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 守 ——刘舜卿在高家庄领导莱芜抗战的日子(上篇)

明德 发表于2024-10-31 11:14:33

高家庄村地处莱芜西北山区,今属济南市莱芜区大王庄镇。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先后隶属于莱芜县香山区、华山区管辖,处于莱芜(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中心位置。它背依青山,地形隐蔽,是一处据可守、进可攻的险峻要地。从1941年底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莱芜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刘舜卿曾多次在此秘密驻防,领导莱芜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刘舜卿,济南市莱芜区刘封邱村人,1930年1月参加莱芜县农民协会,开始在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从事进步活动。1933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党支部委员,继任莱芜县委委员、三区区委书记、北区区委书记。抗战爆发后,参与组织发动莲花山(徂徕山)起义,后受省委委托领导创建莱芜抗日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泰山特委秘书长,莱芜县抗日民主政府党组书记(县长系非党人士),中共莱东县委书记兼县长和县大队政委,莱芜县县长兼县大队大队长等职。是莱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整个欧洲燃起了战争烽火。日寇为了巩固其占领区,对莱芜(北)抗日根据地实行灭绝人性的清剿和扫荡,人民饱经战争创伤,群情低落,战后余生,满目凄凉。由于莱芜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日寇视为心腹大患,从1941年9月开始,实行铁壁合围、网状包剿、轮番扫荡、分进合击、梳篦清剿、拂晓包围、远距离奔袭等战术,依仗着武器精良和汉奸的配合,出没无常,极为猖狂。日寇还实施“治安强化”运动,军事上以扫荡为主,并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莱芜抗日根据地陷入严重困难时期。在这危难时刻,1941年11月,上级党组织又把担任莱东县委书记的刘舜卿调回莱芜任县长兼县大队长。甫以上任,又赶上敌人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泰莱边区,恶毒地推行蚕食政策。敌人以猪石槽村为中心,反复扫荡一个月之久,并以猪石槽村为据点,逐步实行蚕食分割,强力推行碉堡政策,据点炮楼林立,至年底莱芜境内日军据点增至53个、伪军据点47个、会门据点19个,共119个,修碉堡179个,形成了密集的据点群和碉堡网,整个莱芜全部伪化,人心恐慌,干部纷纷投敌自首,全县计正副区长及正副科长以上干部,就有11人妥协投降,莱北县原有93个党支部,被破坏63个,原党员人数共5591名,“自首”叛变1274名,外逃失联者1343名,暗自脱离组织关系者难计其数,莱芜(北)抗日根据地仅剩下“东到腰关迷马镇,西到鹿野安子湾”一条狭长的山峪。莱芜抗日根据地陷入严重低潮。

面对新的严重的斗争形势,1942年1月中共莱芜(北)县委在高家庄村召开紧急会议,重新考虑新的斗争方针和政策,会议根据党中央有关对敌斗争指示和毛主席《论持久战》的理论指导原则,分析了当时莱芜的斗争形势,制定了坚决依靠群众,保存有生力量,准备长期斗争的方针。战略上暂持守势,战术上灵活机动。刘舜卿在会上发表催人奋进的讲话,面对极端严峻的困难形势,他要求干部首先要树立起抗日必胜的信心,克服严重的右倾悲观失望情绪,鼓舞起斗争的勇气,从困难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他强调指出:排除万难,坚持斗争,从斗争中求生存,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会议制定了三项紧急措施:1、实行精兵简政、安置老弱,裁汰冗员,挑选优秀干部到敌占区去,打入敌人内部,担任敌乡村政权工作,2、取消机关形式,将县机关化整为零,分散到敌占区开展工作,寻机打击敌人.部队分散活动,以武工队形式组成,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宣传队,强调以班组小队为活动单位,加强骨干领导,定期分散,定期集合。3、建立个人隐蔽据点和白色红皮的根据地,号召每个干部利用社会关系,找到三个隐蔽据点,与日伪开展坚决地斗争。

高家庄会议,是在莱芜抗战形势极端困难,右倾悲观失望情绪极端严重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为处于严重低潮中的莱芜抗日斗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莱芜抗战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二

高家庄东北西三面环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确实是个攻防俱佳的战略要地。该村是个有200多人口的小山村,人民勤劳勇敢,朴实善良,富有革命斗争精神。刘舜卿曾先在高亨福、高亨祯家居住,后又到村东山的山洞中居住办公。他白天开会,研究制定斗争方略,指导全县抗战,晚上走村串户,和群众促膝谈心,宣传抗日的道理。据93岁的高亨书老人(注:2015年6月莱芜电台记者采访,已去世)回忆:“当年刘舜卿县长曾在俺大哥高亨福家居住过,开会办公都在,经常给大家讲国际形势和抗日的道理,大家都喜欢听。记得他刚来时是冬天,穿着长袍棉衣,腰里扎着草绳,棉衣脏得象油塔子,大家还认为是做饭的来”。“刘县长长得啥样我还记着,长方脸,个子不太高,说话怪好。记得一天晚上,不知谁给刘县长送了一只山鸡,刘县长就让俺大哥把鸡杀掉炖炖吃了,不大一会,屋子里的人越来越多,有来谈工作的,有来串门的,大家边说边笑,这时锅里鸡肉的香味越来越浓,高亨祯拿起筷子大声说我来替刘县长尝尝鸡炖熟了么,其他人也你一口我一口地尝起来,结果鸡还没熟,就让大家尝的光剩下了汤子,但刘县长心里可高兴了。后来俺大哥就跟着刘县长抗日去了!”高亨书老人回忆说。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面对敌人疯狂的扫荡、蚕食,刘舜卿始终坚持多接触群众就是胜利的信念,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团结群众,和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在艰苦的工作间隙,他除了同本村的老农研究农业生产、同村干部一起研究对敌斗争外,还经常去周围村庄,给村干部们讲述国际国内形势和抗日斗争的道理,鼓舞他们的革命斗志,教育党员干部,要听党的话,咬紧牙关,渡过黎明前的黑暗。他说:“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我们要党政军民一条心,齐心协力打日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打倒日本鬼子,才能过上幸福生活。我们要坚定信心,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在刘舜卿的影响带动下,高家庄及周围村庄的群众都发动了起来,他们带路送信、站岗放哨、做鞋磨面、盘查行人等,极大地调动了抗日军民的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高家庄民兵队长高亨福,单身一人,以革命为家,以党为命,无牵无挂,无怨无悔,对党忠心耿耿,他在做好本村对敌斗争工作的同时,还担负起了刘舜卿的安全保卫工作,为了让刘舜卿县长工作生活更加隐蔽,他在东山的山洞洞口外,打石头,垒石屋,上面再覆盖上葛条秧子,形成一个极为隐蔽的空间。当年为掩护刘舜卿县长,高亨福带领民兵在山头上垒造的瞭望哨依然存在。睹物思人,令人感慨!长期艰苦的战争环境,使刘舜卿与高亨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互相牵挂,互相爱护,一直保持着纯洁的革命友情。作为民兵队长,高亨福不仅对敌斗争坚决,而且文化水准也高,他擅长说唱音乐,尤其是他编的快板书,风趣幽默,娱乐之中透出哲理,能起到宣传鼓动和激发群众积极抗日的作用,为广大抗日军民所喜闻乐见。目睹刘舜卿县长每天从早到晚地忙于工作,他心生感动,于是,一曲曲讴歌刘县长带领军民抗击日寇侵略的快板,脱口而出:“松枝儿青,柳芽儿黄,黄巢崮下好春(风)光,自从来了刘县长,村村户户心欢畅。磨面粉,缝衣裳,武装部队上战场。带路送信把岗站,盘查行人放哨忙。打鬼子,除汉奸,百姓欢喜敌人慌。群众起来力量大,赶走日本野豺狼,野豺狼”、“二更里来月正东,男儿奋勇要出征,跟着刘县长把鬼子打,同志们啊,英勇杀敌立新功。。。”、“日出东方天放亮,嬴牟大地现红光。军民携手向前进,血肉筑起万里墙。抗战八年苦战多,人民战争创辉煌。齐心全力打日本,心存感激共产党。待到莱芜光复日,不忘舜卿刘县长!”传遍了整个莱芜抗日根据地,成为佳话!这些顺口溜对敌人如咒符,使其闻之丧胆,对人民群众则是无形的旗帜和号召,使其随之奋战。高家庄的人民还把他们每户放姜、地瓜等用的井子,巧装改造成掩护我抗日工作人员的隐蔽的地洞,洞洞相连,宛如迷宫。我县区干部进入敌占区开展工作,大都以此作为落脚点,当活动结束后,就到该村吃饭和休息。高家庄村的民兵组织也在县大队的训练下,战斗力有了很大地提高。一旦有敌情,即可迅速投入战斗。高家庄村成了我党领导下的名副其实的抗日堡垒村,为抗战胜利作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1942年5月的一天,驻大王庄据点的敌人,得到了刘舜卿驻扎在高家庄的情报,他们纠集前枯河据点的伪军,拂晓突然扫荡高家庄,被放哨的民兵发现,民兵队长高亨福组织民兵,把刘舜卿安全转移到东山的山洞里。进村的敌人扑了空,气急败坏,见人就抓,见东西就抢,敌人抓住了高亨祯和豆腐石村的苏蒋胜、朱恒全等多人,把他们绑在门上,严刑拷打,用洋铁壶灌上辣椒水往嘴里猛灌,然后用木棍来回压肚子逼问刘县长、县大队的行踪,高亨祯、苏蒋胜等被折磨的死去活来,鬼子和汉奸大声讯问:“刘县长在哪?县大队在哪?”面对着寒光闪闪的鬼子的刺刀,他们坚贞不屈,一字不吐。高亨祯的母亲护儿心切,扑上前与鬼子汉奸死扛起来,汉奸说“只要你说出刘县长在哪,村支部在哪,皇军就放了你儿子。”高亨祯的母亲回答道:“俺啥也不知道,啥线长(县长)线短的,不纺线咋会织布(支部)?”鬼子听罢大怒,端起刺刀向她刺去,高亨祯的母亲一转身,刺刀刺在了她的肩胛窝,挑起来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落下了个终身残疾。敌人又拖出朱恒全,把指挥刀架在他的脖颈上逼问他:县大队在哪?刘县长在哪?朱恒全吓得瑟瑟发抖,趴在地上一个劲地磕头作揖:“我说,我说。我知道八路军枪支弹药埋藏的地方,就在黄巢崮下的一条山沟里。”敌人信以为真,就让他带路直奔黄巢崮而去。其实,埋藏在山沟里的枪支弹药,早已被我八路军县大队安全转移了。敌人扑了空,恼羞成怒,抽出指挥刀,朱恒全身首分离,落了个可耻的下场。

浏览:6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明德
    明德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