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虎贲——遥想沙场之二十二军--第一章 桃子熟了

王晓烽 发表于2022-03-20 12:03:47

公元1945年8月。中国——桃子熟了。

“桃子熟了”,许多人听不懂了,这句话曾出现在一代人的小学语文课本里。

岁月悠悠,弹指间,往事如烟,又恍如昨日。

中共领袖用桃树和果子作比方,辛辣地讽刺了蒋某人妄图独吞胜利果实的图谋。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毛泽东,真语言大师也。

言归正传。

1945年夏天,美军仍在太平洋夺岛苦战,死伤惨重。山姆大叔终于使出了杀手锏,岛国蘑菇云冲腾而起;几乎同时,苏军发起远东战役,铁骑横扫东北原野,百万关东军灰飞烟灭。美苏重拳加速了战争胜利进程。樱花飘零,穷途末路,日本帝国走到了尽头。

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血幕。

日本裕仁天皇投降诏书话音刚落,国共两党各持立场,就有了一番舌战。

桃子熟了。非常幽默,也非常沉重。

“这个命令你是下错了,而且错得很厉害。我们不得不向你表示,坚决地拒绝这个命令。”

朱总司令愤怒了。

这篇电文虽然是以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给蒋介石的,但文风完全是“ 毛式”的,也就是说电文完全出自毛泽东之手。

共产党人之所以怒不可遏,是蒋总司令自8月11日起连发了几份电文,命令国民党各战区部队“积极推进,勿稍松懈”;命令十八集团军“原地驻防待命,勿再擅自行动”:命令伪军“维持治安,保护人民”。并严令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中国境内之非法武装组织擅自向日军收缴武器,应负责作有效防卫;如果各地为股匪所占领,日军应负责任,并应由日军将其收回”。

八年抗战,中国军民热血筑长城。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御敌,且战且退,但总算还有半壁江山;八路军新四军进军敌后,以空前规模的游击战争,抗击百万以上日伪军,创建了19块抗日根据地。

胜利的果实成熟了。蒋介石远在峨眉山,高高在上,身为中国战区最高长官,侵华日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唯命是从,对共产党决不交出一枪一弹。这个魔头能逃脱东京审判与之不无关系吧。

最令人不齿的是,当年打着“曲线救国”旗号的汪伪集团,终于“殊途同归”。伪军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吴化文摇身一变,立马就成了国军第五路军总司令。吴化文又一次改换门庭,济南受降仪式上端坐上宾。得知此事,山东抗日军民无不义愤填膺。

翻开书本,《第三野战军战史》中是这样记述的:“在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二天,山东军区即根据中央的指示,将滨海、鲁中、胶东、渤海、鲁南军区的部队约60000余人,编成第一至第八师,担任机动作战任务。”

山东,西临太行,东临大海,巍巍泰山,滚滚黄河。上下五千年,在这块古老的大地上,曾演绎多少英雄故事。

七七事变后,山东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首先爆发,接着是天福山武装起义,加上1938年徂徕山武装起义,史称“三山起义”。“三山起义”揭开了山东抗日战争的序幕,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如果你对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还数不过来,那么,三大红军主力总是说得清楚的。还记得那首信天游是怎么唱的吗?“咱们(那个)中央红军到陕北……”。

中央红军就是从江西瑞金出发的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抗战国共合作,这支钢铁洪流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一五师。

1938年9月,中共中央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作出了“派兵去山东”的指示。这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决策,任务就交给了一一五师。

一声令下,三四三旅一部立刻行动,由师政治部副主任兼旅政委萧华率领下进军冀鲁边。1939年3月,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率师部和六八六团,由晋西辗转入鲁,是“咱们中央红军”又到山东了!

1941年8月,军委电令山东纵队归一一五师指挥作战。

1943年3月,一一五师与山东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也就是一一五师兼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委。

“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

记得有“牛人”放豪言,天下一半是山东人打下来的,牛的可以,但不知底气何来?

当然,首先就“块头”来说,山东根据地首屈一指。鬼子投降时,面积12.5万平方公里,人口2600万。可谓物产丰饶,人多势众。

但这只是说有很好的条件,并不表明实力,战争的实力当然离不开军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实力又是怎么样呢?

抗战胜利时,山东军区下辖5个二级军区(胶东、鲁中、鲁南、渤海、滨海)。有人马27万,是时中共总兵员120余万,你算算占得百分比。这么说吧,山东军区几乎和全部新四军相当了。

兵贵精而不在多,有本事还须上战场。

八年抗战,山东军区歼敌513623人,占全军歼敌总数的30%,又是没说的,独占鳌头。

山东在19块根据地中举足轻重,山东有中共的重兵集团,重任在肩。抗战胜利,万众欢腾,但作为一个方面军的统帅——罗荣桓,最重要的是战略眼光。

军区会议上,罗帅向与会各级指挥员挥动有力的臂膀。

“游击战争的时代过去了”!

厉兵秣马,收复失地,大举反攻,就是眼前最重要的任务。山东军区空前的大整军在大反攻中迅速完成。

说来你也许不信,近30万人马,却没有“师”建制的部队,不要说现在,就在当时也有人看不明白。

以后,北上的新四军将领叶飞都不解,他就这么说:“山东是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以后的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纵队、第九纵队、第十纵队原来都是军区的武装。”

若以新四军建制作对应,归属军分区的建制“团”,多是地方武装。这是由于各战略区的具体情况不同,对军队采取了不同的编制。以山东来说,曾经也有大建制单位的部队,山东纵队和一一五师都曾辖有教导旅(师),而且数量可观。

新四军除了有军区地方武装,甲种旅就保持了11个。山东八路军没有大单位建制,从军队的编制上看,山东“主力地方化”非常彻底,最大编制也就是“团”。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之时,山东军区一个整师也没有。山东八路军的主力呢?有人就有疑问了。

敌后抗战,无论你的地盘是大是小,你的人马是多是少,作战原则是一致的,那就是游击战争。还记得那首歌吗?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鬼子顾西不顾东,叫鬼子军力不集中……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可说是最通俗的注解。

军队要适应游击战争,建制单位大了,反而不便捷,不灵活。为了更好地适应战争环境,1943年,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的教导旅全部撤编,所有团队统统“下放”。

既然教导旅没有了,那么,主力团的地位就非常突出了。我们不妨也作个寻踪,对许多读者来说,尤其对军史爱好者,那将是很有兴味的事。

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根据发展史略》中有一段记述。1943年3月,“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所属各旅、各支队番号一律撤销,两大系统的部队编为13个主力团。”

鲁中军区:一团、二团、四团;

滨海军区:四团、六团、二十三团;

鲁南军区:三团、五团;

胶东军区:十三团、十四团、十六团;

清河军区:直属一团;

山东军区:特务团(直辖)。

要说明一下,1944年1月,清河军区与冀鲁边军区合并,成立渤海军区。

当年的主力团由二级军区直接指挥,相当于新四军的甲种旅。当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山东军区13个主力团有据可查,说法比较流行,也是公认的。但也有人以为还要加上一个,那就是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三团。二十三团于1943年9月调入滨海军区,该团本就是一一五师老团队,主力团地位没有问题。

山东有八路军27万,14个主力团似乎太少了,所以还有人根据电文推测,抗战胜利前夜,山东军区应有18个主力团,24个基干团。看来也是有缘由的。13个主力团那是1943年春天,“主力地方化”时的主力团,到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时,难道主力部队没有壮大吗?这也不符合逻辑。

那么,还有哪几个主力团队呢?

胶东军区特务团。该团组建于1944年,后为新六师十六团,再后来就是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一团。三十一军虽为后起之秀,但非常强悍,这样看来也不奇怪。

渤海军区直属团。是原山东纵队的老团队,后与一一五师教六旅十七团合并。1945年秋去了东北,是东野著名的“攻坚老虎”六纵十七师第四十九团。

渤海军区十六团。原一一五师教六旅十六团,也去了东北,后为四十三军一二九师三八五团。

渤海军区垦区独立团。这个番号听来怪怪的,其实就是当时清河军区的一块根据地。该团1942年组建,资历不算太老,但也算是抗战前期,后也在攻坚老虎师里,即十七师第五十团。

“没有金钻,别揽瓷器活”。都是有两下子的。

总之,游击战争的时代过去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主力团的担子更重了,是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形势在变化,战争形态也必然变化。与时俱进,这也意味着运动战,阵地战时代的来临。

山东军区,一轮大整军顺势而起,刻不容缓。

     各劲旅厉兵秣马,跃跃欲试。何去何从,还将拭目以待之。

 


浏览:151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王晓烽
    王晓烽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