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经武生平/张华川整理

从无到有 发表于2023-03-05 22:53:26

1111.jpg

       张经武(公历1906.9.3-1971.10.27,农历1906.7.15-1971.9.9),原名张荣筎、字年栋,号仁山;曾用名张金吾。湖南省酃县(今炎陵县)沔渡镇夏馆村芒头垅人(现分为垅下组和井下组两个自然村)。

     《酃县志》记载:1953.2,颁发“土地证”。其父成份为中农,“文革”中,“专案组”改成了“地主”,并派人赴夏馆村挖开张父的坟墓,搜查“罪证”。1979.4,中共中央统战部在复查结论中又改回为“中农”。

       其祖上为广东梅州地区兴宁县客家人155世张玉灏,乾隆辛已年1761)迁入酃县。160世、爷爷张光凤(1847- )为“大地主,田山连绵”,至其父161世张千厚(1887-1966)时,家境殁落;

      1968.3.3,被监护审查的张在《自述》中写道:1911年,母许氏病故,由祖母凌氏将其姊荣莲(七岁)、他(五岁)、妹荣秀(三岁)、弟荣笛(一岁)一同抚养大;他七岁(1913)入芒头垅村“作新国民小学”;四年后,进入沔渡乡的文华高小(现为镇政府所在地);三年后,“因家贫不能升自费中学;

      1919年秋,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现衡阳师范学院),该校不收学费和膳费,仅由家庭负担往返路费,五年毕业;

       《校友录》、《曾希圣传》记载:1925年6月毕业,同期毕业生中还有湘南籍著名共产党人曾希圣、张际春、伍云甫。

       《自述》:毕业后到长沙省立第一师范参观,也受了一些进步思想的影响,在本县已接受南乡小学的聘书,准备去当教员,接到北平亲友写信说:北平招收黄埔学生,"是伯父张千良家卖家底两枝步枪,合二百元给我到北平”。

       经过在“北大”的本县人郭春涛(1898—1950,国民党一大代表)、贾鸿猷(北大革命烈士)介绍,在北平翠花胡同加入国民党,取得考试资格后,考取广东黄埔军校第四期(1925-26年,分七批入校)。在等车船的期间,又考取河南临颍著名爱国将领樊钟秀(平顶山市政府将其故居列为市级文保,称其为“辛亥烈士”)创办的沪案后援建国军军官学校第一期,该校在北平有120个名额。本人认为该军校是第一期,在北方闹革命是一样的,“南北夹击、更为有利,也包含了个人名利地位的思想 ”(自述)。军校校长为河南偃师人王鼎洛,校址在许昌旁临颍县文庙,现临颍县第二中学内大成殿为当时的建筑。

      1930年2月,已隐退上海、原建国豫军司令樊钟秀(1888-1930)返许昌,重整旧部。冯玉祥和阎锡山为他组建了中华民国第八方面军,任樊为总司令,并派西北军高级将领、新中国首任甘肃省长邓宝珊(1894-1968)任副总司令,下辖五个军,并成立“干部学校”,樊兼任校长。1925年从北平同时进入军校的同学、张的“拜把”兄弟姚继鸣(1901-1957)为该校教育长。

       2月,在武汉“斗级营街区”一家旅馆中,偶遇并听从了中共秘密党员、衡阳三师同学曾希圣(1902-1968)的建议、从武汉去许昌,进入樊部“干部学校”,被任命为第二大队大队长,编制500余人,相当于营级。

       4月,在校内秘密加入中共,1940.12在延安所写的《自传》中:“介绍人为姚进(日蒸)、刘同德。”

       6月4日,著名的“中原大战”中,在许昌城南门外,樊被蒋介石部飞机空袭负伤后身亡。冯派来的副总司令邓宝珊接任总司令,重整部队、坚守许昌。

        之后,蒋介石用钱收买了樊部一些将领,10月,该部警卫师长焦文典(1890.6-1948.2)将邓宝珊和他的秘书长、地下党员葛霁云(1896-1941)扣押。押送途中邓寻机逃离至他的老上司、时任国民革命军第34师师长岳维峻处(1932.8.11,岳围剿鄂豫皖红军时被俘,后被张国焘“撕票”)。

       此后,已投蒋的原第八方面军参谋长郜子举(1897-1982)接管了樊的余部,在太康县, 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五军, 军长郜子举。

       11月,该军缩编为新编第20师、师长仍是郜,原“干部学校”改编为教育团,张仍任大队长。

       1931年2月16日前后(农历年底,又称年关),与中共太康县地方党合作,领导士兵“年关斗争”(“立三路线”产物),被所在团团长胡伯翰(1900-1973,后为国民党中将)怀疑,因未查实证据,被施压辞去大队长一职。离太康到省府开封,联络时任中共河南省委军委书记方继纲(又称方明益,后脱党),担任省委地下“交通”。

      1931年秋,上海中央军委参谋部谍报科科长曾希圣(《曾希圣传》)到河南巡视,《自传》:在开封遇到老同学张,决定带他到上海受训后入苏区。到上海后,和中共中央秘书长柯庆施(1902-1965)、中央军委兵运科兵运学习班负责人朱瑞(1905-1948)联系。

      12月,随曾经广东、福建的“中央红色交通线”抵达江西瑞金中央苏区,进入原“红军干部学校”接受审查。1931年11月,该校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刘伯承(1892-1986)任校长兼政委、政治部主任周以栗(1897-1934)、教育长邓萍(1908-1935)、校务部长杨志诚(1903-1967);在一期学员队步兵连先后任连长、第三队队长。

       1932年2月,又更名“红军学校”;一期毕业,任二期政治营营长(自述)、三期军事步兵团团长,政委何长工(1900-1987)、教育主任伍修权(1908-1997)、管理处长杨梅生(1905-1978);

      10月上,校长兼政委改为叶剑英(1897-1986),副校长何长工、政治部主任欧阳钦(1900-1978)、校务部长杨志诚、训练部长林野(黄埔四期毕业,1902-1934,在江西被错杀、1945平反),总教官:刘希平(后任红5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1942叛变,1949年被处决)、杨林(后); 

      10月10日,第三期毕业;10月,任第四期军事团长,黄火青(1901-1999)复任红校党总支书记兼国家保卫局特派员(1932冬-33春);

      1933年2月16日,红校四期毕业;任第五期军事第一团团长、政委张华;

      6月后,离开红校,历任:红一方面军1军团第3师师长、政委刘英(1903-1942),中央警卫师(又称工人师)政委、师长孙超群, 红5军团代理参谋长,中革军委动员局(4局)局长,广昌基地司令员、政委叶季壮(1893-1967);中革军委训练局(5局)副局长、局长刘伯承; 

       1934年10月,从江西于都出发参加长征,历任中革军委教导师师长、政委何长工、参谋长孙毅(1904-2003)、特派员裴周玉(1912-2015);编入第二野战纵队,纵队司令兼政委李维汉、副司令兼副政委邓发、参谋长张宗逊、政治部主任邵世平;12月,在贵州黎平会议后,第一、二纵队合编为军委纵队,教导师撤销。

      1935年1月,接替已调红3军团5师(2.10,撤师改团)任参谋长的钟伟剑(1903-1935.2),担任军委纵队参谋长,1935年1月19日,曾一度改称“中央纵队”、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陈云(1905-1995)、副司令员叶剑英,参谋长主管司令部的作战、情报、通讯、机要等业务。

       9月18日,在甘肃宕昌县哈达铺,由部分中央红军成立“陕甘支队”,任第三纵队参谋长、司令员叶剑英、政委邓发(1906-1946);

      1935年11月-1936年2月,改称红一方面军,任司令部侦察科(2科)科长、兼通讯科(3科)科长等职。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杨尚昆。(《解放军组织沿革和战斗序列》)

       1935年11月-1936年5月,先后参加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

       1936年5月,在陕西子长县瓦窑堡进入“红大”一期一科学习,共有师、团级干部40人;一科科长陈光、政委罗荣桓。

       8月,在陕北宝安县(现志丹县前桥石崖上),被时任“红大”政委毛泽东调出,命他以红军军事联络官身份,前往华北,持毛泽东亲笔信联系山东韩复榘(1890-1938)、天津张自忠(1891-1940)、北平宋哲元(1885-1940)、绥远傅作义(1895-1974)等,推动地方实力派联合抗日。   

       8月下旬,化名张金吾,绕道上海,先后到济南、天津、北平、绥远等地。通过在邹平县的梁漱溟(1893-1988),到济南同韩复榘唔谈,韩同意和红军保持秘密联络关系,同时和韩的亲信:山东省汽车管理局局长刘熙众(1896-1974)、第三路军的政工将领余心清(1898-1966)建立联系。(参阅:山东省档案馆 1960.9, 济南军区战史编辑室:“刘熙众谈张经武会晤韩复榘”)

       随后到了天津,联系上中共北方局华北联络局局长王世英(1905-1968)及从事西北军上层统战工作的南汉宸(1895-1967),(北平或天津)见到了原天津市长萧振瀛(1890-1947);递交了毛泽东给宋哲元的亲笔信,信中写道:“兹遣张金吾同志前来就教,请予接谈。如荷同意,即以张同志为敝方长驻尊处之联络代表,一切通信联络均以秘密出之。鲁韩绥傅晋阎三处,弟等甚愿与之发生关系,共组北方联合战线。先生必有同心,尚祈设法介绍。临书不胜屏营翘企之至。”

       见信后,宋哲元任命张经武为冀察绥靖公署少校参谋,作为他和毛泽东之间的秘密联络人。宋根据毛泽东的要求,介绍张去会见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第35军军长傅作义,共商抗日大计。此后,一批共产党员以作战参谋的身份进入了宋部第29军。

       1937年4月底,经太原、西安返回延安;

       5月2至14日,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中共苏区代表会议”;后入抗大二期一大队学习。

       7月7日至11月16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先后占领北平、天津等地。为推动山东韩复榘等军队联合抗日,毛泽东第二次指派他作为红军代表,二赴山东,共三个多月。并从延安带了一部电台和报务员到济南给中共山东省委。

       他先后到达济南、青岛等地,会晤组建不久的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副总司令于学忠及所属的青岛陆海军总指挥沈鸿烈。期间,就红军与第三集团军达成三项协议:(一)以“辅保”方式,立即释放关押在第三集团军军法处的全部政治犯;(二)成立第三集团军政训处,派中共党员协助工作;(三)开办“第三集团军政工人员训练班”,政治教育由中共党员负责,军事训练由第三集团军负责。这三项协议的实现,促使韩先后释放了四百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出狱,这批人后来成为山东省各级党组织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的骨干。

       1937年11月26日,在西安写信给毛泽东、周恩来,汇报二赴山东的诸多事项并提出建议:“地方党在敌已占区域坚决布置和领导游击战争,建立临时抗日政权;在非占区则以乡农学校下层干部或经过政训处联络局等关系,安置一些军事干部,准备游击战争。山东布置整个游击战争的计划,是以派一专门担任游击战争的军事干部与地省委一起为好。”全文刊载于《八路军山东纵队史 上册》页361。

      1937年12月至1938年10月,任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四位高参之一,军衔少将,另三人为李涛、聂鹤亭、边章五,对内称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务组成员;协助周恩来副主席布置河南、湖北游击战争,负责分配干部与一般统战工作。(《中共八大代表名录》)

      1938年4月间,中央军委派张到山东领导地方党发动组织起来的游击部队,他持周副主席的介绍信到徐州找李明扬中将专员,拟找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上将给个名义到山东敌后打游击,未果,乃同黎玉一路到曹县,三赴山东,因徐州会战开始,决定返回延安。(自述)

       1938年5月6日,因张在长江局任职,毛泽东电示长江局:“山东游击战争战略意义重大,决定派张经武到山东去工作。”这是毛泽东第三次直接指派张经武前往山东。(《山东纵队史》 上册)

      8月21日,张经武和黎玉,带领江华、胡奇才、徐斌洲、吴克华、吴仲廉等老红军组成“八路军鲁东游击纵队指挥部”所属干部大队,率160余人干部队伍离开延安,经过西安市、太行山区、河北的冀南,两个多月后,第四次进入山东。按中央电示:129师津浦支队杨万兴营在山东境内加入该纵队。

       1938年11月底,到达沂水县岸堤。根据毛泽东、王稼祥电示: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张被任命为指挥、政委黎玉、参谋长王彬、政治部主任江华(虞上聪、黄春圃)。同月,和黎玉一同担任山东分局委员,书记郭洪涛。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指挥部设在沂水县夏蔚镇王庄。

      1939年2月5日,在蒙阴县鲁村,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召开全省军政会议,山东分局、山东纵队派张经武、四支队政委林浩、分局统战部部长郭子化等参加。

       与分局统战部长郭子化、中共北方局山东联络局局长张友渔一同发展了驻扎在沂蒙地区第十军团总司令石友三为“秘密特别党员”(1968年“自述”及存于山东省档案馆:1960.7.13,济南军区战史编辑室采访张友渔记录)

      3月1日,按八路军总部的整军训令,在山纵实施以正规化建设为中心的第一期整军。

       3月30日,“太河惨案”发生。在博山县太河镇,顽军秦启荣所属王尚志部伏击山纵三支队南下受训干部和护送部队,八路军十人被杀,200余人被俘。

       4月20日,张经武、黎玉指挥第三、四、一支队,击溃王尚志部,救出部分被俘人员。

       6月12日,转移途中的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及机关数百人,在沂水县诸葛镇的梭峪村与前来“扫荡”的日军第五师团等部遭遇,随即展开激战,亲率特务团与日军敌战斗,并得到东北军第五十一军一部的支援,最终击退日军,确保了山东分局和机关人员安全转移。(梭峪战斗旧址碑文)

       6月23日,八路军总部发出第二期整军训令,要求从7月20日开始实施三个月的整军。8月正式开始,12月结束。

       8月下旬,张经武和王彬指挥第一、三、四支队在鲁中淄河流域实施反顽战役,将秦启荣部全部击溃、歼其一部、收编一部。(新版《徐向前年谱》)

      10月下,与郭洪涛率领山东七大代表团三十余人,离开沂水,绕道费县、同115师政委罗荣桓赴湖西单县处理“肃托”,后经冀南、山西、河北前往延安。山纵指挥一职一直保留至1942年7月。

      1939年12月底,抵山西武乡县上北漳,遇阎锡山的“十二月事变”、交通阻隔。

      1940年1月,和夫人杨岗等同进上北漳北方局党校,近五个月,校长朱德。

       全国各地集结在武乡、赴延安的七大代表组成了一个“大队”。由四个人:八路军总政副主任傅钟、129师组织部长徐立清、山纵司令员张经武、前方总部军法处处长曾传六负责。下设三个中队。

       5月7日,由襄垣县蟠龙镇出发,随同聂荣臻(1899-1992)率领的晋察冀1团(宋玉琳、陈海涵)殿后、5团(陈祖林、肖锋)开路。从寿阳和阳泉间越过正太(正定县至太原)铁路。

      5月8日在通过盂县至阳泉公路线时,遭敌伏击,坚持到晚间才突围。进入晋察冀边区的平山县洪子店,接电示、就地休息待命。几天后,又到晋察冀中央分局驻地阜平,开始参观、学习。

       9月,在晋察冀骑兵团的掩护下,全部七个七大代表团百余人,从阜平出发,越过五台山,从山西崞县越过同蒲铁路,期间和日伪军打了一仗,骑兵团伤亡十余人,渡过汾河,进入到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先到娄烦镇120师兵站,9月16日中秋节到达120师部驻地兴县县城,贺龙师长、晋西北区委书记林枫设宴招待。20日贺龙给七个代表团作报告讲述120师三年来活动情形;21日林枫作《晋西事变与晋西北建设》,几天后,从神木过黄河,经过陕西佳县、米脂、绥德,10月10日,达到延安。行程千余公里、通过三个根据地,穿过日伪军三道封锁线。(《忆七大》王从吾文页190,王英高文页246)

       1940年7-8月,当选为山东国大代表、山东省战工会军事组组长;10月10日抵达延安后,住在大砭沟的土窑洞,11月进入“军政学院”第三、四队学习并接受“七大代表资格审查”、写《自传》、由“审查委员会”作出审查结果和评价,给张经武历史作出证明和评价人有:罗迈(李维汉)、徐向前、郭洪涛、伍云甫、王世英;1942年2月1日,入中央党校军事队任队长,学习。

      1941年3月3日,与徐向前一同致电朱瑞、陈光、罗荣桓、黎玉,就扩大巩固山东根据地的战略方针问题提出意见。

      1942年5月,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副司令员(《八路军序列沿革研究》页365 );8月1日,山东纵队、山东军区合并。张经武卸任纵队指挥一职。

       9月至1945年8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参谋长,司令员贺龙(1896-1969)、代政委高岗(1905-1954)、副司令员徐向前(1901-1990)、肖劲光(1903-1989)、司令部秘书长李井泉(1909-1989)、政治部主任谭政(1906-1988)。

       1945年4月23——6月11日,延安,作为山东正式代表,出席七大;(《中共七大代表名录》页674 )

       8月——1946年1月,任八路军晋绥野战军参谋长,参加第一次绥远战役,司令员贺龙、政委李井泉、政治部主任甘泗淇(1904-1964);

      1946年2月到北平,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三方联合组成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共同监督实现停战协定,下设38个执行小组。先后任副参谋长、东北鞍山第30执行小组代表(6月),少将军衔,这是共产党较早授予的军衔之一。

       9月接替罗瑞卿(1906-1978)任军调部参谋长。

      10月11日晋察冀军区张家口失守后,回延安。

      1947年7月任晋绥军区第一参谋长,司令员贺龙、政委李井泉,陈漫远(1911-1986)第二参谋长;

      1947年7月-1949年2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参谋长,司令员贺龙、政委习仲勋。

       1946-1949年11月,历任中共西北局委员、书记习仲勋(1913-2002),西北局情报委员会主任,晋绥军区雁门军区司令员;

        1949年2月1日,“联防军区”改名为西北军区,任参谋长、贺龙司令员、习仲勋政委、副司令员王维舟;

       1949年5月21日-11月西安市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等职,一野2兵团6军军长罗元发为副司令员、政委徐立清、政治部主任饶正锡;

      1949年10月11日,中央军委电示:“昨天中央会议已决定18兵团由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同志统率入川。”

       1949年11月22日,按中央指示,西北局成立了“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主任贺龙、副主任王维舟(西北军区副司令员)、李井泉(晋绥军区政委),委员:周士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新亭(18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委)、胡耀邦(18兵团政治部主任)、龚逢春(晋绥分局宣传部部长)、赵林(晋绥边区土改委主任)、张经武、廖志高(中央组织部干部处处长)、陈希云(西北军区后勤部部长),率第18兵团、“西北入川工作团”五个梯队、7军19师、晋绥军区三个警备团南下入川。

      12月11日,随前线指挥所由宝鸡出发,沿川陕公路,直奔秦岭山区;

      12月14日,越过大巴山进入四川,17日,随部占领剑门关,22日到剑阁、23日到德阳,....

      12月28日,到达新都;

      12月29日,张与18兵团保卫部长秦传厚(1915-2002)带一个警卫连,进入成都市区侦查后返回新都汇报。

      12月30日,成都,18兵团举行了入城式,张和四川地下党的领导人马识途(1915-  )乘坐第一辆吉普车入城。(马识途《成都解放断忆》1989.8)

    

      1950年2月, 任西南军区副参谋长, 到重庆安家;5月16至31日在北京参加全军参谋会议;

       6月, 任新成立的中央军委人民武装部部长(总参动员部前身)、副部长傅秋涛(1907-1981),全家自重庆迁移至北京;9月,兼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第二任)、副主任朱早观(1903-1955);        

       1951年5月,毛泽东任命他为共和国史上第一任、也是唯一一任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

       1951年11月20日,被选为中央一级机关总党委九人成员,周恩来第一书记、安子文第二书记、杨尚昆第三书记、萧华第四书记、成员为:罗瑞卿、徐立清、龚子荣、曾三。

      1952年3月7日,兼任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书记;第一、二、三副书记: 张国华(1914-1972)、谭冠三(1901-1985)、范明(1914-2010);

      1954年7月,奉中央指示,陪同十四世达赖喇嘛一行,离开拉萨,前往北京,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5年7月30日,毛泽东任命他为共和国史上唯一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主任;副主任田家英(1922-1966);

       9月,获共和国一级八一(1927.8.1-1937.7.6师级以上)、一级独立自由(1937.7.7- 1945.9.2八路军旅级、新四军支队级以上)、一级解放勋章(1945.9.3-1950.6.30军级以上),全国仅144人获此荣誉;授予中将军衔(22名副兵团级中将)。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京,作为西藏五名正式代表,出席中共八大;另外四人:张国华、范明、梁选贤、杨东生(藏族)。候补代表一名:阿里骑兵支队孙德富;(《中共八大代表名录》页700)

      28日,八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1958年11月8日,被正式任命:西藏军区第一政治委员(《西藏军区史》页167);

      1959年3月,西藏工委第一书记、第二书记张国华,副书记有:谭冠三、周仁山;

      1960年10月,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第一书记李井泉。

      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在京出席第三届全国人大;被选为常委。

      1965年12月,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部长徐冰(副国级)、副部长:平杰三、薛子正、许涤新、刘春、刘述周、金城。

       1966年8月1日至12日,在京,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递补为中央委员。

       1967年12月22日,“因被林彪、‘四人帮’诬陷为所谓中央统战口‘五. 一六’反革命的后台,被监护审查“,监护地点为:北京卫戍区二师征用的安定门外外馆斜街3号原“交通部干校”三层办公楼。

        1971年10月27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卫戍区二师医院地下室的水泥地上“饥饿引起心力衰竭死去”、“是抗议绝食死的”(2001中国藏学出版社《中央驻藏代表张经武》页172)。

        1979年4月12日,根据中共中央批复意见,中央统战部发布“复查”结论:“张经武同志在监护审查期间,精神上和肉体上惨遭折磨,是被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致死的。因此,原中央专案一办在‘审查结论’中给张经武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以及一切污蔑不实之词,均应予以推倒,撤销1978年4月7日原中央专案一办作的《关于张经武同志的审查结论》,为张经武同志平反昭雪,恢复政治名誉,补发生前工资,妥善处理受株连的亲属问题。”

        8月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政协礼堂为他举行追悼大会,中央副主席李先念主持,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纪委第三书记胡耀邦代表中央致悼词,悼词由胡本人亲自修定。

        悼词中写到:“张经武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无产阶级的优秀战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英勇战斗,为中国各族人民的解放,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贡献了毕生精力。......全国解放之后,张经武同志在和平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保卫祖国西南边疆,加强汉藏团结和西藏内部团结,巩固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中,在彻底推翻西藏反动的农奴制度,使西藏社会实现跨世纪飞跃而进入社会主义的伟大斗争中,忠实地执行党的统战政策、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坚决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指示,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热爱西藏、热爱西藏人民,....... 培养了大批的藏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耐心地团结教育上层爱国人士,.....他与西藏人民共甘苦、共患难,深深得到西藏人民群众的爱戴。....... 张经武同志在遭到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身心受到极其严重的摧残时,始终英勇顽强,坚持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惨遭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久经考验的老党员、老干部,这是我党、我军的一大损失。......“

       8月28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西藏日报》报道了追悼会的新闻和悼词。      


1_20140612140612_jcuf2_副本.jpg

          1939年夏,张经武和沂水县委妇女部长杨岗结婚后的照片

浏览:104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从无到有
    从无到有
  • Chief
    Chief
  • 鲁小楠
    鲁小楠
  • 孤军奋战
    孤军奋战
  • 段文余
    段文余
  • 通途
    通途
  • Admin
    Admin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