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进支队八大队是1949年9月西进途经湖南湘潭时组建的。当时只有白潜等几位领导同志,到芷江后抽调的大批人员才将八大队充实起来,正式宣布了大队和各中队领导班子的组成人员,并明确了八大队的任务是接管安顺地区各县。一路上又经过多次调整和充实,最后才形成了包括大队直属中队在内的6个中队,到达安顺时干部有近400人,这支干部队伍就是安顺地、县委机关的前身,这批同志也是安顺地区工作的开拓者,奠基人。这段历史虽然时间较短(行军约两个月、接管建政约1个多月),但这个时期正值中国革命史上翻天复地变化的关键时刻,当时的战斗和工作,正是我们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具体体现。认真回顾这段历史,不仅可以总结历史上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且可以补上这段历史的空白,为有关县(市)撰写党史和地方志提供一个比较系统的史料,’对我们这批经历过这段历史的老同志来说,也将从往昔峥嵘岁月的回顾中,吸取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从而进一步激发我们的革命斗志,珍惜革命晚节,焕发革命青春,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继续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八大队的组建
1949年8月份,由于解放战争的迅猛发展,二野下达了《向川黔作战的基本命令》,要求于11月20日前攻占贵阳,并以赣东北区原从冀鲁豫南下的干部,战士为基础,组成五兵团西进支队,进军大西南,接管贵州。9月初部队开始进军,在此期间五兵团西进支队领导先后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进行动员,并进行支队的组建工作。支队进军湘潭时,调进了一大批干部,并进行了组织调整。在这里,成立了八大队,由原鄱阳地委书记白潜同志任大队政委。10月20日进军至邵阳,五兵团党委和贵州省委在邵阳召开了联席会议,对接管贵州的工作,作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并决定组织好地、县的接管班子。由于地方干部少,不能适应接管工作的需要,上级又决定从军队抽调大批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我原是分到遵义地区的,到芷江时省委决定把我调到八大队去,并确定由八大队接管安顺地区。在芷江期间,我们召开了由八大队全体干部参加的会议,明确大队为地委、中队为县委;白潜同志为地委书记,我为专员由白潜、李庭桂、赵尧(副专员)、宗凤鸣(地委宣传部长)任地委委员,组成地委。当时人员不多,直属中队(即地、专机关的干部)也不过四、五十人,原拟接管8个县,但只有5个县的接管班子。11月10日至12日,八大队在从芷江到玉屏的行军途中,召开了县委书记联席会议,传达.了省委关于接管工作的方针,政策,并进行了具体分工。11月15日在镇远召开了地委扩大会议,进一步讨论了进入安顺后的工作方针问题。安顺地区各县是11月17日起陆续解放的,八大队的接管人员是21日后到达的,并先后开展了接管工作。接管安顺、普定的两个中队,是以原做地方工作的干部为主组成的,接管平坝、镇宁、郎岱的三个中队,是以五兵团转业的军队干部为主组成的,接管紫云县的干部则是到安顺后重新组建的。这支由各方面抽调人员组织起来的干部队伍,在地委集体的坚强领导下,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忠实地执行了党的方针政策,战胜了重重困难,顺利地完成了艰苦的行军和新区的接管、建政工作,帮助安顺人民从几千年来的深重苦难中解放出来,在安顺地区的历史上,重新谱写出崭新的篇章。
二、千里征战到贵州
八大队组建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保证顺利完成行军任务,二是学习党的政策,熟悉贵州和安顺地区情况,以便为接管,建党、建政和开辟新区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在行军中,由于整个形势发展很快,上级要求我们加快行军速度,争取早日到达目的地。我们在湘潭庆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大家是个鼓舞,在行军中我们始终注意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因此,干部,战士士气高昂,跋山涉水,风雨无阻,有时连饭都不能按时吃,大家毫无怨言,对行军中表现好的,及时给以表扬。地、县领导班子虽然是新组成的,彼此都不熟悉,但由于地委领导以身作则,上下团结一致,阶级情谊很深,大家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学习,并争着帮体弱的同志背背包和枪支,大家说说笑笑,热闹得很。有些地方群众躲起来了,还要设法把他们找回来,交待党的政策,作好宣传教育工作。每到一地,搞民运工作的同志还要抓紧召开群众会,宣传党的政策;搞医务的同志就帮群众看病、送药,凡队伍出发前都要检查群众纪律,看看借群众的东西还了没有,损坏的东西赔偿了没有。听说贵州食盐极缺,又不产棉花,我们还带了一一些食盐和针头线脑等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人民。这些工作深受群众的赞扬。由于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我们行军沿途也多属民族杂居地区,因此,我们在宿营时,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强调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能违犯,并经常对此进行对照检查。由于我们对安顺的情况和接管工作不熟悉,还在行军途中搜集旧的报纸资料,分析、了解安顺的情况,学习党的接管城市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反复认真地学习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文件,大家对毛主席在报告中告诫全党的:“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不要在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和“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感受最深,纷纷表示要借鉴李闯王进京失败的历史教训,进一步武装自己的思想,随时准备不仅要打退国民党匪特的武装进攻,还要打退不拿枪敌人的进攻。全大队于11月20日赶到贵阳,还来不及休息,翌日又马不停蹄地兼程赶赴安顺,胜利地到达了这次西进的目的地。
三、开辟新区的接管建政工作
安顺地处滇黔交通要道,商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但主要经济命脉掌握在少数官僚和几个大资本家手中,广大人民在国民党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生活极端困苦。国民党撤退前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和破坏,更使安顺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沿。国民党在撤退前还有计划地进行了“应变”部署,潜伏下大批特务,从监狱中释放出不少土匪,这些人和反动的地主、政客相勾结,进行反革命活动,使社会治安极为混乱,给新区接管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当时安顺的市政建设也很落后,没有自来水,电灯只有几家私人办的以汽车引擎发电的小电厂,发出萤火虫似的暗淡红光。有几个县还不通公路,街头到处是乞丐,烟鬼,一片萧条景象。我八大队到达后,首先抓紧建立了安顺军管会和地县的党委和人民政府,对区政权的建设也抓得很紧。县、区两级政权建立后,就抓党的政策宣传,组织群众,安定社会秩序,征借公粮、收缴武器,组织工农业生产等。县里则按照民政、财政、文教、工商、政法系统进行接管,因干部少,县以下组织好一个区的班子就接管一个区,组织好一个乡的班子就接管一个乡,没有班子接管的区、乡就召集旧职人员开会,交待党的政策,讲明出路,规定几条,叫他们去办。由于当时干部太少,有的一个科局或一个区只有我们一个干部,安顺县甚至还有4个科只有一个科长的,群众称之为“四合--”科长。以后到了12月和翌年元月份,赣东北干校和南京二野军大、军大五分校陆续分配来一大批学员,才开始有所好转,而这批干部就成为当时地、县机关和各区的主要骨干力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除了接管建政工作外,当时地委还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①广泛宣传《共同纲领》、《约法八章》,解除群众顾虑,稳定群众情绪;③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各种组织,共同为新区的生产建设服务,3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特别是党的民族政策和统战政策,团结各方面和各民族的代表人物,共同搞好工作,并召开了各族各界代表会议。对各方面和各民族的代表人物如黄国权、纳星斋、田曙岚、贺少恒、代子儒、孙起延,杨庆安等,均根据其不同情况,分别安排了工作,有的还委以较高的职务,这些人在当时和以后的工作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④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的粮食、盐巴,棉布等问题,支持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解决城市的失业问题I⑤开展税收,扩充财源,⑥整顿社会治安,消灭匪特,巩固政权。上述工作,在于部少,缺乏工作基础,而各种矛盾又极其尖锐复杂的情况下,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究其原因,我们体会较深的有以下四点。一、各级党委加强集体领导,搞好团结,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方针, 政策,这是各项工作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二、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走好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把党的政策交给群众,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广大群众的拥护,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三、认真搞好党的统战工作,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为实现党的近期任务和长远目标而奋斗。这一点不仅在民主革命时期需要,在今天以至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仍然有其长远的意义。四、认真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解放初期不少干部保持着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调查研究,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等等优良作风。当时地委机关只接收了国民党留下来的一部烂英国军用吉普车,但干部无论下乡或调动工作只要领导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就走,不讲价钱,不打折扣。自领导至一般干部,一律平等对待,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充满了革命大家庭团结融洽的气氛,因此,干部普遍的情绪高、干劲大,工作任务完成得也较好,这些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对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事业,仍然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