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老英雄王传均(四)1连载 作者张兆雷

春耕曲 发表于2024-08-29 00:35:10

(四)我开始了寻找救过英雄王传均恩人的历程

    经于宋丹女士沟通,知道她们家有寻找他们家救命恩人的心愿,我听后深受感动。知恩图报是中化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要找到82年前曾经救过她外公的人,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已事过境迁,当年的救命恩人过世的可能性很大,若能寻找到,也是救命恩人的后人。但我没有想放弃努力,就答应了宋丹女士的诉请。

    为此,我找到了家住在张堤口村西北不远处的张火庄村的退伍老兵王金让老人。王金让也是一位很幸运的人,部队退伍后来到了孔庄煤矿工作,退休之后毅然回到家乡过着令人向往的田园式生活。但他初心不改,立志找到一些安葬在沛县烈士陵园中七十多位无名烈士中一些人的名字。于是他乐此不疲,不停地、痴迷地在周围村庄收集有关这次战斗的资料、信息。

有付出就有回报,也正是在王金让老人的热情帮助下,我们在2017秋天年找到了一位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叫李景胜。

李景胜,1921年生于山东省郓城县李集镇张庄村。他参加了115师的黄河支队,这支部队的番号在1940年11月改为115师教导4旅,下辖有第10、11团。他于1941年1月18日在丰县陈新庄战斗中受伤后成功突围,来到了直线距离3.5公里处的沛县大沙河西的张伙庄村的四叔李义亭家养伤。李义亭很快就通知郓城老家的亲人,向他们报了平安的同时,让方便时将侄子李景胜接回郓城养伤。

可是,当李景生得知自己的兄弟部队进驻到距养伤不远处东南方向3公里多的张堤口村时,就决定放弃养伤赶回部队,接受新的战斗任务。谁知,就在李景胜赶回部队的当晚,他所在教导4旅特务连及10团1营的部队,就被从丰县、沛县龙固赶来的日伪军包围了起来。李景胜在英勇作战中壮烈牺牲。李义亭得知自己的侄子牺牲的消息后,又给郓城老家的亲人捎去了消息,让他们不要再来沛县接李景胜了。

解放后,县在张堤口村设立了张堤口战斗烈士陵园。当地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在清明节时到陵园进行祭扫。李义亭老人这时才告诉自己上学的儿女们,说他们的大爷李景胜也安葬在这个烈士陵园,你们可不要忘记,要好好祭扫。

王金让老人了解到这些信息后,心情分外激动,第一时间让我分享。我得到这一信息后,又与县党史办的胥继礼、我们湖区办公室的闫非等人一起,赶往张火庄李义亭的女儿家进行核实。在确实无误后,我们又联系到了位于郓城县李集镇张庄村李景胜的侄子李孟忠。当李孟忠知道自己牺牲76年的伯父就安葬在沛县烈士陵园后,激动地留下了热泪。没有几天,李孟忠就来到了沛县烈士陵园,对自己的伯父和烈士们进行了祭扫。晚上,我们有幸一起在餐桌上小叙。

为了扩大寻找这些无名烈士亲人的情况,我又与胥继礼、张长军一起到了聊城监狱、聊城市档案馆查阅抗日老兵李建中的个人档案,以落实他是否就是在张堤口战斗的特务连连长。但均没有查到。不过已经查明的是:出生在郓城县李集镇李集村的李建中曾是教导四旅的一位连长,后来在聊城地区监狱任职,离休后回到村内生活,不停地帮助孤寡、贫困人员。

奋斗了一生的王传均老人,虽然在枪林弹雨中生存了下来,但无情的伤痛拆磨了他的一生,加上病魔的侵蚀,他在1993年9月1日过早地离开了他无比爱恋的亲人和社会,终年74岁。但他不忘故土,要求魂归故里。英雄土地上的人民,对远方游子、英雄没有一刻忘记,用他那温暖的怀抱接纳了他。王传均老人安葬大典在嘉祥县大张楼乡彭前村隆重举行,乡亲们留下了滚烫的热泪,为他送了最后一程。

不仅如此,村支部、村委会及他的子女在2007年还为英雄精心制作了《纪念碑》,碑文为“王传均(1919年6月15日至1993年9月1日),字二勤,山东嘉祥彭前村人,1939年2月加入八路军115师黄河支队,投身抗日战场,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至1946年在江苏沛县张堤口、欧阳岗等地与日军作战身负重伤,致右眼失明,头、腰、腿部等多处伤残。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期间,分别在八路军115师黄河支队、教导四旅、豫皖苏军区,铁道部铁警二团、郑州铁路公安处任战士,班、排、连、营、段长等职。抗战时期因作战勇敢,曾多次立功受奖。新中国建立后,因伤残转入铁路战线工作。先后任段、大队、科长,分处长、监委书记、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办公室副主任等职。1949年与马瑞敏(河南杞县人,1930年生人,革命军人出身)结婚,育有二女二子。王传均一生,为人光明磊落,为官两袖清风,为子施孝昌德,为夫忠贞扶携,为父和蔼可亲。王传均精神不朽,德行永生”。


浏览:9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春耕曲
    春耕曲
  • 段文余
    段文余
  • lf0707lf
    lf0707lf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