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王克寇(10)改造地方民团/王岚

觉悟人生 发表于2021-09-07 10:49:34

当时的鲁西北,到处可见国民党的溃军,土匪杂团更是多如牛毛,连农村的地主富户都有自己看家护院的武装家丁。但是,他们人数虽多,却各为其势,各为其利,各为其行,犹如一盘散沙,难以抵御外强。尤其可恨的是,以禹城汉奸姜友邻为首的20多名亲日商人及土豪劣绅,竞认贼作父,打着日本膏药旗,出西关迎接日军进城。

  大敌当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唯一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凝聚各方力量,把那些打家劫舍、骚扰一方的土匪顽杂统一联合起来,使其枪口一致对外,并聚拢国民党的散兵游勇重整旗鼓,共同抗日。

    鉴于局势动荡,统一战线是当时抗战工作的重中之重,再加上鲁西北抗日游击第七大队刚组建不久就被打垮,急需及时总结经验教训,1937年11月,禹城县委在辛寨乡质金赵村召开会议,研究了目前日寇压境的紧迫形势,决定采纳一直在做民团争取工作的伯父的建议一一深入李惠民民团内部,做团结争取工作,促使他带领地方民团举旗抗日。

    为什么确定李惠民为第一个统战对象呢?李长瑞老前辈在回忆录中解读了其中缘由:

    李惠民早先贩卖私枪,曾被北洋政府通缉,他跑到北平藏匿到他的老乡高惠东处。高惠东当时在北平以半工半读形式就读于朝阳中学,念及同乡情谊就收留了他。那时,熬着一个馒头分两半的日子,高惠东帮他渡过了难关。此后,李惠民对高惠东感恩戴德。七七事变后,李惠民在八区借着与高惠东的关系曾经打着共产党的旗号发展武装力量。当时,靠近铁路的各股土匪武装都是依靠地主作后台,而李惠民是个见风使舵的人,也有意与我党合作,把共产党暂时当作自己的靠山。

正是因为李惠民有过接近共产党的意愿和行动,所以伯父觉得联合他加入统战大有希望。伯父决定让一些党员打人李惠民内部,这样可以一边促使李惠民积极抗日,一边在李部基层士兵中搞好抗战鼓动宣传工作,不断提高抗日士兵的觉悟,在士兵积极分子中秘密发展党员,使之成为我党抗日武装的骨干,争取内外联动,改造土匪武装。

  考虑到于曼青与李惠民是同乡,便于沟通,经过深思熟虑,在伯父的安排下,决定先由李长瑞摸清情况,然后让于曼青单枪匹马找到李惠民。

    “我有几个同学,刚从平原乡师毕业,目前在兵荒马乱中找不到工作,想来投奔三叔,效匹夫救国之力。”在李惠民的厅堂,受命前往的于曼青沉着机智地娓娓道来。

    坐在太师椅上的李惠民低头思量一下,突然眼睛一亮,说:“好!那就来吧,我这里正缺少有见识的文化人帮我调理部队。”说完他又心存戒心地叮嘱道:“春溪,咱可要些可靠的人啊!”

    于曼青坦然一笑:“那当然,都是本乡本土的,不可靠的,我也不叫他来啊。”李惠民是个走南闯北的人,在当地有一定威望,他略通文墨,也能审时度势,深知要成大事没有有识之士辅佐难以成功。加之高惠东曾经有恩于他,于是,伯父同杨瑞亭、张同海、张祝华、肖金淦、侯福元等很快进入李惠民民团。

    这时在鲁西,国民党范筑先②将军已接受共产党的统战主张,在辖区所属旅团里派驻了由共产党员和进步爱国学生组成的政训处。在这样的背景下,伯父在李惠民部很快成立了政训处。伯父任政训处主任。不久,站稳脚跟的杨瑞亭被任命为李部二连连长。在伯父等共产党员的帮助下,李惠民拉起了这支初创的抗日武装。接着,他又听取伯父的建议,消灭了周围几股抢掠百姓的土匪武装,维持了当地治安。随后,伯父在内部从严整军肃纪,进行兵事改组;在各连队设立政治指导员,对士兵进行时事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启发士兵为中华民族图存而战的爱国意识,教育他们懂得“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道理。伯父还自编了一些抗日歌曲来鼓舞士气:

抗战一发生,大炮响连声。

不让日本鬼子来逞凶,

糟蹋老百姓。

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

联合抗日中国不会亡,

杀敌是英雄……

    通过一段时间整训,李惠民部队风纪明显好转,士气高昂,李惠民也随之声名鹊起。不久,他的队伍发展到300余人,拥有迫击炮1门、轻机枪2挺,在当地大小武装部队中成为实力最强的一支。接着,伯父在军中秘密发展了一批“民先”分子和共产党员,李达、袁西敏、李铁军(颜振鹭)、程义盛等都是这个时期被发展的党员。

    我曾听父亲讲过这样一件事:为维持当地治安,李惠民常在八区巡游驻防。一次,伯父带李部开到董屯,暂用了王圣修的房子(官兵住在他家,伯父回自家住)。王圣修看到昔日的对头如今掌握了枪把子,很是坐立不安。他备下酒席,想为军官接风,不想被拒绝,于是他一趟趟地来我家请伯父前去说情,伯父先以军纪严明拒绝吃请,然后话锋一转:“目前大敌当前,抗日人人有责,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力出力,马上把你的4把盒子枪拿出来打鬼子,把你的钱粮支援抗日部队,到时候自然会有人‘领情’。”

  此时的王圣修对伯父不计前嫌很是感动,他的抗日爱国之心也被唤起,向抗日队伍献出了枪、钱、粮。他的儿子虽在国民党部队,但也为抗击日寇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在李惠民部,有两件事足以说明伯父是统战高手:一是融洽了李惠民与红枪会的关系,使其化解矛盾一致对外;二是说服李惠民参加了范筑先指挥的民族抗战史上的著名战役——南镇阻击战。

    当时赫赫有名的红枪会是禹城南部势力较大的封建武装。那时的禹城八区以莒镇为界,西部是李惠民地盘,东部是齐林山自卫团和红枪会的势力范围。民先队员齐林山受我党派遣打人齐集一带红枪会,先任红枪会团长,后又当上了13个红枪会团的总团长。齐林山是个急公好义愿意抗日的血性汉子,伯父早有耳闻。红枪会抗日事迹在当地也广为流传。

  抗战初,日军200多人入侵伦镇,红枪会大师兄娄风山和关公会首领李德吉率众抵抗,他们赤膊画符,挥舞大刀长矛和土枪土炮,凭借伦镇的土圩墙与日本鬼子展开激烈的守镇战斗。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久攻不下,恼羞成怒,调来迫击炮、小钢炮等重型武器进行轮番轰炸。激战一日,伦镇陷落,群众死伤140多人,房屋被炸毁无数,这就是禹城史上日军制造的“伦镇惨案”。红枪会喋血抗日,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但是,李惠民部却一直与红枪会势不两立,各立山头。

  李惠民队伍中的成员多是些行伍出身,其中也有地痞流氓和无赖。他们中有些人匪性难改,隔三差五地就会到红枪会地盘抢掠百姓,与齐林山的红枪会多有摩擦,双方冲突不断。为稳定抗战大局,伯父多次出面调解。他曾在大纸坊的大庙内安排了李惠民与水牛李庄红枪会营长杜之舟会面。当时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相当紧张。

  李长瑞前辈的回忆录中对这次调停也有所记载:

  李惠民部与红枪会互相交火,战争不断发生,克寇同志为了避免同胞自相残杀,不顾个人安危,奔波于双方之间,进行调解。围绕“以民族大义为重,在强敌入侵国破家亡危机下,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应团结一致枪口对外”的精神,双方各派代表在大纸坊谈判言和消除争端,使分裂的八区又复统一起来,也为以后县区机关往东转移铺平了道路。由于克寇同志辛勤的工作和有力的领导,禹城抗战局面很快打开,与邻县党的组织、救亡团体和抗日积极分子的联系也日益密切,抗日声势不断壮大,使禹城县委驻地李屯成为当时禹城、齐河、长青、茌平四县边区抗日活动中心……

  李惠民部与红枪会的握手言和,可以说对于当时的抗日工作意义深远。从老前辈齐林山的回忆材料中我了解到,当时红枪会和李惠民部能够和解,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伯父思想工作做到了家。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促使双方迅速达成了抗日共识。在此后频繁的接触中,伯父和齐林山也因志同道合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不久,红枪会取得了抗日名将范筑先部的番号。1938年12月,在齐林山的带领下,该部被编人八路军115师平原纵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重要抗日武装力量。

  在统战工作中,团结各方力量达成抗日共识,是伯父统战工作中出彩的一页;说服李惠民率部参加范筑先统一指挥的南镇阻击战,则是伯父统战工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时期,伯父带领政训处人员狠抓李惠民部的部队纪律,开展时政教育,带领士兵学习文化,唱政训处自编的抗日军歌,以激发他们的抗日爱国热情。他还在部队倡导政治民主、经济公开、官兵平等、军民团结,废除旧军队打骂士兵的旧习气,因此部队很快呈现出士气高昂、焕然一新的局面。在很短的时间内,部队便发展到700余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李惠民部被编为范筑先部第六战区第四队王子范队第三营,李惠民任营长;伯父所在的政训处也一度成为中共禹城县委的秘密驻地和“青救会”开展活动的合法场所。在山东省第六行政区专员兼聊城县县长范筑先的领导下,鲁西地区的抗日爱国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范筑先在全面抗战的大形势下,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救国主张,在聊城创办了抗日干部培训学校,邀请共产党员和华北流亡爱国学生来部队做政训员。除此之外,他还将辖区由12个县扩展到30余个县,把抗日队伍发展到35个支队5万余人。 

中共地方组织也积极配合范筑先发动群众,组织抗战群众团体。鲁西地区的抗战工作进行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时刻,范筑先与中国共产党走到了一起,结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在鲁西地区构筑起抗日御敌的铜墙铁壁。

  就在群众抗日武装纷纷摩拳擦掌、请缨杀敌时,日寇开始大举南侵,觊觎鲁西。此时,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竞不顾百姓生死,率10万大军不战而逃,同时命令第四(临清)、第六(聊城)两区县军政官员及武装力量退守黄河以南。范筑先这位铁骨铮铮的硬汉,坚决不渡黄河南撤,而是回师聊城守土抗战。范筑先于1937年11月19日向全国发出电文:

    概自倭奴入寇,陷我华北,铁蹄所到,版图易色。现我大军南渡,黄河以北,坐待沉沦。哀我民众,胥陷水火,午夜彷徨,泣血椎心。职忝督是区,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及武装民众,以与倭奴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惜。惟望饷项械弹,时与接济。俾能抗战到底,全其愚忠。引颈南望,不胜翘企。

这封义薄云天的电文,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气魄,极大地鼓舞了鲁西人民的抗战热情。他在中共地方组织的帮助下,把聊城、临清、禹城等10个县的行政保安承担起来,稳定了鲁西的抗日局势。

    1937年12月26日,自称骄兵悍将的日寇步骑炮混合部队500多人,直驱高唐县南镇滑口,欲南渡黄河以钳制济南。范筑先立刻命令茌平四大队王子范部带手榴弹、炸药、地雷去南镇堵击。王子范下令调李惠民营参战。大战在即,千钧一发,李惠民却为保存自己的实力拒绝出兵。任凭于曼青怎样做工作,李惠民就是按兵不动。见此情形,伯父亲自登门,开宗明义,面陈力劝,并义正词严地告诫李惠民,国难当头,必须服从范将军的指挥命令,开赴前线。在伯父的慷慨陈词和忠言相劝之下,李惠民前瞻后顾、左右权衡,终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率部参加了南镇之战。

浏览:95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觉悟人生
    觉悟人生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