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李其松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一个贫困的家庭,作为家中长子在那个多灾多难的旧中国,从小受苦受难,十五岁就挑起家中生活重担,十八岁参军入伍走上革命道路。先后参加过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结束后驻扎徐州。我的爷爷第一次出远门就是去徐州,在那里爷爷和父亲留下了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合照。渡江战役后父亲随部队入驻南京,是第一支入驻国民党总统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接下来父亲所在部队一路南下直到福建沿海。这一路全凭二条腿从山东走到了福建。小时候见过父亲的军属证,记忆中军属证上写着司令员陈毅,还有饶漱石、粟裕、谭震林等老前辈,具体职务记不清楚了。现在我知道了父亲所在的部队是陈粟大军,史称华东野战军,也就是后来的第三野战军。年轻的父亲在接受战火纷飞的洗礼,激扬的青春在枪林弹雨中挥洒,战争磨炼铸就他坚韧坚强的性格。曾荣获集体三等功一次,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国内的硝烟还未散去,朝鲜半岛战火燃起,祖国一声令下,父亲第一次坐上火车(焖罐车)一路北上直至中朝边界鸭绿江,成为第二批入朝作战部队的一员。部队从南方紧急集结过来,冬装都还未换上,在艰难残酷寒冷的朝鲜战场,父亲参加了大大小小数次战斗,在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字前夕,因美国飞机的突然轰炸,父亲左腿受伤,伤愈后赴济南军人速成学校学习,战后父亲享受二等甲级残废军人待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父亲用生命践行着他参军人党的誓言。
学习结束后父亲转业到:潍坊大华烟草公司工作。几年后被组织调去筹建潍坊服务局(即后来的外贸局再后来的经贸委)。在潍坊服务局历任科员、副科长、科长等职务。文革期间遭受迫害下放寿光清水坡五七干校劳动,文革后期恢复工作,被派往潍坊外贸系统老大难单位担任一把手。新的工作单位局面混乱情况复杂矛盾重重,上级领导的信任,基层职工的期盼,促使父亲扑下身子扎根基层不辱使命,整整六年使一个老大难单位成为系统内先进单位,也因此父亲代表潍坊地区参加了一九七八年全国双学会议(全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会议),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华国锋, 邓小平、叶剑英等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父亲重返经贸委工作,后又为筹建潍坊商检局亲力亲为直到离休。父亲的一生是拼博辛劳的一生,不论在任何岗位上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工作不惜以自己身体健康为代价。文革后期单位内仍有部分人不断挑起事端,即要搞好企业业务经营工作,又要解决平息内部争端,为工作父亲倾尽心血,长期的积劳,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也导致他身体越来越差,从经贸委调去筹建潍坊商检局时父亲已年过半百,身体也不好,面对全新的商品检验检疫工作,父亲没有选择退缩安逸,而是把精力投入新的工作中去,从头做起,抓学习抓业务,为潍坊的商品检验检疫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父亲是我们做子女的骄傲,永远的榜样,他一生俭朴严于律己,从不曾奢华享受至直生命的最后一刻。父亲曾直言:“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是幸运的,个人的一点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晚年的父亲享受医药费百分百报销待遇,一次因为医药费用不清楚,他反复计算,我们子女都劝说:反正共产党全报销没必要太纠结,闻言父亲恼怒的反诘一句:“共产党的钱就能乱花吗!”一件小事足以体现一个共产党员的思想觉悟。
父亲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他的一生始终激励我们要做一个勤恳诚实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