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7月,国民党政府公开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1947年初又集中兵力向山东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拼凑起胶济线上的八、五十四、九、二十五、六十四、四十五等6个整编师20个旅的部队,组成“胶东兵团”,以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为总指挥,在海、空军的配合下,重点进攻我华东解放区的总后方胶东根据地,妄图占据胶东。
我华野东线兵团和胶东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协力,一场激烈的胶东保卫战迅速展开,我就是在这个时期参军入伍的。
网络图片
网络资料:“胶东保卫战历时4个月,胶东解放区12.8万青年参军参战,20万民兵配合主力作战,46.9万人次参加支前,为战役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和后勤保障”。
1947年07月,我参军入伍,被编入新成立的华东野战军十三纵新兵营二连当战士。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编入华野第十三纵三十九师一一五团三营七连三排八班当战士,和我一起补充到八班的一共三人,由于我身材高大、反应机敏,部队在武器有限的情况下,给我配发一支“汉阳造”步枪,虽然这支枪比较老旧,易出故障,打不了几枪就拉不开栓,但我对这支步枪视若珍宝,第一次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的荣光。
当时,我只掌握了一点基本的武器知识,思想也比较简单,还谈不上是一名严格意义上的战士。而此时,正值胶东保卫战最难的时期,部队天天行军打仗,生活十分艰苦,随时都要面临死亡威胁。
九月中旬,许世友司令员率领九纵首先跳到外线,十三纵队则单独留在内线,三十七师、三十八师继续向东,用运动防御迎击敌人的重兵进攻。
九月下旬,十三纵队主力三十七师、三十八师也跳出敌人重围,转到外线休整,仅留三十九师单独在内线吸引敌人。三十九师在南路独自面对敌人二十五师、五十四师两个师的进攻,在完成阻击任务后,放弃莱阳转至莱阳城东北的磊山后地区,向栖霞方向调动敌军,在完成调动敌人的任务后,择机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我连从栖霞方山(老百姓叫做驴吊山)一带跳出敌人封锁线,突围那天夜里,马掌全都起掉了,为了防止马叫将马嘴也套上了,我连作为前卫连,在副连长王典的率领下,从两个村庄间隙跳出敌人的封锁线,驻守两村敌人的篝火都看得清清楚楚,我紧紧的跟在副连长的身后,小心翼翼的走着,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周志坚司令员回忆:“在内线担任作战任务的部队,只剩下我们三十九师,如果说三十七师和三十八师的部队比较新,那么三十九师就更新。三十九师的战士大多是刚穿上军装的翻身农民,连手中的武器都不会熟练运用,更不消说懂什么大规模的防御战。
历史把他们推到这个风口浪尖,他们承担了巨大压力,敌人的重兵并没有把他们压垮,他们沿着胶东半岛另一边的轴线,转至牙前县苇夼地区(栖霞县),在胶东军区直接指挥下摆成大部队的架子,边阻击边撤退。在他们背后,已经没有多少回旋余地,后来同志们用“一枪可以打透”这句话来形容当时他们所处地区的狭窄”。
跳出敌人包围圈后,部队进行了简单的休整,10月中旬,为切断青岛与莱阳之敌的通路,十三纵队发起夏格庄战斗。三十九师奉命阻击莱阳、水沟头等方向的来援之敌,行军途中,听老兵讲起一个多月前水沟头阻击战的经过。
九月上旬,三十九师在平度完成阻击任务后,主动放弃平度撤至水沟头构筑工整,继续阻击敌人进攻。一一五团七连坚守在水沟头最西边的前沿阵地,阻击任务完成后,全团主力部队顺利撤出阵地,而七连却被敌人封堵在城西的一个洼地里,几次突围都没能成功,连长负伤,指导员不幸牺牲,全连仅剩下六七十人。副连长王典顺对一排长说:“连里干部就剩下我们两个人了,我们豁出性命也要把大家带出去!”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一排长主动要求带领一个班的战士留下,夜幕降临,一排长带领战士们向阵地后方一座桥发起进攻,假意向此方向突围,以迷惑误导敌人,吸引敌人的火力;副连长王典顺则带领五十多名战士,将绑腿结成长绳,拉着绳子泅渡过齐胸深的河水,向南摸出敌人的包围,上岸后迅速钻入青纱帐,然后向东北方向前进,于第二天拂晓顺利归队,一排长和全班战士,为掩护其他战友突围而壮烈牺牲。
战争年代,部队首长最担心的是部队成建制的被敌人俘虏,七连被敌人围困后,一一五团政委整夜守在莱阳城西关,焦急的等待着七连的消息,看到副连长王典顺带领着部分战士们突出敌人重围,激动的热泪盈眶,迎上前去与大家拥抱。
这件事让我很受感动,深刻认识到了战争是要死人的,感受到了老兵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也激发出了勇敢无畏的斗争意志。我怀着对英烈的崇敬心情,更加坚定了保家保田的信念,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战斗之中去,发誓要百折不挠,淬炼成钢。
网络资料:“1947 年 9 月,平度战斗后,华东野战军第 13纵队第39师转移至水沟头线,并以水沟头为中心构筑防御工事。 9月15日,敌整编第25师,第54师跟进至水沟头以西之蔡家寨、庄抉、沙埠、孙受地区,并于16日6时向水沟头发起攻击。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第39师等部奋起反击,激战至下午5时,在歼敌一部后撤出战斗。
作战结果:歼敌 2500 余人,解放军伤亡 926 人。”
1947年11月初,十三纵队奉命追击敌五十四师,对窜到海阳城之敌形成三面包围,历时一个月之久的海阳围困战打响。
海阳城位于胶东半岛南则中部,东、西、北三面是陆地,南面对着黄海,出了南门便是海滩,东面和西面是平地,北面隔着几里之外便是山地,这片山地对海阳城形成一道屏障,谁占有这片高地,谁就拥有海阳城。
海阳围困战是我军对海阳城守敌五十四师(范汉杰部)发起的围城战斗,敌我双方围绕玉皇顶、神童山等高地和村庄展开反复争夺,战斗打得异常惨烈,这也是我入伍后参加的最大规模的战斗。
进驻阵地后,我连守卫在海阳西边走廊的一个村庄里,14日8时,敌人借助炮火掩护,向我连守卫的村庄发起突击,我连与敌人展开了逐村的反复争夺,由于敌人火力强大,枪炮密集,战斗异常激烈,阵地不断被敌人突破,身边不断有战友负伤和牺牲,我连被迫后撤,后在三十八师的支持下稳住了阵地。
神童山位于海阳城北,离海阳城最近的一座山,占领这座山海阳城便无险可守,可从山顶用直瞄炮火控制海阳城的每一个角落。11月28日,三十八师一一二团、一一三团经过一夜鏖战,在付出巨大牺牲后,占领了神童山。
天亮时,一一五团三营奉命接防神童山阵地,八连作为前卫连走在前面,我连紧跟其后,八连刚进入阵地,即遭到敌人的猛烈反击,损失惨重,神童山阵地丢失。
此后,我连在上级指挥下,多次想要恢复神童山阵地,许连长率领全连向神童山发起攻击,前进途中即遭到敌人炮火拦截,我和战友们多次被敌人炮火掀起的碎石泥土掩埋,战友们毫不退缩,抖落身上泥土继续前进,终因敌人的炮火猛烈,敌我力量过于悬殊而撤出战斗,未能恢复神童山阵地。
周志坚司令员回忆:“天亮时,一一五团三营接防神童山阵地,三营指挥员认识不足,没能一面了解情况一面部署,部队动作迟缓,原部队撤离,该营只有一个排到位,敌人猛烈反击,一个排仓促应战,后续部队被炮火所阻,神童山复被敌占领。”
我连从神童山撤下来后,在玉皇顶一线设防,与海阳城之敌形成对峙局面,小规模战斗不断,双方匀无力再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敌人从海上撤离。
敌人从海上撤离那天,上级发现敌人动向后,命令我团追击,我连向海阳城方向实行了追击,远远望去,敌人陆续登船,由于部队装备落后,没有重武器,也只能眼看着敌人登船逃走。
周志坚司令员回忆:“我们按命令留下三十九师继续围困海阳,主力奔赴莱阳打援。12月15日,经过一个月的围困,敌军眼看陆上突围无望,便从青岛运来木材,在海面上搭成一座临时码头,从海上乘船逃往青岛,彻底弃守海阳,海阳围困战胜利结束。”
海阳围困战是胶东保卫战开始以来最为激烈的战斗之一,部队打得十分顽强。通过这次战斗,我对战争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战争是极其残酷的,胜利取得是要付出巨大牺牲的,需要勇敢的精神,更需要清醒的头脑和智慧。
战争的阴云时刻催人奋进,我入伍时间虽然不长,但和战友们在生活上互帮互助,训练中相互学习,战斗中相互配合,在战争中了解战争、学习战争。
战斗中,我由最初的听指挥、跟着跑、学着打,到能够熟练使用武器,掌握了“三三制”战术的基本要点,了解了防御和进攻战斗的基本知识,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战术动作,能利用地形地物灵活作战,较好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由于我在战斗中表现勇敢,战后被记四等功一次。经过战场锻炼,我迅速成长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并担任了战斗小组组长。
12月中旬,华野七纵围攻莱阳城,十三纵三十七师加入战斗,对莱阳城内东北角一座城隍庙的守敌发起最后攻击,经过两天的激战,全歼守敌,收复了莱阳城。
12月20日,范汉杰决心夺回已被我军收复的莱阳城,命令增援的八个旅从青岛出发,沿公路向莱阳进攻,三十九师奉命在青岛通往莱阳必经之路将军顶一线阻击增援莱阳之敌。
一一五团在五龙河西岸,将军顶、胡良埠(音)、野头村南北一线构筑防线,阻击敌人。战斗打响后,我连驻守的村庄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轰击,随后敌人便发起集团冲锋,成群的敌人向我阵地扑来,敌人的火力凶猛,压的我们抬不起头来,阵地不断被敌人突破,部队不得不退守下一个阵地,战斗形势对我十分不利。
随后,三十八师加入战斗,参谋长蒋学道深入一线部队指挥战斗,双方围绕将军顶展开了激烈争夺,经过八天激战,在付出了巨大牺牲后,终于击退了敌人的进攻,莱阳保卫战胜利结束。
周志坚司令员回忆:“20日上午,一场大规模的防御战由三十九师拉开了序幕。三十九师毕竟由于部队较新,装备不好,战斗经验不足,战至中午,失丢了好几个村庄。于是,敌人锋芒便直接指向将军顶一线阵地。”
我军成功收复莱阳后,宣告国民党发起的对胶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的失败,整个胶东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948年3月,一一五团开至莱阳以东与桃村之间的水南村开展“三查三整” 运动(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通过此次运动的教育,使我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入伍后几个月的转战,我参加了大小十几次战斗,在军事训练和战斗中不怕牺牲,奋勇争先,经受了战火的洗礼,锻炼了意志品质,增强了军政素质,在炮火硝烟中迅速成长。
1948年3月11日,经七班长黄凤典、八班长王延其两位同志介绍,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入伍仅半年多的新兵,我深刻意识到被组织接纳既是对我工作上的认可,更是对我的激励和鞭策,我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鲜血和汗水来践行对党的庄严承诺。
1948年4月,山东兵团发起了胶济线路段春季攻势,以第九纵队、渤海纵队和鲁中军区部队一部及炮兵部队共22个团的兵力和800多门火炮围攻潍县;以第十三纵队第三十九师、胶东军区新编第五师和滨北、南海军分区部队于大沽河沿岸阻击青岛援军,第十三纵队主力为总预备队。
青岛国民党军以5个旅西援,三十九师以一一七团在莱西南沙岭一带,大沽河西岸构筑防线,阻击敌人援军。是夜,敌人偷偷渡过大沽河将一一七团包围,团长带部分部队冲出敌人包围,政委被困,一一五团随即投入战斗,解一一七团之围。
我连投入战斗后,在连长王典顺、副连长刘连振带领下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激烈厮杀,由于敌人的武器装备大大优于我军,战斗逐渐进入焦灼状态,打成了消耗战,敌我双方均出现了大量伤亡。
战斗中,连长王典顺腿部负伤,通讯员背起他后撤途中,被敌人机枪打倒,两人均牺牲;副连长刘连振腹部贯通伤,战士们要把他抬下去被他拒绝,他守在一个洼地里,继续指挥战士们与敌人厮杀,身边收集了手榴弹和掷弹筒,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他的精神激励战士奋勇杀敌,直至将敌人击退,巩固了阵地。最终在我团和兄弟部队节节抗击下,敌人退回大沽河西岸,并徘徊于大沽河沿岸不敢冒进。
此次战斗中,我的入党介绍人七班长黄凤典同志负伤后再未归队(可能是牺牲了)。
战后,我被任命为七连八班副班长。此时,我入伍还不足一年,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经受住了考验,战斗中淬火成长,使我从一名新兵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士,革命意志更加坚定。
连长王典顺(海阳围困战后任连长)是我的革命引路人,他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在整个解放战争中,每当战斗中遇到困难,王连长的形象总是浮现在眼前,并激励着我奋勇向前。
入伍十个月,我由一个普通农民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对自己所属的部队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三十九师一一五团的前身是胶东军区北海分区独立一团,抗战胜利后,负责向东北运送部队,返回时带回武器装备,胶东保卫战前一一五团的装备还是不错的,一营主要是“九六式盖子”,二营、三营主要是“三八式盖子”。
胶东保卫战期间,三十九师在潍县、平度、水沟头担任阻击任务,最艰难的时候,三十九师以一己之力吸引敌人主力部队在内线作战。
阻击战就是消耗战,人员伤亡得到不补充,武器装备丢失较多。长期的阻击战使一一五团面临着武器装备落后,新兵训练不足等困难,干部战士们在战争中用血的代价学会了战争。
作为在战火中新组建的部队,一一五团团继承和发扬了我军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敢打敢冲,勇往直前,并在解放战争中迅速成长为一支英雄的部队。
注:口述历史,从一名普通战士的角度记录解放战争中的点滴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