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甫在本溪(上)文/李卫国 李敬国

看山水 发表于2023-08-25 17:51:31

zhaopian.jpg

第一排左一,出席全国“群英会”辽宁省代表团副团长李文甫


1.jpg

上图为本溪市出席全国“群英会”全体代表在人民大会堂门前合影,前右四李文甫

13.jpg1959年夏秋之际,朱德、董必武视察本溪市二排右二为李文甫

 

 1957年夏天,高扬副部长找李文甫谈话,部里抽调一名处长支援地方建设,部里对口支援的是辽宁省或山东省。谈话后,李文甫主动要求下基层工作,原来定的是山东青岛市,在行程的前两天,接到通知,改去辽宁,辽宁工业基础雄厚。1949年建国初期,东北地区工业总产值为23.24亿元,占全国的16%,其中重工业产值10.43亿元,占全国28.2%。钢产量占全国90%以上,铁占全国70%以上。1949年辽宁铁产量15万吨,占东北地区71%,钢产量11.3万吨,占东北43%,钢铁产量全部来自鞍山、本溪、抚顺。19531957年一五期间,辽宁工业建设不仅规模大,而且在投资的分配上得到国家的大幅倾斜和大力扶持。五年间,国家对辽宁投资为5133亿元,比华北或华东整个地区都多,各种人才也向辽宁倾斜。辽宁省是共和国的长子,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1949年建国后到195410月曾经是中央直辖市。(195410月撤销中央直辖市到80年代初依然保留中央直辖市政治、生活待遇,经济按计划单列)这里有:钢都、煤都、煤铁之城,国家对辽宁的投资无论资金还是人力,基本投向这五个城市。李文甫1957年夏秋之际来到本溪市,当时人口只有50万的本溪市却拥有成立于1905年的本溪煤铁公司(后分家为本溪钢铁公司和本溪矿务局)等上百家国营、集体等中小企业,正值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全国都在大干快上大跃进时期。李文甫来到本溪时没有实际任职,但是知道自己是重工业处长下来的肯定要管工业,所以一头扎进工矿企业,了解企业情况。19583月,李文甫被确认为中共本溪市委书记管工业和工会。他凭借自己调查对本溪的了解和多年积累的工业管理的实践经验,与中下层干部和工人同志打成一片,很快掌握了本钢、本溪矿务局、本溪合金厂等大型厂矿的生产情况及本溪地方工业结构和经营情况。本钢生产钢产量不多,国家严格限制本溪铁矿石炼钢,本溪生产的铁比钢还值钱,被称“人参铁”,国家所有船舶、火车、汽车、机械、军用装备等发动机的铸铁基本来自本溪生产的人参铁。本溪钢厂主要生产特殊钢,全部军用。本溪矿务局生产优质煤炭,有亚洲最大的竖井煤矿。本溪合金厂当时生产国家最好、最急需的合金材料。 本溪地方工业也很发达,有拖拉机、锅炉、电厂等企业(本钢有自己的专有发电厂),有服装厂、制鞋厂、棉纺厂、针织厂、制袜厂、手套厂,还有印刷设备厂、水泵厂、缝纫机厂、机床厂,无线电厂等等,工业门类基本齐全,还有若干军工企业(这些厂有的是李文甫去后新建的)。到1959年末本溪市的国营、集体企业已达257个。

2.jpg


微信图片_04.jpg

3.jpg

4.jpg

      

     李文甫在负责工业生产期间,主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与中、基层干部工人打成一片,成为他们当中一员,发挥广大工人阶级的生产积极性。在企业管理中,积极推行“工业企业的核心任务是生产,一切管理工作和政治工作要为生产服务。”的原则,提出“经济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工业企业的核算制度。李文甫非常重视人才建设,当时国家大力支持辽宁省的重工业建设,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才都大力支持,从全国各地调来很多技术干部,很多技术人才是支援鞍钢的,被李文甫硬挖到本钢。同时,指示工会要保障职工的生活,在福利方面予以方便,用工会经费在夏季提高工矿企业一线工人的汽水供给次数。要求市政府适当提高钢铁厂炉前工人肉、蛋供应补贴。

     1958年和1959年是李文甫最为繁忙的工作时期。1959年处理二铁厂长高炉坠地事件是在清晨5点左右;一铁厂出现漏铁水现象的紧急处理是在连续研讨几个昼夜后才解决的;煤矿井下采煤进度和保证安全措施等诸多问题,都是通过发动工人集思广益解决的。

李文甫在工会内部会议讲:“工会干部是吃工人饭的,要给工人办事,首先要搞好职工生活……。企业工会工作是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的重要一环。” 李文甫无论在洛阳、郑州,还是本溪都非常重视工会工作,就是在李文甫主管文、教、卫时还主管工会工作。

5.jpg



      1958年,本溪钢铁公司完成年工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4.8%,比1957年增长57.3%:几种工业产品都超额全年跃进计划。钢完成107.1%,比1957年提高72.2%;生铁完成103.3%,比1957年增长79.8%;矿石、选粉、烧结、焦炭、耐火材料,电力等重要产品都有了很大的增长。本溪矿务局完成跃进计划103.1%,比1957年增长37.8%;水泥厂完成跃进计划103.7%,比1957年增长26.6%;地方工业系统完成计划的103.6%,比1957年增长2.2倍。主要工业的可比成本,降低13.9%,上缴利润超额完成计划117.9%,是1957年上缴额将近2倍。  

1959年国家决定在1026日到118日,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召开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时称“群英会”。本溪市与其它省市一样,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争取拿一个好名次,为全市人民争取好的声誉。  

195919月份,本溪市工业生产形势很好,在党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光辉照耀下,工业生产、基本建设、交通运输都出色的完成跃进计划。工业方面,前9个月总产值比同期增长57.7%。各种主要产品与1958年同期比较增长1.28倍,钢材增长69.4%,生铁增长37.6%,原煤增长39.4%,精煤增长66.5%,水泥增长0.5%

6.jpg

  

      本溪市成立了由市委、市人委、本钢、矿务局、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共同组成的迎接群英会筹备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市工、交、建、财、贸等生产建设。

      筹委会主任委员:李文甫 

      副主任委员:章云龙、孙吉平、王文、田大田、方滨、郝汝会、王河 

 委员:(略)   

      1958年是大跃进的年份,跃进计划基本上已经耗尽本溪市各工、交、建、运、贸等单位的资金、动力、人力、财力。1959年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向全国人民发出的钢、煤、粮、棉四大指标,比1958年更为宏伟,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计划。根据中央提出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本溪市钢铁、原煤、水泥以及地方工业总产值要全面超越1958年的增长幅度。李文甫提出为达到1959年全年的计划指标,保证全市国民计划的全面实现,必须坚决战胜原材料、劳动力、资金、动力、运输五个关口。要求眼睛向下,发动群众,从社会主义企业内部挖掘潜力,以解决目前五大缺口的困难。如何解决呢?1958年我市开 展的财务集资挖潜和工业抗旱运动中找到了答案。这就是本钢、矿务局、地方工业局三个系統,全年继续堵漏洞,挖潜力,更好的发挥各级党委认真执行省市委关于财务挖潜力和工业抗旱运动,破除增产必须增资的迷信。具体要求如下:(以下全略)

     7.jpg

8.jpg9.jpg10.jpg11.jpg

       这一时期,为了保证完成1959年的增产计划,完成辽宁省扛红旗比干劲,树标兵的任务。李文甫基本上没有正常回家,跟基层干部工人在一起解决增产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本钢、矿务局、地方工业局,月月有好消息,到195911月份全国“群英会”上,本溪市夺得十八面红旗,十八个单位荣获奖状;二十名先进生产者荣获毛泽东选集和金笔(钢笔)奖励。本溪市在全国“群英会”夺得的红旗数和奖状数,在市级城市(含上海、北京中央直辖市)中名列第一,受到毛主席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  

 19583月,李文甫正式调到本溪市分管工业后,重点抓钢铁煤和地方工业,新建、扩建一批工业产业。如:加大拖拉机厂的投入,扩大发电厂电力产能、锅炉厂规模、新建很多地方企业等等,取得了一定成绩。钢、铁、煤都有很大的增产,质量和品种也有一定的提高。对本溪市工业发展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起色,但在大跃进中执行了高指标,急躁冒进的左倾错误。三年困难时期,根据中央指示,李文甫坚决贯彻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主要精简钢、铁、煤。在精简中一抓工、青、妇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形势教育工作,二抓扩大轻工业安排精简下来的人员,使大精简和调整工作顺利完成,没有强制退转精简人员回农村或原籍,精简下来的人员留在城市逐渐安置,促进了社会稳定,到1962年本溪市国民经济迅速好转,运行良好。   

12.jpg 

1963年,李文甫因身体健康原因,主管文、教、卫工作。

资料来源:辽宁省科学界联合会、本溪日报

 


浏览:1422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看山水
    看山水
  • 五月风
    五月风
  • 段文余
    段文余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