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赵振坤离开我们已经64年,但伯父从军报国、舍生忘死、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不忘初心跟党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贡献力量。
伯父1928年生于山东莱阳团旺西张格庄村,1946年9月进入八路军在山东莱西院上村成立的“南海中学”学习。通过学习,身心受到极大触动,决定投笔从戎。1947年4月,在山东海阳参军入伍,并至华东军区举办的“华东医科大学”学习。战争环境下,学习条件非常艰苦,连基本的课桌椅、书本教材都没有,但大伯学习热情高,往往席地而坐听课,以膝关节当“课桌”记录笔记。他时刻以华东军区卫生系统“特等模范高胡同志”为榜样,废寝忘食地学习医学知识。
1947年7月,鲁中山区被敌军侵占后,遭到疯狂破坏,尤其沂源一带遭受敌军残暴无比的摧残,形成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大批百姓扶老携幼逃避到深山达数月之久。疟疾、痢疾、回归热等传染疾病在灾民中爆发,疫病死亡的恐怖伴随敌军烧杀淫掠的威胁,紧紧束缚在百姓颈子上,为迅速扑灭瘟疫,抢救生病群众,华东局立即组织防御救灾工作组,成立“鲁中防疫大队”,伯父被抽组编入,参加疫情救治工作。
伯父带领小组成员,携带急救药箱,潜入村子里抢救患病群众。当时县城仍是敌占区,时有敌人骚扰,伯父他们一边救治百姓,一边应对敌人袭击。白天外出治疗和复查病人时,往往两人一组,一前一后刻意拉开距离;夜间住宿,伯父时常拿着手榴弹值班守卫,时刻保持警惕,确保人员和药品安全。每到一处都要向老百姓宣传:“我们是共产党,新四军派来的军医,专门为你们治病,看病吃药不要钱”。百姓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感动高呼“共产党万岁”。对每个病人,伯父都会仔细问诊,认真检查,定处方、发药,反复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服药方法及时间。遇到难诊断的病人,就做血涂片,拿到中队化验检查,或请指导老师帮助诊断。夜晚,伯父组织小组召开讨论会,交流经验,讨论布置次日工作,并将治疗抢救人数和工作经验教训等及时上报中队。
伯父他们每天往返一百多里路,有时一天就吃一顿饭,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山高路险,哪里有病人就把药送到哪里。鲁中地区11月下旬已进入寒冬,可伯父他们还身着单薄衣服,他们克服天寒地冻,忍受饥饿辘辘,不畏艰险困阻,以满腔热情救治每一位患病百姓。有一次为了抢救河对岸的病人,伯父不顾河水结冰,毅然打开冰层涉水过河,及时医治好病人。经过防疫大队四十多天救治,疫情被扑灭,
当地百姓万分感激地说:“共产党是咱们的大救星!”
通过参加这次防疫工作,伯父得到锻炼和考验,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提高了传染病诊治业务水平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被华东军区表彰荣立“二等功”1次。
1947年12月,完成鲁中地区瘟疫救治任务后,伯父被派往华东野战军卫生部卫训队及直属重伤所继续学习医疗技术。1948年8月,为适应大兵团作战,使重伤员及时救治,减少伤残率、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归队率,保障连续作战能力,华东军区卫生部在山东益都(今青州)成立“华东军区第一重伤医院”,伯父被调入编在一所四室,参与1948年9月济南战役救治工作,主要收治在“济南战役”中“攻济打援”的战伤任务,对战伤传染病(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救治,为重伤员补充注射破伤风和气性坏疽血清,对传染病人员进行隔离治疗。
济南战役后,伯父随“第一重伤医院”先后投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福建伤员救治工作。淮海战役战地是在交通沿线大平原展开的,战场人烟稠密,破伤风杆菌和气性坏疽杆菌极易在人畜活动的垃圾和泥土中繁殖,一旦受伤极易感染,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发病率是历次战役中最高的。伯父所在一所四室第一阶段就接受此类病人350余人,为避免交叉感染,在工作人员少、收治任务重的情况下,他们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在黄金时间内抢救伤员。渡江战役中,伯父所在的“第一重伤医院”奉华野前线卫生部命令,划归中线突击集团的第七兵团建制,作为兵团所属野战医院,遂行24军的卫勤保障。伯父他们同战士们一起,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分批次乘木船渡江,边战斗边前进,数小时后到达对岸,立即开展战地救治工作,极大地减少伤员死亡率。解放福建战役中,伯父的“一重院”划归十兵团指挥,遂行解放福州的伤员救治。在部队期间,又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
1950年6月,伯父所在“一重院”集体转业,支援地方卫生事业建设。伯父一行20余人在省卫生厅直属医院医保股长袁万彩带领下,赴闽侯地区组建专署卫生科,同时,又竭尽全力筹建专署中心医院。1952年8月闽清县人民政府成立卫生科,伯父任首任卫生科副科长(主持工作)。
解放初期,闽清民众生活条件恶劣,百姓卫生习惯差,加上污秽的环境,致使烈性传染病流行猖獗。仅有的县医院规模很小,医务人员紧缺、医疗设备差、药品少,医治水平低。面对这些现实,伯父带领发动群众开展除四害、讲卫生、移风易俗的爱国卫生运动;成立鼠疫防疫小组,开展鼠疫防治工作;组织建立妇幼保健站,培训新法接生员,大力推广新法接生;整合县卫生院、善牧医院和民间诊所,吸纳优秀医务员,更新医疗设备,改善医疗条件,扩大就诊规模,逐步提升百姓健康水平。
1956年11月,由于身体受战伤传染病侵蚀,加上长期劳累工作,伯父被诊断“白血病”。伯父深知自己时日不多,住院期间,强忍病痛折磨,整理自己多年的工作笔记,撰写了闽清县医疗工作的建议和规划,悉数转交闽清县政府,仅有的几十元津贴也上缴了党费。1957年1月27日凌晨因病医治无效,伯父英年早逝,埋骨福州金鸡山。
伯父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但伯父光辉、高大的形象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您——我的伯父赵振坤!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赵忠胜)
第一排左二为伯父:赵振坤
正数第8行,闽侯地委组织部对伯父赵振坤的任命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