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四年,报国心切的宋光怀着治学、扶民、救国的思想回到家乡,在干河村小学担任小学教师。一九三五年,又到大庙后村小学任教。他为人师表,治学严格,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穷苦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学,宋光心里很着急。他动员孩子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让这些穷人子女免费上学。他还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钱来给他们买书笔纸张。在宋光的扶持下,不少穷人家的孩子上了学。在周围小学中,干河子村小学是学生入学率最高的一个学校。他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每天放学,他都是让外村的学生先走十分钟,留下本村的学生多学习一会。由于宋光的教学成绩高,大庙后村小学被评为全区的模范小学。
宋光教学不沿旧习,不单重视教书,亦且注重育人;不唯文化知识为要,更以思想教育领先。他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报效中华。一九三八年春,学校招收了第一批女学生,别的教师慑于封建礼教和习惯势力,不愿承教。宋光主动把这批女学生收到自己班里,向她们宣讲男女平等的道理,鼓励她们放足,组织她们向封建势力作斗争。宋光的学生有不少人都相继参加了革命。
宋光在学校里是学生的良师,在社会上是农民群众的益友。他深入群众,热心为群众服务。年关是穷人的难关,每逢到了年关,宋光总要拿着钱,或买上东西送给村的几个贫穷户。群众有了红白之事总少不了宋光去帮忙。南疃北庄的群众都把宋光看成是穷人的先生、自己的贴心人。每到春节,群众都去找宋光写对联,宋光每年都要从进腊月门忙到大年三十。群众家里有了难事也都乐意找宋光商量,请他给拿个主意。宋光一贯是来者不拒,让群众满意而归。宋光不仅热情帮助群众解决家庭困难,而且经常和群众在一起议论国家大事。他常对人讲:“世道不改变,日子是好不了的。”他经常和知心朋友聚会议论国事,抨击时弊,学习研究革命理论,相约各自设法努力寻找共产党。
浏览:1029次