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梁 涂志宏 文 2008年6月18日发表于《京西时报》

老涂 发表于2023-11-24 14:55:04

   新中国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从上到下都大兴勤俭,各级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父亲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一天,上级送来一批学业优秀的新教师,这正是山区兴办学校急需的人才,区政府机关的同事们一时高兴得不得了。当送人的卡车在区政府门前一停,同事们就赶忙亲切地迎上前,顾不得介绍、握手,边问候,边动手卸行李。

        父亲连扛带拎,又搂着两三个被褥卷,来回一趟又一趟地跑运得直冒汗。新来的小老师们看他那身旧衣服上一片儿一片儿好多粗糙不整的补丁,以为他是个烧水的。有人就问他:“同志姓什么啊?”他回答说:“姓涂”。大家也就不客气地喊他老涂:“老涂,接住背包,再给我抱上大衣。”“老涂给我拿住脸盆儿,哎,别掉了啊!”行李卸完了,他摘下帽子掸掸土、擦擦汗,又笑呵呵地忙着给大伙倒开水,大家心里热乎乎的。直到开欢迎会时,教育工会主席致辞后说:“请……来讲话。”大家这才如道,老涂原来是个科长,这地方的干部,还真没有一点儿官架子。

        遇到特殊情况,父亲总是先人后己,尽量照顾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已默默克服。有一次,单位发单鞋,当干事把鞋抱回来后,父亲说,拿出去让大家挑。大伙你一双我双的,最后只剩下一双女鞋,还大小不一。后勤部门工作人员说没有了,小干事一脸为难。父亲一看笑了,说:“没关系,我就先凑合吧。山里的老百姓还很贫苦,穿得也都不好,但觉悟高,不会笑话我。”晚上回家后,他把鞋从后面剪开,再一针一针地用布填补上,然后,缀上带子,就这样系在脚上,带着人进山串村选新校址。这双不合脚、不敢让人细看的女人鞋,硬是让父亲缝缝补补地穿了好长一段时间。

        父亲17岁参加抗日,为革命事业战斗和工作了一生。战争中的出生入死让他觉得自已和同事一样平凡,于是,他很少和我们说起。关于他的许多当年的故事片段都是与他一起共事的老同志告诉我的。谈到父亲对党的事业忠诚也好,说起父亲厚重的人品也好,那一刻都很动情。

        但也有例外。有件近距离见到毛主席的事情,父亲曾细细地讲述过。

        他说,那是一次中央召开的大型慰问会,慰问烈属和战斗英雄。父亲不是来宾,而是临时抽调为大会服务的人员。父亲正在给刘胡兰的母亲倒水时,忽听大厅内响起了掌声,他回头一看,是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走了过来。他正拎着水壶,怕碍事儿,赶紧闪到一旁。一瞬间,会场静了下来,只见毛主席给大家鞠了个躬,然后走向每张桌子。有的烈属见到了毛主席,想起了牺牲的亲人,就有了轻啜的声音。大家看着毛主席同烈属们一一握手,看着领袖与众人眼里都闪着泪花。父亲说,那一刻、那真情的场面令他感动不已,难以忘怀。

        尽管时光流逝,但今天想来,仍会令人感受到父亲那种朴实苦干、厚道待人的可贵品格和精神,这应该是永恒的美誉。这些小事也真实地折射出50多年前那一大批优秀基层干部的缩影,他们朴实,他们勤俭,如此地上下一心,从而使伟大祖国焕发出新生的朝气。

        每当触摸那段历史,感受一个个辉煌,总觉得岁月在不断抚慰着父辈那嶙峋的脊梁。

        掉牙老事儿,父辈流芳。


浏览:18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老涂
    老涂
  • 段文余
    段文余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涂玉亮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