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航校的历史

空军子弟兵 发表于2022-12-22 22:15:49

   1946年1月
    华东新四军地区以及解放区的山东大学陆续选调来30多名学生。
    1946年2月3日
    国民党与日本人勾结,在通化发动了企图推翻我民主新政权的武装暴乱。当时朱瑞正带领大部队在外作战,吴溉之担任了平暴总指挥,我党驻通化各党政军机关干部战士全力御敌,沉着指挥,从容应战,一举平息了通化暴乱,保卫了新生政权。航空总队参与平息通化暴乱。暴乱中黄乃一力保林弥一郎免遭枪毙。
    1946年2月11日
    魏坚带队的第二批和常乾坤带队的第三批干部带着沿途收集到的大量航材到达通化。
    1946年3月1日
    在航空总队基础上,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以下简称“航校”)在通化正式成立。朱瑞兼校长,吴溉之兼政委,常务校长常乾坤,副校长白起,副政委黄乃一、顾磊,政治部主任白平,教育长蔡云翔,副教育长蒋天然,校参议兼飞行主任教官林弥一郎,训练处长何健生,学生大队长大队长刘风、政委陈乃康,校务处处长李连富、副处长王朝纲,供应处长蒋金庭,机务队队长田杰、副队长陈明秋,修理厂厂长陈静山。政治部下设组织科长刘西科,宣传科长张培根,保卫科长张青贵,日工科长山本一夫。训练处下设飞行科长吉翔,机械科长张开帙,理论科长于飞,翻译科长张华。学生大队下辖一个学生队队长姚俊。航校代号“三一部队”。全校共630余人。
    1946年4月中旬
    航校第一次搬迁:由通化向牡丹江搬迁。
    1946年4月21日
    国民党空军出动15架飞机轰炸通化机场,打坏我7架待转场的飞机。
    1946年5月初
    从东北各地搜集到的部分飞机器材陆续运回航校,着手清理器材、修理飞机、整修机场、拟订训练计划,编印教材,作开飞准备。
    1946年5月15日
    任命王弼为航校政委。
    1946年5月中旬
    飞行教员训练班,飞行一期甲班、乙班,一期机械班,开学。
    飞行教员训练班12人:魏坚、刘风、王琏、吴凯、张成中、许景煌、谢廷杨、欧阳翼、张华、于飞、顾青、秦传佳。
    飞行一期甲班学员12人:姚峻、孟进、刘耀西、张建华、翟满绪、吴元任、龙定燎、李熙川、张风岐、阮济舟、于希和、吉世堂。
    飞行一期乙班学员33人:刘玉堤、张积慧、孟力、王勃、白云、刘洪德、林虎、韩明阳、陈继发、王洪智、王恩泽、李永宽、牟敦康、李宪刚、李汉、徐登坤、相玉刚、姜宗奎、徐东和、马杰三、李向民、吴玉润、林军、高月明、慕宗惠、钱焕章、马周全、华龙毅、李国治、陈亮、韩铁翼、张训益、臧文亮。
    一期机械班学员41人:张宪志、丁志远、高云峰、乔瑞贞、侯书军、王景山、刘发科、肖劲芳、宋协隆、戚洁、王星荣、蒋其瑞、杨兴利、王华成、王茂生、胡锦堂、毕型增、马良吉、王永风、赵思安、吕廷浩、刘平凡、李杰、刘荣华、耿得水、吴永常、王海、邹炎、董献真、夏元谦、胡志文、曹前玉、邢学敏、何培元、丛培民、何传英、岳荣、姜万能、陈明、刘明、徐怀堂。
    1946年6月1日
    航校正式开始飞行训练。航校代号改称为“六一部队”。
    1946年6月6日
    飞行教员班开始飞行训练。
    1946年6月7日
    飞行科长吉翔带飞许景煌试飞初级教练机,因机械故障发生飞行事故,吉翔牺牲,许景煌重伤。事故后检査其余初级教练机都不能使用,航校研究确定直上“九九”高级教练机。后吉翔被追认为烈士。
    1946年6月初
    航校派徐昌裕、胡华钦、丽少安、熊焰分别接管哈尔滨的两家酒精工厂,筹备生产高纯度酒精,代替航空汽油。
    1946年6月10日
    经我党全力营救,新疆监狱在押人员全部获释,乘车离开迪化。其中包括新疆航空队中共学员31人;原43人中彭德仁、王德祥因飞行事故牺牲,吴茂林、谢奇光病逝,龚廷寿、余天照、黄明煌、余志松、杨光耀、王聚奎、邓明、彭浩离开革命队伍。
    1946年6月14日
    航校教育长蔡云翔驾双发高体机,执行去通化接运钞票的任务时因飞机超载发生飞行事故,蔡云翔牺牲。后蔡云翔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烈士,并建了纪念碑。
    1946年6月26日
    刘善本原定22日起义计划,因天气原因被迫搁浅;26日,终于“以一对十”机智巧妙地起义成功。同机起义的还有张受益、唐世耀、唐玉文三人。
    1946年6月29日
    毛泽东、朱德接见刘善本机组全体人员。
    1946年7月
    校办酒精厂开始生产酒精。
    1946年7月11日
    新疆获释人员车队到达延安城外的七里铺。次日,毛主席看望所有获释人员。
    1946年7月21日
    飞行一期甲班开始飞行训练,直上“九九”高级教练机成功。一帮从来没摸过飞机的“土八路”,创造了世界航空教育史的奇迹。甲班的成功飞行教学模式,为人民空军后期快速培养飞行员提供了有效的经验。
    1946年8月中旬
    东总参谋长刘亚楼到航校检査工作。
    1946年8月
    航校成立以蒋天然为主任、顾磊为政委的哈尔滨办事处,统一管理两个酒精厂和马家沟航空站。
    1946年8月29日
    朱德总司令宣布成立八路军总部航空队,由新疆航空队中共学员31人组成(其中15名飞行人员方子翼、方华、方槐、吕黎平、陈熙、夏伯勋、刘忠惠、张毅、安志敏、袁彬、赵群、黎明、杨业德、胡子昆、李奎,16名机械人员严振刚、朱火华、丁圆、刘子立、刘子宁、金生、周立范、周绍光、云甫、黄思深、王东汉、陈御风、王云清、陈旭、曹麟辉、吴峰)。任命方子翼为队长,严振刚为政治指导员。
    1946年9月上旬
    酒精代汽油试飞成功。生产出可用作飞机燃料的酒精。
    1946年9月20日
    八路军总部航空队29人(杨业德、王云清因病住院推迟出发)与刘善本机组成员从延安出发同赴东北航校。行前朱德、刘少奇、彭德怀、杨尚昆等看望大家,朱德、彭德怀设宴饯行。
    1946年10月21日
    东总委派马文任航校第一政委,王弼改任第二政委,黄乃一改任政治部主任。
    1946年10月
    飞行一起甲班12名学员全部靠酒精飞行成功放单飞。吴元任首放单飞,全班12名学员人均15飞行小时全部放单飞。
    1946年10月
    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向根据地大举进攻,张家口航空站被迫撤消。在一年多的实际工作中,它培养造就了一批航空人员。
    1946年11月中旬
    航校第二次搬迁:校部由牡丹江移驻东安(今密山)。
    1946年11月底
    由新四军选调的100名学员到达航校。机械二期开学,学员57人:同力、田正家、刘俊、严寒、黄子野、刘彦风、郑国龙、苏滨、丁坚、何培民、李敏干、武文健、刘明、李琦、张立生、陆正布、章华、徐佐雄、王润亚、沈世锦、胡启玉、施昌荣、于湘汶、于广昌、方致远、洪守英、陈绍犹、蒋勤、楼其福、卜刃、王景波、陈明、茹茂、袁鸣岐、胡溪涛、袁景山、方飞、范德珍、张昆、许敏轩、朱兆极、朱毓秀、胡宗凯、于澄潭、王中笑、陈建华、苑鲁、童征、郑岳山、陈保罗、鲁珉、薛维新、杨振武、骆树生、衣成云、赵赴超、刘银贵。
    1946年12月中旬
    组成机械教员训练班。共5人:熊焰、张开帙、丁济平、陈明秋、陈静山。
    1946年12月下旬
    利用东安原日本鱼类加工厂和冷藏库, 和从哈尔滨、公主岭搜集到的部分车床和机械制造设备, 建立飞机修理厂、机械厂和器材厂。
    1947年1月
    东总向航校交拨从苏军购置的一万吨航油和一部分滑油。全校总动员并委派龙定燎、李熙川、杜方才负责,历时三个月将这批航油全部运回航校。
    航校酒精厂移交东北财委。
    1947年1月10日
    航校成立临时审査学员委员会。
    1947年1月15日
    颁发航校技术人员待遇暂行办法。
    1947年1月下旬
    航校开展整风学习。
    1947年1月28日
    东总任命刘善本为航校副校长。
    1947年2月初
    八路军总部航空队29人到达东安。其中方子翼、吕黎平、陈熙、方华、方槐、夏伯勋、刘忠惠、袁彬、安志敏、赵群、黎明、胡子昆、张毅、李奎编入飞行教员训练班,丁圆、刘子立、刘子宁、金生、周立范、周绍光、云甫、黄思深、陈御风、陈旭、曹麟辉、吴峰编入机械教员训练班,其余参加工作。
    八路军总部航空队即行撤销。
    1947年2月中旬
    航校成立机务处,下辖三个厂和一个机务队。蒋天然任处长,严振刚任协理员,朱火华任机务主任。在机务工作上陆续建立了出厂检査、定期检査和飞行前后检査等制度。
    1947年3月5日
    训练处颁布飞行规则,包括:飞行讲评规则,试车规则,滑行规则,起落航线规则和一般飞行规则。
    1947年4月初
    从机械班选调人员组成领航班开训。领航班24人:夏炎(孙炎)、郭浩、陆汀、王雁书、杜国光、高潮、李更生、石昭庭、张执之、曲衍椿、高义、施谛、丁恒敬、栾一男、陈汉昌、陈煜、陆锦荣、赵俊、栾铁中、韩定平、汤振彪、焦希斌、伊琦、王健。
    1947月4月
    成立了飞行大队。下辖飞行一队、二队,分驻东安五道岗机场和桦南的千振机场。
    1947年5月上旬
    飞行一期乙班开始飞行训练。
    1947年6月
    机械三期开训。学员125人:李自强、陈文英、张 忠、谷世新、谢明远、孙显忠、宋英、张成明、薛连俊、吴会卿、冯万章、王颍遇、姚志戈、杨立功、胡明山、许清、李清、季福堂、封其甫、王更录、魏风武、石永庆、刘玉林、郑东深、高洪举、吴洪恩、周建修、梁宝琦、王清林、葵云、石金堂、姜起明、王玉林、潘海、徐孟仁、秦元中、周保德、李恒达、崔友富、刘进、郝方新、新民、朱雨人、周树财、戴兴邦、王龙飞、辛志升、熊正英、王世堪、仓公祝、杨重威、韩宝珍、殷发、李兴、郭乐金、张欣、刘才德、陶黎、陈洪州、刘海玉、沈志芳、郭胜先、杨易正、刘陆清、陈搞铨、王秉文、杜忠、丛兰茂、刘永生、张培禹、于志、鲁文明、姜修德、刘铁、王正平、于源泉、沈为农、朱维斌、张海栋、王恭舜、林立、尹学勤、于宜杰、宋振州、王文中、王国泰、高广泽、唐忠、李树成、黄黎锷、李树奎、刘玉英、王金瑞、刘吴、吴敏、张振兴、葛省身、仲强、姜锡英、王铁政、孟飞、秦维舟、王满江、张振忠、唐振洲、吴永林、孙维义、何建章、于旺、田洪芳、王永荣、徐成必、吴松辉、陆泽典、刘欣、樊杰修、丛树荣、云梯、佟权、李凤桐、仲敏、贺年、韩振来、王双银、王明文。
    1947年7月初
    场站短训班开训。学员8人:王诚、史久一、史博克、杨洪宝、赵志祥、王念慈、金连镇、傅晔。
    1947年7月
    飞行教员训练班结束“九九”高练的训练,分别转入轰炸机和战斗机训练。
    1947年7月下旬
    撤消飞行大队,改为飞行一、二、三队,分驻东安,千振和牡丹江机场。
    1947年7月下旬
    刘亚楼再次检査航校工作。
    1947年9月
    机械教员训练班毕业。
    1947年9月26日
    东总调整航校领导班子,成立了航校临时党委。任命东总参谋长刘亚楼兼任航校校长,东北军政大学副政委吴溉之兼任航校政委;常乾坤改任副校长,王弼改任副政委,薛少卿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白起改任航空参议,刘善本改任飞行主任教官。马文、黄乃一调离航校另有任用。
    政治部下设组织股长周兆平,保卫股长张孔修,宣传股长张培根。校务处处长李连富,政治协理员周立范,副处长赵凯。训练处处长吕黎平,政治协理员方槐,副处长李东流,飞行股长方子翼,机械股长张开帙。机务处处长严振刚,政治协理员张仲铭,副处长徐昌裕、顾光旭。修理厂厂长徐昌裕(兼),副厂长熊焰,协理员刘子立。机械厂厂长顾光旭(兼),副厂长郦少安,协理员王东汉。器材厂厂长曹麟辉,指导员金生,副厂长欧阳翼、许景煌。
    成立第一、二飞行大队。一大队大队长刘风,政委朱火华,副大队长安志敏,副政委魏坚;一队队长夏伯勋、指导员吴元任,二队队长胡子昆、指导员赵群,机务一队队长田杰、指导员陈旭、副队长云甫,飞机场场长王诚、史久一。二大队大队长方华,政委陈熙,副大队长吴恺,飞行队队长袁彬,机务队队长丁园,指导员陈御风,飞机场场长傅晔。
    1947年10月上旬
    东北局指示航校利用冬季停飞期间进行思想整顿。
    1947年12月5日
    中央军委致电东北局,指示“建立空军已经成为我党的迫切任务”。询问东北局关于建立空军的计划和准备工作情况。
    1947年12月12日
    东北局回电军委,报告航校情况。进一步明确了航校的训练任务:到1949年底完成训练单独飞行的飞行员120人、领航员24人、机械员240~300人。
    1947年12月
    场站短训班毕业。
    1947年12月下旬
    航校开展以“三査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整党整军运动。
    1948年1月1日
    “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
    1948年2月20日
    学校公布“放单飞规则”。
    1948年3月
    航校召开第一次政工会议。
    1948年3月20日
    公布“飞机失事等级的规定”、“考试制度暂行规定”、“淘汰与停飞暂行条例”。
    1948年3月下旬
    航校第三次搬迁:校部由东安(密山)搬回牡丹江。
    1948年4月
    飞行二期开训。学员16人:姚长川、徐怀堂、侯书军、邹炎、唐厚积、杨扶真、董新、王海、王中、董平波、徐振东、金山、范辉、刘发科、胡锦堂、郑刚。
    1948年4月20日
    航校第一期、第二期机械班毕业。
    1948年4中旬
    由机械一、二期学员中抽调20人,送哈尔滨工业大学,计划培养为高级工程机务人员。
    1948年4月24日
    成立第三大队。主要对新学员进行入伍教育,机务工作教育。
    1948年4月25日
    校临时党委公布《航校学习委员会组织条例》草案。
    1948年4月下旬
    颁发《飞行条令》。
    1948年4月
    机械一期、二期毕业。
    1948年5月20日
    航校召开第一次机务工作会议。会议根据航材短缺情况,提出开源节流的原则。
    1948年6月
    从冀东军区选调学员48名,从东北军区军政大学选调学员36名入校。
    机械四期开训。学员83人:唐昊、宋锡文、生龙、绳武、吴克、牟向五、自志纯、吴伟、周敬堂、刘天成、谷春元、张遒丰、梁延坤、叶继光、杨铁漠、刘贵和、潘贵福、杨玉岩、李长祥、王玉书、赵福寿、张希亭、王德远、李国仲、蒋仲、慕德本、许光达、杜德全、曹洪钧、张守志、陆汉荣、温奎、戴子学、龙占林、朱庆彬、董羽工、魏述增、张德基、赵简秋、张敬琨、秦书礼、谢恩光、张栋贤、马荫仁、孟照圣、曲杰、葛风林、陈杰、金永飞、于忠侠、宗景仁、郝万魏、刘瑞庭、王瑞芩、崔玉华、李彦儒、赵奎志、孙绪增、杨保田、方建侦、杜景林、白介忱、杜希圣、刘惠臣、王志尧、刘源东、王玉峰、于铭祥、陈玉岱、陈连庆、周洞明、李春元、陆伟、于润泰、任凤岐、王双德、季中英、孔悟忱、赵亚辉、杜世昌、吴显德、王振民、鲁兴。
    1948月6月
    为开辟飞机来源,航校决定由王弼、顾光旭等负责组织试制滑翔机。
    1948年7月
    从晋察冀军区选调学员16名入校。
    1948年7月16日
    航校成立航空技术委员会。
    1948年7月17日
    航校提出“关于建设航空工业发展的提案”。
    1948年7月27日
    航校自己试制的“八一”式101号滑翔机试飞成功。
    1948年8月5日
    东北军区罗荣桓、李富春、刘亚楼等领导人观看滑翔机飞行表演。并同意航校制造滑翔机,开办滑翔人员训练班。
    1948年8月23日
    航校领导向东北军区首长报告航校情况,急求解决飞机奇缺的问题。
    1948年8月28日
    航校领导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写信,报告航校情况,主要要求解决飞机缺少的问题。
    1948年9月
    航校机务处长兼第三大队大队长严振刚(严镇),在哈尔滨遇车祸牺牲。
    1948年9月
    飞行一期甲班、乙班毕业。
    1948年9月6日
    东北军区首长罗荣桓、刘亚楼、伍修权召集航校党委成员集体谈话,要求利用少而不精的航空器材,多培养出有组织领导能力,能掌握政策初步掌握航空技术的骨干, 奠定人民空军的基础。
    1948年10月3日
    航校召开第二次政治工作会议。检查过去工作中的偏差,研究改进的措施。
    1948年10月
    气象班开训。学员12人:耿开扬、王雪林、张占荣、 更、王明淑、仇云霞、康振兰、高鹰、温露琦、齐秀芬、陈贵荣、张志。
    仪表班开训。学员6人:云霞、刘振华、杨金芝、文芸、毓芳、李秀英。
    1948年10月15日
    锦州解放,航校派人接收锦州机场。
    1948年10月17日
    长春解放,蒋天然率刘风、张仲明、郦少安、曹麟辉、安志敏接收了长春原国民党空军物资,接着是接收四平、抚顺、吉林、通化、铁岭、锦州等地。
    1948年11月2日
    东北最大的城市,日本在二战中最大的航空基地,沈阳解放。
    1948年11月3日
    航校接收人员进驻沈阳接收各航空机构、设施(东塔机场、北陵机场、满洲飞机制造厂等)。
    1948年11月
    领航班毕业。
    1948年11月
    航校从东北招收114名地方干部和青年学生入校。
    1948年12月8日
    召开校党委扩大会议,提出以接收和搜集航空器材作为当前任务。
    1948年12月中旬
    航校机务处驻沈阳,着手恢复五个工厂,修理发动机、飞机。
    1948年12月下旬
    学校派方华等一批干部随部队入关, 接收平、 津地区国民党空军的器材和人员。



    1949年1月2日
    航校党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确定1949年的工作重心是:搜集器材、恢复工厂、培养干部。为建设航空部队作准备,为兴办航空工业打基础。
    1949年1月
    航校机务处迁入沈阳,进驻原满飞设计大楼。
    1949年1月
    航校首长报请东北军区调给800名学生和500名干部,以适应航校的发展。
    1949年1月
    通讯班开训。学员9人:王雅君、王雪茹、朱淑贤、钱桂华、曲芳、吴露杰、陈娟、郭俊杰、孟毅。
    1949年1月13日
    根据东北军区指示,航校派刘风、白云等去济南接收国民党空军器材和人员。
    1949年1月15日
    航校公布1949年的教育计划。
    1949年2月19日
    东北军区首长接受刘亚楼建议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向航校提出6月初出动15架战斗机参战的任务。
    1949年2月26日
    中央军委复电东北军区,同意航校派出百人左右随部队南下,接收沪、宁、杭各地的航空器材。
    1949年3月8日
    常乾坤、王弼应召到西柏坡,向参加七届二中全会的中央领导汇报航校的情况。毛泽东主席称赞航校的成绩“了不起”。常、王建议中央组织统一领导航空事业的组织机构;申明航校不能在六月份参战以及不宜参战的理由。
    1949年3月14日
    航校成立混合中队,负责训练领航、气象、场站、通讯、仪表等专业人员。
    1949年3月16日
    军委复电东北局及东北军区:决定由华北军大挑选500名青年知识分子入航校学习。
    1949年3月17日
    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军委航空局,人员由东北航校中抽调,统一领导航空事业。
    1949年3月下旬
    航校第四次搬迁:牡丹江迁至长春。
    1949年3月30日
    军委航空局在北平(今北京)正式开始办公。军委任命常乾坤为航空局局长(兼航校副校长)、王弼为政委(兼航校副政委)。作战教育处处长方槐,航工处处长蒋天然、政委朱火华,民航处处长油江,航管处处长安志敏,政治处副主任刘德深,秘书处主任王涛,情报科韩志明,供给科伊琦。
    1949年4月
    航校在密山的修理厂、机械厂、材料厂迁入哈尔滨马家沟,合并命名为航校机务处第一厂。
    1949年4月
    飞行三期开训。学员46人:王中文、孙锦叶、张福荣、王寿武、赵明、耀先、于进德、张汉三、刘鹤翘、褚福田、周勇进、李维义、申炳煜、张洪清、王子祥、于长富、王天保、曹金书、赵志才、王金台、秦允中、王宝君、孙景华、宋文州、胡树和、韩兴华、宋亚民、郝贵永、段祥录、刘文忠、郑和举、李玉春、王勇、周宗汉、俞敦兰、朱学才、孙悦琨、林基贵、李文模、黄炳元、丁锦章、吴奇、谢华、高鹏、吴光裕、车吉江。
    1949年4月上旬
    根据党中央关于组织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的指示精神,航校着手组织战斗机大队。
    1949年4月
    为适应美式机种的训练,整修和延长了齐齐哈尔、公主岭、牡丹江等地机场的跑道。
    1949年5月上旬
    航校名称由“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
    1949年5月
    机械三、四期毕业。场站班开训。学员30人:席琪、刘守礼、杨光珍、严和生、吕胜惠、张杰、张方、刘振仓、常体成、高林、王德荣、高炳钧、邢文才、陈景周、刘孟州、刘白之、郝文兰、刘维春、冯学才、徐润生、曹凯、冻水、类际镐、刘子荣、张恒坦、张荣兰、刘光伟、张宝、崔凤凰、贺俊士。
1949年5月
    在沈阳、齐齐哈尔、牡丹江、长春、公主岭机场建立气象台和对空指挥塔台。
    1949年5月后
    航校派人接收上海、南京、杭州、南昌等地国民党空军机构。
    1949年6月上旬
    飞行一大队所属一、二中队分别在齐齐哈尔、公主岭机场,开始进行美式轰炸、运输机和驱逐机的训练。
    1949年6月28日
    华北航空处处长方华在公主岭机场被滑行中的飞机螺旋桨击中牺牲。
    1949年6月
    气象班毕业。
    1949年7月7日
    航校派五架飞机,参加沈阳“七·七”纪念大会,撒了传单。
    1949年7月中旬
    经总参批准,航校开办为各军区训练航空参谋的短训班。
    1949年7月21日
    军委调航校教育长刘风到军委航空局工作,任命王智涛为教育长。
    1949年7月26日
    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以建立空军为当前首要任务。
    1949年8月11日
    航校进行技术评级工作。组成技术等级评定委员会。对当时正在航校工作的141名各类技术人员评定了技术等级。
    1949年8月
    飞行二期及通讯班毕业。
    1949年8月
    刘亚楼、王弼、吕黎平赴苏谈判一个多月,争取到苏联帮助中国建立2所轰炸机航校、4所歼击机航校、一个飞机修理总厂,并同意卖给中国各型飞机434架,派878名专家来华协助工作。
    1949年9月14日
    航校发布命令,决定取消四大队建制,以原三大队为基础成立混合大队。
    1949年9月
    航校完成对234名国民党航空人员的初步审查工作,确定部分飞行和机务人员参加学习,部分人员到修理厂和机务队工作,部分人员参加各地接收工作。
    1949年9月
    仪表班毕业。
    1949年10月1日
    由17架飞机组成的飞行编队,参加开国大典。军委航空局局长常乾坤担任阅飞总指挥,邢海帆担任空中总领队。飞行员有邢海帆、毛履武、赵大海、谢派芬、王玉珂、方槐、安志敏、林虎、孟进、姚俊、王恩泽、王洪智、刘善本、杨培光、谭汉洲、阎磊、任永荣、徐俊英、杨宝庆、杜道时、邹耀坤、邓仲卿、王延洲。
    1949年10月
    场站班毕业。
    1949年10月25日
    中央军委任命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肖华为政治委员。
    1949年11月
    飞行三期毕业。
    1949年11月9日
    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与中央航空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央航)举行起义(简称两航起义),12架民用飞机由香港起飞,其中1架乘坐主要领导人的飞机飞抵北京,另外11架飞抵天津。两航起义核心小组成员有吕明、查夷平、朱汉明、何凤元、陆元斌、陈耀寰,起义主要领导人有中航总经理刘敬宜和央航总经理陈卓林。同时通电宣布起义的有两千多名职工和80余架飞机。两航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成功的爱国主义革命斗争,是震惊世界的事件。
    1949年11月11日
    中央军委致电各军区、各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成立。原军委航空局着即取消。航空局所属人员并入空军司令部,同时任命常乾坤为空军副司令员、王弼为副政委。
    以后把11月11日定为人民空军成立日。
    1949年11月
    航校首长按照空军司令部“将航校原有学员改编为两个轰炸学校及四个驱逐机学校”的命令,下达整编命令。以老航校派出筹建人员和苏联专家为主,组建6所航空学校和一个修理总厂。同时在牡丹江组建第七航校,将整编后留在牡丹江的人员和日籍航空技术人员229人编入第七航校工作。
    第一轰炸学校校长刘善本,主要带队干部吴恺、张毅、周兆平,飞行人员21人,机务人员21人。第二轰炸学校校长刘风,主要带队干部龚友源、龙定燎,飞行20人,机务人员20人。第一驱逐学校校长陈熙,主要带队干部杨大伦、姚俊,飞行人员9人,机务人员18人。第二驱逐学校校长吕黎平,主要带队干部袁彬、尹安澜,飞行人员8人,机务人员12人。第三驱逐学校校长方子翼,主要带队干部吴元任,飞行人员11人,机务人员22人。第四驱逐学校校长安志敏,主要带队干部赵群,飞行人员10人,机务人员20人。第七航空学校校长魏坚,主要带队干部黎明、张培根、刘西科,机务人员10人。修理总厂厂长兼政委李兆翔,主要带队干部熊焰、蒋金庭、刘勤孝、远扬风等。
    1949年12月
    1948年9~1949年12共接收国民党空军及民航起义(不含两航起义)飞机25架,起义人员60多人。
    1949年12月1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完成整编,奉命停止办公。*


    * 备注:

    1、东北老航校在三年多的艰苦历程中,共培养出飞行员126名,领航员24名,通信员9名,气象员12名,机务人员322名,参谋人员23名,场站勤务人员38名。这些同志后来成为人民空军和民用航空建设的骨干力量。
    2、东北老航校培养出抗美援朝一等功以上的战斗英雄18人(按立功颁奖确认时间先后顺序):华龙毅、邹炎、郑刚、张积慧、李汉、刘玉堤、王海、王天保、高月明、徐怀堂、褚福田、孟进、牟敦康、耀先、鲁珉、陈亮、侯书军、孙景华。
    3、抗美援朝空战烈士中孟进、陈亮、朱学才、吴奇、赵志才、牟敦康等都是东北老航校培养的飞行员。
    4、在东北老航校工作学习过的同志总共走出授将军衔及军队副军级以上干部和地方副省部级以上干部百余人,他们是(按汉语拼音排序):安志敏、白云、常乾坤、陈明秋、陈熙、褚福田、丁园、方槐、方子翼、高月明、龚友源、顾光绪、郭浩、侯书军、胡溪涛、华龙毅、黄乃一、吉世堂、蒋天然、金生、黎明、李东流、李国治、李奎、李文模、李宪刚、李向民、林虎、林基贵、林征、刘风、刘鹤翘、刘洪德、刘善本、刘亚楼、刘玉堤、刘子立、龙定燎、吕黎平、马杰三、马文、孟力、欧阳翼、潘贵福、戚洁、阮济舟、申炳煜、施谛、宋文州、宋亚民、孙景华、王保均、王弼、王恩泽、王海、王天保、王子祥、魏坚、温奎、吴溉之、吴光裕、吴恺、吴元任、夏伯勋、夏炎、熊焰、徐昌裕、徐登坤、徐怀堂、许景煌、薛少卿、杨大伦、杨扶真、姚俊、姚长川、耀先、袁彬、云甫、张洪清、张华、张积慧、张开帙、张孔修、张毅、张执之、郑刚、周立范、朱火华、高洪举、朱维斌、邹炎…… (以上据不完全统计)。
    5、东北老航校走出了长征1号东风4号总设计师胡溪涛,歼5技术主管、运10总指挥熊焰。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以及为中国人民航空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
 
    东北老航校研究会整理


浏览:14060次

上一篇:东北老航校
评论回复
  • 通途

    2022-12-24 09:55:53 通途

    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最新来访
  • Chief
    Chief
  • 空军子弟兵
    空军子弟兵
  • 39军
    39军
  • 段文余
    段文余
  • 中国兵
    中国兵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 通途
    通途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高洪举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