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赢之光——刘舜卿传(十六)直属县委

明德 发表于2024-10-30 16:50:41

为适应斗争趋势和力量的组合,刘舜卿本着对莱芜熟知的情况,向特委建议创立莲花山根据地。夏辅仁对这一带情况不熟,又是敌占区,且属跨县地界,迟疑不决。刘舜卿又与组织部长刘莱夫沟通、切磋,分别从当地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交换了看法。他特别强调,此地跨县,可以利用矛盾。吴瑞林到泰山特委后,也赞成建立直属县委。刘舜卿在特委发挥了对莱芜人头地理、民情熟悉的优势,加上他的战略思考,贡献出许多可行意见。对直属县委的建立、人选、区划都提出了积极设想。经过一段酝酿,泰山特委直属县于1939年3月成立。陈明达(刘舜卿在县立师范讲习所的同学,一起参加徂徕山起义)任县委书记兼组织部长,苏克强、甄磊、刘超分任宣传、妇女保卫部长。莱芜一、二、三、四、五、十区划归直属县委领导。几个区委的书记李元贞、谷德、张子超、刘念兹、周静斋等,随着区划一起到了直属县工作。特委一大队七中队划作直属县独立营,开辟一条联系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的通道。

直属县有党的组织系统,没有行政架构,其职能多与莱芜县交叉。莱芜抗日政府成立后,考虑到直属县委辖区的工作需要,刘舜卿商刘子正,报特委批准,8月成立莱南行署,亓象岑任主任。直属县一带属敌占区,抗日力量薄弱,但百姓不当汉奸,不投降敌人。反共势力也很强,新泰县陈三坎(土匪出身,先后投韩复榘、伪军谢书贤、复兴社头子秦启荣以及沈鸿烈和吴化文,被委任泰新莱蒙边区司令。投日后,疯狂屠杀抗日人士、家属。1944年被俘自杀)、莱芜县四区王子笃,都掌握大股武装,是旧政权的地方实力派受秦启荣、沈鸿烈的支使,以抗日正统自居与我抗衡。但敌人“扫荡”时他们就溃不成军,逃之夭天,陈明达上任前与刘舜卿交流情况和看法,不无玩笑意味地说刘舜卿把他“架在火上烤”。刘舜卿笑道:“别人会烤焦,你不会。”他嘱咐道,在这一地区,我军只能隐蔽地对敌伪组织进行袭击、骚扰斗争,不能与敌人搞两军对垒、正面作战,试图大干一场。要学会“隐身术”“化身术”“藏身术”,在无形中打击敌人。做好统战,化敌为友。变消极为积极,是斗争艺术。分化敌营、瓦解伪军是斗争策略。在独立自主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下,不管是何许人也,只要抗日,就注意团结、联合。这会壮大我们的力量,转化成我们的战斗力。刘舜卿深谙,抗日战争,全民族同仇敌忾,斗志昂扬,血气冲天,战斗性已无须鼓舞,只在斗争策略上、对敌艺术上略加提示。

陈明达到任后全面研究,逐项开展。首先做伪军的工作。通过他们的亲朋疏通,争取到沟里村一有些爱国心的日语翻译,给我们提供情报,且准确及时。继而做道会门工作。陈明达化妆会见了黄旗会头领尚开润,得到了他的支持,为我方筹粮措款。莱芜城之敌来犯,我抗日人员藏在山洞里。尚开润仗义疏财,把自家仅有的几百斤粮食拿出来做饭给他们吃。经多方努力,直属县委立足已稳。8月敌“扫荡”莲花山区后,直属县委仍精神振作,继续发动党员参军,组织抗日武装,改造旧政权,扩大根据地。县大队很快由1个连发展到3个连。李万笃、张心纯等在四区收集民枪,组织成立了“四支队一大队11中队,苏克强、王玉珂在五区收缴地主、土豪枪支,组织成立了“四支队”一大队12中队。各区中队共有近千人。县委在7个区内,改造顽固派政权90余个,建立数百村的新政权。党员由3月份的300多人发展到1000多人。

1939年6月1日日寇“扫荡”后,地主豪绅、道会门“怕敌当头”,有的首鼠两端,对我们抗粮、抗捐,矛盾逐渐激化。刘舜卿认为这是他们在敌情严重后变得消极了,不是变得反动了,投敌了。应加大工作力度,转他们的态度和立场。夏辅仁则认为这是右倾温情观点,主持特委提出了对道会门和疏离我的地富采取打击方针,以震慑惧敌和顺应敌人的倾向。刘舜卿再次提出自己的意见,认为道会门的基本道众中,有一定觉悟者是支持抗日的,只要我们政策对头,耐心做工作,消除其情绪化,他们可以不与我们为敌对待他们,要“在'中国人’上求同,在抗日坚定性上存异”。夏辅仁听不进夏辅仁赴延安出席“七大”’,刘莱夫接任地委(特委改称)书记,继续执行夏辅仁的政策。他亲自带部队攻打三官庙和茂盛堂两个会门据点,结果没有打下,还有伤亡。部队内部对于打和打法意见很大。刘舜卿当面批评刘莱夫'你不能留着子弹打日本人吗!?”道会门保存了自己,投降了敌人。事隔不久地委将莱南四个半区划归莱芜县委,对直属县委无异于“釜底抽薪”

敌人乘直属县委力量削减,图谋打击新成立的泰莱历章淄博新七县联合办事处(取代原四县联办),1939年9月18日,驻莱芜之敌一个旅和部分反动会门武装,由伪军陈三坎部配合,“扫荡”莲花山区。我一一五师某营主动参战牵制敌人,打退敌人数次冲锋,毙伤敌百余,掩护县机关、县大队等700余人突围。后敌人调集优势兵力对整个莱芜地区实行“总体战”大扫荡,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实行一切围剿、封锁、霸占、镇压等手段和惨无人道的政策,多次调集万余兵力拉网合围,使我党政军腹背受敌,抗日力量重受残。直属县委困难重重。

在极度困难的形势下,陈明达几次找刘舜卿“讨教”,刘舜卿“指导乏术”,只能抚慰:“让你坚持莲花山地区的斗争,不是画地为牢,把你钉死在那里。你们可以视情况,随时转移到莱北地区休整。这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游击战原则,不能硬撑着造成无谓的牺牲。”刘舜卿比喻:“日寇进击就算铁锤,能把坚硬的石头砸碎,绝不能把棉被砸碎。在战争中,以柔克刚,不乏其例。”陈明达戏称:“你在教我逃跑主义。”刘舜卿说革命战争没有逃跑主义,只有战略转移或战略退却。战场上的进退,都是正常的战斗形式。大丈夫能屈能伸,大英雄进退自如。退是“蓄势待发”,如退却中能获战场主动,保存实力、积聚士气,拖垮敌人,那就是胜利。刘舜卿多次予陈明达以鼓舞,让其不拘组织形式和斗争方式,力所能及地开展斗争,甚至可采用“跳蚤式”战斗,袭扰敌人不得安宁。直属县委不畏形势凶险,仍坚定决心,加强武装斗争的领导,努力恢复抗日政权和武装力量,建立“地下根据地”和“堡垒村”。同时,加强敌营内部的工作,对伪“维持会”“乡公所”打入、渗透和分化瓦解,争取中间,打击顽固,逐步控制、利用。实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主动。

形势大变,地委仍坚持原来的决定,也未总结这次反“扫荡”的经验教训。令人不解的是,1939年10月,地委将直属县委和莱南行署销。干部思想一时很混乱。陈明达请刘莱夫出面做工作。刘强调:(一)撤销直属县委是从全局出发,斗争形势的需要;(二)为了统一行动。让人听了有些支吾其词事后,刘舜卿对刘莱夫严肃地提出了意见,强调了这一地区斗争的重要。地委接受了刘舜卿的意见,于11月,莱芜县委设莱南工委和办事处,李元贞任工委书记。后由李耐夫任书记兼办事处主任。

刘舜卿等对直属县委这段工作是肯定的,认为泰山特委直属县在积极的战略态势中建立,对莲花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反击日伪“扫荡”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属县委的撤销和地委政策失误,造成这一地区的形势恶化,带来严重后果,使坚持这个地区工作的同志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主要教训不在敌人强大,在于我们的失策。

浏览:2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明德
    明德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