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赢,即山东莱芜。刘舜卿,原名刘华英,于1911年5月4日生在莱芜刘封邱村。祖父勤劳,农耕不辍,闲暇弹棉花,游走四乡。他深感没有文化任人欺凌,决意供儿上学。父亲刘东甲略读私塾,明晓事理,人缘很好,曾为“甲长”。村际交涉,邻里纠纷,婚丧主事,他都出面。母亲陈莲芳朴实厚道勤俭持家,乐善好施,和睦四邻。全家恪守本分,崇奉忠孝,家风祥和。
刘东甲思想趋前,观念开明,身居僻壤,远瞻社会。他对刘舜卿寄予厚望,取乳名“耿一”,望儿子忠诚做事,耿耿如一。学名“华英”,期望他成为中华的英杰。“刘舜卿”是他参加革命时明志而改。说起改名,还有个故事母亲迷信,相信命相。刘舜卿考人县中附小时,母亲为他的仕途抽卦算命签文是“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母亲高兴地告诉刘舜卿。他淡然一笑不屑地说:“除了'寒门’二字,其余纯系胡诌。”名字有自我暗示作用,改名他心理上还是受签文的影响,用了个“卿”,意在效法尧舜。时,
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是人格美的根基,是高尚道德的底色,是人类天良的通汇。父母的善行义举,成为对刘舜卿的心理暗示和行知榜样,加之耳提面命的教育,“善”成为刘舜卿自幼的传统道德基础和稚嫩灵魂。1917年莱芜伤寒流行,小舜卿不怕传染,往患儿玩伴家送吃的。父母严厉告诫,他执拗不听。他结伙去挖野菜,一个孩子挖得很少,怕回家挨打。刘舜卿把自己挖的野菜全部给那孩子,自己回家受训责,一句不吭。他肯代人受过。一次,他玩伴的父亲刚买回一条麻绳和一个坛子。玩伴把绳割成两截玩跳绳,被发现。“绳,谁割断的?”玩伴吓得头钻进坛子,不敢出声。小舜卿怯生生地说俺。”大人觉得有谎,便说:“谁割的,给他好吃的。”玩伴抢着叫嚷:“俺俺!”其父骂着走上来要打。玩伴急中生智往坛里一钻,两肩被卡住,进退不得,憋得直哭。大家急得满头大汗。小舜卿想起父亲讲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说把坛子砸破就出来了。大人哪里舍得啊,还以为他说“风凉话”,瞪了他一眼。最后,全家不忍心孩子哭喊,只好把坛子砸开。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成为村上的笑谈,也成为刘舜卿一生能忍辱负重的道德萌芽社会的影响,家境的逼使,个人的适从,实践的锻造,使他成为一个有才智愿容让、怀温情、能克制、虑事细腻、耐得孤寂的人。
刘舜卿兄弟三人和一姐,堪称手足楷模。刘舜卿居中,对兄尊重,对弟迁就,是团结的中轴。他性格内向,聪颖乖顺,遇事忍让,从不吵闹,受了委屈一哭了之。但他内心刚毅,表现倔强,不吭不响,整日下地干活。正是这个外懦少年,却把进步思想引进家来,成为后来革命家庭的灵魂人物,造就了一个在莱芜堪称“革命之家”
胞弟刘子正(曾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与刘舜卿性格迴异,思想投合。刘舜卿做事常带弟弟,让其历练。在从事公益,参与斗争,密谋革命等方面,两人遂携手并肩,终成亲密战友,共同为信念奋斗终生。子刘勉之,自幼丧母,刘舜卿对他格外怜惜,言传身教,使其幼年就为革命做些有益之事,诸如接送来人,传告通知等。刘舜卿经常写些标语、传单,为隐蔽笔迹,便教刘勉之誊写、描摹。刘勉之受革命熏陶和斗争洗礼,从事着与自己的年龄不相称的活动,成为刘封邱村早期共青团的负责人,村党支部委员。1927刘舜卿与景家镇村的吕明亭结婚。吕明亭性格随父,开明好义,做事通达,恪守妇道,勤于家务,与世无争。她尽心尽力地伺候公婆,照料家小。1931年8月长女刘学兰出生。刘舜卿正组织领导民众进行一系列反对封建桎梏和阶级压迫的斗争,声震四乡。这注定孩子命运多舛。母亲感叹:“孩子啊,你投错了胎。生在这个家死活不保,一生苦难。”父亲却欣喜地说:“革命后继有人了。养大献给革命。”刘学兰自幼就被父母用来掩护革命。每逢父亲在家与同志秘议、开会、做党事,都被母亲抱着在大门口望风瞭哨。发现异常,母亲就猛力掐一下她稚嫩的胳膊,让她发出尖利的哭声。父亲等人闻蒉声立即躲逃、隐蔽。一次母亲突然发现西街有情况,忙之中用力过猛,把刘学兰掐得哭无后声,良久上不来气。还有一次,有几个陌生人突然从一胡同冒出来,吕明亭发现已迟,仓皇之中,手中针不意扎伤了孩子,鲜血直流,大哭不止。母亲心如针扎,泪涌满腔。多少次父亲化险为夷,多少次女儿可怜无故地承受疼痛。为了掩护革命活动,刘学兰的婴幼身上常被掐得青紫斑斑。有时母亲心疼得落泪:“孩子啊,不是娘心狠,是敌人逼的啊!”到四五岁时,刘学兰常被刘封邱村的地下党机要交通员刘冠勉带着执行任务本是在父母的呵护下享受童年幸福的年龄,革命者的后代却过早地承受着革命的风险和苦难。6岁的刘学兰就开始单独执行革命任务。父母利用她年幼不引人注意,经常让她给别人传话,有时还往返10多里去景家镇村,向几位党员舅舅和妗子转告急情。越是情形危机、大人越不宜外出,越是让她去一次,路上遇雨、地滑,她一跤摔倒在景家镇村南路边的湾坑里,滚得满身泥水。这些对现在的孩子是不可想象的。正是在这些行为中,铸就了她爱好人、恨坏人的幼小灵魂。
军阀混战,兵匪抢掠,贪官肆虐,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莱芜人民不断进行反抗斗争。莱芜近代史上发生过两件事,对少年刘舜卿的性格形成有着深刻影响:
一是下水河村的“秀才”于曰恭,在太平天国余威的影响下,举义起事以大盘山为依托,占山为王,招兵买马,聚军囤粮,反对清政府。政府屡屡败,民心大振。后清政府加大兵力包剿,营寨被破,于曰恭被捕入狱,后越狱失踪,不知所终。
另一起,1919年11月18日的“草把子”事件。口镇地主兼资本家刘运文,勾结官府,压榨百姓。他唆使县知事凌念经,丈量农民土地,增加税收。这激起雪野区农民的强烈反对。栾宫村的庠生栾思信与刘论理。刘运文理屈词穷,落荒而逃,跑回口镇。栾思信穷追不舍,直逼刘家。知事凌念经闻讯带兵乘轿赶到口镇弹压,招来一片怒吼。凌念经见势不妙,骑马抱头鼠窜,并冲追赶的民众鸣枪示警。激怒的群众没有抓住知事,便以鸡毛信号召全县农民,每人带木棍和草把去火烧刘运文的房宅。一天一夜聚集2万-3万人,声势浩大。为避免殃及民宅,刘家房屋虽未被烧,但家具什物概被捣毁砸烂。
这两件事成为莱芜人民心目中值得称颂的反压迫英雄事迹。刘东甲积极参加了后一斗争,常把切身经历和英勇雄壮的场面描述给刘舜卿听。这成为刘舜卿孩提时的永恒记忆,抗暴护义成为他的启蒙,定了他的“除暴安良均富济贫”的斗争意识和反抗精神。他从此爱读《水浒》《瓦岗寨》等农民造反、反暴政的书。这成为刘舜卿早年就追求真理、向往革命、痛恶奸究、勇于斗争的思想基因,形成了他的阶级意识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