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什么是“耙齿”?我想,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见过,那就一个特点--棱角格外分明,犀利而且刚硬,这名字叫的是相当的剽悍,让人闻之胆寒,端的让人过目不忘。
其实,烈士原名叫张绍轩(或张少轩、张朝轩),山东省定陶县张湾镇纸坊村人,生于一九一五年农历五月,因自幼家中贫困,曾做小贩为生。
据老八路回忆,他身材高挑,身手敏捷,且为人豪爽,胆大心细,英勇顽强。
抗日战争爆发后,鲁西南局势混乱,为了自保,他在定陶县城西拉起一小支绿林武装。1938年夏,日军侵入鲁西南之后,基于民族义愤,张绍轩愤然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
1939年春,杨得志、张赤民率领新组建的冀鲁豫支队,进入鲁西南,开展平原抗战。经地方党组织的教育争取,张绍轩率部加入冀鲁豫支队第五大队,任二中队(营长王朝建)三连连长。
由于出身贫苦,在党的教育培养下,他思想进步很快。一九三九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四零年初,五大队和二大队在曹县西北休整。在曹县西北70华里的楼庄一带,由于五大队一营、三营数日未移,被日寇发现踪迹。二月二日(农历正月初二)早晨,五大队被日伪军突然包围。九点许,日军向楼庄攻击,五大队奋起反击。
张绍轩率领全连与日军血战,激战至下午一点,我部伤亡较重,弹药告罄,日军用炮火将围寨轰开一三米宽的口子,并向寨内释放毒气瓦斯,攻入村里,我军形势极其危急。
大队长胡继成、一营营长魏新民率战士们打退敌人进攻,命部队突围,并命张绍轩率三连打先锋,为大队杀出一条血路。张绍轩作为突击队长,他甩掉上衣,赤着上身,腰插十余枚木柄手榴弹,手挥驳壳枪,率领本连仅剩40余人,奋力拼杀,瞬间十余个鬼子被炸死砍到,为大队杀开一条血胡同,五大队终于冲出重围。
此后,为加强地方武装建设,鲁西南地委、军分区调他任菏泽县灵圣区任区队副。
一九四零年十月,张绍轩率游击队参加“红三村”保卫战。十月五日,曹县顽军王子魁命曹乃冉(外号曹大个子)1000余人进攻“红三村”之一的曹楼。张绍轩担任守寨队长,率部坚守,与敌激战。后毙敌200余人,缴获枪支170余支——这是保卫“红三村”的第一仗。
其事迹载入1945年鲁西南地委建立的“鲁西南抗日烈士纪念碑”。其中碑文有这样的记载:曹楼之战,顽匪乘敌扫荡,企图夺寨,我张绍轩同志率领群众英勇冲杀,将其击溃。
一九四一年春,红三村保卫战胜利后,张绍轩同志任菏泽县基干大队中队长。
1942年,菏泽城南一带的敌伪军及地主反动势力猖獗。张绍轩决定采取行动,以打击敌人嚣张气焰。
一天,他带领4名队员,化妆成赶集的农民,个个腰别短枪,或挑着菜挑子,或推着红车子,在上午张湾集做热闹的时候,来到集上。
他们根据事先的分工及内线的帮助下,很快从大烟馆、饭馆擒获五名伪军,缴获3只手枪。他们将伪军押至最热闹的集中心大隅首,张绍轩一跃跳到一高墙上,开始讲话:“乡亲们!我是谁就不用介绍了,我向大家讲清楚,我们的家乡被敌人占了,我劝大家不要跟着敌人干坏事,否则我张二的短枪是不吃素的!”
然后,他喝令:“把汉奸带上来!”又大声命令几个伪军:“给赶集的父老乡亲跪下,磕五个响头!”几个家伙战战兢兢,跪地磕头,赶集的群众中哗哗响起的欢呼声及掌声。
张绍轩接着又对汉奸大喝一声:“转过身来,抬起头!认得我是谁?”汉奸一个个下的满头汗珠:“认得认得,你是活阎王张二爷!”
张队长说:“别觉得张湾在鬼子的眼皮底下,我就不敢来,你们想错了!今天抓住你们,因为是第一次,宽大处理,放你们回去,不过不可再当汉奸了,不然,下次让我抓住,定杀不饶!”几个伪军连声诺诺,夹着尾巴灰溜溜逃去了。
张湾北面是菏泽河南王日伪军据点。一天,为了向我抗日武装示威,敌人在一望之地的吕沟村邀请戏班子,唱大戏。为打击敌人气焰,张绍轩亲自率队,乔装改扮,勇闯戏场,并理直气壮,登台演讲,宣传教育群众,勇挫反动势力气焰,大灭敌人威风。
后来,菏泽城南一带的反动势力,在日伪唆使、鼓动下,组织起18个村的联庄会团,抗拒我政府法令,摧残我抗日力量。
为此,菏泽县抗日政府决定:“对为虎作伥分子必须严惩”。张绍轩同志乔装打扮,深入敌巢,去金堤集上,智擒亲日卖国的联庄会团长孟宪同、崔朝云二人,并亲自宣布其罪状,执行枪决,大长了我抗日军民志气。
这次行动,使敌伪顽势力受到极大震动,纷纷收敛气焰,对张绍轩本人更是畏之如虎,称之“张二阎王”,但同时也恨之入骨。此后,日伪轻易不敢南犯,我灵圣区民众始得安居,菏泽城南一带的抗日工作也得以顺利开展。
当时,在菏泽城北门外有一地名叫接官厅,原是古菏泽地方官迎接上级官员的地方,汉时就建有规模较大的建筑群。现在,菏泽市在此建有官厅纪念馆,以恢复汉代风格古建筑群,展示菏泽历史沿革,让人们了解菏泽悠久的历史。
抗战时期,鬼子在此建有据点,用以拱卫菏泽城垣。一九四二年农历八月十三日夜,张绍轩同志率领区队30余人,决定虎口拔牙,奔袭菏泽城北门外接官厅伪军据点。
游击队连夜奔袭50华里,于凌晨1点接近敌据点,在我内线的协助下,游击队突进据点,经短暂激烈战斗,全歼该敌,缴获长短枪60余支。
为扩大战果,他又身先士卒,率先攻入另一处伪军院落,怎奈众寡悬殊,张绍轩不幸腹部中弹,身负重伤。战友们把他抢救出来后,迅速撤出战斗。此时,该部伪军和城内日军联合出动,疯狂追击他们。战友们边还击,边背着他撤退。
当撤到城南后,大家发现:张绍轩同志已英勇牺牲。然后面敌人又紧追不舍,无奈之下,战友们赶紧把他的遗体暂时藏到野外的一处菜园里的小屋内,并在他的遗体上盖上柴草。不料,烈士遗体竟被敌人搜索到。当敌人发现遗体竟是我八路军威震敌胆的英雄张绍轩时,大喜过望。
于是,敌人就把他的遗体拉回菏泽城内。为发泄对张绍轩同志的仇恨,也为了阻吓我抗日军民,日伪军竟惨无人性地割下烈士的头颅,悬挂于菏泽城南门楼上,达二十天之久!
其间,我鲁西南八路军军和地方武装,在分区张耀汉副司令员指挥下,曾多次实施武装行动,希望抢回烈士遗骨,怎奈敌人防守严密,终未果。
张绍轩烈士牺牲后,由于鲁西南的连年灾荒,其遗属刘氏无依无靠,只得带着一女二男共三个孩子离开纸坊,回到娘家居住生活。
但是,就在烈士殉国的当年,两个儿子因贫病交困、缺医少药,先后夭折(当时,大儿子12岁,小儿子才5岁)。烈士的弟弟,也因兵荒马乱走失,不知所终。不几年,烈士母亲因伤心过度,神情恍惚,烧火做饭失火,被烧死在厨房。
但鲁西南军民并未忘记张绍轩烈士。1945年10月,我八路军解放菏泽城,时任鲁西南专署专员的张耀汉又亲自率人,专门在城里四处找寻烈士遗体,查找多日,未能如愿。
1948年秋,鲁西南全境解放后,鉴于张绍轩同志与曹县王道平、定陶程书勋三同志在抗击日寇和解放战争中做出的卓越贡献,鲁西南行署特别作出决定:由政府永久供养三位著名烈士13名家属,每人按一个战士的待遇,进行供应粮油、被服、柴禾等生活必需品。
但此政策执行不久,后来就随着形势的发展、领导的变动,时过境迁,最后竟不了了之。一九五一年,上级又给张绍轩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证书由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政委邓小平签署,但遗属的抚恤工作竟无人落实,留下不应有的遗憾。
张绍轩烈士一家,父辈曾经是兄弟四人,到他这一代,又是兄弟三人,但到建国后,张姓一族,仅剩两位姑娘——即张绍轩的女儿张盼荣(今已去世二年)和他三叔的孙女张宝莲(今年75岁),他们张姓一族,已没有了男丁。可以说,为了抗战及革命事业,烈士一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一九九三年,烈士女婿杨占周老人到济南,找到已离休多年的张耀汉司令员,请询落实烈士优抚政策时,一提起张绍轩烈士牺牲之惨烈,而后来竟连遗体也未寻到,年已九十多岁高龄的张耀汉司令员回忆当时情景,仍痛哭流涕,悲伤不已。
资料来源:
1、郭又新著《定陶县抗日民主行政办事处的建立及其活动》第35~38页。
2、《定陶党史资料》第一辑
3、定陶县张湾乡党史研究人员姚永兴的《抗日烈士张绍轩传略》
4、 张绍轩女婿杨占周老人(现年74岁)回忆
5、张绍轩堂侄女张宝莲老人(现年75岁)回忆
6、 跟随张绍轩参战的本村战友高绪山老人(现年91岁)回忆
7、张耀汉:原鲁西南军分区司令员。
浏览:113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