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机械化重要奠基人孙景鲁
(作者/德州市委党史研究院)
孙景鲁(1916-1972),男,汉族,平原县人,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32年,孙景鲁考入国立北京大学西语系。193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国立北京大学某党小组组长、中共北平特委交通员。
1937年冬季,孙景鲁辗转回到山东开展抗日斗争,任鲁西工作队队长。1938年春参加八路军,任一二九师宣传科长。之后,他以《冀南通讯》为主要阵地,发表了多篇对晋冀鲁豫地区抗日斗争具有指导意义的战况介绍类文章。
1949年北平解放后,孙景鲁任华北农业机械制造总厂(现北京内燃机集团总公司)首任厂长,创建了北京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为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起步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实践和人才基础。1950年4月调任农业部器械局副局长、农政司副司长。1956年2月主持成立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筹备委员会并担任主任委员。同年调任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党委书记,兼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主任。《德州日报》2022年11月14日一版
农耕机械改革的先行者孙景鲁
(文/焦力军)
孙景鲁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代对农耕机械进行改革并卓有成效的先行者。
孙景鲁(男),1916年出生在山东省平原县城内(南街)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个儒学深厚、崇仰三民主义的教书先生,一家五口,全凭父亲微薄的月薪维持生活。孙景鲁自幼聪明,深受父亲仁、恕为人思想的影响,10岁就能背诵古典诗词百余首。进入平原一中读书时,因受同学中共党员李振山等人的影响,思想趋向新潮,并积极参加了学生领袖冯学申领导的“反日货”运动。1931年夏天考入了北京大学文学系。在北大读书期间,开始信仰马列主义,于1933年加人中国共产党。
日军侵占我东北后,不久又向华北侵略并指使亲日派人物段汝耕,在冀东建立伪政权。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继续采取不抵抗主义还屈意容忍日军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抗日救国。2月9、日,北京学生6000余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游行的队伍受到国民政府军警的镇压,打伤了许多学生。16日,学生、市民万余人再次游行示威,扩大了影响。随后,杭州、南京、广州、天津、上海、武汉、长沙学生积极响应,形成一个迫使国民政府“低头”的高潮。这就是震惊中外有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在这次爱国高潮的运动中,孙景鲁既是组织者之一,又是参加者的先锋。运动期间,他受中共党组织的委派。先在北京,后又去郑州、汝南等地进行抗日的发动工作,使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抗日骨干。
1937年“七七”事变后,孙景鲁怀着一腔抗日的热情回到了家乡平原,并于同年12月去冀南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武装129师的东进纵队。在抗日战争中担任“冀南军政干校”教务处长。1938年秋,孙景鲁被调入冀南行署三专署报社任社长。在这纵横华北抗日铁流的艰苦岁月中,孙景鲁除充满激情撰写了大量的“社论”鼓舞华北军民抗日的热情外,还撰写了大量抗日题材的歌词,最有名的战歌《一道抗日铁流》《纵横黄河之滨》《日寇必败》《胜利属于我们的》等歌词都是出自孙景鲁之手。这些抗日歌曲,在冀、鲁、豫广大地区军民及武装部队中,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1945年“八一五”抗日战争胜利后,孙景鲁受命带领一支工作队,在河北省邯郸市郊区进行土地改革工作。除参加土改外,他还撰写发表了《农村经济问题》《农业生产管理》等文章,对整个土改后的农村任务发展都起到了有力的指导作用。在那种以“阶级斗争”为前导的社会生活中孙景鲁据有预见性眼光,撰写有关经济为内容的指导性文章,可见其思想境界高远,是非同凡响的。
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孙景鲁跟随华北部队进入北京,以军代表的身份,接管了北平(京)原国民党第一机械所(大厂)和药械工厂。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天安门宣告成立时,孙景鲁带领自己所领导的工人队伍(经严选)参加了这盛大的开国大典,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他从天安门前走过的步履,著就了人生最美的辉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政府的各部、委随之健全,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全国工作统一开展。根据中央政府统一筹划的精神在孙景鲁自己接管的这两个单位的基础上,从长远规划着眼,筹建了“华北农业机械制造总厂”(计2000余人),孙景鲁被任命为第一任厂长。他面对的新形势、新任务,与原来从事的“群众运动”、笔耕呐喊、“战场拼杀”都有性质上的改变。他以超人的智慧和魄力,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便完成了民主管理模式一体化、系统化的运转。他又聘请了清华大学副校长、农业机械专家刘仙洲教授为顾问,首先做出了“中国农业机械改革的具体规划和明确的开发课题”。鉴于中国农业耕具的落后状况,他带领工程师、设计师去北京郊区的大兴县和半山区耕作状况的昌平县等地,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然后又多次经过精心研究,于1950年研制生产出了适合中国广大农村,畜力为主,轻便又先进的“七、八、九、十”寸步犁,定名为“北京红犁”。这种耕具是把犁铧、犁镜都安装在一条木棵之下,前后有轮,下田由牛、驴拉着耕地时沉下铧头很轻便,不用人力扛着走。为中国农耕中使用2000多年很笨重的铁辕犁有了很大差别。这种犁在全国广大农村很快推广,深受农民欢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农业机制的改变——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出现,又于1952年研制生产出了适合双畜大面积耕作使用的铁制“双轮双铧犁”。这种耕具是用一寸宽的铁板条平行制作,前后双轮,形似一辆小车,双铧犁安在铁架上,触地能降,行走方便,耕田效果加倍,彻底淘汰了“旧式铁犁”。同时期还研制生产了多行能制间距的畜力“播种机”,对中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国家工业生产任务的要求,1958年中央决定将这家“农业机械制造总厂”改造为“北京内燃机制造厂”,成为国家一级骨干工业厂家。
1952年,由孙景鲁在“农业机械制造总厂”内创办的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升格为独立的“农业机械高等学院”,孙景鲁任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农业机械方面的高、精、尖人才。
在进入北京工作的18年中,孙景鲁还先后担任过“华北水利推进社”副主任、中央政府农业部农改司司长、农业机械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农业学会主任委员等职。他一生为中国农业机械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优异的贡献。
“文革”中,这个知识分子出身,早年参加革命,一生无悔地为党工作,追求卓越的优秀共产党员,遭到了“四人帮”的残酷迫害。诬陷他“沽名钓誉”“争权”,给他编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进行批斗折磨。孙景鲁总是冷眉以对,从不屈服。由于政治上的迫害和身体上的折磨,孙景鲁于1972年含恨病逝于中央五七干校,享年58岁。11年后的1983年,党中央为其彻底平反,将其遗骨移葬八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