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父亲林浩离休前的职务是原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1996年11月辞世,转眼已经二十六年了。岁月流逝, 时光荏苒。父亲离开我们渐行渐远,但他慈祥的面容, 坚毅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却依然清晰可见。
2018 年初冬的一个清晨,我怀着一颗期盼已久的 心情,与爱人一起匆匆赶到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西门, 军博文物处的张裕玲干事已在门口等候。来到办公室, 摄影室牛主任与枪械管理干事小魏,双手捧出一个棕色 的木漆盒,郑重地摆在我们面前,请我们查看瞻仰。我 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的打开木盒,暮然间,那支八十 多年前跟随父亲纵横驰骋齐鲁大地,打鬼子、杀敌顽的 驳壳枪映入眼帘。我和爱人的眼角瞬间湿润了,眼前一 片模糊……
这是一支德制毛瑟 C96 式手枪。
岁月的硝烟虽然已经磨去了它表面的烤蓝,但枪 面依然整洁,一尘不染,薄薄的一层枪油下没有一丝锈 痕,枪身上原毛瑟厂的钢印和厂标清晰可见。
记得我第一次见到这支枪,是在 1964 年夏天一个 星期六的傍晚。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比平时要早一些, 我在写作业,一会儿看见爸爸的秘书胡庆云叔叔也来了, 他们在爸爸的房间里好像整理着东西。我好奇地悄悄扒 开门缝,看见爸爸手握着这支驳壳枪,对妈妈、胡叔叔讲述着什么。我故意伸进头想让他们看见我。妈妈看见 了急忙摆手让我出去,但爸爸却挥手让我进来,我赶紧 挤进去站在一旁,看着爸爸熟练地将枪分解成几个部件, 然后一面和胡叔叔仔细擦拭着,一面娓娓讲述了这支驳 壳枪的不凡过往。
父亲告诉我,这支驳壳枪就是战争年代风靡战场 的鼎鼎杀器——德国二十响。这是 1938 年 1 月 1 日, 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精神,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 紧急发动徂徕山起义时,担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 第四支队司令员洪涛 伯伯的随身佩枪。5 个月后,洪 涛伯伯牺牲前,送给了父亲。
洪涛伯伯原名洪裕良,1912 年 4 月出生于江西省 横峰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年幼的洪涛不到 10 岁就 上山砍柴,给地主放牛,饱受饥寒之苦。1928 年春,16 岁的洪涛参加了方志敏、吴先民等领导的赣东北戈 (阳)横(峰)农民暴动,随即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 在保卫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洪涛作战英勇、冲 锋在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 团长等职。1934 年 10 月,洪涛伯伯随红一方面军参加 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任红九军团第七团团长,暂编师代理师长。长征途中,红九军团担负了掩护红一方面军主 力北上的任务,历尽的恶仗、险仗无计。洪涛伯伯每战 必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多次负伤。最后一次负伤,子 弹射进肺部,弹头残存体内无法取出,铸成洪涛伯伯年 轻的身体受到很大损害。
1936 年 10 月,红一方面军抵达陕北后,洪涛伯伯 被派到延安抗大学习。此时,身经百战的他年仅 24岁, 已经是我军一名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员。
1937 年 7 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 10 月,洪 涛、赵杰、廖容标等一批优秀的红军干部受党中央派遣, 突破国民党的千里封锁,从延安化装来到了山东开辟抗 日根据地。
洪涛伯伯随身携带的这支驳壳枪,是长征途中缴 获的战利品。这支德国造毛瑟 C96 驳壳枪,俗称“盒子 炮”,因为有全自动功能,又称“快慢机”,是 1896 年德国毛瑟兵工厂专门为高级军事指挥军官量身定制 的一款随身佩枪。由于其枪身小、射速快,威力大、精 度高,且外观华丽便于携带而受到各国军人们的青睐。 1931 年希特勒当政后,立即命令毛瑟兵工厂大规模量 产,向全世界高价倾销,为准备发动侵略战争快速赚取 外汇。
当时,蒋介石的国民党中央军,团级以上作战单 位的军事主官才正式配发这种佩枪,C96 驳壳枪也因此 成为国民党中央军军人地位的标志。不难想见,当年有 资格佩带 C96 驳壳枪的国民党中央军的军官们是何等的趾高气扬。只可惜的是,枪是好枪,仗打得可不咋样, 到头来还是拱手送给了红军,成了红军师长洪涛伯伯的 指挥佩枪。
洪涛伯伯接到中央派遣山东的任务后,被明确告 知,由于路途远,要经过国民党封锁区。为安全计,一 律化装成普通百姓,不得携带武器。洪涛伯伯这一次“违 反了纪律”,把自己的心爱之物,分解后藏于一把雨伞中, 冒着危险带到了山东。
(二)
父亲林浩与洪涛伯伯的交集,发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
父亲原名尹圭璋,1916 年出生于山东牟平一个富 农家庭。追求真理,救国救民,是父亲青少年时代就立 下的志向,为此他终生苦苦探求,矢志不渝。1933 年 他考入济南高中,接触学习到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面对我党在山东的上层组织连续两次遭到敌人重大 破坏,处境十分险恶的情况下,毫不畏惧、义无反顾地 于同年 10 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残酷的白 色恐怖统治下,积极参加并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发展党 员,建立恢复党的组织,秘密发动工人、学生开展抗日 救亡运动。父亲先后担任了中共济南高中支部书记,济 南市工委委员,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长兼济南市委书记 等职。
1935 年 12 月,父亲参加领导并亲自组织了济南市 的十几所高中和乡村师范学校师生们的罢课示威活动。 声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强烈要求政府抗日,响应 和声援北平的“一二九”运动,在国统区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
父亲与洪涛伯伯的首次接触是 1937 年 10 月下旬 在泰安,父亲时任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长。按照常理, 父亲是一位北方的富家子弟,学生文人出身,长期从 事地下城运工作,与一位南方农民出身,文化不高, 从枪林弹雨里闯过来的老红军在一起工作,无论是在 行为方式,还是在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肯定是有着 不小的差异。
可是父亲告诉我们,他与洪涛伯伯却是一见如故,山东人的爽直与老红军的刚毅,加上共同的信仰追求交 汇在一起的化学反应是如此的神奇。两位天南地北从不 同道路上走到一起的革命者,见面就像亲兄弟一般,无 话不谈,心心相印,很快就在日后的并肩战斗中结下了 深厚的友谊。
1937 年 12 月 27 日,日寇占领济南,并沿津浦铁 路向南侵犯进逼泰安。韩复榘的国民党 10 万大军仓皇 向南遗逃,山东形势危如累卵。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 在篦子店主持召开紧急会议,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 示精神,决定立即举行徂徕山起义,并确定了起义的时 间,地点、部队番号、编制序列,各级指挥员名单,以 及召开誓师大会等一系列工作事项。同时,会议决定由 父亲和洪涛伯伯带领省委机关部分同志第一批登上徂 徕山,为起义做好先期准备。
1938 年 1 月 1 日,在徂徕山的大寺,聚集了数百 名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不甘做亡国奴的各方志士。 他们手持大刀、长矛、统枪等五花八门的土造武器,精 神抖擞、群情激昂,高举红旗庄严誓师。中共山东省委 书记黎玉站在大寺的高台上高声宣布:“八路军山东人 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正式成立了!” 洪涛昂首挺胸, 高举 C96驳壳枪对空鸣放三枪,然后带领大家振臂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顿时,徂徕山上一片山呼海啸。
黎玉宣讲了人民军队的宗旨、性质、纪律和当下 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重大意义,并宣布了支队领导的任 命:洪涛为支队司令员,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兼任支 队政委,赵杰为支队副司令员,山东省委组织部长林浩 兼任支队政治部主任,马馥塘为经理部主任分管后勤保 障工作。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 力量在徂徕山起义成军的消息迅速传遍泰山南北,一时 间人们奔走相告,踊跃上山,起义部队很快就达到了上 千之众,为国民党弃守山东造成的险恶态势,带来了一 片曙光和希望。
面对日军步步紧逼的严峻形势,如何尽快让这支 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新军迅速提升战斗力,成为了当务 之急。
父亲曾经回忆说,起义部队的将士来自四面八方,有工人、农民、学生、商人等社会各个层面的人士,大 家都抱着不惜流血牺牲抗日救亡的激情和决心参加起 义。但是,对于如何组建一支训练有素,能够打鬼子的 部队,心中并无底数。而洪涛、赵杰这两位身经百战的 红军优秀指挥员,对这支抗日新军部队战斗力的迅速生 成,以及后来在打击日伪军的作战行动中,都做出了至 关重要的贡献。
他们因陋就简,因地制宜,手把手地亲自教授战 士们射击、投弹、刺杀,隐蔽卧倒,利用地形地物和站 岗放哨等基础军事技能。很快,这支抗日新军就在新泰 公路上的寺岭和四槐树村,两次伏击了向台儿庄方向增 援的日寇,炸毁了敌汽车 3 辆,击毙日军 50 余人,其 中还有 1 名日军大佐。初战告捷,部队士气大振,山东 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的威名迅速远播齐鲁大地。在山 东泰安地区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下,部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壮大。
1938 年 2 月下旬,为了适应抗战发展的新形势, 山东省委在新泰县刘杜村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省委 书记黎玉亲赴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期间由父亲代理 省委书记兼第四支队政委。同时决定,第四支队编为一、 二两个大队,兵分两路实行南北扩展,开辟新的抗日活 动区域。
由洪涛伯伯和父亲带领省委机关、支队机关及第 一、三、四中队为北路(称第一大队),去莱芜、博山、淄川一带活动,开辟创建以莱芜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由黎玉、赵杰带领第二、五、七中队和直属队及 宣传队为南路(称第二大队),向新泰南、蒙阴、泗水、 费县一带机动,发展扩大抗日武装力量。
父亲每每给我们讲起徂徕山起义的历史往事,总 会滔滔不绝地讲述洪涛伯伯的许多故事。他多次说到, 洪涛同志不但能打仗,还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他很 会揣摩指战员的心理。尽管他是农民出身,识字不多, 但讲起话来,寥寥数语,简明生动,针对性强,很能提 高士气。每逢战前、战后、行军、转移,他总要铿锵有 力地讲上三、五分钟,用十句八句特接地气的话语给大 家以信心和力量。当时,四支队的同志们都很佩服洪涛 同志的才能,就连支队里的大学生也很愿意听他讲话。 父亲说,每当他看着洪涛佩带那支 C96 驳壳枪站在队前 给大家作宣传鼓动的英武身姿,就有一种由衷的敬佩。
作为一个指挥员,他更懂得言传身教的重要。站岗、 放哨,他像一个普通战士;冲锋陷阵,更是身先士卒; 遇到紧急情况,他总是沉着冷静,挺身而出;部队撤退, 他都是主动垫后,担任掩护。
在与日伪军经常反复激烈作战的情况下,加上当 时根据地初建环境艰苦,医疗条件很差,洪涛伯伯肺部旧伤复发并急剧恶化,终日发烧咳嗽。父亲说:当时想 让他安安稳稳地睡一会都很不容易。他躺在担架上,一 边行军,还一边和我研究工作。一遇到敌情,他便挣扎 着从担架上爬起来,让警卫员扶着他和我一起观察敌情, 商量对策。
5 月初,第四支队在莱芜城鲁西镇以东,与日伪军 展开了激战。洪涛伯伯不顾伤病,亲自靠前指挥战斗, 虚弱的病体使他站立不稳,豆粒大的汗珠顺着他削瘦的 脸颊流下,但他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直到战斗取得了 胜利。
战后,洪涛伯伯的伤病严重恶化。父亲焦急万分, 急令第四支队唯一的军医张一民叔叔和当地的刘宝臣 大夫,想方设法,不惜一切代价搞来一点药品给他减轻 伤痛。
1938 年 5 月 25 日,部队行进到泰安劝礼村,父亲 说,这是他永远铭记的一天!深夜,父亲和张一民叔叔 担心着洪涛伯伯,一直守在他的身边,突然间,洪涛伯 伯挣扎着坐起身,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父亲赶快一边 扶着他,一边端碗接着血。他一把拉过父亲的手,从枕 下抽出了这支伴随着他走过长征路的 C96 驳壳枪,用尽 最后的全身气力交到父亲手里,双眼看着父亲,大口急 促地喘着气,想嘱托着什么却又无法说出话来。父亲眼 含泪水,捧着枪,紧紧握着洪涛的手,哽咽地说:“洪 涛司令,你放心!我一定带好部队。紧握枪!把日本鬼 子彻底赶出中国!”
(三)
多年后,我在父亲怀念洪涛伯伯的文章中看到了 父亲对那个晚上的情景作了这样深情的描述:望着朝夕 相处生死相依的战友永别,我心如刀绞!深夜,天黑漆 漆的,苍天和大地浑然一体,四野茫茫全都笼罩在一片 悲痛之中……
第二天,第四支队指战员召开隆重的追悼会,父 亲代表山东省委致悼词。会后,洪涛伯伯的遗体被安葬 在劝礼村北边的山上。安葬结束后,父亲举起洪涛伯伯的那支见证过徂徕山起义,点燃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人民抗日烽火的 C96 驳壳枪,鸣枪三声,为自己的亲密战友,年仅 26 岁的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员,中国人 民忠诚的好儿子洪涛送行!
从此,父亲肩负着战友的嘱托,挥动着这支 C96 驳壳枪,率领部队从鲁中、鲁南到胶东,打鬼子、杀顽敌, 浴血转战,在齐鲁大地上,杀出了一片天地。这支枪跟 随他,参加了大大小小数百次战役战斗,多次近距离毙 杀日本鬼子和汉奸。
1949 年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间,父亲的工作几 经变换,但他始终把这支枪保存在身边,经常精心地保 养擦拭。妈妈说,你爸爸每一次擦拭保养这支驳壳枪, 都要默默地流泪。
1959 年 10 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北京建 立,同时向全国和全军征集革命文物。父亲斟酌再三, 没有舍得将这支枪交出。1964年军博建馆五周年纪念, 再次向全军动员征集革命文物时,父亲才依依不舍地把 这支从洪涛伯伯手中接过来,随身携带了 26 年的 C96 驳壳枪捐献给了革命军事博物馆。这才有了此文的前 述——父亲最后一次擦拭此枪的一幕。
当时,父亲一边擦着枪,一边动情的说:他与洪 涛从 1937 年 10 月到 1938 年 5 月朝夕相处,虽然仅有 8 个多月的时间,但洪涛坚定刚毅的形象和发自肺腑的 真诚嘱托,让他永远不能忘怀!
枪擦拭好后,父亲又在枪身上仔细的涂上了一层 薄薄的枪油,母亲拿来一块红绸布把枪包好,轻轻地装 进枪套里,父亲双手捧起枪,就像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交给秘书胡叔叔,并再三叮嘱一定要办好捐赠交接手续。
这支C96驳壳枪捐赠给军事博物馆后不久,一场“浩 劫”席卷了全国,父亲也因此蒙受了长达十四年的迫害。 家里所有的东西,包括父亲的书籍资料等,连同这支驳 壳枪的捐献证明文件,全部都被查抄遗失散尽了。
1978 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父亲得以平反 恢复工作,再到军博查询时,因为没有当时的证明文件 资料,同时也因为军博在“十年浩劫”中为保护这些革 命文物,对部分文物进行了转移,当时也正在进行恢复 整理之中,一时难以查询,此事就被暂时搁置了。
2017 年 12 月 20 日,200 多位原参加徂徕山抗日 武装起义老战士的后代们,从祖国各地的四面八方,齐聚泰安,隆重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八十周年。
在父辈们庄严誓师起义的大寺前,在高耸云端的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下,后代们共同缅怀前辈、 凭吊英烈、倾诉衷情。
我参加纪念活动返回北京后,心情很难平静。抱 着一丝希望和再试试的想法,找到军事博物馆文物处。 张裕玲干事热情地接待了我,认真听了我的讲述和请求, 答应帮助查询,让我等待消息。
没有想到是,很快,在张裕玲干事的帮助下,我 终于有幸见到了父亲当年的这支佩枪。
五十多年后,当我再次捧起父亲的这支驳壳枪, 内心的激动与感慨一时无以言表……
父亲的这支佩枪,凝聚着英雄的山东人民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不朽的历史印证。
同时也让我们这些晚辈们看到了,父辈们为争取 民族独立解放,不惜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的民族精神!
遥望南天的徂徕山峰,昔日硝烟弥漫的战地,早 已是苍松翠柏覆盖的绿水青山。我想,远去的父亲若是 天堂里有知,应是笑慰而释怀了。他老人家一定会大声 吟诵毛主席的诗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在即将迎来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八十五周年之际, 谨献此文,以寄托对父亲林浩,对洪涛伯伯,以及在徂 徕山揭竿起义,抗击日寇的前辈们深切的追思与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