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边区拥军模范戎冠秀

Admin 发表于2016-01-04 22:45:45
   戎冠秀又名戎肉妮,1896年出生在河北省平山县西北大山区的杨树壕小山庄里。父亲戎怀玉是一个雇农,因为家境极贫困,九吊铜钱就把九岁的戎冠秀卖到沙坪村李有家做童养媳,15岁就结了婚。在婆家她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七?七”事变不久,八路军到了平山县。中共平山县委地下党迅速发动群众,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平山县成了抗日革命根据地,下盘村的人民民主政权,工、青、农、妇等抗日人民团体很快地成立起来。戎冠秀在党的教育和丈夫李有的影响下(李有在八路军进村后入了党,担任支部宣传委员),立即投入抗战的宣传工作,走家串户,宣讲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穷人抗日救国、翻身求解放的道理。动员妇女做军鞋、军衣,支援抗日的八路军。在1938年2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当选为村妇救会主任。当时她已42岁,人们亲切地称她为“老会长”。
  在八年全国抗战中,戎冠秀从不顾个人安危得失,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当时妇救会的任务十分繁重,她认真做好发动妇女的工作,使之成为一支巨大的抗日力量和劳动大军。在动员青壮年参军入伍时,她挨家挨户动员妇女不拖后腿,带头为她两个儿子报了名,带动全村青壮年纷纷报名入伍。男子上了前线,妇女就挑起后方的一切重担。她们村每年要交一百多双军鞋,双双都够一斤二两(说明底厚帮实)。她动员妇女们说:“高街鞋,不平常,双双缉鞋口,对对斤二两,前五趟,后四趟,腰里密密纳三趟。底大帮子小,穿上可脚打胜仗。”她们交的军鞋,在区上质量数第一。做棉军衣时,她要求严格,首先自己做出了一套样子,每套军衣她都要过秤,还要对着太阳照,看有无用旧棉换新棉,并且总是和颜悦色地开导那些不注意质量的妇女。
  下盘松是一个兵站,运输通讯转运站,戎冠秀担任站长。凡经过兵站的伤病员,她都亲自热情地护理,喂水、喂饭,接屎接尿,她把自己家做为兵站,接待伤病员。只要伤病员有所求,她都尽量地满足。有两个伤员到兵站后,想吃萝卜,她赶紧从家里拿了八个大梨塞在担架上伤病员的胳膊下。百团大战时,战斗紧张,村里男人都去前线支前了,来了伤病员无人抬,她动员妇女抬担架。青年妇女六人一抬,她因为是中年又缠过足,与同年龄妇女八人一抬。山路崎岖,爬山越岭,艰难地把伤病员抬到安全的后方医院。
  1943年秋季,日军集中了日伪军7万兵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了3个月的大“扫荡”,用所谓“梳篦战术”、“三光”政策,企图置我根据地人民于死地。柏叶沟离下盘松只有十里,这一带为我后方供给部和医院所在地,敌人曾四次包围、偷袭,企图摧毁我后方供给机关。八路军一个团在此阻击敌人,激战了六天六夜,敌人伤亡惨重,我方伤亡也不小。乡亲们好几天在山沟中露宿,不能回村,戎冠秀为了乡亲们的安全,引导群众躲在大坟沟的一个山沟中,自己日夜监视敌人的活动,同时还不断照顾从战场上转移到兵站的伤员。一次,天刚拂晓,她躲在一块大岩石后边,瞭望敌人动静。只见敌人分三路包围了这一带,眼看黑压压的敌人向各条山沟涌来,这时从山背后南华门(后方医院所在地)传来了激烈的枪声,戎冠秀心里十分焦急,担心伤病员是否转移出去。突然她看到南华门方向的盘山道上跌跌撞撞地走着一个人,她看清楚是一个八路军的伤员,立即跑过去搀扶住,发现这位八路军战士左胳膊受伤,又正患疟疾,发高烧。山路崎岖陡峭,情况又很紧急,伤员哆哆嗦嗦地老走不动。戎冠秀怕他不小心滑到坡下,提出要背他走,但伤员摇摇头说:“不能,你这么大年纪了,我自己能走。”她便把伤员的一支胳膊搭在自己肩上,用膀子使劲扛着伤员,蹒跚地往半山腰攀去,这里有她专门隐藏伤病员的一个秘密暗洞。洞口有一块大卧牛石,挡住了洞口,卧牛石光滑无可攀之处,伤员怎么也上不去,踩在她的腿上还是上不去。附近的枪声越来越紧,戎冠秀急中生智,全身蹲下,硬让伤员蹬上她的双肩,她再站起来,两手紧紧攥住伤员的两只脚,牙一咬,使尽全身力气,两支胳膊猛地使劲往上一托,伤员伸手攀住了洞口的石棱,爬进了洞里。这时四面枪声更近了。戎冠秀嘱咐伤员说:“你在里边好好休息,外边发生什么情况你也别动,我负责掩护你。”然后,老会长才跑到对面山梁上,隐藏起来瞭望敌人的活动。敌人一天搜山,无所收获,到傍晚,八路军从敌人背后袭击,敌人措手不及,慌慌张张地撤退了。戎冠秀先招呼乡亲们从隐蔽处出来做饭吃,然后到暗洞里把伤员扶出来,她要留伤员在此养伤,伤员感激地抓住她的手说:“老大娘,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恩情。我养好了伤,早日回到前线,狠狠地打击日本强盗,给中国人民报仇。我现在得回后方医院去,要不,同志们得惦念我。”戎冠秀看天黑了,路不好走,要送他回医院,伤员硬是不让她送,自己走了。戎冠秀后来在群英会上又见到了这个伤员,原来他就是边区的战斗英雄邓世军连长。
  敌人包围了柏叶沟(离下盘松仅十里地),八路军和日军激战六天六夜,群众日夜隐蔽在山沟里。忽然听说从柏叶沟战场上抬下来一个重伤员,已送到下盘松兵站。她丢下手中活儿,急忙跑去看这名重伤员。只见他躺在担架上,不省人事,全身上下都是血迹,头部有六处刺刀戳的伤口,头肿得像个提水柳罐,鞋袜都没有了,脚冻得青紫,露在棉被外边。她过去轻轻地把伤员的脚移入被中,俯身喊:“同志!同志……”伤员毫无反应,摸了摸鼻孔,还有一点气,戎冠秀明白,这一定是和敌人拼过刺刀的。由于不见护送的人来,担架暂时停在站上,这时已到了深夜,戎冠秀尽管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了,但她想,不能眼看着让伤员死去。就赶忙把担架抬到她家里,放在炕头上,老会长亲自一勺一勺地往伤员口中喂开水,伤员咽不下去,水从嘴角流下来,她抱起伤员的头,又一勺一勺地往嘴里喂水,水开始流下喉咙,发出轻微的“咕噜”声。慢慢地把半碗水喂完了,戎冠秀低下头轻声问:“同志,还喝吗?”只见伤员嘴唇稍微动了一动,戎冠秀欣喜地知道伤员还活着,她又慢慢地给伤员喂了一碗温水。突然她想到柏叶沟的战斗打了六天六夜,伤员一定没吃东西,光喂水不行,于是她轻轻地放下伤员,到宋洪洪家要了一碗热豆浆给伤员喂了下去。伤员慢慢睁开了眼,苏醒过来了,戎冠秀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又轻轻地问伤员还喝不喝,伤员已经能够说话,他说:“喝,就是想喝水。”戎冠秀就又喂了他一碗水,她扶着伤员,慢慢地问他是哪一部分的,从哪里来,伤员用很微弱的声音说出自己是五团一连的,已经四五天水米未进了,戎冠秀又给伤员喝了一碗豆腐脑,伤员慢慢地安静入睡了。戎冠秀心里想,已经四五天没吃东西了,光喝水不行,于是跑去给伤员做了一碗面片来,又喂他吃了。吃完后,她见伤员还想吃,又给伤员烤了半个窝窝头,告诉伤员一点一点地吃,吃快吃多了不行。夜深了,天气十分寒冷,她怕伤员冷,又点起了火盆放在伤员脚下。她见伤员满脸血迹,就用热水从脸到脖子擦得干干净净,伤员的脚冻得发青紫,她便把它们抱在自己棉袄大襟里,揣在怀中暖着,伤员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天大亮后,戎冠秀不顾自己又一夜未合眼的劳累,也顾不上吃饭,首先给伤员准备了小米粥和面条,让伤员吃饱。这时,伤员体力已经有些恢复,精神也好了,吃完饭,他抓住戎冠秀的手说:“老大娘,不是你我就没了,你比我的亲娘还亲,叫我怎样感谢你呢?”伤员救活了,准备赶快转移到后方医院去,戎冠秀抱来一捆软草,铺在担架上,再铺上被子,又用干草扎了一个枕头,扶伤员上了担架,盖好被子。她见伤员的脚还光着,怕一路上冻坏,可是又没有棉花,一眼看见站在一旁的女儿荣花,上前扯开荣花棉袄的前大襟,掏出一块棉花给伤员包住了脚。伤员见此情景,眼泪刷地淌了出来,攥住戎冠秀的手,哽咽着说:“我什么时候也忘不了你的救命恩情。”戎冠秀亲切地说:“爱护伤病员是我们的责任,咱们是一家人,用不着感激。你下次过我这下盘松村时,千万要到我家坐坐……,你如果记不住我的名字,就问老会长家在哪里就行啦。”老会长一直目送担架出村。
  在每次反“扫荡”中,她都不顾个人安危,帮助乡亲们和烈军属坚壁清野,及时转移。韩存志在八路军里当连长,家里只有媳妇和一个七岁的儿子增英。反“扫荡”时,老会长处处照顾这母子俩。每次坚壁清野,都让老汉李有或儿子兰金帮他家隐蔽东西。在一次转移时,增英母子长了疥疮,怕传染给别人,不便和大家挤在一个地方隐蔽,找到了老会长。老会长让他们母子二人和自己一家人藏在一起,一起吃住,也不知吃了老会长家多少粮食,可从来也不提起。在反扫荡的繁忙中,老会长仍抽空为他母子二人用土法制黑豆油、烤甘草,终于治好了他们的疥疮。增英娘十分感激老会长,对儿子说:“你长大以后,可不能忘了老会长对咱们的帮助和照顾。”
  她在村里组织二十几个妇女,成立了代耕团,自认团长,为无劳力的烈军属代耕。老会长还经常教育儿童团要爱护八路军,并做慰问袋、写慰问信,鼓励子弟兵抗战的热情。还要求儿童团站好岗,放好哨,细细盘问坏人,见了“鸡毛信”(即不能停留的急信)不能耽误。
  下盘松又是一个信件连接站。来往信件不能停误。一次在群众转移出村以后,来了一封“鸡毛信”没有人送,戎冠秀亲自送出了这封“鸡毛信”。她是旧社会缠过足的妇女,但不避艰难,绕开敌人,爬山、走沟、淌水,不停歇地把“鸡毛信”火速送到指定地点。
  她还带头办冬学,群众推她当校长,命名为戎冠秀冬学。她自己带头学,还带动妇女学,改变山区妇女目不识丁的状况,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有所提高。戎冠秀的光荣事迹,在群众之中传遍了,歌唱边区子弟兵母亲的歌传遍了太行山:“说拥军,道拥军,拥军模范在下盘村。下盘村有一个戎冠秀,她是拥军第一名。戎冠秀,真是强,爱护子弟兵胜亲娘。平时工作积极干,打起仗来她更忙……”区、县、专区都选她为拥军模范。1944年2月,晋察冀边区在阜平县史家寨召开群英大会,戎冠秀被选进主席团。边区党、政、军、民联合决定,赠予戎冠秀“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称号,并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及全体指战员的名义,授给戎冠秀大红锦旗一面,上面绣着戎冠秀的头像,中间绣有“子弟兵的母亲”六个字(锦旗现存历史博物馆);还有奖章一枚、白布两匹、枣红大骡子一头。大会号召边区人民向戎冠秀同志学习,进一步开展拥军运动。(朱世英、田德馨)
浏览:101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