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牛玉华同志《往事悠悠总是情》一书前面的几句话/刘宗卓

刘力群 发表于2023-12-13 22:06:06

凡熟悉这本书作者的同志,都知道她长期被病魔缠身,三十来岁就得了高血压、心脏病、心肌梗塞;五十来岁时,又连续做了胃癌切除、胆囊摘除;她得过的病不下十来种。但不管病得怎样厉害,也不管严寒酷暑,她都不愿意放下手中的一支笔,总想写点什么。如今她已年逾古稀,总觉得几十年的革命生涯,埋藏在肚子里,不写出来,好象欠了一笔债,精神上很不安;只要写出来,不管是否发表,也不管有没有人看,似乎就放心了,死而无憾了。她就是在这种心情的驱使下,写《往事悠悠总是情》的。她曾经用革命老前辈董必武的一句诗“常怀紧迫情”做题目,写过一篇文章,抒发她离休后的情怀。她在写这本书时,常常一坐下来就是半天,一动也不动,水也不喝一口。这曾引发我送了她几句打油诗:“老来何事总匆忙,忙到夜深方上床,愿得长绳能系日,霞光不断照书房。”

“人间自有真情在”。这本书里所写的一桩桩、一件件往事,字里行间,都包含着一种朴实的、真诚的感情。母女之间、夫妻之间、党群之间、军民之间、上下级之间、同志之间……处处都是情,都是爱。我记得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在这本书里好象看不到这种“孤独”,这种“荒野”.  “千条大河归大海”,如果把这本书里所回忆的每一件事比喻为一条小河,那么,每一条小河里,流淌的部是情,都是爱。流不尽的情和爱,汇集成了情的海洋,爱的海洋。

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有时眼圈红红的,心情很沉重,眼泪滴在稿纸上;有时又躺在床上笑了,喜怒哀乐,情不自禁。她看来很粗,但却是感情颇为丰富的人。当她回想起离家出走、投奔革命的那天深夜,慈祥的母亲端起一盏闪看微微亮光的油灯,几番端详睡在床上即将离别的女儿,然后将养蚕而积攒起来的一块银元,偷偷地塞在她枕头底下的时候;当她回想起她的入党介绍人、一位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带领她们投入抗日洪流,然而不幸由于误会,生命被毁灭,时隔数十年,终于平反昭雪,含笑长眠在环绕着苍松翠柏的烈士陵园的时候;当她回想起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她到某地采访,遇上敌人扫荡,一个连的同志,抢上一个山崮的顶峰,保卫那一带群众的安全,敌人施放了毒气,全连除一人幸存,全部牺牲,老乡们焚香烧纸,在烈士坟前默默祭奠的时候;当她回想起五十年代的一位老上级,对她的关怀爱护,对她的严格善意的批评,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曾经拄着手杖到医院看望她,为她写的书作序,并题诗“此册堪酬后一代,暮年之事在忪筇”,对她殷切勉励的时候;当她回想起曾在她领导下工作过的同志,不管过去对他们进行过怎样严厉的批评,也不管现在相隔多么遥远,但“友谊之树长青”,总有人来看望,共叙离情别绪的时候;当她回想起在她病重垂危的时刻,儿女们围在她的病榻前,和她一同唱起“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这首歌的时候……总是激动得落泪。不过,有的时候,也不是这样。有一次,她写着写着,忽然停下笔来伏在床上哈哈大笑起来,我问她“这是怎么啦?”我越问,她越是笑。后来,她才说:  “你这人呀!连封信都不会写,写起来总是从国际到山东,象写社论一样,一句温存体贴的话都没有,你知道不知道,当时同志们都笑话你!”我对她说,这真正是“道是无情却有情”啊!现在,人们一谈起人和人的关系,便慨叹不比从前了,觉得太复杂了,矛盾太多了。一次同一位老战友晤谈的时候,他无限感慨地说:  “现在还谈什么友情啊!友谊啊!金钱高于一切,人情薄如纸,你还是那么老天真呀!”我还看到过一本书,上面有一句话,说什么“中国人的窝里斗,可是天下闻名的中国人的重要特性。”这些活引起过我的共鸣,因为我自己就有过这些想法。但是更全面地更深层次地探索一下,又觉得这些想法、说法,未免有失偏颇。  “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一样的火热”的雷锋式的人物,现在不也是很多吗?然而不可否认,人们的这些想法、说法,总归“事出有因”,是值得深思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它反映人们“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渴望“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电视连续剧《渴望》放映之后,从全国、从海外,不断传来一首又一首赞美的诗歌。我从某报随手抄录了题为<赞(渴望)中的慧芳》,作者署名“紫娟”的下面这一首,可以说是人们这种“渴望”的真实写照。

慧芳,

多么美好的形象!你外表美,

心灵美。

你“最不愿叫别人为难”,处处为他人着想。

从不说别人一句坏话,

对人总以善良心肠来衡量。为不幸的人“雪里送炭”,“锦上添花”却隐在一旁。为安慰“爷爷”含去亲生骨肉,

为抚养孤儿却甘受寒凉。能屈、能忍,

能帮、能让。

你有玉一般的坚贞,有海一般的肚量。假如人人都象你一样,

生活会多么和谐、明亮,你给大地播下善的种子,给人间点燃了爱的火光.写到这里,我对作者为什么只争朝夕地渴望写出《往事:悠悠总是情》这本书,更有所悟了。的确,在她几十年革命‘。生涯的往事里,不知蕴涵着几多情,几多爱,几多真善美的东西,几多哺育了她的成长、使她永远难以忘怀的东西。写到这里,我也觉得“过去”,不能马马虎虎地让它过去丁.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对列宁这句名言,我更加了解了它的真谛.   

 1991年8月19日于北京

浏览:16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刘力群
    刘力群
  • 段文余
    段文余
  • 鲁小楠
    鲁小楠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