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队这个部队的来源是:山东曹县三区义合乡的自卫队,冉堌集的地方武装,二区董玉修(外号董二扁食)的地方武装和周姜兰(女)的地主武装,河南民权地区的地方武装,河北清丰、南乐县的保安大队,以及部分武装起来的爱国青壮年。当时的口号主要是抗日救国保家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当亡国奴等。
(二)冀鲁豫支队(杨得志,崔田民领导)没有来到鲁西南以前,这支地方武装的番号是范筑先部(活动在鲁西北聊城地区)的三十五支队。1938年,冀鲁豫支队到鲁西南后,改为八路军陇海支队,1939年3月,正式改编为冀鲁豫支队第五大队。
(三)1938年到1940年5月,五大队的组织情况:
1938年7月组建三十五支队时,支队司令员是王德修,后为徐茂里。王德修是山东曹县三区白茅地区的地方实力派,拥有100多人枪。经过多次工作,王和他的武装不愿离开本地区,后来就由徐茂里任支队司令员。1938年底,改为八路军陇海支队时,徐仍任支队领导。徐系日本留学生,抗战开始后才归国,不谙军事,不是共产党员。1939年初徐茂里随一大队向陇海路南活动时,与日、伪军遭遇,尚未接火,徐即不顾部队,自己骑个毛驴跑回家了。1939年3月,部队改为冀鲁豫支队五大队,大队长为王伯生,副大队长为郭心斋,陈丽泉为参谋长,政治委员是宋励华,后为胡永书(冀鲁豫支队委派),王石钧为政治部主任。1939年5月,领导成员有所变更,胡继成(由支队调来)继任大队长,王石钧任政治委员,李一非任政治部主任,其余未变。随着领导的调整,大队司、政、后、卫等领导机构和工作制度逐渐健全起来了,如司令部编有作战参谋(蔺斌)、侦察参谋、通讯参谋、书记和收发等;政治部设有组织、保卫、民运、宣传、敌工等股,组织股长郭永昌,护卫股副股长曾昭敏,民运股长周民轩,副股长宋杰,宣传股长李在望,副股长酒文涛,敌工股长张君奇等。还组织了一个三、四十人的宣传队。后勤部门,供给处处长潘岷原,财务股长王子平,军需股长张海函,粮秣股长蔡尚志。卫生队长为郭润楚,医生有百友功等。直属分队有警卫连,连长程玉赞,指导员曹子端;通信连连长张运升,指导员任耀庭(后王运清)。部队营级单位的领导人为:一中队长魏新民,教导员胡开贵,副中队长王浩存。二中队长王朝鉴,教导员惠占荣。三中队长董玉修,教导员董根顺,副中队长杨恩仁;二团(实力相当营)团长周姜兰(女)。各连领导干部为:一连连长楚玉迟,指导员董守荣。二连连长乔宪志,指导员朱潜。三连连长张朝轩,四连指导员张魁仁,六连指导员王启运等。在五大队领导成员中,有几位情况特殊:王伯生大队长,系山东曹县三区白茅的封建实力派,王德修之子,系花花公子,不住部队,不随部队行动,只管联络,扩大队伍。周姜兰团长,她原来的武装,主要是保卫其地主庄园的,接受党的领导后,所部大部分时间是单独活动,本人也不常同部队在一起。
冀鲁豫支队领导对这个部队很重视,特别是胡继成、李一非等任大队领导后,进一步加强了部队的政治思想建设和战备训练,使这支弱小的游击队较快地变成一支有战斗力的正规军。
(四)在组织领导方面,五大队受双重领导。
作战行动,党政工作方面,由冀鲁豫支队主管,也受中共鲁西南地区党委的领导,如干部调配方面,不仅冀鲁豫支队直接调配干部,鲁西南地区党委也经常给五大队补充干部。五大队的活动地区在陇海路以北、黄河以南,以山东曹县地区为中心,包括山东的曹县、单县、金乡、定陶、菏泽,河南的东明、考城、兰封、民权等县。五大队的主要任务是:与日、伪军作战,肃清汉奸和反动会道门等,用实际行动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政策,支援和保卫鲁西南根据地的政权建设。1939年后,逐步建立起一批抗日地方政权,即山东曹县抗日县政府、河南考城抗日县政府,以及定陶、菏泽、东明等地区的几个区政府和一些乡政权等。
(五)五大队是在战斗中逐渐成长壮大起来的。
从1939年3月到1940年5月,整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南下华中时为止,在这段时期经历的战斗主要有:
第一、两次打以湾杨安天国为首的反动会道门红枪会。第一次是1939年3月,第二次是1939年5月。虽然没有完全把它打掉,也未捉住安天国,但重创了反动气焰,扩大了我党我军的影响,争取了广大群众。
第二,与日寇进行了两次遭遇战。一次是1939年8月份在祥符寨,另一次是1939年10月在大王集。两次都是在日寇扫荡我根据地返回据点途中进行的,伤亡都不大。大王集战斗缴获了敌人几箱炮弹和手榴弹。
第三、1939年10月在反扫荡中的突围战。当时部队驻秦寨地区,据情报,陇海路沿线开封、兰封、民权和山东的菏泽、金乡、曹县等县的日伪军,从四面向我合围。我军准备等到傍晚从曹县方向突破敌人的包围圈。未料夕阳方西下,部队大部正集合准备转移,小部尚在途中,敌机械化部队已从四面八方向我合击过来。当时,大队领导十分沉着、冷静,部队没有慌乱。胡继成大队长和王石钧政委乘着夜暗率领一、二营、团直机关大部分及警卫连等单位,连夜向曹县东南方向突围。其余正向集合场地开进的部队,各自相机化整为零,纷纷乘夜突围。这次日本鬼子分四、五路向我合围,动用了几百辆汽车,反复扫荡达一星期之久,结果处处扑空,只好垂头丧气而回。
第四、1940年1月楼庄战斗。这是五大队组建以后,跟日寇进行的一次硬仗。当时大队正处于分散状况,王石钧政委、郭心斋副大队长及郭永昌带团直的一部分和二营在东明地区活动,胡继成大队长、陈丽泉参谋长,李一非主任带团直机关、警卫连、通讯连一部和一、二两营,在考城、兰封、民权等地区活动。楼庄当时属考城县,部队在此住了2天,准备转移,因二大队从曹县东南刚到楼庄,决定停1天再行动,就在此日清晨,从陇海铁路线一些据点来的日军,突然包围了楼庄和附近的两个村子(村里的部队立即撤到楼庄)。战斗从早晨六点打响,直到下午三点半,打退了敌人四、五次冲锋。由于部队子弹、手榴弹已快告罄,大队长胡继成、一营长魏新民负了伤,在这种情况下部队突围出来。这次战斗,虽然干部、战土伤亡较大,但锻炼了部队敢于与鬼子拼刺刀打硬仗的顽强战斗作风。
第五、远程奔袭,全歼叛军。1939年8月间,考城独立大队百余人,在队长带领下,叛投国民党兰考马良斋部。支队命令五大队,务必采取各种办法,消灭这支叛军。大队领导把任务交给一营,并指示采取远距离奔袭的办法,魏新民营长、郭永昌教导员带领一营经一夜急行军,在拂晓前包围了叛军驻地,经过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全部予以俘获.并救出教导员朱潜同志。为教育部队,以儆效尤,将为首的队长、副队长和策划叛变的几个骨干,全部予以镇压。
经过上述几次战斗,我们在建军、建政和群众影响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一、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教育了广大群众,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共产党八路军是真正抗日救国的队伍,是中华民族的坚强保卫者。中国人民是能够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第二、锻炼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部队在实战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军事素质和战斗力大大提高。
第三、保卫了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在部队的宣传、组织下,广大群众被发动起来,积极参加农村青救会、妇救会、民兵自卫队,挖抗日沟,改造平原地形,以及反击敌人抢粮蚕食斗争等。使抗日政权在巩固中逐步发展,这又反过来有力地支援了部队。
(六)
五大队这支部队,是在共产党坚强领导和教育下逐步成长壮大起来的。这个部队的来源,大部分都是原来的地方实力派,关系比较复杂,如一营是河南民权地区的地方武装,一营长魏新民是民权地区有名的魏司令。二营是山东省曹县冉堌集地区的地方武装。三营是曹县二区和考城、民权边界地区的地方武装。二团是完全保家产的地主武装。当时除了警卫连、通讯连,建有党的支部、党的领导力量坚强外,其余单位仅有我党派去的政治干部。这些部队军事干部,特别是营、连两级干部,情况十分复杂:有的是亲属关系,有的是封建性质的师徒关系或帮会关系,还有干儿子、干老子关系等等,有的是接受了委任,部队不离开本地区的,有的是武装交给我们,但本人不随部队行动的。这样复杂的情况,如果没有我党的正确政策和坚强的领导以及耐心的教育、改造工作,是不可能成为一支强而有力的部队的。这一点从部队一开始组建,就充分的体现出来。1938年7月,组建三十五支队时,鲁西北区党委,就派宋励华同志,曹县县委派郭永昌同志到部队担任领导工作(郭永昌任支队政治部组织科长);与宋励华一起来的还有徐茂里和王浩存等同志。1939年初,改编为冀鲁豫支队五大队后,党的领导工作进一步加强,支队陆续派遣干部来加强领导,先后派来的有胡永书、胡继成、李一非等领导同志,胡开贵、惠占荣、董根顺、王林福、蔺斌、宋杰、曾昭敏等中层干部以及刘棋、李惠民等一般干部。鲁西南地区党委、曹县县委也派出大批党员和干部骨干来充实各级领导。如王石钧任政委,郭心斋任副大队长。担任营以下职务的有:王启运、张魁仁、朱潜、王子平、潘岷原、张君奇、周民轩、张海函、任耀庭、董守荣、李化伦、李在望、郭润楚、曹子端、董存典,程玉赞等,另外,还介绍了一批爱国进步知识青年,到大队工作,他们中有:王守学、董方近、胡青云、王运青、张万和、李青江、杜富修、张强等。上述同志到来后,大力加强党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抓紧对旧式武装的团结教育改造工作,努力提高干部战士的阶级觉悟。不久,营、连陆续建立起了党的组织,在基层干部和战士中发展了一批党员。从而使这支队伍完全掌握在党的手中,并逐步发展成为一支坚强的武装力量。
(七)
五大队从组建开始,由于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逐渐在队伍中发扬开来。首先,艰苦奋斗在指战员中蔚然成风,省吃、省穿、俭用,上下一个样。当时,部队的吃饭、穿衣、武器装备的供给等,除支队供给一部分外,绝大部分靠自己筹划,办法是:
第一、组织群众工作组到各地区,通过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动员群众募捐(粮、钱)。
第二、没收敌伪、汉奸的财产。
第三、向地主、大商人和富裕户征借。
在我地方政权建立以后,我们除在敌伪区采取上述办法外,在根据地内,主要靠地方政府供给。部队生活相当艰苦。部队干部、战士除了保证五分钱的菜金外,很少发零用钱,从1938年组建开始到1940年5月整编为八路军三四四旅六八八团时为止,仅发过3次零用钱,每次干部、战士一律1元。但大家没有怨言。这是政治思想教育的结果。他们懂得当八路军是为了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为人民吃苦是光荣的。其次,部队重视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处处关心爱护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赢得了群众的赞扬。再次,发扬了官兵一致、军政一致、军民一致的传统。部队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职责的不同外,干部战士在政治和生活上一律平等,相互之间,团结友爱,奋发上进,精神愉快。因此部队打了胜仗不骄傲,受了挫折也不气馁,即使一时打散了,还能自动集合起来。如1939年10月秦寨反扫荡突围战斗就是很好的证明。
(八)
1940年5月,大队在第二次参加讨伐石友三叛军以后,在古营集,与三四四旅六八八团二营,整编为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原五大队的司、政、后领导机关,保留了一部分干部。凡适合留地方的干部如王石钧政委、郭心斋副大队长、周民轩、张君奇等同志和楼庄战斗负伤未痊愈的同志,决定留在地方。整编后,五大队的一中队为一营,二中队为二营,六八八团二营为三营,团营领导同志变动较大。调整后团级领导干部:团长为盛士坤,政委为朱世荣,副团长为冯志湘,参谋长为晏胜明,主任为韩长万。
整编后不久,日军即对冀鲁豫地区进行大扫荡。此时部队奉命在黄克诚同志的指挥下,随刘震同志的新二旅过陇海路增援华中。以后部队即转战淮北、皖东北、苏北等地区,打了不少胜仗。随着这支部队的发展,原五大队的干部战士,也因革命的需要,散布到全国各地。(胡继成 郭永昌)
注:①本文曾于1983年9月9日在成都军区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印的《党史资料》第十四期上发表。
②胡继成原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郭永昌原任广州军区空军副政委。
浏览:62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