工作实践中,融进了他戎马倥偬的军旅岁月。

1985年,一位在南京安置的军职干部因患食道癌,住进了北京301医院,出院后仍需定期进行化疗,由于北京没有住房,就医十分不便。刘政委到医院探视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与机关有关部门协商,在招待所为他解决了住房,并叮嘱尽力给予照顾和方便。尽管这位老同志后来因病情恶化去世了,但他的家人一提起刘政委关心帮助的情景,仍然感激不尽。政治部一位师职干部患癌症,他不仅亲自去看望,而且还亲自联系有关部门住院手术。医院因床位紧张一时难以安排,他又找到301医院的领导说明情况,使这位干部及时住院做了手术。由于治疗及时,重病痊愈,这位干部逢人就说:“是刘政委救了我一条命。”

对中高级干部如此,对普通一兵他也依然关怀备至,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战士们的心坎上,用我军高级领导干部人格的魅力影响和教育人。一次,刘政委到某团二连视察,连队干部在汇报中谈到两名后进战士早晨不起床,不上岗,“压床板”已有一个多月了。刘政委让炊事班做了病号饭,并亲自与连队干部一起送到两个士兵的床前。一位大军区领导亲自看望两个被称为“后进”战士的举动,使他们百感交集,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一个因家乡邻里闹纠纷,父亲被打伤住院,想回家去报复出气,另一个因女友被人“抢走”,想不通闹情绪。刘政委因势利导,教育他们要通过地方政府和法律解决问题,并要求连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怀和爱护,使这两名战士摆脱了困惑,振奋了精神,一个获嘉奖,一人受表扬。

刘立封政委身为高级将领,平易近人,谦逊随和,关心爱护官兵,在二炮是典型的一位。

刘立封政委严格要求自己,一身正气,生活俭朴,两袖清风,清正廉洁。

20余年朝夕相处,尽管秘书换了四任,但每一位秘书看到的都是老政委不变的廉洁奉公、严于责己的老传统和好作风。许多年来,凡是自己能动手的事情,他从来不要秘书代劳,文件报告亲自批阅,资料自己管理。即使大会作报告,机关准备了稿子,他也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插进许多生动的事例和详实的数字。下部队进行调研,他都坚持自己做记录;需要给部队讲话或与部队领导交换意见,在征询随行人员的意见后,都由他自己准备,从来不要他人写稿子或代拟提纲。身为高级干部,外出乘火车享受软卧包厢待遇,可是每次他都让其他人员坐包厢,将铺位安排满,尽量节省车费。下部队从不允许超标准接待,并按照规定如数结账,从不准下属接收部队相赠之物。

一次在某基地现场办公,白天整整跑了500公里的路程,回到住地就连年轻人也感到疲惫不堪,年近七旬的刘政委自然也极其疲劳,没有去看电影就提前休息了。谁知住三楼的一位同志拧开停水的水龙头便去看电影了,来水后水溢了一地,下边正好是刘政委的房间,水顺着灯线流了下来,漏了刘政委一床。第二天秘书推门进去,见他坐在沙发上,原来昨晚房间漏水打湿了床铺没法睡,他就在沙发上坐了一夜,而不愿打搅大家。同志们深深地被这种精神所感动。

刘立封同志在五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对二炮的建设和发展,对山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夺取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我们纪念这位老政委,就要学习他对党无限忠诚,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的坚强信念;学习他艰苦朴素,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

老政委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刊登于二OOO年山东党史第六期

(未校对谢绝转载)

浏览:232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从无到有
    从无到有
  • xndw
    xndw
  • xiao
    xiao
  • 柳影
    柳影
  • 谢君慕
    谢君慕
  • 20136
    20136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