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人生(回忆录自序)

大卜杨 发表于2022-01-09 11:33:41

    跨越了两个多世纪的生命历程,生活赋予了我太多的感悟,其中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值得回味。历史虽已过去,但我们却不应该忘记,因为那是各自脚印所谱写的故事,有价值的历史都不应该因时间的流失而被磨灭。我想记录下我所经历的那些平凡而又难忘的足迹,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那段历史,让我们曾经在一起走过的人们记得那段路,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

    我于1929年正月16日出生于山东省阳信县温店乡大卜杨村,爷爷杨希元,父亲杨立杰,二叔杨立仁,三叔杨立义,三个姑姑,均已不在世.1937年,8岁的我到了读书的年龄,做为长子长孙,爷爷省出家中点滴钱财让我在村里的私塾断断续续读了匕八年小学。1944年,我转入温家店读高小,此时,抗日的革命火焰正轰轰烈烈地在冀鲁豫地区燃烧着,我积极协助地下党搞一些联络活动,抗日救国的思想在我年轻的心里已扎下坚实的根基。1945年春,经地下党丘兰庭同志介绍,我到阳信县渤海军区邮政大队惠阳支队工作,担任邮递员,12月中旬,参加阳信县温店区宣传队,宣传抗日救国。在实践工作中,我在地下党员的影响和关怀下,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进步很大。随着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又全面展开,1946年春,渤海军区第四中学成立,我有幸成为那里的一名中学生,接受更加正规系统的学习。这里可以说是我走上革命征途的摇篮,我的政治生命在渤海军区第四中学得以重生。1947年3月,经校长张池生,教导主任李铁华的培养介绍,我加入了伟大光荣的中国共产党,我自觉使命的神圣,更加积极努力地配合校党组织T作,在校领导的指导帮助下,我进步很大,被选任为校学生联合会主席,直接参与校党组织的活动,并白行组织校勤工俭学活动、编办校报刊,宣传人民政府各项政策,引导同学们走革命道路。

    1947年,解放战争到了即将胜利的阶段,渤海军区到我们学校招兵,我参加了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渤海军区教导旅的一名解放军战士,担任特务连副指导员职务,后调任十八团教导队任副指导员职务,后任十八团组织干事、股长等职务。1947年11月,我参加运(城)安(邑)战役,这是我参军后参加的第一次战役,我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部队随即西渡黄河,投入瓦子街战斗和永丰镇战役,均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948年春,沿黄龙山西进,我师参加野战军发动的西北战役,打了一系列的硬仗,随着第一野战军横扫西北战场,经历了大小数十次战斗,连战连捷,获得了“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嘉奖和赞誉,我也在战斗中迅速成长。

    1949年8月,我十八团解放和政、临夏、天水和兰州,l949年9月,西宁解放。难忘1949年9月,部队开始了翻越祁连山的历程,那段历程总让人不由得跟红军长征联想到一起。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年底,我分到七十四团一营任政治教导员,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政治改造,成绩显著。

    1950年春节过后,部队经绥来、三道河子、老沙湾到达小拐,在那里迎来了我们到新疆的第一个春天。我在二十五师七十四团(今农七师一二三团)一营当政治教导员,和部队踏上了开赴垦区的征程。

    1951年秋,由于工作需要,我调到师部任组织科副科长。1953年6月,根据师里工作安排,我调任二十团(即现在的一二三团)当政委。1963年夏,我调任农七师副政委并兼农校校长。1964年的一天,我到北京参加一个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受到刘少奇副主席的接见。

    1966年8月中旬,第一张名为“炮轰师党委”的大字报贴在了农七师办公楼的门前,拉开了农七师“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当年冬季,造反派开始到我家“抄家”,第二年7月份,我被停职。紧接着农七师掀起了批斗“史、刘、杨”的“文化大革命”的运动。

  1973年春,林彪事件后,国内政治上又发生了重大变革。兵团来了通知,恢复了我在农七师副政委的工作,主管文教卫生工作,并重点协助做好落实政策工作。不久,兵团调我到石河子丁作,仍然是分管文教卫生和“落实政策”的工作。1979年恢复兵团,兵团有关领导找我谈话,想重新给我调整工作,征求我的意见,我要求仍然回农七师工作。我就是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深知落实政策对一个无辜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我对这项,TI作非常尽心,使很多的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解决。

    1983年8月,时任国家总理的赵紫阳来克拉玛依视察,上级通知团以上的主要领导去参加会议,并由我代表农七师向赵总理汇报工作。我主要汇报了农七师庭院经济的情况,汇报得到赵紫阳总理的赞同,从此,农七师庭院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到了1984年,农七师已办起了558个以家庭承包为主要类型的家庭农场,从经济效益来看,小麦、棉花的平均单产和利润都高出师计划。

    1985年12月到1988年底,我带病坚持工作直至到二线,但我从没忘记我曾工作、奋斗的那些地方,怀念和我一起改造垦区、建设垦区的那些老战友,经常到农七师一些团场去寻找即将逝去的记忆,因此写下了这本我平生的“故事”,完成我这个老军垦战士的心愿。

    回顾往事,许多不堪回首之事,也有许多未了心愿。但历史终归是前进的,展望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现代化农场已经比我们当初的想象优越得多,人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使我更加怀念那些逝去的战友和同事们,今天的辉煌凝聚了他们当年多少艰辛呵!因此,这部书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我对他们的怀念之情,也以此对他们表示深深的纪念。

    此书在编纂过程中得到许多老领导、老同志及农七师和农八师一些领导、部门、单位的关心及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杨新三

2007年6月25日

未校对谢绝转载

谁在收藏
浏览:115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大卜杨杨老师
    大卜杨杨老师
  • 通途
    通途
  • 大卜杨
    大卜杨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