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老战士何希众口述高杨大捷

new4army 发表于2015-12-21 23:18:19
     这是1944年4月9日,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和苏北军区党委决定,由十旅兼淮海军分区统一指挥高杨战役。参战的主力部队有三师八旅、七旅一部、四支队全部、二支队一个团以及县二、三区的民兵。经我们侦察连战前侦察,驻扎高沟的日军有一个中队、一个便衣队,包括徐海行署的自卫队、和平军等杂牌武装,总计1500余人。西距不足5公里的杨口据点(由杨口街、新宅子、王行庄三个支点构成)驻敌伪1000余人。横跨东西六塘河,位于涟、沭、灌三县交界处,建有14个据点、150多座明碉暗堡,也就是敌寇所谓的“铁打自安区”军事重镇。不用说,这是一次硬仗。
     我们四支队钟伟司令员的作战方案是啃硬骨头,中问开花。先打高沟,佯攻东南,突击西南,聚歼北门,后打杨口,再东袭新安镇,分而食之。
     4月19日下午,进攻高沟战斗打响。至晚,由于有内应,我们一举攻克东南角炮楼。20日夜,侦察排乘虚而入,进入镇内实施战斗侦察,俘虏敌办事处上校主任王友能等100余人后,随即撤出圩外。21日下午,攻克西南角外围张庄据点,并乘胜进入镇内,占领汪祠堂,火烧伪警务局炮楼,活捉伪警长郑悠江。黄昏时乘胜追击,攻占南门、水潮门、小北门等13个大碉堡。同时攻克高沟西北方向的葛集、汤集等碉堡,阻断敌军援路,以保正面攻坚。未料当夜向北门守敌发起三次冲锋,均未克,陷入胶着状态。
      22日上午,高沟东北荀庄一线,新安镇据点派出日军50余人、伪军600余人增援。我军拼死阻击,致敌死、伤、俘300余众,残敌落荒逃回。未几,又从灰墩、王行等不同方向冲上来800余援敌,又被我们打退。到23日上午,在高家沟东洪洼、苟庄一线,我军又击退来自新安镇的日、伪援军500余人的七次进攻。子弹打光了,连长率40多名战士进行肉搏战,全部壮烈牺牲。黄炜团长身先士卒,率众又在吴二圩一线阻击了数百名日伪军的进攻。至晚8时,终于攻克东门据点,伪营长蒲应龙等士兵被全歼,从而解放了高沟南半边,和敌军进入拉锯状态。
     24日中午,战斗进入第五天,我们又一次阻击了杨口200余人的援敌。至晚,司令员钟伟亲临前线指挥“中桥口争夺战”。激战一夜,战况万分紧急。敌人看来做好了孤注一掷的准备,已有两路援敌进入镇内。我们唯恐受到南北夹击,更担心有敌机空中支援。我侦察连从俘虏口中证实,战斗打响的前一天下午,见到有一队鬼子去新安镇,至晚又沿六塘河边潜回北门据点,敌人调兵遣将,虚虚实实,这就增加了攻克难度。必须迅速结束战斗!指导员纪红章、连长薛永成当机立断,集中侦察连全体战士,作战地动员:为打通淮、盐两区交通线,配合淮北反伪化斗争,粉碎敌“治安肃正”阴谋,挫败敌人嚣张气焰,此战意义重大,势在必得。首长命令:“有两个兄弟以上的同志站出来!”“共产党员向前一步!”
    我第一个站出来,首长拍着我的肩膀问:“你兄弟几个?”我回答道:“4个。”又问:“什么时间入党?”我回答:“1939年元月。”接着,首长又一个个问下去,最后从中挑选出12位同志,组建敢死队,每人扛一把大铡刀、带6颗手榴弹,不许带枪,任务就是冲过北圩门的壕沟,砍开铁丝网,炸开土墙缺口,保证总攻顺利前进。首长跟我们每个人握手,语重心长地说:“夺取这场战斗最后胜利的重担就压在你们12位同志的肩上了。”
     12个敢死队员飞快做好准备。25日晚,总攻号吹响了。一声令下,民兵用大水龙把煤油喷到鹿寨和炮楼上,声名远扬的王凤山“大炮队”把民间的秤砣、碎铁块、铁锅片和火药一起装到大炮筒里,进行连续轰击,轰得鹿寨和炮楼烟火冲天,轰得敌人晕头转向,都不知道我们用的是什么重型武器。我们敢死队用的“土坦克”更神奇,就是用铁条把五六条湿透的棉被绑在八仙桌上,由4个同志在里面抱着四条腿打冲锋。被围困的敌人早就断水,只能吃炒玉米花和着马料度日,又饥又渴,也认不得这是什么“神物”,只见枪子打上去咝咝作响,犹如飞蛾扑火似的。敌人疯了,拼命扫射。我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前进,一个倒下去,又一个倒下了,相继倒下了7位战友。我们余下的5位同志,仍勇往直前,抱定“为祖国牺牲”的信念,口中反复念着:“砍开铁丝网,刀劈小鬼头!”踏着烈士的血迹,跨过前面的尸体,穿过壕沟,猛砍铁丝网,扔出手榴弹,炸开圩墙缺口,大部队潮水般涌进来,用手榴弹、炸药包硬是攻克一个个明碉暗堡。
     小鬼子见过大刀、长矛,还从未见过一米多长、六七寸宽的大铡刀,吓得抱着头哇哇叫。往日不可一世、无恶不作的鬼子和伪军,在一片“缴枪不杀”的喊杀声中纷纷跪倒在地,举手投降。残余的数百人,向西北方抱头鼠窜。哪知西北角的炮楼,已同时被我军攻克,逃跑者被早已埋伏好的我军全部消灭在六塘河边。至此,高家沟全部解放。
     连续作战,马不停蹄,人未歇脚,我们又于4月27日晚,西攻杨口。事实上,为配合攻克高家沟,我们早已收拾了杨口外围据点之敌。5月4日下午3时我们发起总攻,激战几天,全歼守敌,并生俘敌副团长鲍庆生等部分官兵。至此,历时16天的高杨战役胜利结束。我们调过头来挥师东进,又攻克灰墩、义兴,直抵新安镇外围据点肖大桥。敌人闻风丧胆,吓得屁滚尿流,枪声一响,就向板浦逃窜。紧接着,我们未费吹灰之力,拿下响水口。后来我们一直打到东北,参加辽沈、平津战役;而后又渡江南下,攻打湖北,到孝感地区接收政权。这是后话。
     我这辈子经历大大小小一百多场战斗,病老回乡。群众说:“枪子长眼睛,不咬勇敢人,刀劈小鬼头,怕我何希众。”流传的一首民间小调说得更妙:“铁打高家沟,纸糊新安镇,拿下响水口,横扫辽沈津,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南下上湖北,孝感接政权……天下太平日,回家学种田。”
     我永远忘不了高杨的辉煌胜利。战后据不完全统计,高杨一战,击毙击伤日军大尉以下144人,击毙伪军571人,俘1672人,重伤100多人。缴获平射炮1门,追击炮2 门,掷弹筒33个,轻机枪12挺,冲锋枪3支,长短枪1344支,各种炮弹、子弹2万多发,电台2部,战马37匹等军用物资。
      5月17日淮海报发表了16日军分区司令部、政治部急电——“庆祝高杨大捷,告淮海军分区军民书”。新华社于5月10日发表了题为“新四军黄师大捷,攻克高沟、杨E1等要镇”急电,刊登在5月12日《解放日报》上。新四军三师授予我们四支队10团“攻必克”、11团“守必坚”奖旗。
     高杨战役,参战民兵有298人,支前运输队、担架队有370人,参加坑道作业的有584人,参加破拆工作的有5874人。在参战部队中,连以下指战员伤亡496人。我亲眼看见倒下的7位“敢死队员”,两眼圆睁,铡刀直指前方。我的好战友、好兄弟,你们永远活在我的心中。高杨战役英雄纪念碑已在高沟东北立起,人民心中的丰碑,浩气长存。今日高杨,六塘河畔的夜明珠,县财政的半壁江山,苏北一枝花,香飘万里。
     自愿参军练硬功,刀劈鬼头如切葱;
     越过枪林穿弹雨,百战百胜打冲锋;
     太平回乡建新村,绿叶长青血染红;
     手握锄柄祭先烈,中华赤子盼一统。
     何希众(1918一),男,抗战初参加地方抗日武装。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三梯队以“淮河大队”名称响彻淮海,1942年11月上升为主力,为淮海四支队,后为新四军第28团一部。历任七连侦察连战士、管理排排长,立过三次小功、一次大功。过江南下到湖北省孝感分区,因病转回家乡务农至今。
     何桂中,何希众侄子,1939年6月出生,1958年12月入伍,后转业为乡司法助理,2001年7月退休。
     朱松,何希众表侄子,1972年9月出生,于1992年1月任涟水县梁岔镇文化站站长。
( 何桂中  朱松整理)
浏览:99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