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三)

老马刘卫平 发表于2022-03-20 19:47:43

74、认真贯彻军委扩大会议精神

75、做好支援天津抗震救灾的工作

76、做好青岛供水工程会战的有关工作

77、去北京沉痛悼念毛主席

78、揭批、清算“四人帮”罪行

79、做好部队教育训练的工作

80、做好新时期部队基层的政治工作

81、和王建安在威海

82、陪同左齐视察26军部队

83、服从组织安排到军区后勤部工作

84、继续完成落实“政策”工作任务

85、济南军区后勤部领导班子

我过去一直在作战部队,如今让我到军区后勤部,虽然都是部队,但却是两个不同领域、不同特点的工作岗位。说实话,我对后勤部、所属部队和业务不太熟悉,要想做好后勤工作,首先要熟悉后勤机关、后勤部队的历史、现状和工作性质、特点、规律,以及军区党委对后勤工作的要求等,还要熟悉后勤领导班子成员。

1979年至1985年,济南军区后勤部领导班子调整了三次,其成员变化较大,部长先后为:况开田、周水朵、靳兆西、沈鸿毅。政委先后为:李杰、刘汝贤、张志、晋国强。副部长先后为:赖仲生、汤鲁泉、杜永隆、宗国志、朱超、季青云、王萍、王毅力。副政委先后为:孙恒利、张宗华、刘乃晏、王成山。我在军区后勤部领导班子里,先后和周水朵部长、靳兆西部长,李杰政委、刘汝贤政委、张志政委,赖忠生副部长、汤鲁泉副部长、杜永隆副部长、朱超副部长、季青云副部长、王萍副部长,孙桓利副政委、张宗华副政委等同志一起共事过。后勤班子成员,“老资格”居多,况开田、周水朵、赖仲生、张宗华红军时期参加革命,張志、汤鲁泉、杜永隆、张宗华都曾在26军工作过,我和他们是“老熟人"了。在后勤工作期间,我和他们一起愉快共事,留下了难忘的美好记忆。

86、战争年代的后勤

后勤工作,对我是个全新的领域,要做好后勤工作,就要了解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几年过来,我慢慢熟悉了解了军区后勤部的发展历史、现状等有关情况。

先说战争年代的后勤工作

我们济南军区后勤机关及后勤部队,是源于建国前山东武装カ量的后勤机构。

随着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山东各地抗日武装力量相继成立和发展起来。为了扩大和发展山东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八路军第115师及129师各一部奉命分别于1938年九、十月挺进山东,开辟与扩大了冀鲁边区根据地,后勤工作也得到了加强。1938年12月,中央决定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编设了供给部、卫生部,并开始着手建立后方,陆续建立了一些小型的兵エ厂、被服厂、医院等,后勤供给和卫生勤务工作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1940年以前,各部队主要是采用募集捐献、自筹自用的办法,解决军需问题。当时,山东根据地财政经济极端困难,粮食不足,有些部队常以野菜充饥。被服供应也很困难,有的部队甚至在严寒的冬季着单衣作战、训练。弹药、药品奇缺,有些部队每人仅有几粒子弹,伤病员时常没有药品治疗。

上述情况,抗战时期我亲身经历过,1940年至1944年,我先后在山东纵队蒙山独立支队2营5连和临费区武工队战斗,无论在正规部队还是武工队,后勤供应都是个大问题,

冬天没有棉裤,只着单裤,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给我配发的子弹,时常只有三五发。我受伤住院,基本的药品如消炎、麻醉药品奇缺,等等。但我们部队高度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了许多方法,战胜了种种困难,渡过了抗日战争初期艰难因苦的阶段。

1942年8月,山东纵队等地方部队整编改为山东军区,统一了供给、卫生体制,初步制定了一些必要的供给标准制度和相应规定。1944年秋季,山东军区召开军事工作会议,确定了后勤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供给工作必须为战争服务,供给工作的原则是先伤病员后一般人员,先前方后后方,先部队后机关,先战士后干部。同年,山东军区还召开了医务工作会议,又发出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级医疗单位要贯彻“预防在先,医疗在后,急救在先,手术在后”的原则,加强战地救护エ作。

1947年1月,山东部队対军エ厂、医院、兵站进行了整顿和扩建。同年五、六月间,团以上部队都成立了后動部(处),组建了担架连,以加强对前线的支援。

1948年3月至5月,华东野战军前委召开了濮阳会议,提出后勤供应“必须把人民的负担和部队穿衣吃饭问题放在一起来考虑,处处照顾群众,爱护群众,同时做到保证供应,改善部队生活。”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部队主要是采取以下渠道和措施实施后勤保障。一是取之于己,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二是取之于民,紧紧依靠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三是取之于敌,以战养战。我对第三条体会最深,战争年代,我们部队的武器弹药、甚至被装给养,都是取之于敌。1947年3月,我任华东军区8纵23师68团迫击炮连指导员,上级命令我和连长组建迫击炮连。我和连长各带一名通讯员,从各单位调来的骨干陆续来报到。炮手绝大部分是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的解放兵,兄弟部队调来2个炮兵班(只有人,不带炮),牲口是从各营调的,有9门迫击炮,2挺机关枪,我们连炮兵武器,全部来自缴获敌人的战利品,全连有170多人,连队集合起来,穿灰军装的占一半多,从国民党军队解放入伍的战士都没有换军装,只发了八路军的布牌钉在胸前,以示区别。

87、建国后的军区后勤

88、后勤保障体制和供应方法

88、济南军区后勤工作的特点

89、“文革”十年的后勤工作

90、开创后勤工作新局面时期

91、后勤各级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

91、后勤战备建设

92、战役后方建设

93、部队后勤战备建设

94、海岛和沿海要点后勤战备建设

94、承担了军区后勤部的政治工作任务

95、一生中难忘的几件事情

一是先后四次受到了毛主席接见

第一次,1958年8月8日至9月6日,济南军区党委召开一届二次全会,我参加了这次会议。8月9日,正在山东视察工作的毛主席,在济南市接见了与会代表并合影。

第二次,1958年12月26日至1959年1月12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在广州市召开第五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作为26军两名代表,我和26军政治部主任魏伯亭参加了会议。毛主席接见与会代表并合影留念。

第三次,1965年,我在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期间,和全体学员到人民大会堂受到毛主席接见。

第四次,1968年,在北京市人民大会堂,毛主席接见济南军团以上领导干部,我也在其中。

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我和济南军区团以上干部赴北京,参加毛主席追悼大会并向遗体告别。

二是注重运用我军优良传统搞好部队的政治教育

我从军几十年,特别是战争年代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战斗故事,我先后在《光荣的成长》、《前哨》、《解放军报》、《孟良崮战役》、《难忘的记忆》等刊物上, 发表了数十篇文章,成为部队传统教育的教材。每次对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我都自己起草讲话稿和提纲,这样更加生动形象鲜活。

三是在胜利油田工作的印记(略)

十四、告别工作岗位离休,继续发挥"余热"

1985年12月,我结束军旅生涯,告别了45年来战斗生活的军队工作岗位,离职休息了。离休以后,我从军区后勤机关宿舍,搬到济南军区联勤部干休二所休息。所里让我担任了干休所管委会主任。为了干休所建设,我不顾年事已高,经常为干休所建设管理操心操劳,出谋划策。我还根据军区和后勤安排,经常去地方大专院校和部队有关单位,宣传革命传统精神。我一直坚持离休不退色,继续保持和发扬共产党人的传统作风,先后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济南军区、济南军区联勤部授予先进离休干部称号。

一是为家乡捐款建挢

我是从沂蒙山区走出的革命军人,当年在沂蒙山区打击日寇,与人民结众结下"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情谊。多年来,我始终没有忘记家乡,没有忘记沂蒙革命老区。2012年,我从退休金拿出十万元,让我大儿子汇给沂南老家,想为家乡百姓做点事。我老家位于临沂革命老区沂南县双垢镇东梭庄。沂蒙山区为中央扶贫地区,虽然经过多年扶贫开发,农村经济社会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还欠发达。我拿出这笔钱,想的是在村南边的小河上,建个小桥。我的村南边有条小河,老百姓过河要脱下鞋子趟河过去,秋天水很凉了,过河也要脱鞋,很不容易。这也是我多年来时常牵挂的一件事,我经常对家人说起这件事。这笔款到了老家后,经过村委会合计,决定用这笔钱在村南河边上建一座漫水桥。2012年底,桥建好了,村民们不用趟水过河了。村民们高兴地称之为"将军桥",我也了却一个心愿。

二是捐款给四川汶川受灾群众

2008年,我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军先进离退休干部”荣誉称号,并奖励1万元,当时济南军区仅有两人获此殊荣。事隔不久,四川省汶川发生大地震,我惦记着灾区群众,惦记群众的生活,于是,我拿出总政奖励金1万元,捐给了灾区人民。还有,所里每次组织捐款捐物活动,我都积极参加。

三是宣讲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我应济南军区、军区后勤部和地方大专院要求,多次去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建筑学院、济南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给青年师生宣讲革命传统和战斗故事,对年轻人进行红色基因教育。山东师范大学聘请我和山东省委原书记苏毅然、济南军区陆军学院原顾问孟方、济南军区一位副参谋长为校外政治工作顾问。根据军区联勤部安排,我先后给济南军区联勤部驻济20多个单位宣讲战斗历程和战斗故事,对部队干部战士进行传统教育。

通过这些宣讲活动,让年轻一代了解共产党带领人民和军队打天下,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有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胜利来之不易,共和国的建立来之不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我用战争年代浴血奋战的亲身经历,讲述革命思想和传统,让年轻人了解我党我军的历史,让革命传统发扬光大,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我离休以后,坚持义务宣讲革命传统十多年。先后去学校去部队,宣讲近百场次。每次讲完课,宣讲单位都要安排宴请和赠送礼品,每次都被我谢绝。我对家人讲过:每次出去宣讲革命传统,从来不吃人家的饭,不受人家的礼,这样,心里踏实。我不吃请不收礼,义务宣扬革命传统精神,体现的是,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应有的品格风范。济南军区领导得知此事后,非常赞赏我的作法。有一年,特意委托济南军区联勤部部长张宗林,代表军区首长专门便宴请我,答谢我发扬老八路精神,一身清风、宣扬正气、宣讲传统的革命精神,我觉得作为一名八路军老战士,对年轻人讲革命传统,讲红色故事,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完)

刘卫平根据父亲刘乃晏手稿、口述整理

浏览:850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刘公言
    刘公言
  • 老马刘卫平
    老马刘卫平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