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烈士丰碑永恒——纪念董爱珠烈士(作者/陈占山 冯林伟)

董天祥 发表于2023-05-31 21:04:10

不忘初心兴邦强国,

牢记使命筑梦未来。

一面面崭新的五星、八一军旗,从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手中授出,人民军队擎旗出征,改革重塑,向着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铿锵进发。回望抗战时期、解放战争及各个时期,为了民族的解放与独立,为了不再受“三座大山"的欺压以及外来之敌、土豪劣绅的蹂躏、残杀;有多少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南征北战、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为国捐躯,才换来今天的繁荣昌盛。 在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清漳河畔麻田镇上口村,有一位大家不为人知的董爱珠无名烈士,和千千万万的英烈一样,投身于革命事业,积极抗日,奋勇杀敌。他为了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把自己青春年华贡献给国家与民族! 


英雄成长,“千锤百炼” 

求学路,行步惟艰。 


董爱珠,又名董艾珠。1925年9月1日出生于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镇上口村。他读小学(在本村)时,曾任儿童团团长,带领儿童团(同学)在村口站岗放哨,查路条。1937年冬小学毕业后,随父亲(董兴旺)到桐峪镇三民校生活。那时董爱珠父亲在三民校专为黄明(曾任辽县抗日县长。解放后为西安飞机发动机厂党委书记)、皇甫束玉(三民校教师,解放后为国家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牛子谦等领导做饭。当时三民校校长黄明,看他灵利、可爱又非常聪慧,格外喜欢他,便决定让他留校半工半读。董爱珠在这些领导革命风范的熏陶影响下,他的心灵便埋下了革命的种子。为了革命,他拼命读书学习。1939年冬,董爱珠以优异的成绩从三民校顺利地考入晋东南路东干部学校(简称路东干校)。路东干校是晋冀鲁豫区(后称太行区)党委领导下的一所培养抗日干部的学校。为了便于对敌斗争,那时晋东南分为路东、路西。路东为太行,路西为太岳。路东干校由此而得名。路东干校的住址是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泽城村。当时负责人是冯廷章(冯瑞如),在校讲课的有:许平、左今夫(李伟)等同志。 学校采用军事化管理,全校设大队、中队。大队长姓王(是个老红军),下设中队。每晚全校学生集合,由大队长训话,通常由中队长主持。军事生活相当紧张,董爱珠帮助指导同学们练枪法、投弹。晚上睡觉后,经常进行紧急集合,做军事演习,以提高大家的革命警惕性和军事行动的快捷性。学习主要是政治时事,并以班为单位学习、讨论。 1940年春,路东干校改名为太行中学。学校设在黎城县东崖底村。当时的生活非常艰苦。由于经济困难,伙食主要是高粱米和黑豆瓣粥。吃高粱米大便干燥,吃黑豆瓣粥又拉稀。但大家都能理解,毫无怨言,愉快清贫地过着艰苦而紧张的军事生活。 同年夏天,路东干校一分为二——抗战建国学院和太行中学。太行中学由冯廷章带领迁移到辽县麻田镇。为时不久,又迁移至黎城县东崖底村。后来冯延章调离学校,李棣华副校长接任工作。再后来,冀西中学也合并过来。 到东崖底村后,对学生进行测验、分班,按考试成绩和年龄分为速成班、正规班和预备班三种班级。董爱珠在正规班。分班后立即进入正规的文化学习。且开设语文、数学、历史、政治等课程。当时的教材都是老师亲自编写,油印后发给学生。语文老师傅良、数学老师高亦平,他们讲课有着丰富经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讲解透彻。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学生们受益匪浅。 


培梁才 联中教育 


太行中学及太行一、二、三中、太行联中都是以培养抗日革命干部为目标的干部学校。党的《十大纲领》中,关于抗日的教育政策中规定“改革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所以,学挍当时的教育实施是以“抗大”为榜样的。当时在太行山上的“抗大”分校处处给“太中"、“联中”以鼎力帮助。在1942年春“扫荡”中,抗大一支战斗分队在偏城地区与太中一部分同学就向日寇英勇展开搏斗,董爱珠是太中这部分同学的带队人。董爱珠英勇善战,足智多谋。所以学校每遇参战任务,都是他出马带队。在太行山上的抗大、太中、联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抗大、太中、联中并肩学习、并肩生产、并肩战斗。 为了适应战争环境,要求学校便于集中,也就是说既便于化整为零,又便于集零为整,因此,学校的建制是学习部队建制,重点放在队一级(相当于一个连)。校一级设校部、教务处、总务处,但人很少。队设主任、教导员、事务处。炊事员都配备在队里。队里学校的教育方法是战争、教学(学习)、生产相结合。首先要适应战争环境,学习战争,在战争的空隙,组织教学;其次是生产,生产也要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当时党中央号召的任务是要生产自给,所以学校要开荒种菜,争取自给部分粮食蔬菜。教学计划就是要在战争和生产中去完成。 毛泽东同志说:“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当时的教育实践中起到了重大指导作用。 那时既无教室,更无课桌。学员每人一个马扎,山沟里、树荫下,都是最佳课堂。大课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小组讨论又同小字报(墙报)相结合。每到一个新驻地,小字报便琳琅满目,歌声响彻山野,呈现出一片生动活泼的快乐景象。 学校能井然有序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和完成各项战斗任务,才使得学员们在受教育中健康成长,在锻炼中健康成长。正因如此,太行联中陆续为抗战培养、输送了一批批合格的栋梁之材。 继续革命 砥砺前行 大生产,垦荒自救。根据地连年荒旱,加上敌人的封锁和频繁“扫荡”,学校的生活比任何时候都困难。谷糠、树叶和野菜成了主食,黑豆拌糠的窝窝头是上等好饭。大便不通已成为教职工和学生的普遍现象,当时医疗条件极差,不能灌肠,只能手抠。 为了战胜困难,1941年开始,政府提出生产自救,开展大生产运动。学校师生们就开进了辽县西沟村和大林峧村,那是山峦起伏的原始荒坡,灌木丛生,人烟稀少的窝铺,怎能容纳下几百人的住宿,除老乡并房外,学校还事先在这里搭了些简易的住房。男女生和教导员只好挤在草房子里一起住宿。教导员江冬是很有学问和很有威望的女同志,她睡在男女生中间,董爱珠睡在她与男生之中间。 在白天劳动间隙,他们还娱乐娱乐,他们以队为单位,互相拉歌,自演自编的小节目,给工地带来一片生机勃勃的欢乐景象。 经过春季一个多月的紧张而有序的辛勤垦荒劳动,为一年的储备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到了秋天,山药蛋、胡萝卜、谷子、豆子瓜类、菜类……粮食蔬菜丰收再望,同学们喜在眉梢。从此,摆脱了生活上的暂时困境,豆豆饭,山药蛋、萝卜菜,大大地改善了同学们的生活。 1942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学联主席陕幼侠同志来一队考察。董爱珠同志作为一队代表,向他如实、详细地做了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汇报。他听了之后,给以高度的评价:“在垦荒自救的大生产运动中,同学们既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和增强了多方位才干,又磨练了同学们的抗灾难意志。这一切成就,反映了同学们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真令人感动”。 


受关怀,毕业参军。 


1942年至1943年间,董爱珠从学校回来上口村,都是和郑思远、赖政委、武光汤、石师长一块谈工作、谈学习、谈当时的时事政治,董爱珠有独到的见解。那一次,董爱珠去找首长商谈大事,正赶上首长们外出有事。此时,理发员正没有事做,爱珠就让他给自己理理发。理发员见董爱珠是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没在意,随便理了几下就完事了。爱珠洗头发时,从脸盆水一照,非常不满意,就与他争论起来。郑思远在外回来见此状,忙让理发员重新理好,并强调理发员:“不要看人的大小来办事,我告诉你,董爱珠可是不简单的人物。就是我和赖政委、石师长及总部所有见过他的同志、首长都非常喜欢他、敬佩他”。尔后在1945年郑思远介绍董爱珠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5年2月,太行联中举行毕业典礼,边区政府教育厅李一清厅长等领导到会讲话,肖鲁同志作了整风思想教育的回顾。典礼后,300余名学生分配到太行各分区军政机关工作,其中有50余人先调抗大六分校轮训后,再分配到军队工作。董爱珠就是其中一员,1945年2月至1945年8月在抗大六分校太行大队参训学习。1945年8月初分配到太行四分区黎城独立团。不久又调归石支队建制,10月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六纵队十七旅五十团,董爱珠任作战参谋(当时驻地是临漳县郭邵村)。 

  

  民族自信 胜利在握 

   追穷寇,捷报频传。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八路军越过长治城外堡垒线,进抵城郊,准备收复长治。同时命令太行第四区地委副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王谦负责解放石圪节。根据各方面情报,初步定于8月17日晚起义。但日军反常举动,让我军将士心中不安。又通过多方侦察,得知日军在撒离之前企图炸毁石圪节煤矿。这显然是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8月17日夜,矿区内一片寂静,人们都以急切的心情等待起义的时刻到来。次日凌晨一时许,我军主力部队一个前哨排到达西汪村,矿上特工带着一个班剪断电雷线后,王谦带领的主攻部队赶到。根据既定暗号,特工带领一个班和策反的矿警急速向三角院冲去。 刚到三角院门口,就与日军留守部队碰面。董爱珠刚分配到部队,便积极投入到8月18日夜独立解放石圪节煤矿的战斗中,一举全歼守矿日伪军54名,活捉2名。短暂的战斗后,日军潜逃。煤矿工人按照特工的安排,将电机、电线拆卸下来,连同弹药和其它物资一起装在车上。黎明时分,石圪节煤矿才回到人民的手中。 1945年8月20日,《新华日报》在头版以“挺进长治我军收复石圪节重要煤矿”为题目作了报道。本报前方1日电,此次我军围困长治后,于昨晚一举将该矿攻克,俘虏伪军40余人,击毙日军3人,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70余支,电台1部,战马7匹,其他资材极多。 驱蒋匪,旗开得胜。抗战胜利后,黎城独立团整编为太行军区四分区第四十六军,参加了上党战役。上党战役是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以劣势装备战胜国民党军优势装备的战例,也是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打的第一个歼灭战。 8月13日,党中央、毛主席深刻分析了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及时揭露和驳斥了美蒋勾结发动内战的阴谋。 9月10日太行纵队向屯留、上村发起攻击,上党战役正式打响。9月19日,凌晨总攻壶关开始,张镰斧率领四十六团七连配合三十二团主攻壶关南门东侧,(董爱珠也在此次战役中参加战斗)遭到东南角炮楼兵拼死抵抗,城楼上弹如雨下。阵前张镰斧指挥战士英勇破敌。在炮弹、手榴弹爆炸的火光中,董爱珠同战士们勇敢冒死攀上城墙,攻破东南角炮楼。各部队从各个方向以掩耳不及之速度攻进壶关,壶关解放了。至此,长治周围各县全部被我军攻克,长治成了一座孤城。 长治战役打响后,主力部队都去老爷山打阎锡山的援军去了,四十六团的任务就是与陈再道主力及其他部队围住长治守敌佯攻,围而不打,并对其进行骚扰。既不能让敌发现我主力已调去打援了,也不能让敌人逃掉。又因为围敌兵力少,虽然主要地段可以围困,但还有空隙围不死。所以,在10月8日夜,城内敌人利用黑夜掩护,钻了空子,从西门逃走了。 四十六团在马宁参谋长及董爱珠带领下,一刻不停向西追去,追上了敌人尾巴,俘虏敌军100余人,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及两挺机枪等。 史泽波(国民党军首领)弃城西逃,石志本司令员率部队不分昼夜猛追,冲上佛庙岭与长子独立团合兵迅速将万余逃敌阻拦在佛庙岭下,掐灭了史泽波继续西逃的美梦。 第四天清晨,四十六团从佛庙岭的正面冲向山顶向下一看,佛庙岭背面的山沟,黑压压一片,全部是敌人。将士们顺势冲下去。敌人被四十六团突然出击打蒙了,纷纷缴枪投降,战士们一边收缴敌人的武器,一边抓俘虏。这一仗俘虏了敌人2000多,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打出了四十六团(黎城独立团)的名气。 这一仗为太岳纵队赶来全歼敌人创造了战机,这一仗胜利打击了蒋介石的内战气焰,加强了中共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对争取和平民主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血洒疆场 光荣献身 


攻兰封(火车站),壮烈殉国。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了国共两党签约的“双十协定”和“停战令”,集中5个旅的兵力,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犯,内战全面爆发。 刘邓首长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趁国军为了围剿中原军区部队,进攻苏皖和晋南,其陇海沿线的主力几乎抽调一空。有利于晋冀鲁豫野战军集中主力,发动攻势作战的态势,经请示中央后,与8月4日,下达陇海战役命令。命令特别要求:乘敌不备,秘密行动、突然发动攻击(奇袭)。其具体任务:目标就是以远距离奔袭的方式,深入到敌人大纵深,猛虎掏心,打下兰封城,切断陇海铁路。 1946年8月5日,十七旅部队冒着大雨、踩着泥泞从濮阳东驻地出发,为了保证行动的秘密性,不仅沿途封锁消息,还避开公路、村镇急速而行。 8月10日起以其主力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一部分为东西两路,向驻守在陇海沿着砀山至徐州和开封至民权段的国民党发起突然攻击。经过3昼夜战斗,先后攻克了砀山、兰封和杨集、柳河集等车站10余处,控制与破坏铁路300余公里。随后乘胜南下,在豫东攻克了杞县通许。十七旅又昼夜近百公里的急行军,悄悄到达攻击出发地,插进兰封城郊。 8月10日夜,陇海战役突然打响。马宁(主攻负责人)和董爱珠带领部队迅速接近火车站,马宁、董爱珠团队先炸掉铁路,然后端掉敌人的碉堡,消灭了一部分敌人和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此时,敌人的坦克发现碉堡已失手,便向马宁及董爱珠的五十团开炮,马宁立即对车上敌人和坦克奋起反击。 天色已微亮,战士们找来一支战防枪和两个火箭筒,马宁拿起战防枪,瞄准列车上的坦克开了几枪。尔后听到“轰隆、轰隆”的声音,两辆坦克从火车上开下来,马宁端起火箭筒,照着其中一辆坦克就打,坦克不敢动了。 敌人知道我们开始进攻,马上调来2个营进行阻击,我们依托南面这列火车,突然被敌人的炮火击中,整列火车从被炸中的车厢开始一节一节往后爆炸(这是一辆装满弹药的军火车),马宁下令赶紧往后撤,撤到安全地带,马宁根据战场态势分析,然后重新部暑战斗:一营向西南进攻,二营从正面向北进攻,三营埋伏在东南方向,等敌人逃跑时,就地歼灭在城外。火车车厢较多,爆炸完还需一定时间,利用此间隙,战士们可边警戒,边休息,等弹药车全部炸完,立即发起反攻。 弹药车整整爆炸了3个小时,到了下午2点多,总算爆竹完了,爆炸一停,我们部队立刻攻了上去。兰封攻坚战空前激烈,我军伤亡人数惨重,似血流成河…… 董爱珠和马宁始终在一起,冲锋在最前面,并手拿地图作向导,列车爆炸声刚停,董爱珠和马宁一起向前冲,董爱珠参谋是一位学生兵,但作战非常勇猛,把自己的生死安危抛在脑后。他冲着跑着,突然从票房闪出一道火舌,顷刻间董爱珠手捂着肚子中弹倒下,肠子都流了出来,马宁团长迅速安排几个战士把团参谋董爱珠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纵队卫生部救治,因伤势过重……年仅二十岁的董爱珠血洒疆场、壮烈牺牲! 


烈士英名 浩气长存 

悲压五岳山峰低,

泪洒九曲黄河溢。 


董爱珠的牺牲,对十七旅五十团是莫大的损失,领导、战士感到万分悲痛!首长及战友给予高度的评价:一位年轻有为有志向的董爱珠被残酷的战争夺去了年轻生命,他是一位有才华的少帅,他是将士们学习的楷模。 综观董爱珠英雄烈士短暂的一生与光辉事业,鲜为人知也好,不为人知也罢。但,他的壮举,他的精神,无愧于太行山的英雄儿女,无愧于中华民族的真勇士。他是一座任何人也撼不倒的——永恒之丰碑! 


董爱珠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董爱珠英烈永垂不朽!

谁在收藏
浏览:41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董天祥
    董天祥
  • 中华腾飞
    中华腾飞
  • 太行魂
    太行魂
  • 段文余
    段文余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