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父亲的革命活动

yibing 发表于2023-08-22 19:40:43

追忆父亲革命活动 

                                《作者:李一兵》

我的老家是山东省临沂沂水县岳庄村。记得儿时每每想起老家,不知怎的,总会和岳飞的老家联系在一起。山东临沂地区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大众日报》抗日战争期间创建于此地。因而对于老家的感觉总是有一点神秘感。我们知道父亲参加革命就是从参加创建《大众日报》开始的。老家,岳庄会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可以回老家一趟,成了儿时的梦想。

   冬去春来,不知不觉中过了退休年龄。忽然之间,一次机遇让我圆了儿时的梦想。2015年春夏之交,山东电视台两位年轻的记者朋友,准备到山东沂水,就《大众日报》抗日战争期间在临沂地区创建及以后的革命活动进行采访,应二位年轻朋友邀请一同前往。

   我们首先来到沂水县城。穿过沂水县城,第一站采访地选在了岳庄。到了岳庄,令我惊喜的是,历史跨越几十年,老家的老宅竟然保留着。站在老家的老宅门前,似乎有一种历史的穿越。我好像看到父亲在这个门前游戏,一家人出出进进,其乐融融。到了上中学年龄,我仿佛看到父亲背着行囊,告别父母,赴济南求学。父亲在中学毕业后,人生的道路在哪儿,一时很迷茫。他一度四处寻找人生的道路。父亲曾经参加过国民党组织的青年培训班。1937年日本全面入侵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在民族危亡时刻,父亲毅然回到家乡,联合几个有志青年,筹办出版了宣传抗日的进步报纸,《民生三日刊》,《青年报》。1938年,党准备在山东地区创办一份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的报纸。此时党发现了父亲他们印刷出版的报纸。当时的山东省委领导亲赴沂水岳庄,动员父亲他们转而为党工作。从此,父亲走上了革命道路。山东诞生了第一份在党领导下创办的报纸,《大众日报》。《大众日报》出版印刷工作,在岳庄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站在老家的老宅门前仿佛看到,父亲家的院落里,人来人往,一片忙碌景象。岳庄老人回忆,他们儿时想进到父亲的院子看热闹,都被阻挡住。日本鬼子占领济南,侵入临沂,对临沂地区进行了残酷的扫荡。为避免损失,《大众日报》转移到周围山区坚持出版。当时《大众日报》社长,匡亚明老,曾留学法国,会唱法国革命歌曲《马赛曲》。他们在转移的行军他途中,匡老领头唱起《马赛曲》,以鼓舞大家斗志。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情景啊。天上下着雨,一群年轻八路军的战士冒雨踏着泥泞的道路,唱着革命歌曲,迈着坚定地步伐,前进,前进。当时《大众日报》社面对的不仅有日本人,还有当地的汉奸伪军。父亲说过,有一次他们几个年轻人曾经被几个伪军抓住,被关进了农民的茅草房。半夜,他们发现房子里面有一只小羊。他们就让小羊咬断捆绑他们的绳子,跑了出去。

   近些年,随着自己由中年步入老年,对上一辈,对上一辈所走过的路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在自己的人生的紧要关头是怎样做出选择的。来到沂水,来到岳庄,回到家乡,父亲的人生道路,他在人生的紧要关头所做出选择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在外敌侵入,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舍小家,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投身抗日斗争中。后来父亲回忆这段历史,“己身安危,视同草芒。苟罹牺牲,夙愿得偿”。中华民族正是有了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国百年历史中第一次战胜了侵入我国的帝国主义国家。

  父亲这一代人,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建设事业。这些应该是由我们传承和发扬。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们应该像我们上一辈那样,无私地,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

   沂水之行使我感受到精神的洗礼,对父亲有了更深的了解。带着对父亲的更深的崇敬,离开了老家,离开了岳庄。


浏览:24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yibing
    yibing
  • 通途
    通途
  • 段文余
    段文余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