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虎贲——遥想沙场之二十二军--第二章 厉兵秣马

王晓烽 发表于2022-03-21 12:42:13


 罗荣桓大手笔。山东是敌后战场第一大根据地,没有主力,怎么可能?

一一五师暨山东军区。铁打营盘,千锤百炼,兵强马壮,威震敌胆。只要有足够的实力,要组建强大的野战兵团,那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

一声令下,大军说来就来了。

第一波就编了8个师另11(后增编一个)个警备旅。主力师以6万人计,山东军区总兵力中不足四分之一,说是山东八路军部队八年抗战的精华决不为过。

如果形象一点说,这八个师就像是八大金刚,为中国革命南征北战,直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都是以绝对的主力阵容出阵。具体说,第四野战军的头号主力,几乎都能在此寻到源头;第三野战军的头号主力,山东也是三取其二。

只要提起这些劲旅的番号,就想起这些劲旅的辉煌历史和赫赫战功。硝烟散尽70多年,对许多国人来说,尤其是军史爱好者来说,当如雷贯耳。

首先当然是“万岁军”。

朝鲜二次战役,三十八军立下奇功,彭老总在嘉奖电文中增添“三十八军万岁” 6个字。从此,三十八军在军中皆称万岁军。三十八军源头可追溯到平江起义,以后发展为中央苏区红三军团,是历史最悠久中国陆军的集团军之一,是屈指可数的重装机械化集团军。三十八军的一一二师和一一三师即山东军区第一师和第二师。

听说过东北大地的“旋风部队”吗?

听说过四保临江的故事吗?

是哪支部队从白山黑水打到海角天涯?

抗美援朝第一枪是哪支部队打响的?

这支部队就是四十军。

四十军的头号主力师一一八师,即山东军区第三师。

黑土地上有一战名声非常之大。那就是战锦州,攻下锦州是辽沈战役的关键,而挡住增援锦州之敌,又是拿下锦州的关键。而关键的“关键”就在塔山。

坚守塔山的东野四纵,就是以后的四十一军,该军的两个主力师即山东军区五师和六师。

这个师今天不太听说了,当年却是非常威风,东野首长极为看重,每每有重大的突击任务,总是要带这个师上阵。这个师就是东野六纵十七师,当年被誉为“攻坚老虎”。因手上有绝活,与二纵五师并称为东野最强的两个师,实为“超一流”。

这只“东北虎”原籍在山东渤海,即山东军区第七师。

以上说的是第四野战军。

再看第三野战军。三野的六大头号主力,有三大主力可以在这八个师中寻到源头。

二十六军的前身是华野八纵,源头山东纵队,号称泰山雄师。

八纵是华野最擅长攻坚的三个纵队之一。突击孟良崮,淮海战役围歼黄百韬兵团,八纵上阵都出重拳。二十六军朝鲜战场也表现出色,据称歼敌在参战二十几个军中排名第五。

粟大将认为该部是三野头等主力之一。八纵的主力师二十二师,即山东军区第四师。

解放战争时期,从胶东杀出一支劲旅,那就是二十七军。

抗美援朝的二次战役中,二十七军曾在极其严寒的天侯下,全歼美七师北极熊团,在入朝参战二十几个军中绝无仅有。二十七军前身华野九纵,九纵的核心团队七十三团(原十三团),即威扬全军的“济南第一团”。

七十三团来自山东军区五师。五师不是去东北了吗?没错,但还是留下一部分,全走,那许司令也舍不得。

翻天覆地莫过于改朝换代。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各大战略区尽遣劲旅奔赴战场。以山东抗日根据地来说,有数十万山东子弟兵从这方热土出发,为创建新中国南征北战。半个天下是山东人打下来的!这话挂在嘴上是夸耀,放在心底是豪气。

今天,山东济南有个老战士纪念广场,矗立着12块纪念碑,分别镌刻着和山东有历史源渊的12个野战军番号,就当年头号主力而言,都离不开抗战胜利后山东军区的8个主力师。

强将手下无弱兵。以山东军区8个师第一任军政首长为例,看你有没有不知晓的。

一师师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

二师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

三师师长王建安,政委周赤萍;

四师师长廖容标,政委王一平;

五师师长吴克华,政委彭嘉庆;

六师师长聂凤智,政委李丙令;

七师师长杨国夫,政委周贯五。

建国后,这些军政首长中有上将1人(王建安);少将2人(罗华生、李丙令);王一平建国后调离军界,未授衔。其余均为中将。

7个师长全都是扛大枪出身,都是走过二万五千里的老红军。再看一下各师一号首长赴任前的岗位。

一师师长梁兴初滨海军区一分区司令员。

二师师长罗华生滨海军区二分区司令员。

三师师长王建安鲁中军区司令员。

四师师长廖容标鲁中军区一分区司令员。

五师师长吴克华胶东军区副司令员。

六师师长聂凤智胶东军区中海分区司令员。

七师师长杨国夫渤海军区司令员。

这些师长中有1个军区司令员,1个军区副司令员,4个军分区司令员。虽然职务级别有所不同,但都不值得你有什么意外。

说完了吗?

不是说有八大金刚吗?

是的,还有一个,那就是八师。

八师在哪儿呢?

八师在鲁南。

鲁南,顾名思义,就是在山东的南面。从战略态势上看,鲁南是华北和华中交汇的节点。从地域上看,鲁南军区地处蒙山、临(沂)滋(阳)公路以南,陇海铁路以北,微山湖以东,沂河、沐河以西。北连鲁中,东傍滨海,南邻江淮,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陇海铁路以北”,这句话,可能有人会不经意的忽略,所以我还要特别提示一下——鲁南抗日根据地,还包含江苏省沛县东、铜山北、邳县北。

这样看来,鲁南解放区也可说是苏鲁边区。

1939年秋,八路军一一五师从鲁西进军鲁南,开辟了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蒙山高,沂水长。鲁南,是一一五师入鲁后的第一座大本营,是罗荣桓政委重点“经营项目”。

1940年10月25日,鲁南军区组建,但实际上就是一一五师后方司令部的改称。这是鲁南抗日武装的中枢核心,是指挥作战的领率机关,所有鲁南八路军部队都集结在了一一五师麾下,通俗地说,“山寨”竖起的是一一五师大旗。

自从一一五师在鲁南扎下营盘,鲁南抗日斗争的局面焕然一新。鲁南抗日武装是一一五师衍生、孵化、组建、培植并在战火中百炼成钢不断成长壮大的抗日武装。

从这个意义上说,以鲁南军区和滨海军区八路军主力为基础组建的二十二军,其前身追根溯源,根脉是从八路军一一五师延伸,军方出版的教科书是这样认定,即便众多坊间军史爱好者也是这样认为。无论从一支军队的发源或历史演进的角度上看,都是有据可寻,毋庸置疑的。

1943年春,鲁南抗日根据地一度缩小到“一枪能打透”的地步,军区机关曾被迫退到天宝山区。鲁南敌后战场环境之险恶,有人以为仅次于冀中。但八年抗战,鲁南军区所属三团、五团、运河支队、沂河支队、尼山支队、独立支队及以鲁南铁道大队为代表的众多游击小分队,始终坚持在这方热土,直到最后胜利。

鲁南地处山东的南大门。抗战期间,日伪顽重兵云集,斗争复杂,战争严酷。鲁南军区各部都久经战阵,战力坚强,这些山东军区首长都非常清楚。何况鲁南有山东军区13个主力团中的两个主力团,八师组建后必定要承担重任,指挥员必须是优中选优。

罗荣桓不得不精挑细选。

鲁南军区下辖3个军分区。二分区主力只是3个独立营,似乎“单薄”;三分区有1个主力团和1个基干团(运河支队),但实力还是不足;一分区也是1个主力团,虽然分区司令员王吉文是有名的骁将,不过,罗荣桓仍然没有点头。

难道鲁南就没有“大将军”吗?

分区没有合适人选,只有到军区看了。

鲁南有个副司令员,但纵有黄忠之勇,毕竟已过花甲之年,再加上别的什么原因,想来不会在人选之列。

前面的7个师长中有两个是军区司令员。王建安司令、杨国夫司令都去当师长了,也就说,军区主官赴任也不意外。

八师师长要在鲁南军区首长中选定。

看来没错。

军政主官无非二人,想知是谁吗?

那还得去山里走上一趟。


浏览:149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王晓烽
    王晓烽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