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效明童年时期家境艰难。1924年11月考入公费的沈阳兵工学校机械科学习三年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他投笔从戎,于1927年12月考入沈阳陆军教导队,翌年转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在就读期间,对共产党及其主张初步有了认识,认为苏联就是共产党,故于1930年11月毕业后,便托人分配到离苏联较近的哈尔滨地区的东北军18旅76团当准尉见习军官,伺机去苏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王立下了“誓死不当亡国奴”的誓言,积极投入到反日救国斗争中去,后因绑架溥仪揭露日寇罪行,被敌发觉未果,潜回哈尔滨。
1932年5月,王效明历经曲折与中共满洲省委取得了联系,参与了白云章组织的反日救国军建军活动,被委任以参谋长兼大队长,因内奸告密被日本宪兵队逮捕投进监狱,后经亲友和同志多方营救,于1934年10月23日被“取保释放”。
1935年2月,王效明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抗联五军军长周保中,被任命为5军军部参谋。同年8月,经周保中、高凤仪介绍,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36年2月到1943年2月,王效明在抗联先后担任5军2师参谋长、3师政治部主任、7军政治部主任、参谋长并军特委常委、书记等多个领导职务。这期间,他协助军长周保中、副军长柴世荣等同志和友军并亲率部队以宁安为中心,同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斗争。在1941年8月,他率部一举炸毁了日军一列兵车,炸死炸伤日军500余人,当地群众为此编了一首歌谣赞颂他:“敌气森森日月昏,关东父老盼联军。一声爆炸山河动,处处争谈王效明。”在抗联的日子里,他指挥了数次战斗,歼灭了大量日伪军,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后去苏联学习军事和政治,获苏政府红旗勋章。
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期间王效明先后担任吉林卫戍副司令(司令由苏军担任)并兼吉林铁路警护部部长、永吉军分区司令员兼吉林省警务处处长、吉林全省保安队司令员并兼任东北民主联军24旅旅长、吉南军分区司令员兼24旅旅长、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11师师长等职。初期被组织指定为吉林地区负责人,协助苏军进驻东北主要战略重镇,实施接收和管制,肃清日伪残余,进行剿匪和开展建党、建政、建军工作。他率部开辟了吉南根据地,彻底肃清了国民党丢下的杂牌武装和土匪;率部破坏敌人的运输线和通讯设施,为主力部队“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从1946年7月到1947年底,他率所属部队共作战165次,歼敌1685名,俘敌及家属千余人。王效明怀着对党、对人民的赤诚之心,以其有着苏军我军双重职务的特殊身份,肩负重任,连结八方,为我党我军掌握吉林市领导权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并圆满地完成了对长春的军事打击、经济封锁和政治瓦解等项任务。
1949年长春解放,王率师留长并兼任长春市卫戍司令部司令员,全师进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受到中央军委通报表扬,被称为纪律最好的部队。11月东北全境解放,王师被整编为步兵164师,后改编为东北军区炮兵第6师,王任师长。
解放后,王效明先后担任青岛海军海岸炮兵学校第一任校长、海军海岸炮兵部副部长和部长、中央军委武装力量监察部海军部主任、海军旅顺基地副司令、中央监委驻第五机械工业部监察组组长等职,为我国海防力量的加强,扭转海防薄弱的危急局面,保卫我国万里海疆发挥了重要作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文化大革命期间,王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和关押。粉碎四人帮后,王效明恢复了工作,1978年2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同年任国家兵器工业部顾问,并被推举为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1983年离休,任中国兵工学会名誉理事。1991年1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浏览:12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