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师里听令/卢兆法回忆录

静心居士 发表于2024-08-22 17:41:52

    孟良崮战役,是我们华东野战军为粉碎国民党蒋介石对沂蒙山区重点进攻,于一九四七年五月十三日至十六日下午,在鲁中愎地孟良崮一带进行的一次空前规模、空前胜利的运动战、速决战。奋战三天三夜,将国民党军最尖锐的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军建制)从数十万敌军密集战役集群的中心剜割出来,全部、彻底、干净地于以歼灭,创造了“虎口拔牙”、“龙腹掏心”的光辉战例。当时我们部队,在代庄一线加入战斗,大部队翻过南山、向桃花山、磊石山、鼻子山、万泉山及卢山一带发动进攻与敌人激战。我们团的机关和师的机关,都隐蔽在代庄以西一带河套里,看战斗、战役发展情况,待机行动。

    我去师部报到后和其他单位来的通讯员一起,在一个村庄的前面,河滩上一片白毛杨树林子里隐蔽,做好防空等待上级新的行动命令。

    五月份的天气已经很暖和,白毛杨树的枝头上,挂满了新生出的树叶,淡绿色的叶子在微风的吹动下,哗哗作响,传递出春的气息。它们相互牵扯在一起,为躲在下面的我们组成了一目了然的屏障,即能挡阳遮荫也能防空。

    敌人的战斗机,不断的从我们上空飞过,一直没有发现我们,所以没有造成什么威胁和损失。很可能是因为它的攻击主要目标是我们前沿的战斗部队,没有时间对我们后方人员进行空中侦察轰炸、扫射,若真的有敌机发现我们来这里进行轰炸和扫射,那损失就大了,这里除我们师直机关一部分人员外,还有一个师卫生处的救护包扎所,在树林子里的地上放满了刚从前线送来的伤员,并且还源源不断地继续往这送着。伤员经过这里的医护人员换药、包扎等简单处理后,又一批一批的转移到大后方。来来往往抬担架的人员,不是我们军人,都是各处派来的民工担架队,他们虽然是民工,但是在战场上和运送伤员中,他们的积极、勇敢和顽强精神,并不亚于我们部队的勇敢战士,前线抬下来的伤员中,伤势有轻有重,有的伤员因为伤口疼痛,不断地哼哼着、喊叫着……民工担架队员们都进行安慰,解释着,他们对伤员的关心和爱护,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细心,使我们这些当兵的分外感动。

    包扎所的人员大部分是女同志,护士们年龄都很小,是十几到二十岁年纪的小姑娘,她们有的业务不太熟练,技术也有些欠佳,但是她们很积极、能干不怕脏和累,抢着干,都累得满身大汗。尽管在给伤员抹药包扎时,因为伤口疼痛,伤员会对她们喊叫、耍脾气,她们总是忍耐着,细致入微的做着的各种处理手术。她们虽然是小姑娘,遇到人身上最隐私的地方的伤口,也大胆的去做,耐心仔细地给擦洗已经干了的血迹,上药包扎,为减轻伤员的痛苦,奋力做着一切。

    前方下来的伤员不断在增多,护士们一时忙不过来了,附近村子里的妇女们,看到这个情况,就自动组织一部分得闲的识字班、妇救会的妇女来帮忙。年纪大的妇女不能干别的,就自己在河边上架起几口大锅,烧开水给大家喝,有的用来做伤号饭,给伤号吃,特别前来侯送的许多民工担架队的同志,他们跑路多,又渴又饿,来到这里就去找开水喝,有的饿了,就解下捆在腰间的煎饼和自带的咸菜棒,用开水泡着吃,吃饱喝足后,又迅速离去运送伤员。当时我心里想:这真是打的人民战争,蒋军必败、我们必胜!五月十六日下午三点钟时,整个战役结束。师部命令各单位派来的通讯员,迅速回去,马上通知部队向西北方向转移,还有一封信带回去。

    我接到信后,跑步回到团部,首先把信交给参谋,又转达了师部的口头命令。大家顶风冒雨向西北走去。

浏览:8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静心居士
    静心居士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