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赢之光——刘舜卿传(二十一)转战莱东

明德 发表于2024-10-30 18:27:14

1941年至1942年,世界法西斯势力猖獗。日寇集中侵华兵力的60%,伪军的90%对付我抗日根据地。1941年7月10日,冈村宁次提出“三光”政策。敌先后五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开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总力战”,我根据地处于极端困难时期。1941年年初,敌人相继打通了莱芜境内各主要交通干线,完成了对我根据地的分割、封锁。莱芜作为鲁中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基点,敌人视其为心腹大患,便对莱芜频繁扫荡,连续出击,所到之处实行连环合围,网状包抄,轮番扫荡,分进合击,铁壁合围,清,拂晓包围,远程奔袭,出没无常,行动诡秘,使抗日军民受到严重损失。为适应形势,便于领导,1941年3月,按照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关于全省行政区域划分的决定》,莱芜县被一分为三:泰莱公路以北,章莱公路以西,以西北山区为依托,划为莱北县(又称莱芜县),书记刘夏峰;章莱公路以东,以常庄、文字现为中心,划为莱东县,书记兼县长、县大队政委刘舜卿;汶河以南,以莲花山为依托,划为莱南县,书记王醒。随后,三县同时撤大区设小区,取消乡,设行政村,减少了层次,适应了对敌斗争形势。

1941年3月刘舜卿到任前,敌人多次袭击莱东地区。1月底,日伪军出动3千余,乘春节扰及莱东。我地方武装三天毙伤敌80余,山纵某支队数次激战毙伤敌40余。刘舜卿到任的当月,3月21日,日军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我根据地严密封锁,大肆掠夺,实施所谓“治安肃正”“囚笼政策”“保甲制度”,强化“反共自卫”组织,“分割蚕食”,逐片奴化。无所不用其极。整个莱芜抗日根据地进入最艰苦时期,莱东被糟蹋得不成样子,军政压力骤增当时干部配备困难,县委书记等几项主职重担由刘舜卿一肩挑,面对艰难困境,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刘舜卿发挥定力,沉着应战,既要突击,又要稳健。他深知莱东上上下下都在看着他,必须给广大干部和抗日军民以信心和力量。他健全组织机构,和组织部长毛材、宣传部长卓宇明、民运部长谢竹林等形成县委的坚强核心。把辖区分成镇里、石马、常庄、苗山、杓山、铁车、辛庄、白龙、孝义、鹏山、矿山、黄花、碁山等13个分区,由县委委员划片分成协作区,形成便于分散、联合自如的斗争体制。成立莱东县参议会,由张华岑任参议长,亓霖甫、刘硕人任副参议长。党政机构组建后各群众团体组织于7月建立健全,谢竹林任“各救会”会长,任绪亭任“青救会”会长,刘林任“妇救会”会长,阎兴民任“农救会”会长。把全县各阶层人士和抗日民众最广泛地团结、联合起来。他和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同生死、共命运,很快地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在敌伪遍布,据点林立,到处被封锁和隔断的险恶环境中,展开了坚决的反蚕食斗争。他大抓军事斗争加强武装建设,任命夏骏青为县大队长,建立独立营、武工队,区建中队乡建分队或民兵联队,村建民兵队或游击小组;建立“根据村”“堡垒户”实行村自为战,人自为战。这使日伪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针对敌人烧杀掳掠,民不聊生的境况,刘舜卿提出:“抗战不忘生产,生产为了抗战”的口号,要求各级领导抓生产。县政府贷款扶持蚕丝业,全县办丝业合作社50多个。人民有了饭吃,抗战情绪饱满,踊跃缴纳公粮。1941年莱东县超额完成第一期征粮,受到泰山专署的嘉奖。刘舜卿还采取了精兵简政措施,提高行政效能、机动性和战斗力,减轻人民负担。他带头裁减自己的警卫员,并针对他们的思想情绪,耐心做工作:“这是形势的需要,你们要到更需要的岗位上去。我也是战斗员,不需要保护。”他加强了县公安局的工作,设立司法处,开展了“虎口拔牙”式的锄奸反特、反霸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各种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

形势发展使敌人恐惧不安,疯狂报复。各种反动势力接踵袭来。1941年5月刘伯戈受沈鸿烈指使,率周茂森等百余流寇窜至莱东。1941年夏“敌、伪顽”合流,敌五万人大“扫荡”后,国民党新编第四师吴化文部投降日军编为伪第三方面军,进驻莱东,与我军正面作战。刘伯戈在吴化文部卵翼下建立武装,网罗党羽,摧残我抗日力量,危害极大。随之“中央道”张文正所属的会门武装编为第九旅,驻泰莱边的“硬拳道”亓象德所属的会门武装编为第三旅,驻章莱边的高松坡(曾任国民党鲁苏战区第三纵队的梯队副司令。1939年8月参与制造“雪野惨案”,残杀“四支队”留守人员数百人。后投日,任山东“剿共”军司令。残杀抗日军民100余人。抗战后期被俘,1953年6月24日被处决)部暂编为第一旅,驻莱芜四区和莱东周围的陈三坎部编为第二旅。1941年7月4日,沈鸿烈纠集吴化文、秦启荣部4000余人,配合日军分数路进犯泰山区根据地,莱东属重要目标。形势犹如黑云压顶。在敌强我弱、战场交错的形势下,刘舜卿采取莱芜三县密切合作、“分县不分家’的战略。武装力量分散行动,联合作战,发挥了相互人员熟,环境熟,民情熟的长处,集中优势作战,力保“以多胜少”。这使莱北、莱东、莱南三县的战斗力量有机配合,被廖容标司令员称赞为“战术魔盒”

刘舜卿积极调动地方武装,努力配合我军主力,不断发起攻势。1941年6月10日,山纵一旅二团一营二、三连和镇里区中队设伏古城河,在团长王风麟、参谋长于淞江、政治处主任孟英(后任驻蒙古大使)指挥下,以突然火力和白刃格斗,迅速将口镇出动的一股日军全部、伪军一部消灭。1941年8月山纵第四旅在泰山区建立,廖容标任旅长,汪洋任政委,辖三个团。刘舜卿从地方武装抽调大量兵员充编。8月,伪九旅张文正部进驻口镇,大量增设碉堡,烧杀抢掠,大肆逮捕我抗日人员及家属。9月,张部与刘伯戈勾结,分别在鲁西、山口和莱东等地实施自首政策,破坏我党组织,造成极大危害。刘舜卿向县敌工部指示,对这些反动势力不存在争取问题,要彻底揭露、坚决打击、力争消灭。武工队在孙故事、南姜庄、草沟、兴隆庄等村袭击了刘伯戈的武装,给予应有打击。张文正后来被我方抓住处决。莱东县在艰难中跋涉,在凶险中拼搏,民众在疾苦中煎熬,军民在决绝中斗争,抗日势力立足渐稳。我方对敌人打击力度越大,敌人的报复越凶残疯狂。1941年9月18日开始,日伪军万余人,在飞机配合下,对莱东和莱南等根据地开始持续10余天的分区大“扫荡”,安图对我抗日军民肉体上消灭精神上摧垮。9月19日至21日,日伪六千余人“扫荡”莱东,叫“火烧连营”,烧毁村庄近百,抢劫牲口数千头,抓壮丁三千多人,大部押至我国东北地区、日本做苦工。9月27日,博山、石马等据点之敌1500余人,分10路合击常庄、文字现一带。莱东县大队等地方武装和山纵某部与敌激战整日,毙伤敌伪百余。同日,敌两千余合击章莱路以东地区,我军夜袭其一部,毙敌80余。10月下旬,驻三山的张文正部,偷袭合围莱东县委、行署驻地小漫子村,刘舜卿紧急指挥突围,自己殿后牵制敌人,经受了一次死里逃生的历险10月17日廖容标的四旅一部,围歼日伪军三县联合“讨伐”大队,歼敌数百敌“扫荡”期间,刘舜卿和县区各级干部坚守岗位地域,以“寸步不离”的精神,坚定地鼓舞和领导群众斗争

刘舜卿深知,抗日战争是民族的博弈,人心的较量,最后胜利不完全取决于军事,更取决于人心。他特别注意维护群众的民族之心、抗日之心,把人民群众的心牢牢系在八路军的军心上和共产党的党心上。每逢群众遭到死难,受到巨大损失,他总是立即赶赴罹难各地慰问受害群众。他在“九一八大扫荡惨遭蹂躏的现场,抱起一个失去双亲的幼儿,流着泪激地说:“这个仇,我们一定要报!要以血还血,以命偿命!”他看着被敌人烧毁的房屋残垣断壁和被劫掠过的一片狼藉,两眼像冒火,对着惊魂未定的群众说:“父老乡亲们,兄弟姐妹们,不要痛哭,不要悲伤,敌人毁掉了我们的旧家园,激愤我们早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家园!”他对县委宣传部的刘众前等说,要揭露敌人暴行,激起民众仇恨,凝聚军民斗志,奋勇打击敌人。刘舜卿还抓切实措施,解决生活、生产困难,医治敌伪造成的创伤他坚定地说:“敌人破坏,使得生灵涂炭。我们要坚决杀敌,顽强生存。”这些话一度成为战斗口号,使莱东人民的抗日情绪更加高涨

这期间,莱北地区形势急剧恶化。1941年年底,刘舜卿调任莱芜县长兼县大队长,由陈克接任莱东县委书记。刘舜卿特意交代,要加强县大队建设发挥武工队的作用。陈克利用莱东出现的良好势头,积极开展斗争。

日后,有文章记述刘舜卿领导莱东的抗日岁月,题曰:“烽火岁月万事莱东抗日耀千秋。”

浏览:3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明德
    明德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