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安烈士传略

东北抗联 发表于2016-01-04 19:50:37
曹国安,原名于德俊,字哲名,曾用名于学韬,1900年12月17日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大绥河区大乾沟子屯一个农民家里,他有6个哥哥2个姐姐。
国安同志幼年丧母,在其姐姐照料下长大。13岁时,父亲把他送入本屯徐老先生的“私塾”里读书3年。1919年,在亲戚的积极帮助下,他进入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22班读书,1924年冬毕业;1925年秋考入山东军政大学学习;1928年春,他入北平毓文学院(亦称北平毓文大学)插班2年级学习;1930年毕业后,去绥远军任参谋长(化名于学韬),因谋划率队起义,受到反动当局特务的监视,被迫潜回北平。
1931年“九·一八”事变,10月间,国安参加了北平学生请愿代表团赴南京向国民党政府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冬,我党派国安等同志回东北工作,建立抗日武装。1933年初,国安同志了解到驻防乌拉街的伪铁道警备第5旅14团迫击炮连在“九·一八”事变后曾一度抗日,后被日军收编,但士兵们仍有抗日情绪,若能打进去做宣传工作,组织哗变有成功的可能。国安同志按照党的指示,趁该连招兵之机,和另一名爱国青年一起进入炮兵连当兵。国安同志在伪军中积极进行爱国思想教育,讲解抗日救国道理,宣传我党的主张,得到士兵们的默默响应,在此基础上培养了许多骨干。国安同志经过努力,认为组织哗变的条件已经成熟,并向党组织做了汇报准备起义。经过他们的精心策划,4月下旬一天晚上打死了伪连长和两个伪排长,拉出了一支60多人、60多条步枪和一门迫击炮17箱炮弹的起义队伍。根据南满游击队领导的指示,曹国安同志带领起义队伍进入磐石玻璃河套抗日根据地,并被正式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迫击炮大队,曹任大队长。
这次起义,是在日伪军对抗日游击队连续发动四次大规模“围剿”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使伪军动摇不安,不断哗变加入抗日队伍,壮大了南满游击队,是革命知识分子从事武装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典范。
1933年9月,曹国安同志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第三团政委。同年10月,曹国安率3团向江南挺进,开辟新的游击区,11月24日攻克了柳河县重镇三源浦和凉水河子,缴获了大批棉衣。1934年8月,在通化到山城镇间的公路上,他率团伏击了日军汽车队,打毁了11辆汽车,击毙日军大佐一名和数名指导官,缴获了一挺机枪和其他武器装备;9月又率队进入桓仁县境,在八宝沟打死打伤20多名敌人,缴获了部分枪支弹药。我军的连续获胜,震撼了南满广大地区,扩大了政治影响,增强了抗日军民的胜利信心,使其他抗日武装纷纷向我军靠拢和接受领导,进一步壮大了我党领导的抗日队伍的阵容和声威。
1934年11月7日,曹国安同志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2师师长兼政委。1935年2月间,曹国安指挥部队袭击了营城子伪军取得了胜利;4月以后,率2师在江北转战于磐石、双阳、伊通、东丰、西丰、海龙、桦甸、抚松、蒙江、永吉等广大地区,钳制了大量敌军,有力地声援了军部和1师完成南下活动的重要任务;8月后,又率2师返回江南活动。
1936年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曹任1军2师师长,再次回江北老游击区钳制敌人时,指挥部队歼灭了伪军骑兵教导团获重大胜利。
1936年6月,曹国安率2师与2军6师积极配合,前后夹击打击敌人获得胜利,他的积极主动配合作战的精神,得到了同志们的好评。
1936年冬季,曹国安率2师转战长白地区,一举击溃日军“讨伐”队千余人,打死打伤许多敌人。1937年初,在临江县七道沟伏击日军的战斗中,曹国安同志不幸身负重伤,英勇牺牲,时年36岁。
浏览:86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