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赢之光——刘舜卿传(十八)为党建政

明德 发表于2024-10-30 18:26:31

1939年1月初,刘莱夫、刘舜卿调泰山特委任职,刘子正接任莱芜县委书记兼社会部长,亓仲文、亓宗文、李雪峰(后在“肃托”中被杀)、张桂珍分任组织、宣传、青年、妇女部长。1939年8月,莱芜县党代会在温石埠村举行,120余人代表全县5000多名党员出席。会议选出新一届县委会,刘子正为书记。不日,莱芜县各界代表在温家庄举行大会,成立“三三制”(共产党员、左派进步人士和中间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的参议会,选举孙启明为参议长,刘子正、张川为副参议长。8月8日,四县联合办事处在雪野区朱家庄召开莱芜县各界代表170余人的会议,选举成立县行政委员会。为了体现统战原则,联合各界抗日力量、团结广大非党群众,推选党外人士谭克平为县长。8月20日,莱芜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城子县村举行大会,庆祝反顽胜利和县民主政府成立,县、区委领导成员及民主人士约1000人参加,林浩、赵杰等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领导出席,廖容标和刘子正讲话、致辞,谭克平官誓就职。

工作运作中,谭克平不能参加县委会议,工作不便,不利配合。泰山特委考虑到刘舜卿在莱芜的社会信誉、行政实践经验和社会影响,派他参加莱芜县行政委员会工作,对外任县府秘书,对内任党团书记、县委委员,作为谭克平与县委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确保党的政策方针的贯彻执行。这是鲁中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从此莱芜有了真正的人民政权。随着县级党政机构逐步健全,各级党组织和抗日政权、地方武装、民兵组织等也相继普遍建立。

刘舜卿与谭克平精诚合作,配合默契。谭克平曾对刘舜卿说过:“这个县长理应你当。你是党的人,有政权工作经验。当年梁竹航的县政府,他举旗子,你主理。”刘舜卿马上纠正说:“是党主理。”接着对谭说:“你出口成章掷言铿锵,有县长气派。我心态软懦,不善辞令。”刘舜卿的话不乏谦虚,更包含着诚恳。谭克平坦直地说:“那就我当家,你说了算。”“党说了算。”刘舜卿从来不会忽略党性观念。他不计“谪贬”,不惜屈尊,愉快地充当秘书,并在工作中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忠实地执行党的政策,坚决地贯彻县委决议,刘子正提议谭克平抓军事,刘舜卿侧重政务,他本人负责党务,形成三驾马车。刘舜卿立即反对,说:“县委主要的任务是领导抗日斗争,党务、政务都是围绕武装斗争,主要领导力量都应投入军事斗争。”他提议,重大问题由县委议决,发挥群体智慧,决定后由谭克平为主导,指挥实施,他辅助并兼顾政务。这样,保证统一领导,全县党政军一盘棋。县委会上一致同意。具体工作中,谭克平和刘舜卿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共同商定问题,使县政府真正体现出人民政权的性质。

开始阶段,谭克平自觉地回避县委会议,刘舜卿对刘子正建议,邀请谭克平参加县委议决重大问题的会议,否则影响工作。刘子正疏通了委员们的思想,县委的重要会议,一律邀请谭克平出席。自此,谭克平经常列席县委会,使他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工作大胆。他对刘舜卿常有玩笑之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如你俩分任县长、书记,配合默契,岂不是天作之合。现我夹在中间,不伦不类。”刘舜卿说:“县委不能是'兄弟店’。莱芜不是封建领地。三足成鼎,力大无穷。”质言之,刘舜卿在三人中身份低,作用大,不是发号施令的权力大,而是在形成三位一体的领导实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甘当“车轴”,承压抗磨。他和刘子正是亲兄弟,感情所系,全力辅佐,事事考虑在先,唯恐弟弟考虑不周,领导不力,影响全县。他和谭克平是战友,职责所在竭力支持,积极献言献策,供谭取舍。三人团结如人。刘舜卿稳健而坚定,任何不同想法、意见,都由他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观念,中和、化解。如有两种意见,他必在一个目标的前提下,从中选择最佳决策。谭克平非常享受这种工作关系、同志情谊,曾要求刘舜卿介绍他人党。刘舜卿说:“你作党外布尔什维克更好,留在党外是工作需要。”

刘舜卿是个内涵较深、肯动脑筋的人,确实出了不少主意,成为当时莱芜县政府的“主心骨”。在军事斗争上,他运用与吴瑞林相处中学来的经验,提出改进县大队的编制,混合编队,以班为主,强弱搭配,以好带差,取长补短。这有利于克服隔阂,减少私情,增进战斗团结和政治进步。他建议建立“侦察班”,集中“尖子战士”,担负侦察、突袭、尖刀、特殊任务等。建立“勤务班”,专事警卫、医护、炊事、群众事务等。这使每个战士有专职意识,注意熟悉本职技能,有效地提高了队伍的战斗力和工作效能。在战术上,他针对敌强我弱、力量悬殊、敌人进攻的总态势,提出“两前两后”战法,即根据敌情考虑在前、准备在前,战斗行动放在敌人行动之后,进击的方位从敌人背后。转敌人的主动为我方主动。对于全县整体工作,刘舜卿提出,县政府广泛听取民众意见和建议,积极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各界抗日救国团联合会和各阶层行业的救国团及其附属武装。“农救会”“职救会”“妇救会”及“联合救国会”先后建立。在全县推行新政、善政,为民兴利,实行累进税法,公粮合理负担,酌情豁免田赋。组织合作生产,活跃农村经济,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发放贷款,赈灾济贫,优抚抗属。保障供给。当时货币混乱,“法币”“抗币”“伪币”“北海币”互不通汇,刘舜卿亲自与北海银行泰山支行主任金波联系,印刷、发行“合作社流通券”45万元,发放农业、合作社、手工业贷款,抵制伪币。县政府还大力动员拥军支前,有力地保障了部队的作战,得到《大众日报》报道表扬。上述一系列政策、措施,使莱芜的抗战形势有了很大好转,掀起了蓬勃的抗日热潮。根据地进人发展时期。刘舜卿作为决策者之一,发挥了应有作用,为莱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40年1月,莱芜县抗日民主政府召开党、政、军、民各界代表会议七县联办主任赵笃生、“四支队”赵杰、山纵后方司令部林浩等30余人到会会议研究了征集给养和发展生产、民众动员、战时教育等问题,讨论、决定了刘舜卿提交的禁止粮食外流、实行公平负担、发展农林副业和手工业等议案。对战时教育,刘舜卿充分地发表了意见和建议。2月13日,县政府鉴于莱芜地界屡受日军抢掠,群众损失严重,决定豁免当年的田赋。3月16日为废止国民党一党独裁,促进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实现,莱芜县成立宪政促进会,保障抗日民主权利。孙启明、亓聘如、亓霖甫等作为我方代表当选促进会委员。在谁任会长问题上,刘子正征求刘舜卿的意见。刘舜卿表示:“三人都可。从组织能力和影响力说,孙启明更胜任。”遂孙启明出任会长。3月20日,莱芜县经济建设委员会成立,由县抗日政府干部、士绅名流等20余人组成,协助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组织生产,管理财政金融,发展合作社等。这对促进莱芜民主政治、经济发展、巩固统战起到了积极作用。

1940年烽火连天。4月,国民党军秦启荣所属陈三坎、田正中部被我军击败,百余人携械投降、秦部逃出莱芜。6月初,莱城等据点之敌连续出动数千兵力,合击“扫荡”,被“四支队”及地方武装阻击于颜庄,毙敌4百余。6月13日晨,博山日伪军500余来犯,我军在山前截击,毙敌70余。次日,我军在青杨行再毙敌50余。6月18日,我军某部与莱芜县政府发动民众大举破路,总计动员6个区、240余村、8万余民众,严重破坏莱芜境内通泰、章博公路约150华里,拆毁大小桥21座,砍断电线杆250余根,使莱芜之敌与各方联系中断。6月,“四支队”反击泰安莱芜边区“硬拳道”会众千余人进犯击毙会众近300人。一团三营攻人“黄旗会”巢穴,击毙道首“泰莱新三县剿共司令”方长瑞。此月,我军民作战30余次,胜利地保卫了根据地。7月初,国民党军秦启荣、吴化文等部4000余人西犯,抢占我郑王庄等地,遭我军痛击。7月24日,驻文祖、大寨日军,配合伪军500余,在茶业口一带“扫荡”。我八路军一部与敌激战终日,毙敌伪40余人,俘60余。9月3日,日伪军2000余人,在飞机掩护下,兵分四路包围山纵一旅、泰山专署及莱芜县政府机关驻地香山。我方在突围中伤亡严重。9月18日起,日伪出动1.4万余人对泰山区、沂蒙山区大规模“扫荡”。我军主力奉命分散转移到外线,避开了锋芒。9月29日至10月中旬,敌频繁出动,增设据点,控制交通,分割封锁莱芜形势再趋危险。但抗日势力在逆境中仍在战斗。11月4日,山纵一旅团突袭日寇和阎团(原吴化文部)的联欢。次日敌人出动500余人报复。我军英勇阻击,毙伤敌伪180余。11月19日夜,博、淄、莱三县动员群众3万余将莱芜周围公路彻底破坏,使敌人举步维艰。“四支队”二团一部配合县武装力量全歼伪阎团1个营,计毙敌200余,俘100余,缴机枪、小炮等轻重武器200余件,战马数十匹。

在此情势下,刘舜卿提出县、区武装“穿插游击”“无形作战”“麻雀战”,要机动灵活,分散活动,聚集袭敌,有利就打,不利就跑,潜于无形,藏于群众。刘舜卿把这种情况形容成撒得开、收得拢的网。至9月底,敌我双方战斗频繁,抗日军民对敌作战大小几百次,歼敌近千人,严重威胁日伪。这使莱芜敌我阵势出现对峙,莱芜人民抗日形势相对稳定。刘舜卿的“刘氏二兄弟”称谓被广为传扬。

11月5日至10日,日军为破坏我泰山区抗日政权,打通章莱公路,从10个县中抽调两千日军,兵分8路,对莱芜地区的雪野、抬头进行第二次大规模“扫荡”“四支队”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经过陈林反攻,血战马鞍山,奇袭大王庄,大战章莱路,围困下游庄等大小18次战斗,毙伤敌伪250余人,取得了反“扫荡”胜利。莱芜县政府广泛动员民众支前,领导自卫团、游击小组袭扰敌人,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作战。《大众日报》曾以《民主政权领导下,敌人“扫荡”不可怕》为题报道莱芜反“扫荡”中党政军民合力抗战的事迹

军政两条腿,同时前进。在紧张的战争风云中,积极进行政权建设1940年8月8日,莱芜县各界代表在水北区温家庄选举成立参议会,刘子正任参议长,亓聘如、亓振华、毕月覃、陈勉甫、乔新甫等任驻会常务议员。重新选举谭克平为县长。刘舜卿因突出贡献和优秀表现,在参议员大会上被评为模范政权干部,受到嘉奖,获奖土布三匹。全县10个区、85个乡相继建立参议会。各级政权和参议会,实行“三三制”,扩大了群众基础,改善了民主政治,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主政权更臻于巩固。

8月开始,根据地委指示,县委开展审查巩固党的工作,共清理、劝退不符合条件的党员560余人,纯洁了党的组织,整顿了党的基层,提高了党的素质、战斗力和工作效能,为坚持困难时期的斗争作了准备。加强武装建设扩充战斗力量。正式成立县大队和各区中队、乡分队。计有县大队195人,区中队543人,乡分队近200人。群众武装有:自卫团61781人,其中基干5917人,游击小组4938人。有力地配合了我主力部队作战。10月26日泰、莱等七县工、农、青、妇、文等群众组织选举产生了泰山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总会许光明任主任,田佩之、徐于晨任副主任。

浏览:3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明德
    明德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