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一一抗日英雄王克寇》后记/王岚

觉悟人生 发表于2021-09-08 09:59:53

历时四年,几易其稿,终将付梓面世。实现夙愿之余,我不禁感慨万端:历届禹城市委市政府尊重历史,不忘过去,对王克寇的事迹多次组织搜集整理教育后人。特别是2007年,禹城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市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拨专款将王克寇烈士陵园修葺一新,并为王克寇塑半身胸像;2009年,又投资建设禹城市革命英雄纪念馆,馆内塑有王克寇全身戎装塑像。如今,王克寇烈士陵园和禹城革命英雄纪念馆已成为禹城全市人民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几年前,在我萌发要写一个真实的抗日英雄王克寇时,困难重重,后在很多离退休老干部、禹城市领导、朋友、同学、同事、亲友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特别是我的丈夫周同恩再三鼓励我要克服困难,义无反顾,实现夙愿,告慰英灵,我终于下定决心写作并着手寻找线索、搜集资料。几年来,我辗转各地,寻访知情人,走访伯父的战友或战友的子女,踏遍伯父曾经战斗过的城市、乡村、河流、山冈、公路、铁路,甚至沟壕、寨墙,寻访当地的干部群众、党史及史志部门的领导和同志,掌握了大量详尽的第一手资料,为据实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在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德州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陈璞平同志的热情指导和帮助,他在百忙中三次修改全稿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定稿后又积极帮助联系出版单位,为该书的编写和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

    还要特别提出的是,伯父的老战友、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韩哲一老前辈,年已97岁高龄,在医院的病榻上亲自审稿,并为该书题词作序;伯父的老同学、老战友、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原副主任兼党委书记李长瑞老前辈,虽年高九十,却以对历史负责、对烈士负责的态度,多次回忆那段刻骨铭心的烽火岁月,并给我提供资料以勘正误;伯父的战友、老二团战士、禹城农业建设局原局长史建勋老前辈,多次向我讲述亲身经历及当年的所见所闻;上海市民营企业家任泽世先生于百忙中多次帮助联系拜访韩哲一老人;加之伯父的老战友生前留下的大量宝贵财富一一回忆录,为我在写作中准确地把握人物和事件真实性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

    在我走访、考证史料及成书过程中,得到了各地有关领导、干部、群众、亲朋好友的无私帮助,他们是:

    禹城市的领导、干部和群众:庞维新、韩靖华、齐令浩、马秀兰、韩吉贤、于永贵、邵华、郑家忠、刘在臣、邵洪岭、王岐山、李令勤、李长木、董长喜、高新建、邢仁强、李少海、徐光辉、卢思新、陈海良、赵忠祥、卢思广、田金荣、李敬华、秘鲁、李恒新、高汝宝、王希斌、姜玉梅、邵学信、齐恒、齐永华、马健、于希江、梁吉国等同志。

    外地的领导和朋友:德州市的王征远、国林平,聊城市的周美庭,茌平县的朱士明,茌平县大吕庄的李吉亭、李根盈、武金刚,齐河县的邵清泽,平原县的杨杰、韩维新,夏津县的李宏升,庆云县的毛琳、张秀利、张洪敏、张华等同志。

    伯父的战友后代:于惠芳、聂永茂、杨志明、聂跃东、王卫星、郑爱英、齐玉连、程发昌、金延斗。

    我的家人及亲朋:王汝杰、王克鲁、王希英、王其政、王秀英、王秀荣、高桂荣、王希荣、王希青、王吉鑫、王兴华、邱长志、杨相臣、李成都等。对以上人员所给予本书的帮助与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另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采用了一些书籍、资料、纪念馆的有关图片,在此一并感谢支持!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所限,书中可能存有纰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谢谢!

    王岚

    2011年3月15日

浏览:2307次

评论回复
  • 通途

    2021-09-09 07:37:11 通途

    历史不是小姑娘可以任意打扮,历史也不是半老徐娘可以涂脂抹粉。如果想找寻历史真相,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作,这项工作无名无利甚至还会有人质疑。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想完成是不可能的。能把抗日英雄的人生壮举写的如此感动人心,背后的艰辛常人难以理解。致敬作者。

最新来访
  • 南台村
    南台村
  • 通途
    通途
  • 起名用了1分钟
    起名用了1分钟
  • 董云凌
    董云凌
  • 小四
    小四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 觉悟人生
    觉悟人生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