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前的今天,1967年4月21日,我大山一样的父亲——刘林元。轰然倒在了家乡的红土地上,享年59岁。
父亲,是名副其实的职业革命家,他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云南省第一届党代会的代表。从1925年的云南省临时省委常委,到1967年的云南省副省长,省委常委。这个职位竟未有改变。
在革命的征途上,他一步一个脚印,无论是惊涛骇浪还是血雨腥风,他对革命的信念从未动摇。即便是1931年,被叛徒出卖关在国民党的模范监狱,坐牢七年直到1937年出狱,出狱后他初心不改和陈方等五人,历尽艰辛,步行到达延安,进抗大学习。1941年,他被派到晋西北大青山,深入敌后打游击,担任过骑兵支队队长。军工厂厂长,在大同战役中受伤。1947年出席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任西北团副团长的父亲获得了“英雄纪念章”,1948年他转战东北,接管本溪煤铁公司,任总工会主席。1949年党中央派父亲参加西南服务团,任云南支队队长。参加了云南和平解放的全过程。父亲的高光时刻,应该是1930年,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表,跟随刘少奇出席了世界职工第五次代表大会,会后到苏联各地参观学习,集体农庄和工人疗养院,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53年他任云南省总工会主席,在刚解放百废待兴的云南,他力主在白鱼口建工人疗养院,让工人劳模盖上了,只有地主老财家才有得起的缎子面被子。解放后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作为云南省委常委的父亲始终不忘初心,常年奔波在下乡、下厂矿的路上,到基层解决问题。他为个旧錫矿引进了苹果树和奶牛,要让矿工喝上牛奶。群众爱戴他,亲切称他“我们的老主席”。对太多的运动他有时也不理解,57年反右时任监委书记的父亲坚持“监委没有右派,没有就是没有”。他反对把李广田打成右派,他尊重知识分子,请作家刘澍德到家里吃饭,他说“一个作家到农村写农民太不容易了。”文化大革命初,他对“桃园经验”是有看法的,对造反派的做法也有保留…他一次次反思自己。思想跟不上主席,更要努力学习,努力追赶。
位高权重的父亲,对子女亲属,非常严格绝不允许搞特殊。父亲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我们子女成为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忠贞的共产党员,让人痛心疾首的是,他没有死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没有倒在国民党的监狱里,却在和平年代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倒在了故乡的红土地上。
青山处处埋忠骨,天涯何处无芳草。
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可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的是: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孑然一身没有给儿女们留下房产和财产,却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身教重于言教,耳语目染,清清白白的做人,认认真真的做事。我们已如你所愿,成为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