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夏,袁复荣在曹县东奔西走,以走亲访友的形式宣传发动,终于组建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曹县地方组织,发展队员10多人。1937年10月下旬,日军占领平津后,沿京沪铁路长驱直入,济南乃至整个山东岌岌可危。这时,中共曹县工委成立,袁复荣担任工委宣传部长。在中共曹县工委的领导下,曹县的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经过广泛的宣传发动,曹县组织成立了以青年知识分子为骨干的曹县各界抗日救亡协会,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联合各界爱国人士,不分阶层、党派、信仰,共同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争取全民抗战胜利做出贡献。不久,以王石村为代表的国民党县党部顽固派找到袁复荣等人,以金钱为诱饵千方百计要求协会接受县党部的领导。袁复荣不为所动,严正指出:你们愿意当亡国奴也就算了,怎么能不让群众起来抗日?任何人想要阻挠抗日救亡活动,都是得不到好下场的!袁复荣立场坚定,争取到与会广大群众的支持,弄得国民党顽固派尴尬不堪。
不久,日军占领济南,国民党省、县地方政府大小官员越过陇海路纷纷南逃,山东各地一时陷于无政府状态。这时,曹县地方爱国人士组建了临时武装——曹县抗敌自卫团常备队,并成立了政训处,袁复荣担任政训员。任职期间,他一方面积极开展政治宣传教育工作,努力做好对上层知名人士的统战工作,扩大抗日力量;另一方面,组织一些人员分头到各区、乡,广泛动员青年知识分子,筹建曹县青年救国会,取代已比较松散的各界救亡协会,继续深入开展抗日救国斗争。
1938年3月,曹县青年救国会成立。在当地党的正确领导下,这个青年组织表现活跃,显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1938年4月底,曹县各界在台儿庄战役祝捷大会上,青救会有组织地参加了这次大会。全体会员300余人列队入场,场面极为壮观。会后,青救会员又列队在大街上游行,大唱抗日歌曲,高呼抗日口号,引得许多青年都自发地参加了游行队伍,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热情。
二
地处曹县、考城、东明、菏泽、定陶5县的边界地区,是国民党反动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与此同时,共产党员于子元、王石钧、刘齐滨、程力夫、郭心斋、李子芳等一直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群众反抗压迫的革命意识较强。1938年夏天,中共曹县县委决定兵分两路开展工作,一路由沈建华、王健民、曾鸣等留在城内,进入国民党曹县动员委员会当干事,继续开展对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另一路由袁复荣带领深入曹西北农村,深入开展群众工作。
袁复荣带领一些同志深入到曹县西北韩集、刘岗、郭小湖、安陵集一带,建立农村基层支部,发展农村党员,发动、组织农民群众,开展抗日斗争。到农村后,他们先把大家团结组织起来,组织成立了农民互助会,使反抗地主、豪绅压迫的战斗更富组织性。后来,他们又以县动员委员会的名义,号召组织农民救国会,公开打出抗日救国的旗帜。袁复荣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很快便和群众打成一片。大家有话同他谈,有什么要求也愿同他讲。他走到哪里,就和群众一块吃住在哪里。因他排行老二,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袁二哥”。袁复荣等还在有条件的村子里开办训练班和夜校,大力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使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很快得到了提高。
1938年10月,曹县县城沦陷,原来留在城里工作的同志都撤到了曹西北的农村。
1939年1月中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代旅长杨得志和政治部主任崔田民率领两个主力团来到曹县西北地区。这时,中共曹县县委对国民党曹县县长王贯一的统战工作也取得了成效。王贯一因对国民党顽固派李文斋(国民党中央委员、山东省党部常委)、李子仪(李文斋的弟弟)不满而被赶出曹东南地区。随后,他找袁复荣给他“搭桥”,请求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予以支援,尔后双方互相配合,一举消灭了李文斋、李子仪的抗敌自卫军,曹县东南地区重新回到了王贯一手中,我党在这里的工作局面也随之打开。
1939年春,中共曹县县委的工作扩展到曹东南后,袁复荣把工作着重点也立即转移到这一带。首先,他抓紧做好对国民党上层的统战工作,连续多次召开了全县文化教育界和地方知名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大力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积极动员他们参加抗日。同时,他还通过地方党组织和各地青年救国会,广泛对农民群众进行发动。袁复荣以县动委会的名义,在青堌集第四高级小学主持开办了青年训练班,组织招收了全县近百人抗日青年知识分子参加训练。袁复荣亲自授课,细致耐心地帮助大家学习,对重要问题反复讲解,直到大家弄清学懂为止。经过学习,学员们的思想觉悟有了较大的提高,大多数学员被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为做好群众工作增添了一批新的骨干力量。袁复荣还积极动员青年参加八路军,帮助杨得志、崔浩田部由原来的两个游击大队发展到五个主力团,兵力超过1万人。
在袁复荣的积极努力下,曹县县委也相继建立了八路军冀鲁豫支队青年挺进队,曹西北革命老区日臻巩固,曹东南新区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全县的抗日群众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三
1939年7月1日,中共鲁西南地委在刘岗建立,袁复荣任地委委员兼宣传部长。这年的下半年,日本侵略者集结大量兵力对根据地实行大“扫荡”,国民党顽固势力积极推行“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政策,蓄意制造事端与摩擦,地方匪乱也接连不断。袁复荣积极协助地委书记戴晓东,组织带领群众,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一个又一个胜利,还平息了反动会道门的叛乱,鲁西南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
1940年8月,国民党孙秉贤部、胡金泉部、王子魁部等6路顽军得知八路军主力部队离开鲁西南地区之后,就从四面八方以9000余人的兵力对以安陵集为中心的根据地大举进攻,妄图蚕食、消灭这一根据地。根据地一天天缩小,最后只剩下刘岗、曹楼、伊庄三个村子和周围三四华里的狭小地带。为保障根据地的安全,在地委带领下,三个村子各自组成了守寨指挥部,地委书记戴晓东和宣传部长袁复荣率领地委机关大部分驻守伊庄,负责指挥全局。
敌人装备精良,兵力众多,而我们的队伍总共不足300人,且装备极差,弹药缺乏。戴晓东、袁复荣仔细分析敌我情况,研究确定了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斗争策略。地委决定对敌人区别对待、各个击破,同时广泛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开展反顽斗争。当时,“三村”人人皆兵,青壮年男子组成战斗队,妇女和姊妹团、儿童团组成后勤队,身体稍好的老年人也主动报名参加守寨队、巡逻队或后勤队。大家听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战斗队行动军事化,集中住宿,日夜轮流站岗放哨。众志成城的军民,誓与“三村”共存亡。
为解“三村”之围,冀鲁豫军政党委派新三旅两个团赶赴鲁西南。王子魁得知八路军主力开来,率部仓惶逃窜,其他各路顽军也望风而逃。至此,长达5个月的“三村”保卫战终于取得了胜利。时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杨得志在给三村军民的亲笔嘉奖信中赞道:“你们光荣的斗争,你们光荣的名字,将永远留在鲁西南人民心里。”
四
1941年夏,鲁西南军分区和抗日专员公署先后成立,菏泽、东明、考城、定陶等县的抗日政权也都相继建立起来,各级抗日救国联合会及其所属的各级群众团体、各级武委会和民兵自卫队也建立了起来。1941年秋后,袁复荣调到冀鲁豫边区文联工作。1942年5月,袁复荣又被调回鲁西南地区,担任专署专员,他在统一战线工作、开展武装斗争、减租减息和根据地建设等诸多方面倾尽全力,工作很有成效。
1943年9月21日,日伪军1万多人从济宁、徐州、新乡等地出动,分10路对湖西、鲁西南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袁复荣和鲁西南军分区司令员朱程,率部在曹县南部黄河故道一线,开展反“扫荡”斗争。9月28日,部队转移到王厂村,突遭日、伪军合围。袁复荣和朱程率民众一团、骑兵连指战员,从上午奋战到黄昏,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子弹打光了,他们脱去上衣,赤臂挥舞大刀和敌人拼杀,但终因寡不敌众,多次突围均未成功。袁复荣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壮烈牺牲,年仅34岁。
浏览:75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