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三兄妹
张国梁
鲁南地区,处在苏鲁皖三省结合部,是我国南北交通要冲,区域内徐州、兖州和济宁自古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冥冥中注定了这一地区斗争的尖锐度和残酷性。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鲁南地区反动势力表现得特别顽固、疯狂与凶残,因而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更是艰难、困苦与惨烈。这里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殊死斗争,唤醒越来越多的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不少人毁家纾难,举家参加革命。滕州大坞共产党人张瑞、张崇作、张英兄妹三人共同参军参战,出生入死,英勇斗争,是鲁南地区革命家庭的一个典型代表。
2021年清明节,96岁的革命老人张英前往大坞参观“五世清官博物馆”,她对五世清官的事迹大加赞赏,她向参观者说:政治清廉是我们共产党人执政的坚定追求。老人当场向博物馆捐资1万元,表示她大力支持廉政教育。
2021年6月6日,在建党100周年前夕、党史教育活动中,我们一行人去枣庄看望她。她向我们讲述了这个革命家庭艰苦卓绝的斗争事迹,带我们走进了那个烽火连天、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年代。
一
张氏三兄妹中,张英是年龄最小,1925年1月出生。姐姐哥哥都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她在解放战争中参加革命。1946年2月,经姐姐和姐夫介绍,她离开家乡,到湖东青年干校学习半年,组织上分配她到滕县界河区担任区妇女委员。鲁南地区贯彻党中央“五四指示”,解决土地问题是目前共产党最基本的历史任务。她被分配到洼里村领导群众搞土改。
姐姐张瑞,出生于1915年7月,初中文化程度,1940年7月由八路军115师686团副团长张季升等两位同志介绍参加革命。1941年初,她担任中共湖东工委联络员,是中共南阳地下交通站负责人。
哥哥张崇作,出生于1921年,是三兄妹中参加革命最早的一个。1938年3月18日日军占领滕县后,他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动群众抗日救国。一天他正在地里帮村民插地瓜秧,有人急火火跑来告诉他:“敌人来抓你了,赶快跑吧!”抬头看敌人正从远处走来,他没来得及去地头穿鞋,赤着脚就离开了家。党组织考虑他年纪小,安排他到济宁小南门馍馍房党的地下交通站当交通员。
张英老人略一沉思,对我说:哥哥是1939年10月入党。姐姐是1945年5月入党。我是1947年6月我军北撤时,在黄河北的乐陵县孔镇入党。我比哥哥姐姐入党要晚一些,今年也在党74年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虽然我们兄妹三人都战斗在鲁南家乡一带,但很少能见上面,可以说是生死不知。因为我们战斗的地方是沂蒙山根据地与湖西根据地之间的游击区,没有什么前方后方,敌人在明处也在暗处,都是斗争第一线,随时有可能牺牲,我们也不惧怕牺牲。
每一个参加革命的人,都坚信革命一定胜利。但具体什么时候能胜利,谁也不知道。队伍中女同志年龄大了,会经组织安排或熟人介绍,组成一个新的革命家庭。姐姐张瑞的丈夫是邹滕西抗日游击队司令、686团副团长张季升,在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我的丈夫是凫山县武工队一中队指导员、解放后转到公安战线工作,在枣庄市公安局局长岗位上退休。一个革命大家庭,又组成了若干革命小家庭,革命就是这样在共产党人身上传承。
二
姐姐张瑞的革命生涯,与姐夫张季升紧密相连。
张季升1902年出生在邹县龙泉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毕业于邹县师范学校,是一个爱国青年,学生时期就接受了进步思想。日军侵占鲁南地区后,他毁家纾难,变卖家产,购买枪支,组建起“邹滕西抗日游击队”,自任司令。他与中共邹县县委领导的邹县抗日游击总队步云亭部紧密联系,并接受党的指挥,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武装。
1939年秋,游击队发展到600多人。张季升率部先后3次在津浦铁路的界河、下看埠一带,伏击日军汽车运输队,击毁两辆汽车,消灭押运的敌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日军两次组织清剿,张季升把大部队疏散隐蔽,他带领一支精锐的小部队,与日军跳圈子,打游击,巧妙周旋。
1939年9月26日,张季升率部与八路军115师686团合并整编,并被任命为686团副团长。加入八路军后,张季升与团长张仁初密切合作,与日伪顽军进行了无数次战斗。张季升打仗有勇有谋,头脑特别冷静。一次在白彦山区,日军近千人向686团进攻,张仁初团长带一个连两次反击失利,他一时打红了眼,扒光脊梁,要发起两个营的集团冲锋与日军拼杀。危急时刻,张季升拉住团长说:“老张,不能再硬拼了,要撤出战斗,这样拼下去,部队没了,根据地也没了。”张仁初此时根本听不进去,他把眼一瞪说:“你右倾,怕死啦,这是命令!”张季升正苦于劝说不下,恰好上级命令来到,要部队马上撤出战斗,张仁初才下令撤退。
1940年7月,张季升调任鲁南军区敌工部科长。1941年初任湖东县参谋长。同年4月受组织委派,张季升和夫人张瑞带着两个子女,利用他在邹滕西的威望和人脉关系,到南阳镇这个沿湖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地区开展地下工作。
张瑞同志
南阳湖地区日伪碉堡林立,土匪、湖匪多如牛毛,日伪顽匪勾结,横行跋扈,我党我军很难立足。张季升和张瑞不怕牺牲,团结抗日力量,与各种敌对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艰苦卓绝的斗争,保存壮大革命队伍,为我党在这一地区扎根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日寇投降后不久,鲁南区党委指示张季升同志到津浦铁路沿线做敌伪工作,阻止国民党军的进攻,保护解放区。不幸的是,1946年8月26日他惨遭国民党黑杀团暗杀,为革命献出了他44岁的生命。
张瑞擦干眼泪,继承丈夫革命遗志,出生入死,继续与敌人展开英勇无畏的斗争。她先后担任邹县红山区妇救会长、邹县中心店区妇救会长、凫山县岗头区妇联主任兼县妇联委员、凫山县人民法院民庭庭长等职。她几十年如一日,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设新中国不懈奋斗,体现出一个老党员、老干部崇高的精神境界。1965年5月,张瑞因病离开工作岗位,组织安排享受正县级待遇。1996年2月19日,张瑞同志在济宁市去世,享年82岁。
三
哥哥张崇作所在的济宁地下交通站,1939年春被敌人破坏,党组织安排他与几位共产党员,一同到邹滕西抗日游击队工作。他与张季升司令战斗在一起,担任司令部副官,保证这支民间抗日武装在我党领导之下。他为团结说服当地各派政治力量联合抗日,不顾个人生命危险,积极开展工作。
张崇作同志
1939年9月,八路军115师686团从微山湖渡湖东进,到达邹滕西地区。张季升司令委派张崇作作为联络官,前往686团联络,协助686团做好当地群众工作。经鲁南军区批准,邹滕西抗日游击队于9月26日,在邹县东部的三山村,与八路军686团进行合编,张崇作任团部秘书。同年10月,张崇作在686团加入共产党。组织上考虑到当地人脉资源,1940年7月张季升调任鲁南军区敌工部科长,张崇作也随之调动,协助开展工作。
张崇作先后担任鲁南军区侦察干事、济宁县公安局长沟派出所所长、济宁县公安局侦察股长、邹县公安局侦察股长、济宁专署公安处侦察组长、济宁专署公安处劳改大队中队长,常年工作在公安战线。
1953年微山县建县,济宁专署公安处任命张崇作担任韩庄公安分局局长,后又担任微山县公安局看守所所长。文革期间受到不公待遇,蒙冤多年,仍坚定革命信念,勤勤恳恳为党工作。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张崇作一贯积极勇敢,不怕牺牲,多次受到上级表彰。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为人正派、忠厚老实,团结同志,发挥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1981年9月,张崇作因病去世,享年61岁。
四
1947年初蒋介石派45万重兵,重点进攻山东。鲁南地区是山东解放区的屏障,战略地位非常重要。1947年2月,国民党军占领了津浦铁路沿线的滕县、邹县、凫山县。
鉴于形势危急,为了保存力量,鲁南区党委组织一部分地方干部和军工家属、村干民兵北撤渤海解放区,留下一部分干部组成武工队坚持当地斗争。上级要求凡是年纪大的、体弱生病的、小脚女干部都要北撤,一个区组织一个北撤大队。张英是解放脚,自然就接到了区里要她北撤的通知。
当时凫山县的土改任务已经完成,广大贫苦农民分得了自己的土地,特别感谢共产党,他们高兴地唱着:“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农民的土地回了家,如今翻身得解放,打倒汉奸和恶霸。”翻身农民把共产党的干部当亲人,洼里村的群众听说张英要走,心里特别不舍。一些年轻妇女一直把她到村外大路上,当他们再回到村里,就看到国民党特务队进村抓人,群众都为她庆幸。
姐姐张瑞参加北撤,哥哥张崇作没有北撤,他留在当地坚持斗争。张英十分关心他们的安危,但当时无法知道对方消息。
北撤大队在晚上越过津浦铁路向东山里走。每个北撤的干部都背着一袋高粱面,在撤退路上吃。张英老人说:“我不知道这袋高粱面要吃多少天,每天上山下山身体消耗大,我很快就吃完了。行军时饥饿难忍,当队伍一停下休息,我就与一些人满地跑着挖野菜,开饭时煮煮就吃。当时是初春,一些树已经长出叶子,但上级号召不要捋树叶子,老百姓也穷,也要吃树叶子,共产党人不能与民争食。”
4月,队伍撤在蒙山地区。两万多人的队伍整天在山沟里转,因为老人、孩子和妇女较多,每天行军只能走二三十里。山里水很缺,大家的粮食也吃没了,大家饥渴难忍,一停下来都去挖野菜充饥,很多人都嘴唇发绿。
队伍要翻过海拔1000多米高的蒙山,山路崎岖陡峭,登山艰难耗力,夜间行军更是危险。队伍走的是山间羊汤小道,窄的只能放下一只脚,一边是山壁,一边是悬崖,稍不注意就会跌下山去。下山到了蒙阴县,敌机来轰炸,队伍就地隐蔽,张英躲进一个小山窝子,仅能藏进半个身子,敌机一排子弹打过来,在她身边的石头上乱蹦,敌人没打中,她感到很荣幸。
北撤的路上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晚上野地里一卧就睡觉,根本休息不好,张英和许多同志都得了“八路病”:长疥疮,发疟疾,身上的虱子大把大把的抓。但队伍天天行军,你只能忍着,毫无办法。过黄河前,一些老弱病残人员实在走不动了,队伍就把他们安插在当地隐藏,但1948年返回时,这些人一个也没有找到,他们都被国民党还乡团给杀害了。
过黄河时,敌人飞机轰炸,我们隐蔽在路边草丛里,机身上的青天白日看得清清楚楚。敌机低空飞行噪音刺耳,不断向队伍投掷炸弹,
不少人被炸死炸伤。
渡过黄河,到达渤海解放区的乐陵县孔镇,队伍才开始安排住下来。渤海解放区的群众热情欢迎鲁南来的客人,打扫干净房子让队伍入住,跑前跑后帮助解决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两个月的长途行军,每个北撤人员身体都很疲惫,但精神头十足。上级组织“建国学校”,北撤人员每天都上课学习。随后有一些人参军入伍,有一些人被抽调去支前。1947年6月,张英在孔镇加入共产党。
北撤一年后形势大变,国民党由攻势变为守势,被撤干部返回鲁南。这时的鲁南解放区已被国民党搞成了人间地狱。国民党还乡团占领之后,疯狂地进行清剿扫荡,伪乡保长、保安队和特务土匪,对我军烈属、村干部、民兵家属和翻身农民大肆抓捕、酷刑拷打、敲诈勒索、强迫翻身农民自首登记退还土地,像疯狗一样报复解放区人民。抓到人用刺刀穿、放天花、滚钉床、强奸轮奸,手段残忍至极,禽兽不如。留在当地坚持工作的许多共产党人,被捕被杀,有的是全家人被推进一口井里、埋在一个坑里。张英三兄妹的家乡大坞村,在国民党三青团滕西区团长兼大坞乡乡长张崇珏指挥下,全村被活埋了56人,埋光6户,埋绝13户,暴行径令人发指。令张英特别悲痛的是,她六十多岁的母亲,因为儿女都参加了共产党,被嗜杀成性的还乡团活埋了。还乡团派人深夜敲门,说儿子回来看她了,骗开门就把老人拉到河边,活埋在河滩上,不几日发大水,尸首被冲走。这仇恨折磨着她,一连多日饭吃不下,觉睡不着。
北撤人员回到当地,看到此情此景,每个人心头都积压着一份仇恨。消灭敌人,救群众于水火,成为他们心中最迫切的目标,激发起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战斗的力量。天道昭昭,肆行暴虐的国民党反动派,灭亡之日已经不远了。
五
张英的丈夫歩占沂同志没有参加北撤行动。他作为区委书记兼凫山县武工队一中队的指导员,带领队伍坚持当地斗争。
步占沂1923年3月1日出生在邹县太平区东纪沟村,初中文化。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武术,练得一身好功夫。他的家庭也是一个革命家庭,家里不少人参加了革命。父亲早年参加了八路军邹东独立营,叔伯哥哥步云亭1931年春天加入共产党,1939年2月担任中共邹县县委书记,9月任邹县县长兼邹西独立营营长。
歩占沂同志在1949年
在革命家庭的环境熏陶下,歩占沂14岁就在村里担任“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1942年9月参加革命后,被分配到凫山县一区(石墙区)工作,10月加入共产党。 他先后担任区委宣传委员、副书记兼武工队长和区中队长、区委书记兼区长。他出生入死,与敌人殊死搏斗,敌人听到他的名字就心惊肉跳,伪邹县政府悬赏800大洋来买他的人头。
歩占沂同志战斗作风果敢勇猛,他带领武工队从凫山东打到凫山西,从凫山南打倒凫山北,打的敌人闻风丧胆。他在国民党还乡团的白色恐怖中,八进敌占区侦察,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周旋,有时孤身与几十倍的敌人战斗,每次都完成了任务。1947年7月,华东野战军一、四纵队挺进湖西地区,策应刘邓大军挺进中原。一、四纵队在几十万敌人围堵追击下,多日连续行军,当晚需要抢渡泗河。歩占沂接受县委指示,命他带队必须在8个小时内搭建起浮桥。泗河连日暴雨,水深流急,河面宽六七十米,短时间搭起浮桥绝非易事。他带领战士发动群众,找来搭桥的渡船、木板、绳索等材料,在敌机的狂轰乱炸下,数百人冒着生命危险,硬是在规定的8小时内搭起一座4米多宽的浮桥,确保了我十万部队抵达后马不停蹄,一夜之间渡过泗河。敌军尾追而来,他带人立即破坏掉浮桥,令敌军望洋兴叹。他在蔡桁村战斗中,国民党新五军一个主力团和周围几个县的保安团4000多人,包围了凫山县武工队,敌众我寡,战斗异常激烈,很多战友牺牲。为保护县领导突出重围,他带队迎敌而上,用两挺机枪火力扫出一条突围路,看到一些同志没有突围出来,他反身再次冲进敌围,再次带着同志们冲杀出来。他身经百战,英勇顽强,多次负伤,荣立大功3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多次被鲁南二地委、第二军分区司令部表彰嘉奖,被授予“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解放后,歩占沂调入公安系统工作,先后担任滕县公安局副局长、白彦县公安局副局长,微山县公安局局长等职。1954年9月调任济宁专署公安处第一副处长,1959年4月起担任济宁专署冶金工业局副局长、局长。1961年9月枣庄市由县级市改为地级市,他担任市公安局长兼党组书记。1983年他从枣庄市公安局离休,经省委组织部批准享受正厅局级待遇。1971年被公安部授予人民警察一级金盾荣誉奖章。2005年7月4日,歩占沂同志因病去世,享年83岁。
六
张英对北撤记忆犹新,说起北撤的事很动感情,就像是她革命生涯的“万里长征”。1948年北撤人员返回鲁南后,上级安排张英到凫山县六区(马坡区)任区妇救会长。当时凫山县已经全境解放,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她最大的任务就是组织妇女摊煎饼、做军鞋,支援前线,肃清潜藏的敌特。
淮海战役之后,1949年5月,张英随丈夫一同调白彦县公安局工作。白彦县是山区,地形复杂,肃清敌特的任务很重,她与同志们每日里都处在战斗状态。1950年3月她调到省公安厅直属的微山湖区公安局工作,负责湖上社会治安。
1949年时的张英同志
1952年4月,张英担任夏镇派出所副所长、所长,参加了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这期间她记忆最深刻的是抓捕敌特、镇压反革命,她和同志们在辖区内反复排查,抓捕了国民党徐州市城防司令“陈大头”,公审大会后枪毙了这个罪恶满盈的反革命分子。
1954年张英调到济宁,任济宁市回民派出所所长。1959年10月起任济宁市第四、第二派出所所长,每到一地,她都深入群众了解当地治安情况,保卫一方平安。1962年4月她到枣庄市公安局工作,1967年10月担任薛城区公安局陶庄派出所所长。
作为一个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女同志,张英连续17年在5个地方担任派出所所长,承担着维护一方平安的重任,可以称得起是“巾帼英雄”。
1968年12月张英再次调回枣庄市公安局工作,1980年离职休养。1991年7月被公安部授予人民警察二级金盾荣誉奖章。
走访革命老人张英,听着她那刻骨铭心的历史讲述,我内心不时被深深打动。在拯救民族危亡、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他们一家人艰苦卓绝,不怕牺牲,喋血奋斗,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贡献,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斗争经历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历史缩影,胜利来之不易。崇敬老革命,不忘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永远跟党走,捍卫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共和国江山永固,是我们后来人应该担起的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2021年10月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