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在中国版图上是块蝇头小地,但在中国抗日烽火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莱芜抗日战讯经常出现在《八路军军政杂志》“莱芜战报”栏上,吸引焰。着中央领导和各地抗日部队的目光。该“杂志”由八路军总政治部于1939年在延安创办,毛泽东直接过问、亲任编委。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等76人,撰稿227篇。发表通讯 119篇。可见该“杂志”的影响力。毛泽东的一些涉及莱芜抗战的文章就发表在该“杂志”上。“杂志”刊发过山东抗日军政领导人郭洪涛、肖向荣黎玉、张经武等多人的文章,均论及莱芜抗战形势、战况和战绩。许多莱芜抗战信息通过“杂志”传到延安、各解放区,乃至世界。莱芜战场的“冶河伏击战”“马家庙伏击战”、两次“杨家横战斗”、1940年6月初我军击溃数千日伪的合击“扫荡”“莱芜军民粉碎敌'九一八’大扫荡”、莱芜鹏山伏击战等,都在该刊有翔实报道。这使各地抗日战场军民都知道莱芜是山东抗日战场的牢固阵地,也受到毛泽东的关注,成其思考、决策的参考。
战乱时期,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国民党的军事、政治封锁阻隔,使各抗日战场与延安联系困难。刘舜卿尽量通过在延安的吴伯箫、王其人互相“吹吹风”“透透气”。吴伯箫于1938年进延安抗大学习,后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参加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在延安算是“活跃人物”。王其人1943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月,作为山东代表出席党的七大,社会接触面也很广。他们是莱芜人在中央所在地的“消息灵通人士”。刘舜卿是个立足本职、胸怀全局的人,惯于把自己的具体工作和大局结合考虑。他特别重视与吴伯箫和王其人的联系,千方百计通过他们多了解些延安的精神为自己的耳目开个天窗。刘舜卿认为,莱芜战场不能只低头打仗,不抬头看路,还应“隔着窗户吹喇叭”,让外界周知,让莱芜抗战名声在外。他尽量使吴伯箫及时知道些莱芜战场的情况。吴伯箫成为“杂志”编辑部了解莱芜战场的消息渠道之一。
1943年11月和1944年2月,鲁中区党委宣传部长林乎加、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舜初先后视察莱芜,检查工作。他们在各方面进行了直接考察对莱芜人民的抗日精神和斗争实绩了解到第一手材料。他们肯定了莱芜斗争中的典型事迹和成功经验。根据他们的指导意见,莱芜总结了对敌斗争工作彻底改变了斗争形式,经济、军事两手抓,领导群众进一步开展大生产、反'资敌”、反抢粮、锄奸反特和减租减息、借粮增资斗争,巩固了根据地。同时,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并举,深入敌占区争取敌伪,建立两面政权,基本遏止了敌进我退的局面。当时流传着一句战斗口号:“今年打败希特勒,明年
打败日本鬼。”群众颇受鼓舞。1944年3月,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失利,在中国战场紧缩兵力,实行所谓'重点配置”“清理内部”,改编伪军,控制伪军叛逃风。3月下旬,日军从雪野等据点全部撤逃。我县大队、各区中队聚合力量乘胜追击,而后调转枪口消灭伪军,先后攻占青石桥伪据点,摧毁雪野伪警察所、区公所。4月18日夜,莱东地方武装配合军区主力一团突袭郑王庄伪军吴化文部,歼其171团等四个团及司令部,俘其少将处长以下800余人,攻克黄庄、铁车、母山等据点十余处。25日,日军田坂旅团在细川师团长指挥下,配合吴伪向莱东铁车一带报复“扫荡”,遭我猛力反击。
1944年4月,刘舜卿到临沂开会。莱芜的形势开始跌起伏。8月,鲁中军区主力两个连在圣井区中队配合下,歼灭了伪县警备队的120余人。9月廖容标率特务营两个连,全歼伪军吴化文的一个大队,俘200余人。30日山东军区一旅在阎桥再伏击吴化文部,毙10人,俘500余人。同时,拔除了多处敌伪据点,打通了西北山区与莱东的联系。10月,日伪集结1500余兵力'扫荡”苗山区。我民兵联防队,在18华里的交通要道上埋石雷1200余个炸得鬼子汽车“仰而翻天”,死、伤百余。11月7日,敌人反扑,日军坂本大队和伪军李志田团800余,分3路由口镇袭入雪野,次日包围了响水河、温石埠等14个村庄。时值我县机关在东温石埠村召开秋征总结大会。机关、县大队立即分两路转移。李元贞、李元荣等部分人员在县大队副政委周美光指挥掩护下,与敌激战突围成功。县参议长郭子郁、李力修等部分同志向大舟院转移,遭敌迎面袭击。郭子郁、财粮科长王子和、雪野区妇救会主任张玉芳等当场牺牲,李力修、孙庆丰等受伤。我县、区干部蒙受较大损失。
刘舜卿在临沂参加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召开的全省县级以上政权干部大会。临沂是当时山东省的临时首府。推行委员会相当于省政府。华东局、山东省军政首脑机关和领导人罗荣桓、陈毅、黎玉等大批领导干部先后集中于此。刘舜卿通过分头向领导单独汇报、小型座谈、大会发言、个别交流等方式,全面系统地报告了莱芜抗日战场的形势,军民斗争情况,敌我力量对比,群众生活状态,敌伪残余力量。其中谈到许多典型实例和行之有效的经验,引起党政军首长和各地与会人员的关注。他是为人低调、从不自吹自擂的人,这次则在各种场合,不厌其详地把莱芜人民的努力奋斗、浴血抗战极力宣讲出去,把莱芜人民的斗争精神作了最大的宣扬。
刘舜卿在讲述情况中,谈到一些认识和体会时说,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战争,我们要利用民族矛盾上升到第一位的形势,动员、团结全民族各个阶级、阶层起来抗日,使抗日斗争无死角。民族战争也有其阶级性,我们要依靠人民群众,作为我们最可靠的阶级力量,使其成为抗日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工作到位,政策正确,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成为抗日成员,只是表现程度有别。游击战是政治战,人民战,只要政治动员深入,人民就是战争最深厚的资源。无论战争打多久,打多惨,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毛主席说的“兵民乃胜利之本”是完全正确的,但应理解为兵民有机组合,融为一体。兵是穿军装的“民”,民是不穿军装的“兵”。主力部队战斗力强,对敌打击力度大,但必须与地方抗日武装紧密配合,才能施展其威力,出奇制胜。莱芜战场实况表明,主力部队的节节胜利,都脱离不开县大队、区中队、民兵等地方武装的配合、支援。地方武装的建设至关重要。对敌人要加以分析。日伪是一丘之貉,在反对抗日势力中狼狈为奸,但在敌营内部又是一对矛盾。日以蹂躏中国的心态欺凌、压迫伪军,让其当炮灰,伪军内心不满,充满积怨。伪军整体是汉奸势力,但其中的人各式各样,应该分门别类地把它们剥离出来不要把他们当成铁板一块,也不要把他们每一个具体人都当汉奸对待。要用“中国人”做利器,挖他们的心,软他们的骨,弱化他们,瓦解他们。只要政策对头,方法适当,做得适度,是有效果的。要相信伪军中的民族败类是极少数的。
在这次会议上,莱芜县作为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突出贡献受到表彰,被誉为山东省的抗日模范县,奖励刘舜卿一块做台布用的1.2米帆布。刘舜卿激动地说:“这是对莱芜全体人民历史性贡献的表彰,是莱芜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得来的光荣。它将鼓舞莱芜人民更加勇猛地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这次会议是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变化,山东抗战进入局部反攻的态势下,为总结推广抗日经验、准备全面进人反攻阶段、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而召开的。它极大地推动了山东进入抗日高潮。
1945年2月,刘舜卿从临沂回到莱芜,全面汇报了山东县以上政权干部会议的情况。莱芜被誉为抗日模范县的令人振奋的消息,极大地激励着莱芜军民更加奋勇抗日的情绪。随之,在全国总形势下,莱芜抗战局面出现“摧枯拉朽”之势。
廖容标与刘舜卿决计,攻打口镇,歼灭伪军吴化文的为数千人的艾云生团。刘舜卿提出“巧打”“智取”。他在毗邻口镇的下水河村教过书,认识的村民和学生很多,在口镇干伪军、当伪差的不少,多可利用,且还有内线。刘舜卿指定下水河村为攻打口镇的前哨点。廖容标派出泰山军分区敌工站长于振海,刘舜卿派出县公安局局长李林泉,到下水河村秘密开会部署,口镇我地下工作人员前往参加。会上充分研究了口镇的敌情、地势。是日晚,廖容标司令员亲率特务营由内线人员引导,从西门迅速摸到北阁敌人防守点俘一排长带路,冲进伪警察所,俘其所长,炸毁堡。激战一个半小时,攻占艾云生团部,俘敌百余,获电台、迫击炮、步枪许多。
日伪畏惧。1945年4月撤出莱北大王庄和莱东见马庄、响水湾、大辛庄等据点。我地方武装、民兵乘机围歼,连续拔除了泰莱平原、章莱和博莱边境敌伪据点多处,控制了章莱、博莱、泰莱等公路的大部。此间,我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配合,攻克莲花山出入要塞八里沟据点,俘伪中队长、副区长等223名。5月1日,刘舜卿令镇里区中队配合军分区主力,于片家镇、港里阻击吴化文撤逃的一个团,激战两小时,毙、伤、俘敌26余人,获枪炮300余件。5月,吴化文部制造“徐家店惨案”,刘舜卿得悉后怒不可遏,与廖容标议定,调集武装,重拳出击,在军区主力支持下,县大队、区小队对吴化文部施加歼灭性打击。5月下旬,吴伪被迫收缩兵力,从宝台、铁车、三山郑王庄、黄庄、大辛庄、和庄、见马庄等据点撤离。我军乘机穷追猛打。6月5日,我军分区十团二营在口镇东上坡伏击吴伪173团,歼其大部,俘团长杨成章以下180余人,缴轻、重武器和弹药大宗。6月10日,吴化文率部南逃泰山军分区部队在范镇设伏,又歼其千余。吴化文残部6千余人逃至安徽阜阳投奔国民党。
莱芜英雄层出不穷。1945年7月4日,泰山地委、专署、军分区联合召开“群英会”,总结对敌斗争经验。莱芜县大队副曲凯庆、莱城工委书记尚克东等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会上,地委书记林乎加作“争取优势,争取胜利”讲话,动员部队加紧练兵、杀敌立功,抗日情绪高昂。会后,刘舜卿要求廖容标扩充军分区教导营,选送了一批县大队、区中队的优秀干部、战士到教导营培训,提高地方武装的军事素质和战斗能力,为抗战胜利的最后一搏积极磨剑。军民备受鼓舞,越战越有戮力。
为增加打击敌人的力度,刘舜卿令已调专署公安局的原县公安局股长李福亭,带领莱芜县公安武装与打入敌人内部的南十里铺地下党支部,请廖容标调泰山军分区主力一部作主攻,在1945年6月11日晚,按刘舜卿的总体指挥,里应外合,拔除了嘶马河据点。把盘踞最久、危害最大、最为反动的刘伯戈全部武装歼灭,毙50多人,俘250余。刘伯戈及其县大队副王海涛潜逃在强大武力威慑之下,军分区与莱东敌工部乘势加强政治攻势,和平解放了颜庄、南冶。
1945年7月,泰山地委在莱芜雪野召开会议,部署迎接胜利、受降事宜。抗战胜利在即,泰山区拥军、参军高潮迭起。莱芜一个月参军1660人。党员、村干带头,送子、送郎参军争先恐后,情景感人。县、区武装得到充实壮大,县大队达500人,区中队各有120人左右。
抗日胜局已定、各级开展表彰英雄模范活动时,刘舜卿曾深沉地提出莱芜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莱芜全体军民流血牺牲和广大人民深受灾难换来的:此时此刻,应该想到他们。刘舜卿建议修建纪念碑,缅怀死难烈士。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1945年5月1日,“泰山区抗日烈士纪念碑”在莱芜西下游庄破土动工,11月15日落成。碑文记载了泰山区抗战期间3310名烈士,及泰山区军民自1941年至1945年8月1日取得的辉煌战果:战斗2905次,克敌据点161个,逼退据点181个,解放国土8600平方公里,人口60万,村庄1940个,毙伤日伪军10773人,俘日伪军10880人,缴获轻重武器9817件,破坏堡1229座,打坏飞机一架,炸毁汽车30辆。范明枢、王建安、罗舜初、周赤萍、廖容标、李凤鸣、欧阳平、赵笃生等为烈士碑题词。刘舜卿肃立碑前良久,感慨万千:“莱芜人民牺牲太大了。莱芜抗战的辉煌战果,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那些没有列入烈士名单的死难群众都是烈士啊!他们是不屈的中国人,是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土完整而牺牲生命的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