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跃红军时期保卫工作的一段回忆

Admin 发表于2016-01-09 10:37:28
红十军团自随方志敏同志北上失散后,部队一九三五年一月退至闽浙赣老苏区,二月成立挺进师,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率领下,由赣东北到闽北,再由闽北向浙西南新地区挺进。
我们在新区积极活动,部队几乎是天天行军和打小仗,四月间在景宁的斋郎一仗,红军击溃了浙保和闽保各一个团,并打伤一个姓李的团长,从此,红军的威名在新区传扬开来,红军的足迹,在浙西南六七个县的范围内出现。
经过一个半月的战斗和宣传活动,在群众当中有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就在“创造新苏区”的口号下,战斗队变成了工作队,一个连、一个排,分散到各个地区去发动群众,推行苏维埃运动,上级要求我们每个党员三天扩大一个新战士,我们每到一地便积极宣传,扩大红军。挺进师政治部在遂昌县的王村口一带驻扎下来,我们就在刘政委的亲自领导下,展开群众工作。
那时,我在政治保卫局里当干事,无例外地和大家一起参加发动群众的工作,也就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一件与我的保卫工作有关的事情。先说王村口靠着大龙山脚,是个热闹的市镇,街上店铺子不少,红军到这里后,生意最好的,要数面食馆子了,常到深更半夜,还没有歇业。在几家面食馆子当中,更有一家,因老板娘自己说是江西广丰人,烧的面食,又颇有江西口味,这就特别招引人上她的店里去。那时,我们常常是早出晚归,在周围几十里地内领导群众打土豪、打粮,回来后已经很晚了,所以常在晚上开会之后,三五成群地往街上的面食馆子跑。没多久,我们跟这个江西籍的老板娘和她店里的年轻伙计都混熟了,她口口声声跟我们攀乡亲,对红军显得特别巴结。当时我们每个人都负有扩军任务,老板娘却不用我们动员,就自动地要年轻伙计参加进红军来,这一切在我们最初的印象中,觉着这“老乡”挺不错。
一天,政治部得到报告,供给部新兵排里发生了逃亡事件,保卫局派我去侦查逃亡原因。过了几天,我重又回到王村口,只见街上我常去的这家面食馆紧闭着店门,听说老板娘因事回江西广丰老家去了,生活中少了一个常去的地方,倒有些不习惯似的。我们继续调查新战士逃亡的原因,终于发觉他们的逃亡,是由于内部有人在煽动,煽动别人逃亡的人本人也是新参加红军的,他们常常表面上表现得非常积极,工作抢在头里干,极容易得到领导的信任,经动员回来的逃亡战士揭发,我们逮捕了几个这样的破坏分子,在这些人中间,那个年轻的面店伙计也在其中,到此,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当初他“主动”来参加红军,那个回江西广丰去的老板娘大有可疑,后来经审讯证明,她确实是个“坐探”。
这事过后不久,我们移驻在官塘地方,又遇到了一个江西广丰籍的女人,照她自己说,是几年前跟人到这里来做生意的,后来就定居下来了,同样的,她也跟我们攀乡情,设法跟红军战士接近。过不了几天,她向我们提出她有个亲弟弟,想当红军,问我们收不收?“你弟弟在哪里?”我们问她,她说:“住在山上的包米棚里。”
第二天,这个想参加红军的人,果然找上部队来了,我看他进门来时,脚有点跛,再仔细观察看他的举止,既不像是种地的农民,也不太像做生意的人,听他的口音,却又是江西吉安一带的乡音,我心里就存了几分警惕,故意拿广丰的事问他,他支支吾吾地说不对头,我就问:“你的脚是在哪里受的伤?”他呆了呆,才说:“是跌伤的。”看他这副神情,我已估计到八九分了,就不再同他哕嗦,先派人把他看押住,立马先去追查自称为是她姐姐的广丰女人。真相很快全部清楚,这女人原是广丰一个逃亡保长的老婆,跛子是白军的一个中士班长,他的脚是在进攻闽浙赣苏区时负的伤,伤愈后在浙江保安处的士官学校受的特务训练,他供认跟他一起来浙西南的共有六十多人,打入到红军内部来进行破坏。他的供词,正同以前我们抓获的那几个破坏的人相同,显然,这是白军对付挺进师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阴谋。但这一事情给我们的教训,并没有到此为止。
在我们破获这股特务后不久,罗卓英部向我浙西南红军的大举进攻开始了。我军除留少数部队在当地坚持外,主力迅即转移到浙南地区,到了龙泉、云和地区,突然遭遇到一路敌人,我们被包围在一座山头上。经苦战,我们突出重围,待敌人退走后,重新集结部队时,发觉有两个新战士将一挺轻机枪丢失了。当时,红军战士连一条旧步枪都看得比生命还贵重,绝不肯轻易丢掉。丢失一挺轻机枪就是件大事故,需要保卫局来过问这件事了。我先找了他俩来问,起初他俩一直打埋伏,说是藏在山上某处,考虑到从白军那里缴获轻机枪的不易,我决定自己冒着危险,回到原来被围的山上去寻找这挺机枪,结果却连影子也没找到。回来再加以盘问,他俩却又说是藏在另一处了,总之,我姑且信着他俩的话,连找了两三处,都没找到。这两个新战士,就此扣押在保卫局,准备继续审查。
但有一天,白天即跟敌人打了仗,又跑了路,到夜晚部队进入宿营地时,大家都已疲劳不堪,进了屋子,很快就入睡了。等我一觉醒过来,只看见担任看守的战士,还呼呼地打着鼾,而那俩扣押起来的新战士却不见了。我忙将担任看守的同志喊醒,一起在附近找,没找着,重新回到屋里,仔细查点一下东西,却也没少什么,可以断定那两个待审查的犯人,肯定是逃跑了。我真是懊丧非凡,心里想如果他俩是白军派进来的特务,我这个疏忽就大了,可是又奇怪为什么他俩竞没有动屋里的东西,这又不像是特务干的了,可是谁知道,到吃饭的时候,我习惯地伸手去抓腰里的手枪,只觉得穗子轻飘飘的如同空无所有,原来手枪早已不在我身上了。就在这一天,我们部队行军到官塘、南老蝉之间,又遇上了敌人,顷刻问,我们又被重重包围住了。
我记得那一次,师长粟裕和政委刘英也都被包围在里面,形势十分危险,红军战士们一直奋战到第二天深夜,才算突出了重围。后来经查明,这股突然袭来的白军,正是得到那两个家伙的报告才来的。这样,我们便更加提高了警惕,我们先后在部队里及时地查获了二十多个这样的特务,这事实更大大提高了全体同志的政治警惕性,自此而后,连队里每扩大一名新战士,总会先送到保卫局来审查,我们会将新战士先放在政治连里,经过考验,证实可靠,然后才补充到战斗连里去。
红军时期的教训,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我深深地懂得了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战争年代,保卫工作的一丝疏忽,革命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谁在收藏
浏览:82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