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结合治水

小木木 发表于2022-12-28 16:50:21

    中共安徽霍丘县委奋发图强 , 依靠群众 , 自力更生 , 大兴水利 , 使全县治 水 工 作 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农业生产面 貌在不断改观 。 

     我县人民兴修的渭史杭沟通粽合利 用工程的组成部 分— 史河灌渠,自1958年以来,经过六个冬春的艰苦努力,总干和三条干渠已横贯霍丘全境,支、斗、农渠分布丘陵岗地,大、中、小型建筑物星罗棋布,初步形成 一个自流灌溉为中心的水利工程系统,使万亩农田得到灌溉,增产效益十分显著 。

从几年来大兴水利 , 改变水利条件,连续获得增产的实践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 只有依靠群众 , 坚持不懈地打好水利战线上的歼灭战,才能逐步实现早涝 保收,井为 增产高产铺平道路 。而打好水利歼灭战 的重要方式之一, 就是实行领导 、 技术人员 、 群众三结合 。 只有坚持三结合 , 才能树立愚公移山的决心 ,才有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才会正确地引导群众在 同早涝斗争中 ,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

                                               一    

     淠史杭工程史河灌渠兴建之初 , 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是很多的 。在这样岗岗洼洼、 丘陵起伏地带 ,要开挖长达500华里 的总干和干渠,把河水抬高30多米, 引上全县仅有 的三条分水岭 ,要切岭跨壑 ,填冲筑堤 ,做许许多多的艰巨工程 。其中切深在10米以上的切岭工处就有15处 , 最大的切岭工程--平岗切岭长达2400 多米 ,需切深24米, 10米以下的切岗 , 数以千计 ,群众形容说“ 是一线穿珠 ”。

    怎样才能使这些渠线走得既经济又合理呢?在专区水利部门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我们在开工之前  县委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实地,深入群众,沿着规划的渠线一段一段的察勘,一个桩号一个桩号的校核,根据当地地形、水势分析比较,进行彻底的调查研究工作,然后才把规划的渠线落实下来 。在四个多月的时间内,我们一步一步的在 500华里渠线上步了一遍,对地形复杂的重点地段进行了上下反复察勘 ,反复计算,反复比较,访问了上百个老农,举行了几十次座谈会 。通过察勘发现和修改了王店 、陶老庄 、溜山、龙潭寺、石庙集等20多处原设计定线不合理的渠线,缩短了渠线长度30多公里 。

      在勘察史河总干渠时,原规划渠修至吴家岭以下,因有王店高岗阻挡,怕遇上石方, 曾设想绕岗而过;可是后来顺着原渠线查勘,走了大半天,跑上岗顶一看, 渠线成马蹄形,两头相隔不远 。这里能否切岭过水?到底会遇到多少石方了?我们一时搞不清楚,就与当地干部和群众在岗顶上开起研究会。老农说“ 要是渠道绕岗走、要多走8公里,还要增加余楼等10米以上的3处高填方工程, 要多挖压 、淹没农田几千田 ,没有穿岗好 。”技术人员说:“ 要是渠道穿岗而过,只需切深14米左右,长不到700米,工程量不是太大,渠线却合理得多,还可少做土方 。”事后 ,我们对岗内是否有石头的问题,又访问了当地 基层干部 ,他们分析说 “ 从岗顶长的几棵大松树看,里边不会有很多石头 , 就是有,埋得也比较深,浅土层有巨石,松树不会长得那么大 。 ”有了这些群众的启发,领导上才下了切岭的决心 ,并且做了两手准备:没石头为好;就是万一岗里挖出石层 ,就顺便开石头 ,当做筑坝建闸的材料 。 实践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选定这 条渠线施工,不但少跑100里路,少做土方100多万立方米 ,而且由于地形有利,可以加快渠水流速,少挖压了4000 亩农田 。

     汲东干渠龙王嘴至黄土岭一段渠道,长约10公里,原规划线是沿山脚下开挖的。从图纸上看,这样布置很合理,但到实地一看,渠线都布置在坚硬的山坡岩石上,这是原规划设计未料到的 。经过领导、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商量,把渠线外移了20~40米,一面 傍山,一面筑堤,使难方变成了易方 。由此,我们更深 刻地认识到搞水利规划工作,必须坚持三结合,深入实际,一定不能老靠图纸办事情 。纸上谈兵 、脱离实际 、脱离群众, 是形而上学的做法 。三结合,就是领导干部 、技术人员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治水思想 、技术理论同治水实践相结合,这样最能防止片面性 。史河灌渠干渠以上的渠道 , 在规划设计中正是坚持了这种做法,基本上是经济合理的 , 一般是比降小、冲刷少, 有利灌溉和通航 。

                                    二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同样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由于我们自始至终坚持 了领导干部 、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三结合,在各个工地上,在严寒的雪天、酷暑的夏季 , 领导干部挽起裤腿 、赤着脚,和民工一起干,有了问题,就同群众、技术人员一块 商量,许多施工中的困难,一个个地被克服 了。譬如:平岗切岭工程,在切深10米以后 ,岭高坡陡, 民工劳动条件很艰难,施工进度非常缓慢 。这时,单靠人抬肩担,几百万立方米的土,很难从渠底运上岗顶 。怎么办 ?现成的好办法是没有的,也要靠三结合去 造 。当时在工地上施工的所有领导干部,从县委成员到社、队干部,都深入到民工中去 ,都和工程师、技术员探讨起来 。经过集思广益,多次试验,终于制成 了倒拉器,解决 了陡坡运土的困难 。这个办法很见效;两个人用一张车,一个向上推,一个用倒拉器向下拉,每车可运200多公斤土,使施工效率一下子提高二、三倍 。 这样,一结合一创造,大家的头脑灵了,干部、民工通过创、改、仿、制,又搞出许多高效率的革新工具 。

     当平岗切岭遇到岩石的时候,工地上没有开山机(后来上级支援 了一少部分),我们又通过三结合,发明了放土炮 的办法,效果很好。当时没有足够的铜纤打炮眼,通过“ 三结合 ”商量,群众想出三种办法解决:一是从家里找长长短短的铁纤子、铜钻子,二 是请上级极支援少量铜纤,三是用旧枪筒改制。结果,光购买群众的旧枪筒铁纤子,就解决了80%的打眼工具。缺乏炸药,就发动群众产熬土硝,用麻秸灰 、土硝、硫磺,制造炸药23万多斤。城关团水利连连长、共产党员冯克山与技术人员一齐试验成功了“洞室爆破法 ”,由最初的一炮炸石3~5立方米,以后一次炸石一万多立方米。当时群众形 容说 “ 三结合办法多,一炮开成河 !”史河灌区的咽喉口程-- 平岗切岭,就是这样突 破施工难关的。

     在大量支渠的开挖中,由于技术人员缺乏,测量仪器少,就由社队干部、农村知识青年和有经验的老农搞三结合,研究出校量好的竹竿代替测尺、“手水准”代替水准仪测量渠道,配合施工。夏店公社采取这个办法,出动,2300名社员和知识青年,只用20天 的时间,就挖成了一条长10多公里 的支渠,四条共长58公里的斗渠,以及70多条毛渠, 共做土方12.4万立方米。当时干渠的水淌到那里,支斗渠道就开到那里,群众那种积极施工,水到渠成的热烈景象,至今使人难忘。正由于充分发挥了广大群众和技术人员的革命干劲和无穷智慧,治水运动发展得异常迅猛,我们在短短六年间,就开挖了一条长 达500多华里 的干渠,和四条灌溉面积10万亩以上的大型支渠,两千多条斗渠、农渠, 共做土石方6800万立方米。没有一种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 ,没有领导 、技术人员和群众的三结合,这是绝对办不到的。领导 、技术人员 、群众三结合,不仅使我 们掌握 了施工主动,克服一个又一个 困难,而且还培养训练了大批农民技术员,他们在 治水战线上得到提高和成长,成了人民公社的治水“土专家 ”。唐畈公社小店子大队23岁的农村青年魏安华自史河灌渠开挖以来,配合技术人员,一共参加了一条干渠 、两条大支渠 、40多条小支渠的测量工作,总里程不下200公里,同时参加了两座大、中型水库的施工任务,由一个初中未毕业的知识青年,成 了测量施工的技术骨干 。他开始只 会使用“手水准 ”测量,现在已能领一个测量组操纵水准仪单独工作了 。近两年来, 他还帮助社、队设计了两条支渠 、一条斗渠和12处小型放水涵洞,现都已发挥了效益 。 类似魏安华这样的农民技术员,全县就有400多个,他们把淠史杭工程亲切地称为 “ 我 的大学 ”。

                            三

 向干早灾害 作斗争 , 要有一个长 期的艰 苦的历程 , 镇导 、 技术人具和群众 的三 拮合也 是一项 长期 的工 作 。 三拮合不 是一时权宜之 爵 , 决不 能时断时擅 、 搞一 障拉倒 、 搞一项 就放 下 , 必须全面贯彻 , 长期坚 持 。 史 河灌 渠通水 以后 , 年至 年建遇三 年干 早 , 群众 引水 灌溉 , 发 挥 了且大 的效益 , 但 是一部 分干部和群 众 , 在这 时滋 长 了麻 疼思 想和 片面观点 。 有 的社 、 队认为搞规划和大 施 工阶段应 当强稠 三拮合 , 馄在大功 基本告 成 其实还 相差很远 , 搞配套搞 管理 , 不 必三 拮合 了 。 有的就不 同群众商量 , 不 葫教 技 术干部 , 主观搞起 “ 废塘还 田 ” , 认为 有 了大渠供水 , 一 切都 有靠 山 了 , 桔果造成很 大 揖 失 。 大 固店公 社 松林大 队 松林生产 队 , 年春 把一 口 大 堰放 水捕 焦 , 两 口 大塘改 田 种 庄 稼 , 减 少 了沟塘蓄水 , 当年夏季遇 到 了干 旱 , 不 能及 时 引用 当地塘水灌溉 , 使 亩 水 稻 受早减产 , 少收粮 食 , 多斤 。 事实 告拆 我 们 水 利 的新发展 , 带来 了新 的矛盾 。 如何对待解决这个矛盾呢 我们又 采 取三 精合 的办法 , 由县镇导干 部 带 镇 技 术 干部 , 到现爆和群众 中搞工 程稠查 。 在稠 查敲 固 中 , 有握输 的老 农告祈 我 们 “ 有 了 来水 路 , 还要修 好 聚水处 没 有聚水处 , 等 于 没 有来水 路 。 ” 他 假所靛 的聚 水处 , 就 是 当地 的小塘小 堰 , 这 反映 了一种 大 中 小 工 程 必 须 拮合 的思想 。 于是 , 颁导 上 下 了 决 心 , 大抓渠道配套 工程 , 兴 建 中 、 小 型 蓄 水骨干工 程 , 同时整修 和 扩建原 有 的 塘 堰 坦 , 以充分发 挥和 扩大灌溉效盆 。 从 年 月到 年元 月 , 我 们 全县党 政镇导和技 术 干部衬人 , 祖成 了灌 区清查整顿 工 作粗 , 对 全县水 利毅 施进 行 逐社逐队逐 工 程 的 清 查 , 具 体帮 助 社队制 定 以早 涝保收 、 稳产 高 产为 目的的水 利发 展规 划 , 在清查的基础上 , 提 出 了一些补 做的小型 工 程 , 初步建立 了一 些水 利 管理制 度 。 特别 由于认具贯彻 了三 拮 合 , 采取土法上焉 , 搞了一些小 型 配 套 工 程 , 及时地发 挥 了效益 。 几年来 , 我县在 治 水 工 作 中 , 在镇导 、 技 术 人具 、 群众三 拮合方 面 , 虽 然取得 了一定 成精 , 取得 了向干旱灾害斗争 的初步胜 利 , 但 是做得 还很不够 , 全 县仍 有三 分之二 的农 田 没有 彻底 消除早 涝威胁 。 因此 , 我 们决 山 在党 的镇导下 , 在总 路换 的指 引下 , 继擅坚 持三 枯合 , 不懈地 同旱涝 灾害 作斗争 , 争 取 新 的胜

浏览:871次

下一篇:大串联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 陈陈
    陈陈
  • 中国兵
    中国兵
  • 段文余
    段文余
  • 沙漠水兵
    沙漠水兵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