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藏民独立师是丹巴藏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自己的武装,是红军中的第一支少数民族武装队伍。组织少数民族人民自己的武装,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基本方针。
1935年10月16日,红四方面军南下占领丹巴后,在组建丹巴县苏维埃政府的同时,即开始组建丹巴民族地方武装。据当时驻丹巴的五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副军长罗南辉给红军总部的《关于敌情及部队情况的报告》记载:“丹巴县及区均已建立了番族人民革命政权,共分七个区,群众很好,武装除独立团外,各区有二十个、三十个不等的游击队……番民独立团现成立了三个营、约八百人,有枪二百余支,每连我们都派有军队干部去领导。”由于丹巴战略位置重要,出产较其他藏区丰富,群众参军踊跃,兵源丰富,民间又藏有大量武器弹药,
1936年1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将丹巴藏民独立团及各区乡游击队扩编为丹巴藏民独立师。师长马骏,又名麻孜·阿布,丹巴籍藏族青年,同时兼任丹巴格勒得沙政府(苏维埃)副主席。政委李中权,红军干部。副师长金世柏,红军干部。全师三个团,无营,每团直辖5—6个连,共约2000余人。为了加强对丹巴藏民独立师的政治和军事领导,第四方面军从正规部队抽调了100余名干部战士到独立师工作。
1936年3月,红四方面军决定成立金川军区。丹巴藏民独立师仍为独二师隶金川省军区,领导人不变。1936年7月,红军离开丹巴北上,后由于减员太多,行至黑水,经请示总部,独立师被解散,部分人员被编入红军部队继续北上。
丹巴藏民独立师在其存在期间,积极配合红军作战,守卫重要交通要道,在打击当地反动武装,保卫格勒得沙政府,宣传群众,筹集粮食支援红军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如独立师派出部队配合红五军和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出色地完成了侦察、警戒、带路等任务,共同保卫了丹巴红色政权。
1936年2月,为了打击反动的丹东土司武装,独立师在红军的支援和游击队的配合下,兵分两路,攻打丹东土司武装,经激烈战斗,打垮了反动武装,控制了独狼沟口,保证了丹巴至道孚的通道畅通无阻,为红军主力西进康北作出贡献。
说到丹巴藏民独立师,就不能不说到师长马骏。马骏幼时曾在县城天主教堂的教会学校读过书。成年后在家务农,经常与其父用自家的几匹牲口驮运物资,或做点生意以贴补家用。
马骏见多识广,好交朋友,为人诚挚、豪爽,具有同情心,对国民党的统治及土司头人的剥削压迫深为不满。1935年5月,川西北一带的红四方面军,得知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向天全、芦山、宝兴进军时,总部派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率接应部队,向小金地区挺进,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丹巴各族群众及土司头人对共产党和红军毫不了解。二十四村千户杨国林派马骏和哈基(水子乡公差村人)前往懋功(今小金县)为其打探红军消息。马骏、哈基二人提心吊胆到了懋功后,看到被红军占领的懋功,秩序井然,群众并无怕红军的表现,一颗悬着的心才踏实下来。听了红军的主张及对民族地区的政策后,他们深信红军是“打富济贫救穷人”的队伍,是穷人的救星,是藏族人民的朋友。二人打心眼里拥护红军。在得知红军要到丹巴的消息后,便主动要求为红军带路、当翻译。
1935年6月13日,红九军二十七师八十一团由马骏、哈基为向导,从懋功顺小金川而下,14日,突破长沙坝防线占领三岔河和县城对面的日玻山。之后,一部红军由马骏当向导经中路乡,翻大寨梁子战领大渡河北岸的梭坡乡。通往县城的甲楚索桥已被国民党拆除桥板,武装民团驻守桥头,红军决定在梭坡渡大渡河后攻打县城。22日凌晨,红军分乘几只皮船和木筏经镇布喇嘛庙下侧的领雍渡口,马骏随同过河后带领七名红军组成的小分队爬上泽公,绕过敌哨,经崖路潜入白呷依村埋伏,居高临下袭击敌人。但因渡河主力在宋达受到来自格宗、蒲角顶敌人的夹击,第二批渡河部队也因水大浪急,加之敌炮火猛烈,渡河未果,马骏将红军小分队带至河边后,返回家中隐蔽。
1935年9月,张国焘强令已过草地的右路军南返,并于10月7日发布了《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计划》。坐阵丹巴指挥大金川防务的国民党二十四军西康边防二旅旅长余松林,见绥靖、崇化已失,丹巴难保,便下令毁坏索断桥、西河桥,于15日弃城逃往康定金汤。是夜红军先头部队抵达西河桥北岸。16日凌晨,白呷依农民看见红军源源不断地沿大金川向县城开来,便告知马骏,马骏立即动员十几名青年连夜下山,见桥已坏,便就近找木材、板料,将桥搭好,使红军顺利进城,并积极为部队张罗食宿。语言不通、地理环境不熟是红军在藏区遇到的严重困难之一,因马骏既了解情况,又能翻译,便被红军留下,从此他便参加了革命。马骏在帮助宣传党的政策,动员和说服群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宣传、动员,1935年10月底至11月,丹巴地区陆续建立县、区、乡苏维埃政权,马骏被推选为县苏维埃副主席。为适应丹巴地区革命发展的需要,在驻军的直接组织下,成立了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武装——丹巴番人独立团,马骏被任命为团长。马骏担任军、政职务后,在党的培养教育下,阶级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他经常对群众宣传“我们少数民族只有投入祖国的怀抱,才能进步,才能幸福,而这个祖国只有共产党领导才能走向光明。”为动员更多的藏族群众参加革命斗争,他首先说服自己的哥哥、弟弟出来为党和红军做事,其父马阿交虽已60多岁,在他的动员下,也积极为支援红军奔走,后来被增选为县格勒得沙苏维埃副主席兼粮食部长,为红军筹集粮食达一百多万斤。
红色政权的建立,令一些土司头人不满,他们千方百计进行破坏和捣乱。或偷袭红军和苏维埃政府驻地,或杀害党、政人员,或威胁群众不与红军合作,其猖狂活动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及支前工作。马骏率领独立团,在红五军团的指挥下,积极配合红军,对危害最烈的四区(今小金区)反动势力进行了清剿。
马骏除指挥战斗外,还亲自参加了三岔沟、宅龙大草坪的战斗。
1936年1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将独立团扩编为独立师,马骏任师长,总部派李中权为政委、金世柏为副师长,并抽调100余名红军干部、战士到独立师工作,以加强独立师的政治思想工作和提高其军事技术。马骏任师长后,服从命令听指挥,并对战士们说:“我们要听党的话,党知道的东西多,了解全局,党的指示最正确,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在他的教育下,独立师战士均能一切行动听指挥。独立师不管是干部还是战士,不管是藏族还是汉族都能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独立师在马骏带领下,吃苦耐劳,勇敢战斗。
1936年一、二月,驻防康区的国民党李抱冰部,调集两个团进攻丹巴,并一度占领大炮山和大、小牦牛地区;巴底土司亦纠集千余武装袭击红军医院和格勒得沙政府,致使一百余名红军伤病员及警卫人员壮烈牺牲。为了粉碎敌人进攻,总部调集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两个团增援丹巴,马骏奉命率独立师配合红军作战,出色地完成了向导、侦察等任务,并积极带领战士参加战斗,协助主力红军将敌人赶出了丹巴地区,并担负起丹巴至党岭、丹巴至巴底的警戒任务,为保卫和巩固丹巴地区以及主力红军顺利西进康北、会师甘孜作出了贡献。
1936年3月大金川军区成立,丹巴藏民独立师纳入大金川军区编制,编为大金川军区独立师二师。
1936年6月下旬,主力红军陆续翻越党岭雪山西进康北,张国焘怀疑“马骏是少数民族上层知识分子,反复无常,肯定不会同我军北上。在我军离开时定会叛变,反对我军”,两次电令九十一师将马骏秘密处决。马骏受害时年仅31岁。
丹巴县人民政府于1989年1月31日召开为马骏同志公开平反昭雪大会,马骏的英雄事迹终于为世人所知。 (格绒登干)
浏览:438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