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银行行歌》词作者孙景鲁
(文/宫玉河)
“我们是一群经济拓荒者,在民族革命的狂潮里,热情地从事祖国伟大的建设。从汾河到运河,从平静的滹沱河到滚滚的黄河,我们站在经济斗争的最前线,打击伪币,统一货币,发展工农业,活泼市场,改善人民的生活。在广大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开遍了繁荣的金融花朵。”
这段壮怀激烈和使命担当的文字,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冀南银行的《冀南银行行歌》歌词,而歌词的创作者是一位原籍山东省平原县的早期革命者孙景鲁。
救亡图存中诞生的冀南银行
冀南银行的白手起家和艰苦创业,是从1939年9月起开始的。筹建工作是在八路军129师的具体领导下进行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印制钞票,二是培养银行业务人员。这两项工作,在当时是十分困难和艰巨的,既无设备材料,又无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一切都需从零开始。没有人才,就培养人才,没有设备,就因陋就简,自己创造。1939年10月15日,冀南银行合并上党银号后在山西黎城县小寨村成立,担负着边区军民所需财物供给的责任,其中心工作是开展货币斗争、加强外汇管理、稳定冀钞币值、活跃边区经济。
1948年4月,冀南银行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合并成立华北银行。12月,华北银行与西北农民银行、北海银行等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冀南银行存在将近9年,冀钞流通的时间将近9年零1个月,发行额为2000余亿元。按当时华北人口近5000万人计算,每人平均合4025元。期间,冀南银行随着革命形势及根据地政权建设而不断发展壮大,真正成为“培养抗战经济的摇篮”和“保护人民利益的堡垒”,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为中国革命的金融事业谱写了一曲激昂壮阔的凯歌。
“一曲可抵10万枪”
冀南银行成立初期,以小寨村为中心,业务范围覆盖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还在各乡村办起了信用合作社,当时的工作人员近2000人,覆盖人口达5000万左右。这是一支日常从事金融业务,遇险能持枪战斗的特别团队,他们那满满的革命激情和金融服务,为边区军民提供了“源头活水”。
《冀南银行行歌》,是顺应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自然而然由下而上推动形成的,这里不能不提到冀南银行路东行。
黎城县成立的冀南银行也称路西行,由八路军前总领导。为方便业务,同时在河北南宫县成立路东行(因地处平汉铁路以东),由冀南区行署领导。当时,路西行是冀南银行总行。
1940年夏,由于抗日战争各条战线包括金融战线所取得伟大胜利的喜悦,并受《冀南进行曲》革命歌曲的启发和影响,冀南银行路东行的负责同志认为,冀南银行也应该有一支自己的行歌,鼓舞金融战线革命战士的斗志,即提出谱写行歌的想法,并由业务科副科长于志与冀南区党委搞文艺工作的同志联系。冀南区党委非常支持这一创意,十分庄重地邀请当时已经声名鹊起、时任129师宣传科长的北大才子孙景鲁和文化干部康夫提供帮助。
经过近两个月的深入生活,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约在1940年秋,行歌创作圆满完成。随即由冀南银行总行的张奇真、王逸农给大家教唱,总行全体同志于每日早操前先唱行歌,然后再做操。
由于行歌受到全体同志的喜爱,所以大家很快都学会唱了,并迅速流传到分支行和进步力量中间。它气势雄壮、豪迈,鼓舞人心,蕴藏着深厚的边区银行的文化底蕴,激发全体银行员工的革命斗志。
从革命者到中国农业机械化奠基者
孙景鲁1916年出生于平原县平原镇南关,幼时跟教书的父亲读书,1930年就读于北京敬业中学,各门功课兼优。1932年,孙景鲁考入北平大学文学系,接受了马列主义教育。1933年,孙景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大担任党小组长、北京特委交通员,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孙景鲁离开北平回到平原家乡,又转战冀南,于1938年春参加了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先后任冀南干校教务长、129师宣传科长、冀南行署三专署前线报社社长,写有战歌《一道抗日铁流》《纵横黄河之滨》《日寇必败、必败,胜利属于我们》等。1943年,孙景鲁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秘书。抗战争胜利后,孙景鲁于1946年领导工作组进入邯郸郊区参加土改运动,撰写了《农村经济问题》、《农业生产管理》等重要文章。从孙景鲁的阅历和作品不难看出,当年找他创作《冀南银行行歌》歌词是再合适不过了。
新中国成立后,孙景鲁长期担任农业机械化的教育、推广方面的领导工作,贡献巨大,成绩卓著,被誉为“新中国农业机械化之父”。1972年,孙景鲁因病逝世。
一曲能顶十万支毛瑟枪!冀南银行行歌,革命岁月中的文化底蕴
(文/常亮功)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的炮声,激起了中华民族各阶层人民对日抗战的怒吼。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表了抗战宣言,并发出了《关于建立晋冀鲁豫边区根据地的指示》。我八路军129师在刘伯承和邓小平同志的率领下首先挺进山西晋东南地区,以太行山为基础,组织和发动晋冀鲁豫一线的贫苦群众,拿起武器,给日本帝国主义向南进攻形成一条屏障。但是,部队要打仗,粮饷不可少,靠国民党又毫无保障。于是,共产党就自力更生,在山西黎城县小寨村建立了自己的银行——冀南银行。
冀南银行担负着边区军民所需财物供给的责任,是“培养抗战的摇篮,保护人民利益的堡垒”。冀南银行发行的冀钞是我边区独立自主的本位货币。它是打击敌伪币的有力武器,是发展根据地经济的重要措施。历史证明,冀南银行没有辜负党的重托,它胜利地完成了党和人民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冀南银行的白手起家和艰苦创业,是从1939年9月起开始的。筹建工作是在八路军129师的具体领导下进行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印制钞票,二是培养银行业务人员。进行这两项工作,在当时是十分困难和艰巨的,既无设备材料,又无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一切都需从零开始。没有人才,就培养人才,没有设备,就因陋就简,自己创造。经过艰辛的筹备,银行终于在当年10月15日正式成立。在成立后的初期,工作是极其危险的,随时都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特别是面对敌人的频繁“扫荡”,银行业务人员一手拿枪,一手拿帐,夜天行军,白天工作,跟随大部队与敌周旋,群众称冀南银行是“马背银行”和“挎包银行”,如果遇到敌人,银行员工就成为战士,有些同志还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但是,艰苦的环境造就银行干部的钢铁意志,从行长到员工,从工作台到宿舍,到处都充满了银行员工的革命热情和乐观主义,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这一切,银行总行的领导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为了充分保护广大员工饱满的工作热情,总行领导决定把这一场面谱成歌词歌曲, 以激励全体员工奋发向上,激励后人继承先辈的意志,不断革命,不断创新。于是,在1940年初夏,总行胡景云副行长指定贾星五等五位银行文化干部同志完成这一光荣任务。经过近两个月的深入生活,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这五位同志圆满的完成了任务。随即由张奇真、王逸农二同志给大家教唱,总行全体同志于每日早操前先唱行歌,然后再做操。由于行歌受到全体同志的喜爱,所以很快都学会唱了,并很快流传到分支行。大家在唱这首歌时,无不感到豪情满怀,每天早晨总是纵情放声高歌,行外的许多同志听了,对银行行歌都流露出赞许之意。
一支好的歌曲能顶十万支毛瑟枪,在战争年代,冀南银行行歌为什么能迅速传诵并得到人们的赞许?因为它气势雄壮、豪迈,鼓舞人心,蕴藏着深厚的边区银行的文化底蕴,激发全体银行员工的革命斗志。大家唱起来,有革命主义的英雄气概,蔑视貌似强大的敌人,唱出了一个革命战士的心愿;加上曲调优美动听,唱起来感觉轻松愉快,心情舒畅!这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中,虽然物质生活极端困难,但能激励每个银行员工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