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氏宗略/步占沂

老君 发表于2021-08-12 16:43:11

我一九八二年春回家探亲,有些族邻向我提出,步家宗族经过文化大革命初期一九六六年下半年至一九六七年破“四旧”、立“四新”时期,各种碑都拉倒修桥盖屋了,有的砸坏了,文字性的东西都烧光了,知道上祖辈情况的人逐渐去世,谱碑之前的祖辈情况快要失传,要我访问写个记录。为此我先后访问了一些知情人氏,计有步广德(现今八辈居长),步首祥(上祖辈父子三秀才,保存过族谱),步彬祥(离休干部),步占瑞(其父是老中医先生),步占宽(保存过祖谱),步占忠、步占廉(其父是老教书先生,整写过祖谱),步占义、步德崒、步德珠(当今的文人),步德俊(老村干部),步德福,步德榜、步德吉(上祖辈保存过祖谱)、步占栋(地主),步德桂(上祖辈少林寺学过拳),步德茂(文革前看过祖碑),步德功(西纪沟退休老干部,看过老祖林的碑有记录),步占岭(西纪沟村干,知情比较多),步德亮(西纪沟文人),东大街步德龙(看过祖碑,积极参加调查访问材料者),步长安(免辈)等,现将调查、访问的情况,综合记录如下:宗族延续步姓的来历:据“中国姓氏寻根”记载;步姓源出于姬姓,是郤氏的分支,春秋时,晋公族大夫郤豹(字叔虎,参看郤姓),有三个儿子:称、芮、义。郤义生扬;扬的封邑在步,又称步扬,他的后代就姓步。三国时吴有丞相步骘,北魏时有鲜卑族步鹿根氏改姓步氏;宋代有江西总管步谅。注释:周朝代时姬姓分支,郤豹的三个儿子,而后又分支为:冀姓、温姓、沈姓,冉姓和步姓,根据封地定为姓,步氏先祖步扬就是封邑步,而后代改为步姓。纪沟步姓始祖步叔乘字子车,据历史年鉴考证,系周朝周景王春秋战国时代的人,孔子的学生,孔子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始祖生于公元前五三〇年左右。又据考査,曲阜孔庙藏书楼楼底大门西旁,明万历元年秋七月吉旦孔尚贤立的东游记圣贤爵位次图碑记载:始祖系孔子一百三十二贤人的第四十六位(碑的右偏横行字记载)博昌侯齐(国)人。一九五六年四月,我在济宁专区公安处工作,去曲阜孔庙负责做保卫工作时,曾在东厢房看到始祖的牌位与东纪沟步氏家庙里供奉的牌位是一样的(仿造曲阜孔庙供奉七十二贤人的牌位制做的。始祖距今巳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始祖之前的步姓延续,虽有“中华姓氏寻根”上步杨和春秋三传上步毅的记载,尚也说不明他们的直系关系。但据历史注称:步扬是步毅的上祖,至少是四代,步毅与步子车虽不是直系关系,但相距的时间不会很长,而尚未找到直接延续的资料,请后人注意考证。二祖步骘字子山,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的丞相,据传说与纪沟步姓是在第二次祭祖延续上的,是在明朝嘉靖年间(推算一五二二年),距今(一九八二年)巳有四百六十年的历史(西纪沟步廷器镶碑上有记载);往前从东吴孙权年间,公元二二二年至始祖步子车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三〇年左右的时间;已有七百五十二年的时间。据分析是延续不上的:步骘是否是纪沟村的人?尚未找到历史遗传下来的记载,为什么步姓承认他是二祖,而又供奉他呢?可能因为步姓出了他这么个大官而供奉他,这仅是后人的推理,并不是定论。纪沟步姓老祖,早在隋朝之前居住“五老庄”时,因反抗土匪的进攻,而遭到了严重的洗劫危害,在纪念二道沟迁居时改为纪沟。(详情东纪村史有注明),老祖林从桃园(五老庄西北,白马河东)迁移到枣行(纪沟村东北,白马河西),而后迁移到村东北角老祖林,由于遭到战争和荒乱之年的灾害,上祖辈的碑记遭到破坏,祖坟逐渐灭失,明朝之前虽然残留步贵仕、步旺的两个半截碑,尚也直接延续不上。据东纪沟村东北角老祖林戴顶子的碑和镶碑记载:老祖林戴顶子的碑,是步贵仕老祖父的碑(祖碑),南宋时代的人,在元朝天历二年孟春上月十二日,由他长孙步荣将仕左郎(文武官)次孙步诚敦武校尉(武官),给他立了个戴顶子的碑。老祖林里镶碑,是贵仕老祖父的儿子步旺的碑,步旺五子,即:荣、诚、仙,敏,昶,一个女儿适刘源。长子步荣三子:长良善,次良友,三良粥。二子步诚三子:长步昭、次步显、三步颢。三子步仙六子六女:长良能,次良贤等,以下残碑看不清楚,四子步敏,五子步昶这两支有无子女没有记载。据步德茂说:他亲眼看到步贵仕残断碑中半截有廷字辈,很可能与西纪沟步廷器能延续上(半截碑埋到地下,请后人注意发掘),应以现有残断戴顶子的碑和镶碑为依据,后人一定要妥善保存好这两支残断碑,违者定会受到族姓众人之责。I据记载和传说,纪沟步姓是从明永乐年间延续而来的。朱洪武逝世传位给长孙建文,其四子燕王从北京回南京为父吊孝,马娘娘说:燕王回南京造反要篡位夺权,即调兵遣将,在山东组织民团阻止燕王南下,而打了三、四年的内战,尤其在山东打了反复的拉锯战,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基本上被打光了。燕王赶跑了建文统一全国后,山东许多地方是从山西等地迁民来的。据记载:谢家是从山西上蔡,张家是从山西清河,王家是从山西三槐,步家是从山西平阳迁民来的,但是这支步姓没找到后代,仅有西纪老地主步继成的碑留有平阳世家的记载(功名),现祖居的后代并不是迁民来的。据传说,步松、步梅、步廷器等人在明朝永乐年间打完内战之后,因逃难是从关东回来的,步松、步梅好像是同胞兄弟,与步廷器好像是叔伯侄关系,廷字长一辈。据北河口老林思孔镶碑上记载:祖坟老祖林,松为长,梅为次,二祖林(长支步松的林)灭失在大路以东(老祖林以东),因慌乱之年,祖坟和碑记逐渐灭失,直到思孔年代才又在北河口偎祖拔林,因是我这支老林的祖碑,我与步占义、步德俊等许多老人记忆的都比较清楚。据前庄东老林步梅的镶碑上记载:公讳梅字朝州,子登云,这两支祖碑仍存在,可能修小桥之用,如果发现可能与上祖辈能接续上,据现已调查,这两支碑是保存比较好的祖位碑。据西纪沟西南老林步廷器的镶碑(明朝嘉晴十七年立的碑)记载:以下朝永字两辈与东纪步姓辈相同。而后代文(传)字辈以后辈都相同。直到二十世纪初期,一九〇二年,第三次祭祖之后,步广瑶(文人)因后续祖谱中有与上祖辈成字和际(继)字相同的辈,提建议而不改正,他根据第二次祭祖因定祖谱的分岐,改祖谱的精神(当时把中传宗,改为成<然〉文<传>宗),睹气把祖谱四十辈中的祥占德世长,改为祥昭宪洪昌等十八辈,基本上推翻了祖谱,但是统一定祖谱时,各支派代表是举手多数通过的),既然提建议修改成字和际字两辈而没被采纳,修改这样多的辈,理由是不充分的„„祖谱应当肯定,究竟叫什么辈好?应由族姓和后人研究决定。步松、步梅、步廷器是否是步旺老祖五子的后代?尚没有文字考证,虽然据现有老祖步贵仕残留顶子碑的断碑和步旺的镶碑(残留的断碑),也说明他们的直系关系,但是距离步松、步梅,步廷器年限不会很长,因为从南宋至元朝中后期天历年间,三世九十年中的四十二年国卒废,而延续经过明朝前两世(洪武和建文)三十五年,总起来大约也就是八十年至二百年的时间,中间还有步贵仕、步旺、步荣等兄弟五人、步良兄弟们及后辈四代,因此说他们相距时间不会很长,只好请后代注意发现几个老祖林的镶碑和家谱等文字性的记载,来补充和较正。据现已查明的情况及分支如下:长支步松字朝君,二子:长子:永基。二子:长支思孔(葬于北河口),思孔之子三省,三省四子:简称村西南角老四支,即:功、成、乐、印,长支九功,二支九成,三支九乐,四支九印。而后辈然(中成)文(传)宗嘉继广;二支思孟(葬于村南十字路北),思孟二子:长三益,子道远,次三友(绝后)而后辈与长支相同,然(中成)文(传)宗嘉继广。朝君的二子永昌(下落不明)。这两支主要祖居在村西南角南寨门以西。二支步梅字朝州,二子长子登云(葬于前庄东老林》,登云七子简称老七支,现巳査明有三支,四子思荣,二子:长三思、次三星(而后辈没有记载),六子思超(据乾隆三十八年三月立碑记载),二子:长三晨,三晨四子,简称西四支,即:云、化、纯、珂,长支步云,二支步化,三支步纯,四支步珂。而后辈是中(然成)传(文)宗嘉继广,这四支主要祖居家庙前后左右。次子三锡,子步方而后辈没有记载。七子思动,是推测的,因这支许多老人提供的情况,思超是长支,思动是二支,现巳查明思超是登云的六子,故此把思动写到思超之后,请后人发现文字记载校正。思动之子三畏,三畏四子:简称东四支,即:鳌、鳞、起、昇,长支步鳌,二支步鳞,三支步起,四支步昇。而后辈与西四支相同,中(然成)传(文)宗嘉继广,这四支主要祖居在家庙神路以东,东大街、东门里、村东北角,分支户族人口比较多。朝州的二子步登科(无后),据现已查明步登云的儿子思超、思动的后代祖居在东纪沟村,其他五支在东纪沟尚未查明他们的后代,究竟哪支无后,哪支外出由后人考证。注:“西四支”四支珂老父之后代步广德和西纪沟“东三支”三支步广魁现今八辈居长,“东四支”长支鳌老父之后代步怀珠现今八辈居下辈辈岀个老大哥。西纪沟步姓老祖步廷器,从他镶碑上记载:明朝嘉靖十七年,从东纪沟迁移西纪沟村居住的,步廷器二子:长子朝相,朝相三子,简称西三支,长支永富(绝后),二支永贵(绝后),三支永花,永花之子一登,一登之子应魁;应魁三子:长明春,次车春,三德春,而后辈成(中然)文(传)宗嘉继广。步廷器二子大江,大江三子;简称东三支,长永福(绝后),次永禄(绝后),三永贞之子一名,一名之子玉楷,玉楷四子:长万霄,次万瞻,三万方,四万仰,而后辈与西三支相同,成(中然)文(传)宗嘉继广,这两支主要祖居在南门里和村西南角。前庄步姓,据传说;在文(传)字辈时期,从西纪沟迁来东纪沟村前庄居住的,在宗字辈时是一个老父,而后代人口增多进行分支的。鮑家厂步姓,据记载,西四支长支云老父之后代,而后出了个功名(官衔),在鲍家厂盖了个小庄园,而从纪沟迁移鲍家厂居住。故下、邓通庄步姓都是从东纪沟迁移出去的。汶上县郭仓乡步家村的步姓,与纪沟步朝君、步朝州、步朝相、步大江相同辈的鸿胤,系始祖步叔乘字子车的五十九代孙,据清道光四年六十七代孙步耀宗、步逢清编写的祖谱,是明嘉靖隆庆年间从鲁邹邑“纪沟”迁移出去的。朝字(鸿胤)辈以下是登(永)字辈,与东纪沟村东四支之前的登字辈相同为证明,而现巳延续到七十五代建字辈(等于纪沟的允字辈),纪沟巳延续到七十六代„„怀字辈。从迁移汶上县老祖鸿胤至现代建字辈(允字辈)十七代,纪沟从朝字辈至现代怀字辈十八辈。续注:方字辈与占字辈相同,系始祖的七十一代孙,以资延续。历代祭祖上年代究竟有几次祭祖没访问清楚,仅据谱碑记载和传说,只能证明历代有四次祭祖。第一次祭祖,据谱碑和传说,在东四支鳌、鳞、起、昇,西四支云、化、纯、珂,村西南角老四支功、成、乐、印,道远和西纪万(春)字辈之前就有步家家庙,这次祭祖主要供奉始祖步子车的牌位和步松、步梅、步廷器的牌位,直到第二次祭祖。第二次祭祖,据传说和分析,很可能在几个老四支兴盛时期,大约在明朝嘉靖年代,当时老爷中字辈与孙子宗字辈巳经出现,而这次祭祖又即于统一族辈,确定祖谱、后续:“传宗嘉继广、祥占德世长”十辈,修缮家庙,拿掉步松、步梅、步廷器的牌位,换上供奉二祖步子山的碑位,看来当时主祭定祖谱者,很可能是个有权势传宗接代思想浓厚,自以为是,而不善于倾听群众意见的人,以致遭到村西南角老四支和西纪步姓强烈反对而不改正,致使这几支老爷中字辈,改为然(成)字辈,把传字辈改为文字辈而延续下来。西纪沟步姓在此期间,明朝嘉靖十七年迁居西纪沟,很可能与这次祭祖分歧有关。第三次祭祖;据谱碑记载:是清光绪三十八年三月,公元一九〇二年,距今(一九八二年)已有八十年,这次祭祖主要扩大庙基,打通神路(从家庙前至南门里,直南正北一条路,玉带环河,南望凫山)栽植松柏。后续祖谱三十辈,加上前十辈,共四十辈。即:传宗嘉继广、祥占德世长、允怀丕成美、惟耀显辉光、振绎延百代、履安佑同方、令绪绍先尚、作述际荣康。这次主祭者有:步冠祥(邹县中等法官),步广清(过车门老地主),步继梯(老秀才,编写族谱)。这次在编写祖谱中,又延续了上祖辈遗留下来的弊病,上祖辈已有中传宗老爷和孙子一个同音的辈,造成了宗族之间中传宗和然(成)文(传)宗字辈的分岐。后续三十八辈作述际荣康的际字辈,与四十辈中前四辈,传宗嘉继广的继字辈,音又相同,还有四十辈中的十四辈,允怀丕成美的成字辈,字同音又同,这不仅是欺祖,而是礼貌道德问题,特建议把这两辈改过来,成字辈改为景字辈(景芝美麓),际字辈改为崇字辈(崇高理想)比较适宜,请族姓商酌而定。第四次祭祖,民国十九年,公元一九三〇年,这次祭祖主要修缮家庙和庙墙,补栽树株,而又有庆祝打土豪劣紳斗争胜利的内容,主祭者步继动(族长),步德玺(领导打土豪劣绅斗争的胜利者,新选社政),步天祥(积极参加打土豪劣绅斗争的胜利者,新选义学管理员),步庆祥(编写祖谱的主笔),步占盈(上两輩公正廉明的社政),步荣祥(地方),西纪沟步姓代表步祥木、步德功、步世俊,鲍家厂代表步占田、步德荣,故下代表步仲祥,邓通庄代表步占彬。由分岐到和睦团结由鳌、鳞、起、昇;云、化、纯、珂;功、成、乐、印;道远和西纪沟万春字辈以来人口分支逐渐增多,争地基,争林树,争财产等多种矛盾日趋发生。尤其在中传宗(然成文宗)字辈时期表现较为突出,甚至东四支一度就不叫西南角老四支到老祖林去上坟,经常进行打架殴斗,其理由说:二祖林(长支步松的林)灭失了,西南角老四支不在老祖林之数,故此不让到老祖林去上坟。—直延续到步占柏的祖老爷步嘉洪一代,在一怒之下去少林寺学拳,出师回来又约村西南角老四支去老祖林上坟,又遭到有宗派思想严重的人,煽动了某些人进行阻拦,争闹和毆斗。步嘉洪采取了先礼后兵的原则,以北河口老林思孔镶碑上,注有上祖辈的记载:祖莹老祖林,松为长,梅为次,二祖林灭失在大路以东(老祖林以东),偎祖拔林为依据,进行了据理力争。又经西纪沟步姓从中调解,从而解除了步姓宗族之间较长时间的隔阂,从此大约在二百四十年左右清乾隆年间,又恢复了村西南角老四支去老祖林上坟的友好气氛,并在合理互让中解决了分配地基、林树、财产等事项,从而加强了步姓宗族之间的和睦团结,促进了农副业生产和村落建设。一段神话故事据传说,在唐朝初期就有纪沟的记载,邹县有个县长叫王二(尔)俀(鉴),在邹县南关沙河里发现冲出来唐朝两个军师的两口棺材,棺材上留有四句话,“拜上拜上多拜上,拜上清朝王年兄,四支元宝垫棺底,把俺葬埋后马营”(邹县城北八华里有个后营)。王二(尔)俀(鉴)照遗言,在后马营刨坑而葬,开始刨出一个小石碑说可东再可东,往东又刨出一个小石碑说可东再可东,可东又刨出一个小石碑说,还得可东。王二(尔)俀(鉴)不耐烦的说:我是您的儿呀,可东再可东,不可东啦,就埋这里吧。往下一刨又刨出一个小石碑说:早知道你俀,此地就好,头一个地方就好,就埋这里吧!最后刨出这个小石碑上就注有纪沟步姓,村东北角老祖林就是袁天罡、李淳风给看的幸福林地,因此各支都认为老祖林为贵,心心向往。总之,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和老辈的传说,又经推理判断整写起来的《步氏宗略》,一定有不当之处,敬请知情者和后人修改补充,注意检验校正。一九八二年六月六日附注:谱碑,是革命烈属步义祥保护下来的,南寨门里路西步世忠用地排车拉到前村,现砌到牲口屋墙上。步贵仕老祖爷戴顶子的碑残断碑,由村东北角步世元负责保存。步旺祖爷的镶碑残断碑,仍在老祖林原地,由步德平负责保护.后人动者要议。前庄东老林的祖碑,特别是步登云的那支碑,可能修村东南角圩子里小桥了,由东大街步德龙负责汇集资料。西纪沟老祖爷步廷器的镶碑,可能修桥了,由西纪沟步德功负责汇集资料。还有南老林思孟的镶碑和其他老林的祖碑,凡是能与步松、步梅、步廷器能说上话的(能延续上的)碑和文字性的东西,请后人注意汇集资料,校正这个文稿。一九八六年十月一日步氏宗略注解:一、先祖相距公元前,从五帝到夏商至西周共一千七百七十一年。二、先祖步扬的依据和公元前的年代,据“中国姓氏寻根”注称:东周晋公族大夫郤豹字叔虎(姬姓)三子郤义的儿子郤扬,封邑步(国),叫步扬,他的后代就姓步。三、“三传春秋”上有个郤毅,也叫步毅,称步扬是曾祖,至少四代,按照孔姓传辈平均三十五年为一代,一百四十年,从东周七七〇年至始祖步叔乘公元前五三〇年(左右)二百四十年,与步毅相距时间不会很长,尚未找到直系的资料,请后人考证。四、步叔乘为什么是步姓的始祖?一是孔府东厢房供奉的牌位,是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二是万历元年吉旦孔尚贤立的东游记爵位碑(在曲阜孔府藏书楼大门里西旁),横行字孔子的门生一百二十六贤(第四十六位)之一;三是“百家姓字典”(四百六十八页)记载:步叔乘是孔子三千门下弟子之中,齐国人;四是步叔乘繁衍了后代,全国步姓都认为是始祖来敬仰。五、步贵仕南宋时代的人,有他长孙步荣(将仕左郎),次孙步诚(敦武较尉)在元天历二年给立的带顶子的碑;現有残断碑为依据;他的四代能否与西纪沟步廷器,东紀步松字朝君;步梅字朝州,和汶上县郭仓乡步家村的老祖鸿胤是直系关系?经战争和荒乱之年,虽是一林相隔几代?尚不能证明直系关系„„。六、现有材料证明:步松、步梅、步廷器和步鸿胤是纪沟步姓,从明永乐年间延续而来的。七、长支步松的二子永昌下落不明。八、二支步梅长子登云的七个儿子,除六子思超,七子思动的后代在东纪沟村居住外,其他五子去向不明。九、长支步松(子永基)的林(称二祖林)灭失在大路以东,很可能因“兵荒之乱”受迫害灭失了„„。十、北河口村西南角老四支步姓老林思孔的镶碑,解放后一九五二年挖白马河,把林挖掉,这支祖位碑下落不明。十一、里步外步之传说。从现巳调查材料证明:除西纪沟老地主步继成的碑上注有平阳世家(功名)记载外,没发现迁民来的步姓。十二,谱碑是第三次祭祖,各支派代表参加举手多数通过的,应以谱碑四十辈为依据,以资延续。十三、现有老祖步贵仕和他儿子步旺的残断碑(仍在老祖林原处)是步姓的宝贵遗产,拿金子是买不到的,应珍惜爱护保管好。十四、东纪沟围墙里,用前庄东老林的碑修桥了,特别是步梅和步登云的两支祖位碑还存在,请后人留意寻找。十五、据文化大革命开始破“四旧”时保管材料的人说:集中起来的一些文物,并未完全烧掉,由于管理不善,逐渐地没有了,祖谱很可能流落到群众之手,后人注意收集。十六、我的大儿子步德龙帮助购买了《中国姓氏寻根》,二儿子步(德)军提供了《百家姓辞典》和有关资料,对我的研究起到了支助作用。十七、《步氏宗略》经过多方面的调查核对和推理判断整理写起来的,用了五年的时间,先后写了“四稿”,仅是个记录,以作参考。大家看了请再提出些修改补充意见,以作后人重整的依据。一九八六年十月一日笔者步占沂,系始祖步叔乘字子车的七十一代孙,邹县太平区东纪沟村人。一九二三年正月十四日(公历三月一日)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上私塾六年,念至四书五经。上高级小学两年。“七七事变”后,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参加“青抗先”,即中国青年抗日革命先锋队,任队长。一九四二年九月参加八路组任参谋,一九四四年十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邹县拐子河总商店出纳员,凫山县(邹县)石墙区委工作组长,宣传委员,副、正书记兼区长,武工队长,凫山县武工队三、一中队副、正指导员等职。解放后,任凫山县、滕县、白彦县、微山湖区、微山县公安局副、正局长,微山县委副书记兼县长,济宁专区公安处副处长,济宁专署冶金工业局长,枣庄市公安局长等职。他写的《步氏宗略》内容丰富,引经据典,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资延续。东纪沟前村党支部书记步占南、步德安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


浏览:341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刘利民
    刘利民
  • 老君
    老君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