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幸之回忆1939年地方工作队在掖县

莱州警事 发表于2016-01-09 14:49:17
一、高望山战役  掖城失守
    1939年1月份,汉奸刘黑七(刘桂堂)率部由向东侵入掖县、平度境内。我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二十一旅(二十一旅原系胶东游击第三支队—通称掖三支队改编的),与刚反正不久的伪军赵保原部联合抵御刘黑七的进攻。我二十一旅六十二团为前线主力,在平度县的高望山以南以西一带布防。赵部在第二线为预备队,驻高望山。我当时任六十二团三营政委,与营长杨德之、副营长林月樵遵照指挥部的命令,带领全营三个连四百多人的部队投入了包围攻打高望山西南国家埠一带村庄敌人的战斗。比较激烈的战斗打了一天,从拂晓坚持到日将西落。敌人全线出击,我军各线撤出战斗(这次战役称谓“高望山战役”)。当夜我三营和二十一旅部一起向东北转移到掖县的金牌、南宿与五支队司令部会合。估计敌人向掖城进攻,二十一旅政委李耀文、政治部主任张加洛带二个营在夏邱堡北公路东侧阻击来敌未成,敌人直奔掖城。我们驻掖城的部队机关已有撤离准备,于1月16日傍晚掖城被敌侵占。
    这次战役中,赵保原部虽名为与我军联合御敌,但他们不仅未能投入战斗,反而当我二十一旅部队经高望山一带北撤途中,竟把我后卫零散部队的枪抢去。当掖城被敌侵占,我二十一旅部队陆续转移至掖城东北秦家一带时,刘匪尾随而来,又打了秦家战役。我方撤出战斗后,部队集结于掖县五区柳园滕家一带,旋即二十一旅开往黄县休整。由于一时战事失利,掖城失守,形势恶化,二十一旅有许多战士(二十一旅战士多是掖县老乡)潜散家乡。我三营原有近五百人枪,撤至柳园滕家和招远县磁口沿烟潍公路一带检查时,只有二百七十余人枪。
二、掖县环境恶化,地方工作队建立并开展工作
    敌人侵占掖城后,我们的部队和党政机关大部转移至平招莱掖山区和黄县。敌人四处骚扰劫夺,是年春节期间又曾窜到掖县北乡西由一带抢掠数日。掖县环境顿成恶化。从1938年3月三支队创建以来,我们建立的掖县县、区、乡、村各级抗日民主政权,一时处于瘫痪状态。特别是北掖平原一带情况尤为紧张。群众恐慌、沉闷,汉奸活动嚣张。1939年3月间,我二十一旅六十二团和五支队的另一个团在五支队高锦纯司令统一指挥下,先是包围攻打招远城之敌,后随即率部回师攻打掖城。虽都未克,但这一战斗行动给予掖县广大人民群众精神上以鼓舞和希望。部队转移至平招莱掖山区后,进行了整编。二十一旅的建制撤销,整编为一个团,仍叫六十二团,团长刘炎(?)、政委李炳令。随后原二十一旅旅长郑耀南、政治部主任张加洛、秘书长李佐长同志调离胶东去鲁南山东分局、山东纵队。
    鉴于当时的情况,为了稳定局势,恢复掖县的工作,开展对敌斗争,1939年4月份,由杨炳令同志代表五支队向我和黎光同志布置,要我俩和盛理善、王伯英等几位同志组成一个地方工作委员会,到掖县去开展工作。因为原六十二团是掖县三支队编成的,在掖县影响较大,所以地方工作委员会的公开名目叫“六十二团地方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地方工作队”)。我为主任兼党的特派员,黎光为副主任。我们立即返回掖县,主要任务是:搜集潜散在家乡的原部队人员,度扩充发展武装部队;镇压汉奸,教育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帮助配合掖县党政机关恢复工作、开展工作。我们接受任务后,在一个夜间,从招远与莱阳交界的某村闯过敌人封锁线,返回了北掖。接着就按照李炳令交待的任务进行工作。首先建立起地方工作队本身机构,设组织科由赵冲宵负责,宣传科由盛旭东负责,后勤事务管理由吴竹斋负责。地方工作从建立到结束的大半年时间里,根据上级指示要求,在当时掖县这个较为混乱、紧张的环境中开展工作。
    1、发展武装。经过个别联系和积极宣传动员,潜散在家乡的部队战士归了队并且发展了一批新战士。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初步建立起在地方工作队直属下的五个大队。五个大队是按大队长的年龄排次。第一大队长赵顺信即赵伯卿(原三支队特务大队中队长);第二大队队长盛理善(原三支队第六大队队长,后任二十一旅参谋);第三大队队长丁成发(原三支队某大队中队长);第四大队队长曲鹏飞(原二十一旅六十二团三营副营长);第五大队队长孟广照(原三支队反顽战斗中曾任某路指挥)。各大队逐步发展到每队少者三四十人,多者五六十人不等。开始时枪支缺乏,当年夏天我们在西由北单山村开办了一个有近十名工人的小型兵工厂,造了近百支步枪,补充给各大队。各大队分别在北掖西各区驻防。为便于活动,一律着便服。在积极发展武装,打击敌人的同时,还对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地方工作队及其所属各大队经常派出便衣担负侦察、监视敌人行动的任务,或派出部分武装截击掖城外出抢劫的小股敌人。有时地方工作队也集合各大队夜间出发佯攻掖城,迷惑敌人,白天撤离。在掖城附近以及沿烟潍公路等村设立了十多个秘密情报点,由地方工作队统一布置掌握,建立了情报传递办法,对掖城敌人的活动了解掌握的较为及时准确。由于地方工作队及其所辖武装部队对敌人的监视、扰乱、截击,敌人就不敢轻易小股出动。敌人的活动范围经常只是在距掖城三五里以内的村庄。
    2、寻找掖县党政机关联系开展工作。地方工作队开始在掖县活动时,掖县党政机关已经转移到黄县和掖招边区。随后我们不断寻找联系,直到七、八月份,才和掖县政府的沈石如同志见了面。从此就和当时的县长于烺接上头。但当时县政府人员很少,行动秘密,行踪不定,所以跟于烺汇报情况研究工作的机会很少。县委的负责同志我们长时间未能找到。因为当时县委的工作也转为分散和更加秘密地活动(后来听说县委负责同志是隐蔽在六区某村以某商号为掩护进行工作)。但是由于地方工作队的几位负责人家乡都是北掖,是原掖县三支队的干部,有的是抗战前掖县的老党员,他们对掖县各方面情况都比较熟悉,尤其掖县建党较早,乡村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基础比较好,这使地方工作队的工作就能够较快地开展起来。(1)恢复、建立基层党组织工作。掖县失守后,形势恶化,基层党组织曾一度呈涣散状态。当时党组织、党员都不公开,工作还是秘密进行。我们分别到各区各村找过去熟悉的党员,如三区的仲福堂和四区的朱希文、郑芳,五区的原世忠,六区的郑祥斋、马宪义等等,都接上了头,向他们讲明形势,鼓励他们越是艰苦环境,更要发挥党员和党组织的作用,并同研究怎样联系他党员恢复组织生活、开展工作等问题。在这些区的许多村庄党支部、党小组很快恢复建立了起来。基层党组织,新老党员也主动与地方工作队联系,接受一定的工作任务。(2)恢复乡、村政权的工作。由于环境恶化,有些乡、村公所的负责人不敢露面,有的自动推卸了职责,张、村公所的工作无人过问。地方工作队所到过的村庄遇到这种情况,就动员原乡、村公所的负责人认真坚持工作。对不适合继续工作者,就准其辞退,由地方工作队另行指定负责人。在二、三、四、五、六区,地方工作队经常召集乡、村公所负责人开会,研究部署工作。
    此外,地方工作队除经常在所到村庄召开群众会进行宣传教育,还在西由、平里店、朱桥等村镇开过几次当地开明地主、乡绅、商人会议,向他们进行抗战形势教育、政策教育、统一战线教育,争取他们参加或支持抗战,并团结了一部分商人,使他们能够利用与外埠的关系,从敌占城市给我们办运一些我方需要的物资,如纸张、日用品、手表等。有的还给我们偷运来敌人禁运的物品,如医药、旧电线片子等。地方工作队还分片召开过多次小学教师会,把停办的学校逐步恢复了起来。当年夏末,我五支队西方战区独立团(团长陈龙飞)在渤海与敌人(日、伪)打了一仗。在战斗中负伤的几十名伤员经海路运至三山岛,地方工作队主动把伤员同志接收过来妥善安置和转运,还动员了西由一带的中、西医师为伤员治疗。
     3、控制海口,开展税收工作。地方工作队当时控制了石虎嘴、三山岛、黑港口、海庙后、虎头崖五个小海口。掖县群众以往经常有外出到平津、东北各大城市经商的。在战斗环境下,敌人占领控制了大城市,对广大农村和抗日根据地大肆掠夺和严加封锁。商人们感到经过陆路和沿海城市港口外出经商、贩运货物困难很大,因而他们利用广阔的大海,使用帆船木筏,在轮船不能停泊的小海口往返。掖县的这几处小海口从此就较前活跃繁荣起来。地方工作队为了鼓励商人从敌占区运来我方需要的东西,限制或禁止运进我方不需要的东西或违禁品,在五个小海口设置税卡,配备税收人员。为管理方便,把虎头崖、海庙后交由梁仙九负责,黑港口、三山岛、石虎嘴交由王萌堂负责。整个税收工作由地方工作委员会委员王伯英分管。他们经常与过往商人、船户接触联系,进行教育开展工作。由于控制了海口,开展了税收工作,地方工作队及其所辖五个武装大队,除吃饭由掖县群众供给,其他一切费用,均靠税收自给,尚有大量结余。通通过这五个小海口,还给前方部队(五支队)购买了大批纸张、医药、布匹等物资,地方工作队在当年十月底结束时,又向五支队后勤部送交了大批物资和款饷。
三、地方工作队奉令结束  部队进行改编
    地方工作队从1939年4月到10月在掖县开展活动,这段时间中,同时还有老党员姜兢一、滕绍武在三区领导组织的海防大队,有马英忱领导的同义抗日救国会。他们的进行活动,发展武装,各自组织起有二三十人的队伍,对动员群众、稳定掖县局势也起过一定作用。另外当时还有王子斌、芦啸秋、王铁城等人也在某种抗日锄奸的名目下,进行活动,但他们只有少数几个人自结成一伙,都未能拉起队伍。特别是芦啸秋一伙,胡作非为,任意借故绑架、抓人、杀人,到处捐款勒索,生活极度腐化,引起广大群众激愤。王铁城借报私仇杀害共产党员。芦、王都被我政府处决。当时地方工作队及其所辖五个大队人员的思想作风也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在掌握上要求上虽然比较严格一些,也注意了进行教育工作,但也曾有少数人发生过某些违纪事情,甚至个别负责人贪污腐化,影响很坏。当时我们的理论水平、领导水平还很低,工作方法也不多,工作上有许多缺点错误,值得我们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然而在那种混乱、复杂的环境下,地方工作队不断地和五支队取得联系,获得指示,经过大半年的活动,发展了一部分武装,对教育发动群众团结抗战,对恢复区、乡、村政权,对稳定掖县的形势等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的作用。同时,给前方(五支队)筹办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基本上是完成了五支队交给的任务。
    地方工作队于1939年10月底奉令结束。原五个大队共有二百多人,长短枪近二百支。起初改编了第四区队,上级派施肇基任区队长,我兼政委。地方工作队本身编为第一总队政治处,我任主任。各海口的税收工作移交给后方司令部派来的王维中等人。年底,第四区队又改编为六十四团三营,离开了掖县,第一总队政治处撤销。我于1939年底,回到五支队政治部。(来源:中共莱州市委、莱州人民政府《红色记忆》  )
浏览:216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