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高原一带休整期间,兄弟部队在汉江一线打得异常艰苦激烈。三、四次战役历时4个月,从第三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是整个朝鲜战争中最关键的阶段,战场情况复杂,变化多端,这个期间我军的困难,也超出入朝以来的任何阶段。
我们就在这种形势下,很快结束了休整,南下投入了新的战斗。大家决心要打好有关朝鲜战争全面决定性战役。
这时,大多数同志的身体已经恢复,但是还有些冻伤较重的同志伤口还没有痊愈,有的仍用棉花、毯子包着腿和脚,拄着拐棍行军。
当时,我们团的人员,还没有得到军需补充,整编的那个三营,实际也就是一个连队的人员那么多,他们跟随二二九团行动,由他们指挥,其他各机关单位都归口跟上头各单位行动,我们团后勤处,归师后勤处,随他们一起行动,实际上我们二三一团已经拆散了。
形势非常紧张,前面战斗打得紧张激烈,我们部队迅速向前开去,过了三八线,在抱川南面几十里路的阵地上,三月十二日开始与敌接火,大家不但打得非常地英勇顽强,而且接受了以往的防御战的经验教训,实行了兵力上前轻后重,火力配置上前重后轻,战术上更加灵活,因而杀伤了大量的敌人,并减少了自己的伤亡。由张仁初军长和李耀文政委指挥的在七峰山、海龙山的战斗中与敌人反复争夺十一次,以较小的代价杀伤了大量的敌人,并且创造了一个班用反坦克手榴弹,击毁敌人坦克九辆的模范战例。事后二十六军得到“志司”的通令嘉奖。
当时,我们七十七师后勤处和师卫生营一起住在抱川东面四五里路的一条大山沟里,部队都在前面,这个时间,三十八军和五十军正在汉江一线,进行着有名的汉江阻击战,战斗打得十分顽强激烈,隆隆炮声响成一片,震撼着朝鲜的山河大地,也撞击着我们每个参战者的心。大家都意识到:这是一场参战双方拼死的恶斗,也是一次大决战。在我们驻地,向南望去,白天南面整个是一片尘土烟雾,夜间看去,又是一片火红。
在抱川城南不到二里路处,公路右侧有一个不大的小山包,我们二三一团的担架连在上面。
一天早上吃过早饭,首长去到北山坡树林里一边防空一边办公去了,我和李政委的警卫员小郭一起把首长的行李等东西搬到山上去,离开房子作好防空。
我们下面的房子又被两架“配刀式”敌机打着起火,浓烟冲天,大火把屋子的东西烧得乒乓乱响,一位四十多岁的男房东,不顾大火把他的家产烧掉,拼命的向外跑,敌机又对准他,俯冲下来向他射击,子弹落在地上,在他的周围、土石上暴起,我们在山坡上看到他,真是为他捏一把汗,连续几梭子都没打倒他,终于跑上山去,钻进树林。
前线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队伍大量集中,加上敌机在我后方公路交通要道等轰炸破坏,使我军弹药、粮食等物资的供给,都显得十分困难。
师后勤处,原先有三位领导同志,不久前王处长被调走,后来只有黄秀毓处长和李振兴政委两人统揽全局。后勤处长这个“官”,实际上就是这个单位的父母官、婆婆娘。部队的武器弹药装备,吃、穿、用都得统揽着,哪一项跟不上也不行,都会给部队造成很大的影响。两位首长整天为部队的供应保障工作繁忙,操劳,休息的时间很少,加上生活困难,只能和大家一起吃干炒面,有时也得饿肚子,又长时间没有蔬菜吃,使黄秀毓处长得了便秘,尽管这样,黄处长的工作,还是照常进行,总是整天和李政委夜以继日的工作,商议研究如何能把部队的后勤供应保障工作做好。
正当广大志愿军在最紧张,最困难的时候,中国人民派出了以廖成志为团长的赴朝慰问团及文艺工作者,到达朝鲜前线,他们代表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对全体指战员表示慰问。慰问团成员到前方时,战士们如同儿女又见到了久别的母亲,他们高兴欢呼,内心里有千言万语要对亲人诉说,有这样一首歌表达了战士们欢快的心情:
春风吹过鸭绿江,祖国亲人来前方。带着嘱托和希望,来和子弟叙短长。今天见了亲人面,我们心里暖洋洋。好像见了毛主席,好像见了亲爷娘。“朝鲜通讯”刊物上,曾刊登过“祖国鼓舞着我们胜利”的一篇文章,这是第二批赴朝慰问团写的一段话:
七月中旬,当我们带着毛主席和祖国人民的热爱重返朝鲜前线的时候,受到了志愿军指战员们的无比热烈地欢迎,在临津江南岸我军前沿阵地战壕里,都贴满了红红绿绿的标语,指战员们从炮火未燃遍的山沟里采来了一束束盛开的野花献给我们,功臣们兴奋地敲打着锣鼓,在敌人炮火的轰鸣里,在我军钢铁阵地上沸腾着一片感谢伟大领袖毛主席与祖国人民的欢呼声……
当慰问团的同志们,问前线的战士,对祖国有什么要求时,他们诚恳地提出:“希望祖国能派出飞机参战。”再就是“多运些炒面来,能吃饱肚子”,别无任何要求….
一九五二年春,我们部队在朝鲜的五圣山下居住时,我们通讯班,有一次,还分到了从祖国运来的一部分慰问品和十几个慰问袋。大家都争着拣细布制作好看一些的拿,当时我就没有和他们一起抢,最后还剩一个没人拿,我就要了,当时我还对大家说:你们不懂,别看它是粗布制作的,没有细布制作的好看,可它更结实、更能代表祖国人民对我们热爱之心呀,我不嫌,留着做个纪念。
慰问袋里,一般都装着一封慰问信、糖果、花生、大枣等物品;我要的这个慰问袋里,也是装着花生、糖果和一封慰问信。当时大家相互争来抢去的吃糖果和看慰问信,就把那封慰问信给弄碎了,没有保存下来,只留下了这个粗布制作的慰问袋,保存至今。
正义和善良的人民,是多么的希望和平、停止战争?
在慰问袋的正面,用色线精心绣着“为和平而战”五个大字;在慰问袋的背面,绣着她的地址和姓名;平原省(当时有个平原省,现在没有了)辉县北云门村,史绣英。
许多慰问袋的制作者:有年轻的姑娘、有少年学生、有壮年的媳妇,也有年过花甲的老妈妈。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呼吁和平,反对战争!
多少年来,我一直把这个慰问袋,精心地保存着。时间长了,特别到年末岁尾时,就拿出来看看,默默地思索一番当年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情景和那无法言表的艰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