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八路军一二○师独二旅旅长魏大光

Admin 发表于2016-01-05 14:48:36
    魏大光,原名魏纪青,曾用名魏占瀛。1911年9月1日出生于河北省霸县大韩家堡村一户贫农家里。幼年只上过两年私塾,虽然学习成绩突出,但因家庭贫寒,不得不辍学在家放猪、干农活。日寇侵华,他投身抗日斗争,曾任华北人民抗日联军第二十七支队司令员,冀中军区独立第五支队司令员,八路军一二○师独立第二旅旅长等职。1939年,在战斗中英勇献身。
  1937年8月,魏大光在中共地下工作人员的帮助指导下,联合杨弟之、杨作山等10多名热血青年,拿起武器,投身抗日救亡运动。9月下旬,他们在大韩家堡村,找到村长郝兰,说明了组织抗日队伍的打算和武装抗日的道理,郝兰当即赞成,带头拿出了自家的大枪,还动员出全村10余枝枪,于28日晚打起抗日的旗帜。他们提出“抗日救国,人人有责”,“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人出人”,“好男儿上战场,打鬼子保家乡”的口号。于是,一支志愿的抗日游击队,在堂二里一带诞生了,到年底队伍扩大到500余人。1938年初,魏大光率领游击队到永清县傅家场一带扩大武装,发展到一千多人。
  中国共产党天津党组织的负责人李楚离、王仲华和张致祥喜闻津西有魏大光等10多股抗日武装,及时派出安玉树、大老郭(女)、王同安、李公侠等地下工作人员,以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的名义,帮助魏大光工作。魏大光主动出面联络各方,经过反复地做工作,1938年3月下旬,华北人民抗日联军第二十七支队正式成立,不久,改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第五支队,共有4000余人。魏大光任司令员,荣振华任副司令员,王同安任党代表,李公侠任政治部主任。
  1938年12月,党中央命令贺龙和关向应率领一二○师挺进冀中。为粉碎日军“扫荡”,八路军急需扩大。1939年4月下旬,在贺龙师长的亲自主持下,在河间县城西大团丁村将冀中军区独立第五支队两个大队与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大部分是老红军)合编为一二○师独立第二旅,魏大光任旅长,廖汉生任副政委,王同安任政委,赵振国任参谋长,李公侠任政治部主任。下设第四团、第五团和一个特务连。
  魏大光以作战勇敢,指挥有方,胆大心细,屡建战功而著称。关于他的许多传奇式的英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贺龙师长第一次与魏大光见面就问:“听说你打日本鬼子很有办法,在霸县打死多少鬼子?”他谦虚地说:“我不会打仗,碰死了不少。”贺龙高兴地笑了。
  人们还清楚地记着魏大光第一次打败日军的动人故事。
  那是1938年2月27日的傍晚,魏大光与王庭文率领游击队200多人转移到永清县吴家场村,驻在3户地主大院内。由于汉奸报密,28日拂晓游击队被日军包围。敌人攻势很猛,包围圈越来越小。在这紧急关头,魏大光一面派王庭文挖地道突围,外求援兵,一面亲自指挥战斗,及时调整阵容,打退了日军数次强攻。日军仍不死心,加强炮击,游击队伤亡不少。魏大光站在房顶上发现了日军的炮兵阵地,当即命令机枪排长王海轩用机枪击中目标,同时引起炮弹自爆,10余名日军当即炮毁人亡。游击队员士气大振,越战越勇。不一会儿又发现了村南敌炮阵地,魏大光当即命令炮手轰击,炮发弹落,一个班的日军顿时被炸得血肉横飞。游击队员一阵欢呼,士气更加高昂。日军气急败坏,他们抓住大批老百姓,逼着老乡们怀里抱着柴禾,手里提着煤油桶走在前面,给他们当掩护,妄想烧死游击队。魏大光看穿了日军的罪恶阴谋,他针锋相对选出好射手对付日军,避开老百姓专打敌人,连续击中20余个敌人。直到下午5点左右,日军援军赶来,又开始了疯狂的反扑,情况十分险恶。就在这紧急关头,张广太率领游击队数十人从北面支援,徐立树带队伍从东面杀过来,王庭文从辛章调来援兵从南面增援,并把准备好的鞭炮,在煤油桶内点燃,一时,“枪声大作”,号声阵阵,喊杀声、枪炮声响成一片。日军摸不清头脑,慌忙拉着40多具死尸、20多名伤兵狼狈逃去。这是魏大光带领游击队第一次和日军打硬仗,就刹了敌人的威风,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当地人民都称赞魏大光是“好样的”。
  1938年6月28日,日军一支精锐部队500余人,从天津沿津保公路烧杀西进。敌人分两路进攻胜芳,企图消灭驻守在胜芳的人民自卫军第五路第三团一、二营,占领胜芳镇,以便控制津西,进而向冀中腹地进攻。
  大清河下游的胜芳镇(现属霸县),是有万余户人口的商业重镇,这里东距天津90里,交通便利,水产丰富,商业繁荣,素有“北国江南”之称。魏大光摸清敌人的意图之后,决定抄敌人的后路,支援驻胜芳河北自卫军第五路高士一部。经过周密的部署,他亲自带领一、三总队从北面急行军,占领了于家坟一带高地,向攻打北门的日军发起了攻击,并命令徐立树率四总队在胜芳东西辛章一线攻击。敌人腹背遭到夹击,见势不妙,把部队撤了下来,绕道信安镇逃回天津。
  这次战斗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支援了友军,保卫了胜芳,还缴获了不少战利品,活捉了3名日本兵。
  二十七支队的出现,不仅使日伪军不敢轻易地向津西进犯,而且使天津市的日军也受到威胁。二十七支队常派人化装进入天津市,夜间在大街上贴出“抗日救国、反对投降、严惩汉奸”的大标语,落款是“二十七支队”。他们在法国租界地印了署名二十七支队的“抗日救亡”传单,在天津市区到处散发,并随时袭击市内日伪机关。一次,魏大光派人带上炸药,神出鬼没,夜间将市警察局附近的输电线路炸断,造成一片漆黑,并在墙上贴出告示:“魏大光炸”。
  1938年11月16日,日军集结重兵,对津西进行大规模的“扫荡”。为了避敌锋芒,保存实力,魏大光率队向大清河南转移,部队驻守在王庄子一带。18日拂晓,日军200余人乘8辆汽车,配合伪军300余人,沿田家口下九号堤向王庄子追击。魏大光高兴地说:“这是消灭日寇的天赐良机,不可放过。”当时大堤两侧遍地是水,只有这一条旱路,他挑选出几名优秀机枪射手,埋伏在两堤交界的中亭堤东西一线,对准敌人的来路。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后,只见魏大光一声枪响,机枪、步枪响成一片,敌人无处躲藏,死伤数十人,退了下去。日军连续发动几次强攻,都告失败。于是敌人改变了战术,一面钳制我军,一面绕道煎茶铺,想抢占王庄子村西闸口。双方展开了争夺战,激战一昼夜,二十七支队歼敌110余人,残敌狼狈窜逃。
  1938年11月,二十七支队改编为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五支队。有一天,魏大光获得情报,日军运输车队当天要经过臧桥,他亲自带领1个排在臧桥埋伏下来,设下路障,等候敌人。等敌人的军车进入埋伏圈后,魏司令的指挥枪一响,战士们像猛虎一样,扑向了日军的军车,仅用几分钟时间就结束了战斗,活捉7名日本兵,缴获7辆汽车、300条军毯和满车的弹药,还有歪把子机枪内筒10多个。
  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五支队改编为一二○师独立第二旅以后,在贺龙师长的直接指挥下,部队更加英勇善战。1939年4月23日,独二旅配合七一五团、七一六团和独立一旅在河间县齐会痛击日军二十七师团第三联队的吉田大队,毙敌700多人,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威震敌胆,名扬全国。
  魏大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忠诚的革命战士,不愧为抗日的民族英雄。
  1939年5月,魏大光接受了贺龙师长、关向应政委交给的收编群众抗日武装、扩大部队的任务。一二○师党委决定派老红军干部戴文彬协助魏大光工作,副政委廖汉生派自己的警卫员何娃保卫魏旅长,还选拔出30多名优秀的干部战士,随从魏大光。这支精干的武装工作队,昼夜兼程到达霸县堂二里一带。魏大光不辞劳苦,不分昼夜地活动在武清、安次、永清、霸县之间,分别和各股群众抗日武装的头目接触。魏大光是大家心目中的抗日英雄,因而头目们都很佩服他,都愿意跟他一起抗日,加之他又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教育说服了很多年轻人。8月间,他就将霸县、安次、永清县的黄锡标、李子刚、李桂清等十几股地方抗日武装收拢来,发了军装,戴上了“八路军”的臂章。上千人的队伍在永清县刘靳各庄一带集中,由三支队负责整训。然后在永定河套地区行军演练,向群众展示军容,又吸引了一部分热血青年报名参军。
  1939年8月26日,魏大光扩充部队的重任即将完成,只剩出发前的扫尾工作了。魏大光准备去霸县黄庄子村黄锡标处召开会议。由于大清河口决口,洪水成灾,他们只好从永清县的刘靳各庄分乘3只船去。两只大船一前一后,魏大光乘坐的指挥船,行在中间。当船行至津保公路北侧时,突然发现有日军新的电线,魏旅长当即下令砍断,于是指挥船划到最前方。刚穿过公路,行至大宁口村北时,不巧和日军汽船相遇。日军两挺机枪一齐向小船扫射,火力十分凶猛,魏大光奋力用短枪还击。敌我船只越靠越近,在这紧急关头,魏大光带头跳入水中,敌人更加疯狂,拼命射击,魏旅长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同船的12名干部、警卫和船员也无一幸免,光荣殉国。
  噩耗传来,指战员悲痛不已。八路军叶剑英参谋长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发表《悼八路军魏旅长大光光荣殉国》的文章,高度赞扬魏大光光辉的一生。
(兰州军区政治部组稿王志才撰写)
浏览:97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