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渡黄河

河南—吉威 发表于2023-12-15 21:43:23

李桥渡口的由来

范县杨集乡的南部有南李桥、中李桥、北李桥三个自然村。100多年前,三个村庄在黄河滩上原来是一个村落,即李桥村,后因黄河掉崖北滚掉入河中,村民才搬居成了现在的三个村庄,按地理位置分别取名为南、中、北李桥。习惯上,人们仍把这三个村庄统称为李桥。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天险时,南李桥村紧挨着黄河北岸,渡口就在村西南百米处,直到上世纪60年代,南李桥渡口始终是黄河上闻名的渡口。由于历史的传统叫法,人们普遍称之为李桥渡口。

何以选择李桥渡口强渡黄河

早在1933年2月,南李桥村就建立了共产党组织李桥支部,为原濮县(今范县)最早建立党支部的村庄之一。最早在南李桥秘密活动,宣传革命道理,发展党员的刘培岑(李桥党支部首任支部书记)、刘茂斋(原濮县县委笫一任书记)、刘俊岭(原濮范观抗日基干大队副大队长)组建了李桥党支部。刘鸣九(原国家监察部常务副部长)、刘凤亭(原贵州省顾委秘书长)、吴云恭(黄河支队排长,1938年在长垣战斗中牺牲)刘俊海(八路军某部连长,1943年在湖北枣阳县战斗中牺牲)等都是南李桥人民的优秀代表。


革命战争年代,南李桥村的党组织团结坚强,领导有、力,是一个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战斗堡垒。在党的领导下,村公所、农会、妇救会、青抗先、模范班、儿童团等多种组织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武装民兵,在风雨中锻炼,在斗争中成长。他们完全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组织严明、纪律严格、作风严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成为一支招之既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党的地方武装。上级党的领导,如王从吾(中纪委原书记)、刘宴春(河南省委原常委)等来濮县检查指导革命工作,其落脚点常常选择在南李桥。有重要会议在南李桥召开时,吃住和安全保卫都有该村负责。1946年9月-1947年4月《冀鲁豫日报》社、冀鲁豫军区《战友报》社就驻在南里桥村。该村还是边币印刷厂的所在地,一度成为濮县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被誉为濮县的“小苏区”。


李桥渡口是南北交通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更有经过长期艰苦斗争考验的人民做保证,被选作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主要渡口。

强渡黄河前的准备

1947年3月,晋冀鲁豫野战军五个纵队在黄河以北濮范观地区休整待命。4月,根据中央军委“冀鲁豫军民预备船只,准备运送刘邓大军过黄河”的命令和冀鲁豫区党委的指示,成立由曾宪辉任司令员、郭英任政委、刘茂斋任副司令员。梁仁魁和谭广汉任参部长的冀鲁豫军区黄河河防指挥部,领导渡河准备工作,并协助刘邓大军强渡黄河。


濮范两县是刘邓大军渡河的关键地带,在东起山东东阿、西至河南濮阳长达300多华里的河岸线上,两县境内就占了五十多公里。大军渡河前,黄河汛期已近,河宽、水深、浪急、涌大,浊流滚滚、涛声阵阵,令人不禁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感慨!对岸有敌人把守,每天都在打枪打炮,而且敌机不时在黄河上空盘旋侦察,投炸弹、打机枪,给大军渡河造成诸多困难。但是,任何艰难险阻也吓不倒我正义之师。在中共濮阳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在黄河河防指挥部、县大队在李桥武装民兵的有力配合下,组织力量昼夜把守河崖,谨防对岸敌人的偷袭。我一方面继续在李桥村赶造新船、修复旧船(1946年5月,我党就指示在中李桥村建起了造船厂);一方面为了保护船只不遭轰炸,积极组织挖引河,挖船坞,隐蔽船只。黄河河防指挥部抽出骨干力量,具体负责选拔水手和船工。尤以渡河突击队的船工,更是几经筛选,优中选优。1933年2月入党的刘明贤,南李桥村人,长期经受了革命斗争的考验。他立场坚定、作战勇敢、水性好,有一整套扶舵、掌船、摇橹的本领,作为黄河河防指挥部的一名水兵,被挑选为渡河突击队旗船的舵手。其他渡河突击队和大部队渡河时,每艘船上的水手、艄工,多为黄河河防指挥部的水兵担任。从地方上、从李桥村选拔出来的也不乏其人。人员挑好后,集中起来,从政治和技术上进行严格训练。首先让他们懂得强渡黄河是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大进攻的序幕,意义重大。其次是认真学习领会刘邓二位首长颁布的《敌前渡河战术指导》,掌握和熟记黄河河防指挥部政委郭英亲自编写的《船工、水手工作手册》。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训练工作昼夜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桥树木茂盛,绿树成荫,给渡河准备工作带来有利条件。组织渡河突击队、训练水手、战前演习、诸葛亮会,柳荫下、树林中,人人精神振奋、激情高昂,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特别是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李达参谋长、董君毅(段君毅)主任等在一天的下午亲临李桥渡口,视察渡河准备情况,看望船工和水手,给人们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为了强渡黄河,我方又一次在河面上试图搭起浮桥。在此之前,曾于与1946年10月间成功搭起了浮桥。1946年九十月份,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先后发起定陶战役、巨野阻击战。当时,濮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李坚(山东鄄城人、曾任中纪委专职委员)等领导的带领下,武装民兵随主力部队参战,担架队、运粮车队顶住敌军的轰炸,冒着枪林弹雨,日夜在战地抢运伤员、运送物资,全力以赴支援作战。返回时,李桥渡口对岸没有船只,且上有敌机轰炸。为了尽量减少伤亡,我北岸军民迅速用木船和门板在黄河上搭起浮桥,支前大军顺利回到黄河北岸。而这次搭建浮桥,面对敌人的打枪、打炮、敌机轰炸、扫射无所畏惧。但是,由于河宽、浪急、水流太快和缺少船只,几次试搭均未成功,却起到了麻痹敌人的作用。


强渡黄河前,李桥村住满了部队、渡口工作人员、支前民兵、民工和担架队。由于人员多,吃住出现困难。当地群众自觉主动地给部队腾房让屋,宁肯自己在树下或者空地里睡觉,也不忍心让战士们在露天里宿营。老百姓比着给部队送菜送粮、送鸡蛋、送被子、送军鞋;争着给战士洗衣服,杀猪宰羊慰劳部队。战士们又是给群众打水、扫院落,又是帮群众推磨、碾米、铡草、喂牲口,形同一家人。他们教群众学文化、学唱革命歌曲,宣传革命胜利后的美好前景。唐广立(原黄河河防指挥部通讯员)、刘明贤(原水兵班班长)、梁怀清(原二大队二连排长)和南李桥村刘俊文、刘广金、刘俊刚等居乡的老同志回忆,当年刘邓大军从李桥渡口强渡黄河时,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的动人情景,正是毛主席“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光辉思想的生动体现。

强渡黄河一举成功

1947年6月26日,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签署《晋冀鲁豫野战军西南战役作战令》,命令第六纵队于6月30日夜,经李桥之诸渡口强行正面渡河。


前面已提到,李桥渡口对岸有敌兵把守,每天都在打枪打炮,空中有敌机投弹、扫射。我军决定白天隐蔽好,绝不能暴露目标,采取夜间避开渡口正面,选在两侧敌兵力薄弱处强渡黄河的战术。强渡黄河之前,曾几次组织佯渡。包括地方武装民兵在内分乘几只小船,缓慢前行,形同渡河。对岸敌人一开火就边还击边后撤,用于迷惑敌人,造成敌人认为我军从李桥渡口难以渡河的错觉,达到了麻痹敌人的目的。


强渡黄河于6月30日午夜开始。部队首长亲临现场,向担负重任的先锋队指战员再次强调了渡河成败在此一举。随着黄河河防指挥部刘茂斋副司令员低沉有力的“出发”命令的下达,从李桥渡口东侧出发的由五只木船组成的先锋船队,在夜幕的掩护下,由旗船带队,顶风破浪向对岸进发。扶舵的全神贯注,先撑篙后摇橹的齐心协力。胆大心细、技术娴熟旗船舵手刘明贤,紧握舵把,牢牢把握住航向,带领着先锋船队出没于波浪之中。每只战船上的十多名勇士们,都是个个枪上膛、刀出鞘,机枪手则趴在船头握紧机枪。夜色中,战士们异常警觉地耳听周围动静,两眼尽力向前方凝视着。


在李桥渡口西边,早已隐蔽在战壕里整装待发的敢死队们,迅速跃出掩体,快速登上了从引河旁的船坞里冲出的船只,神不知鬼不觉地伴随着黄河的波涛声消失在夜幕中。


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肩负着党的重托,背负着人民希望,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出发前,准备好了棺木,排棺决战,志在必得。每个人都抱着奋勇杀敌的决心。充分表现出在党和毛主席的教育下,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考验,茁壮成长起来的有血性、有着高度革命觉悟的钢铁战士,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赴汤蹈火、冲锋陷阵、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当渡河的勇士们几乎同时分别从两侧接近对岸浅滩时,先锋船队才被敌哨兵发现。敌哨兵边打枪边喊:“共军过河啦!”从睡梦中惊醒的敌人仓促应战,顿时枪声、喊杀声大作。战斗中,我军勇士在机枪的掩护下,战船一接近浅滩,就如离弦的箭,纷纷涉水冲上河岸,并迅速从两翼向敌滩头阵地发起攻击。带兵的身先士卒,战士们奋勇当先,他们没有忘记出发前首长的嘱咐:时间就是胜利。到达对岸后,要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占领敌滩头阵地,并乘胜扩大战果,以保障大部队随后渡河。在我军战士东西两面夹击下,直打的敌人有十几名当场举手投降,其他负隅顽抗的敌人在丢下几具尸体后,弃岸向南狼狈逃窜。我军乘胜追击,并在事先约定好的现鄄城县旧城镇北关外的黄河大堤上及时发出渡河成功的信号。


随着红色信号弹的腾空升起,整装待发的第六纵队的指战员,开始夜渡黄河。拂晓后,敌机开始轰炸,有几只战船漏水,部队有了伤亡。我野战军高炮部队击落敌机两架。但为了减少伤亡,保卫战船,大军白天停止过河。渡送部队的船只一夜少则七八趟,往返不停。几只大平摆装载着汽车、大炮、辎重和战马等,晚上能两次到达对岸。经过三个晚上,主力部队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全部渡过黄河,挥师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大进攻的序幕。


为了支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在县委书记李坚、县长吉建一领导下,濮县人民踊跃支前,以实际行动支援大部队“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支前民兵协助主力部队作战,担架队(南李桥一个村就出动了九副担架)结合黄河河防指挥部派出的李保华、史广贤等医务工作者,日夜抢运、救护伤员。运输队手推肩挑运松军粮等物资,随大部队渡过黄河。刘伯承、邓小平二位首长曾于1947年7月17日专门写信向为积极支援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实现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反攻,向为最终解放全中国而做出积极贡献的濮范两县军民和黄河渡口的员工给予嘉奖慰劳。

强渡黄河之后

刘邓大军自李桥渡口强渡黄河后,丧心病狂的国民党反动派竟多次出动飞机,对南李桥进行了报复性的狂轰乱炸,妄图将该村夷为平地。地面上被炸落的树叶有二三指厚,直炸的平地起大坑、树木被烧焦、房屋着大火,整个村庄浓烟蔽日,到处充满火药味。农历六月初四,后街东头一个地洞被炸弹击中,造成钻入地洞内藏身的19名村民全部在坍塌的地洞中丧生。


敌机灭绝人性的野蛮轰炸能耐我何!它丝毫动摇不了李桥人民跟着毛主席,跟着共产党打天下的雄心壮志。大扩军时,有志青年争前恐后报名要求参军就是很好的例证。


据刘培岑同志回忆,当年刘邓大军第六纵队从李桥渡口强渡黄河后,刘将军(刘伯承同志)曾经说过“一定要保护李桥”,足以说明李桥在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功绩永载史册,万古流芳,它将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990年3月初稿,1995年10月定稿,2020年9月22日修改


☆作者简介:刘国建,河南范县人,退休高级教师。

☆作者简介:丁福平,河南范县人,在潜艇服役多年,转业到濮阳公路局,现已退休。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浏览:27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通途
    通途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