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文/王长林)

长潮海宁潮 发表于2021-12-07 18:35:05


父亲于一九二二年一月,出生于山东省肥城县东陆房村,贫农,只读过二年私垫。一九三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肥城区武委会战勤干事、区武委会委员、区武委会主任、三区武工队队长及指导员。一九四九年随军南下,担任海宁县许村区区委书记兼区中队指导员,华东黄麻供应处长安办事处主任(华东黄麻办事处属华东纺织工业部),海宁县委常委、副县长、副书记、长兴县委副书记等职务。

“七、七”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全国抗战全面展开,父亲在中共泰西地区特委领导下,积极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拿起刀枪参加抗日抗击斗争,带领区武工队积极配合,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参加陆房突围战(即我们的故乡),日寇集中了济南、肥城、太安(即泰安)、兖州、宁阳、汶上和平阴等10多个县所区伪八千余人,向太肥山区围拢,妄想在我军初到鲁西地区将我围歼。

父亲带领区武工队积极配合主力部队,组织乡亲转移、收集情报、运送弹药、水、干粮等。经过几天几夜的激烈战斗,我军以少胜多,歼敌三千余人。这是发生在一九三九年五月,陆房战斗是平型关后我八路军第二个大胜利,是最艰苦、最激烈的战斗。

父亲还带领区小队配合主力参加了布山战斗(一九四三年)。在战斗中日寇包围了区小队,父亲下令进入地道,有一个区小队队员没有进地道误进入地窖子了(地下室),被日本鬼子用手雷炸死在里面。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我们的父亲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自觉革命,不断进取,我们的父亲从青少年时期就投身革命,把自己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在严酷的战争年代,他爱憎分明,自觉接受党的教育,积极参加儿童团、青年抗日先锋队、武工队等,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九四四年,父亲调至冀鲁豫地区军分区学习政治条例、埋地雷、射击等军事知识,回来后立即组织各村民兵联防,保卫秋收。父亲担任乡联防队指导员,经常出入各村进行检查和指导工作,配合主力反击敌人的扫荡。我们的父亲参加了王战斗、布山战斗、站北头地道战、攻打肥城、泰安等战斗。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战场向长江以南迅速展开,大片国土正在解放,新区政府工作急待大批干部去解决,华东局根据中共中央通知精神,立即从老解放区地、委、区各级组织中抽调干部,要求必须在年底前赶到益都——中共中央华东局所在地。

华东局领导陈毅、曾山等作学习动员报告,讲解党的新区政策,强调进城纪律,要求发扬老区的艰苦奋斗革命传统,警惕敌特及资产阶级糖衣炮弹。在党校学习了三个月后,父亲他们(肥城、长清、泰西)编为第三野战军干部纵队第八大队第七中队随军南下。

一九四九年四月,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达五百公里的长江战线上,突破敌人苦心经营的“江防工事”强渡成功。

父亲随第三野战军在行军中边学习政策,调整组织(学生队分到各中队),进行思想动员,昼夜兼程,靠步行从山东益都,于四月二十七日,从瓜州渡江南下,行军途中,敌机成天在头上盘旋,扫射、轰炸,还要和小股敌人进行战斗,经过长途跋涉于五月初到达湖州(当时嘉兴尚未解放)进行整休。

中共海宁县委以第七中队为主又抽调补充其他方面的干部一共六十六人接管海宁。父亲他们从湖州乘一木船,一面摇撸、一面拉纤,一路上提高警惕,严防敌特袭击,随时准备战斗,于一九四九年五月十八日中午,背着背包,穿着黄绿色军装,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符号,进入海宁(现盐官镇)当时伪政府所在地。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海宁县人民政府在盐官正式成立,同时接管伪政权——海宁解放。

当时南下干部较少,只能集中力量接管县级机关和各区乡镇。全县划七个区、二十四个乡镇。父亲和王绪生,李开进等分管许村区。父亲任中共海宁县许村区区委书记兼区中队指导员。(一直到七、八十年代,许村的老人们还一直叫父亲——王指导员)。王绪生任区长,李开进任组织委员。

许村当时形势非常复杂,与崇德(今桐乡)杭县(今余杭),远离县城,三县交界,是个“三不管地区”。匪特活动猖獗,他们在乡村抢粮派款、残害百姓、甚至袭击我干部、并扬言要攻打区人民政府。区政府以解放军老战士为骨干成立了区武装中队,加强武装力量。

在父亲及区委的领导下,区人民政府发动和组织群众,首先完成剿匪反霸斗争,土地改革分田分地,镇压反革命,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工商业改造,成立供销合作社,平衡物价等,为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必要条件。

一九五二年、父亲调华东纺织工业部、浙江省工业厅黄麻供应处长安办事处工作,担任党组书记及主任。一九五六年调海宁县,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副书记。一九七九年,调长兴县委任副书记。他是一个永远跟党走,努力为党工作的人,他坚决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积极,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还荣立一等功。

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工作的一生,为党的事业、人民的幸福奋斗的一生。

为了党的事业和工作需要,远离家乡和亲人,长途跋涉,随军南下来到浙江海宁。他以浙江为第二故乡,把山东老解放区的艰苦朴素工作作风、不怕苦、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带到了浙江开花结果。与当地干部一起为建设新政权,维护社会稳定、组织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工商业改造,为发展农业和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父亲把自己的青春无私的奉献给了浙江人民,为建设浙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要永远的记住这一切,不能忘记父亲工作、战斗的历程。我们要在追忆中感悟父母的精神、感受永恒的怀念和爱。

 

                                                                                                         文:王长林                                                                                                          2021年12月7日

浏览:1465次

评论回复
  • 通途

    2021-12-08 09:09:53 通途

    南下干部奉献终生彪炳千秋

最新来访
  • 长潮海宁潮
    长潮海宁潮
  • 陆强肥城孙伯琶山
    陆强肥城孙伯琶山
  • 爱华
    爱华
  • 李楠
    李楠
  • 通途
    通途
  • 遥望泰山
    遥望泰山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