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两张老照片中没有我,但我却一直保存着,说起来还有一个故事。那是孟良崮战役之后,部队外线出击,那个时候天天下雨,身上都被雨淋湿了,那时,我在8纵77师231团管理处当通讯员。一次部队在村里休息,财务会计丛杰州晒衣服,一并拿出许多照片来一起晒,刚巧被我看见,因为照片中的人大都是我们单位的人,我就向他要了这两张留作纪念。
照片中的主人公当时所在的部队是山东军区特务团(该团在1946年春编入华东野战军8纵队、24师70团、后又在1949年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77师第231团)。
第一张3人的合影照人物:右起,关永俊同志,家是胶东,任供给处财务处会计,1947年后任审计,上海解放后调到上海市财政部门,后来又被调到青岛市电业局任副局长,大约在1988年病故;黄开银同志,湖北人,资格很老,曾是军需股股长,抗美援朝回国后调走;丛杰州同志,家是胶东,是财务处的会计,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中,牺牲在泗水里。
第二张照片,右起:坐着的,刘同章同志,莒县人,为军需股股员,在朝鲜时我们失去联系。中间坐着的是老郭同志,陕西人,是老红军了,任司务长。第三位是王振雨同志,指导员,博山人,1947年调走。站在后面的三位同志,季五和同志,莒县人,当时为军械股股员,后任管理员,回国后,1953年,我与他一一起到师速成小学学文化,后我又到步兵学校学习,我们就此失去了联系。第二位姓刘,是团部的文书,与他见过面,后他被调离我们单位,第三个人我与他不熟悉。
悠悠岁月,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这些老照片,我一直保存着,至今已有62个年头了。如今它们已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我想,它们更多的是历史的见证。我每次看到这些老照片,就万分的想念曾并肩战斗的战友,那些战斗后活下来的人,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是否还健在,如果健在,人又在哪里,生活过的好不好?
李尊武同志是我的指导员,我是他的通讯员。在一九四七八年间,无论行军多么疲劳,战斗打的多么激烈,每天总得教我5个字(当时有部队编号的一本识字本,每5个字是一句,如:苏、鲁、豫、皖、鄂,晋、察、陕、甘、宁、刺刀寒光闪,步步接敌前“等字句)。要会认、会写、会讲,方可睡觉休息。不然睡下了也得起,我记得有过几次睡下后,又起来学的。照片是指导员从南京高校(当时指导员在那里学习)寄到信阳步校(我在这里学习)的。
我在解放军第五步兵学校“驻信阳”时的三位同班同学
1953年8月,我们同时入学,1957年1月毕业。相片照于1956年春节的大年三十的晚上约九点钟,在信阳街里某一照相馆内拍下这张珍贵的照片,距今已有50多年了。我相信:照片在,人也在,同时我们的健康也在,但是天隔一方,却不知对方在那里,无法联系,常想念。
后右:徐美生,江西人;左:武建德,新泰人,他们二人毕业后被分配到43军(当时驻海南岛)。
前右:孙运法,莒县人,毕业后被分配15军(当时部队驻南口)。
前左:是本人,卢兆法,毕业后被分配到47军141师(部队当时驻桂林奇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